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8.86KB ,
资源ID:98845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84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docx

1、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第一课 “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积累(11*3=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庶民 遮掩 摭拾 甘蔗 B、颛臾 祥瑞 揣测 水流湍急C、案牍 渎职 牛犊 买椟还珠 D、郾城 都江堰 偃旗息鼓 揠苗助长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 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使民以时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民免而无耻 节用而爱人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

2、同相同 D不同不同 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 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曰:“富之。”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吾妻之美我者A/B/C/ D/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C)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 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3、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B、孔子一方

4、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二、阅读选择填空(12-16/18分)阅读课文季氏将伐颛臾12、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5、( A )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13、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表引进动作的对象,不译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对于虎兕出于柙 介词,从 龟玉毁于椟 介词,在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介词,到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介词,在 1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项(D)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15、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D)A、相夫子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谋动干戈于邦内16、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D)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6、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三、阅读解答:17、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一听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请简要分析他反对的理由。(提示:共三点6分)答: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18说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义(提示:各有两方面的比喻6分)答:第一层: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虎兕出于柙”比喻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第二层: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行凶,龟玉被毁,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

7、任。孔子以此形象地批评冉有和季路的失职。19季氏将伐颛臾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4分)(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20、孔子是如何批评冉有的第二次辩解的,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提示:三方面/6分)首先揭示谎言可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其次阐明政治主张(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使安之。)最后指出错误严重(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在萧墙之内也)2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8分)答:从孔子“均

8、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这是国家建立的物质根本。而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是国家稳定、百姓安乐的精神之本。 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朱熹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你认为有道理吗?(8分)答:“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仍有等级差异的政治主理

9、想。“等贵贱,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确立尊卑贵贱的等级结构,分配社会财富,是起义的纲领。有道理,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取得一致。23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4分)答:政和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从治理国家角度而言,前者侧重“法治”,后者侧重“德治”。24、结合本课其他章节,具体说说孔子的政治主张。(7分)答: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如果统治者有感

10、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12.19)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孔子设教,不仅注意个人修行,其对家庭社会国家种种法则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处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处群之道。不仅是双方兼顾,实则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职责应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权愈大,则其职责亦愈重。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语若平直,而寓义深远。若不明斯义,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逞术数,恣意气。覆辙相寻,而斯民日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