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54KB ,
资源ID:9867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67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惨痛的让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砥平里之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惨痛的让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砥平里之战.docx

1、惨痛的让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砥平里之战惨痛的让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砥平里之战砥平里,一个现在恐怕已经被大部分人遗忘的地方。在朝鲜战争的历史中,这个小小的地方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砥平里,一个位于横城西面的小村庄。驻守在这里的是美2师23团和法国远征军EMLC特谴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砥平里战斗是志愿军人海战术的典型之作。集合3个军的4个主力师5万余人,力图包围全歼砥平里的美军一个团加一个法国营,加上一个炮兵中队,一个坦克中队,共4千人。5万对4千,若在国内,冲锋号一吹,2小时就解决战斗了。可这次志愿军却碰上了硬骨头。美军这个团和法军均是职业军人,是二战的老兵,被

2、围后并不慌乱。在美军中校营长指挥下,全部火力搭成一个环形圈,榴弹炮,坦克炮对付志愿军外层后续兵力,重机枪,掷弹筒,冲锋枪构成内层火力网,火力远近搭配,密不透风,结果让志愿军吃了大苦头。我对李奇微这个人既痛恨又敬畏,痛恨的是如果非他来接替因车祸亡命的沃克,朝鲜战争的结局可能重写,而志愿军的伤亡不会如此之大。几十万优秀、纯朴、勇敢、年轻的华夏儿女不会牺牲在朝鲜;敬畏的是这个人仅仅在前线微弱的瓦斯灯下阅读了第一和第二次战役的记录,竟然揭示了志愿军的攻势是“礼拜攻势”和“月亮攻势”的实质,然后制定了“磁性战术”并运用这个战术一直把志愿军打回三八线。并使志愿军无法再发动大的战役攻势。并不得不使用实际上只

3、能防守的“坑道战”。一直到签停战协议。尤其是他下令坚守的砥平里,成了熟悉朝鲜战史人们心中一块无法抹去的伤痛。那一战,在那么短的时间,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竟然牺牲了那么多采用人海战术冲锋的志愿军战士。不能不看出铁血较量的差距与后果。砥平里是一个盆地,在这里防守的是一个美军的弗里曼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兵力约六千人。防守面积仅直径1。5千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里路。而我们的攻击力量是多少呢?是来自三个军的八个团。这三个军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都是能打的主力军。看起来,像是一只熊遇上了一群猛虎战斗是在1951年的2月13日晚上打响的,主攻的是四十军119师的357和

4、359两个团。指挥员是119师徐国夫师长。(后来知道当晚参加攻击的还有其它几支部队,只是通讯手段落后没有联系上)。战斗一开始,我们的战士就以人海战术向敌人炽烈的火力扑上去。不惧死亡地顽强突击,无畏的献身精神在砥平里被炮火映红的夜空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叹息的人海战术)但从黑夜打到天亮。没有占领一块敌人的主阵地,部队伤亡比预想的要大多。14日敌军的飞机铺天盖地而来,志愿军入朝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飞机。敌机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下午砥平里的美军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护下出来反冲击。志愿军的伤亡巨大。14日晚上,真正的决战开始了。所有的志愿军攻击部队都已到齐,他们从四面

5、八方向这个直径仅1。5千米的环形阵地发起了前赴后继的攻击。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在炮弹和手榴弹连续不断爆炸的闪光中,美23团各营的前沿阵地同时出现了激战状态。中国士兵冒着美军布置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拦截火力毫无畏惧的冲锋,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尸体前进。环形阵地内到处是跃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些身影因为棉衣的缘故。看上去十分臃肿,但他们滚动前进时瞬间即逝。美军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发射速度向四周喷出火焰,在中国士兵冲击而来的每一条路上形成一面面弹雨之墙。接近午夜时候,激战到达最高潮,与地面上流淌的鲜血相呼应的,是战场上空大约每过五分钟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弹,而由几十条曳光弹组

6、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美军支援而来的夜航飞机投下了由降落伞悬挂着的更为刺眼的照明弹,长时间的如巨大灯笼一般在砥平里双方士兵的头顶摇荡”当然志愿军的落后的人海战术并非完全没有效果。弗里曼团的G连的阵地失守,环形阵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缺口。变成了一个凹形阵地。遗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铺天盖地的飞机又笼罩在志愿军的头顶。成吨的钢铁又朝着华夏战士的血肉之躯投下15日志愿军的进攻势头顿萎。下午,停止了对砥平里的进攻。停止对砥平里的攻击是在志愿军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决定的。在解放军的战史中,下级指挥员在战斗中向上级指挥员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见,这是为什么呢?伤亡实在太

7、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参加攻击的八个团伤亡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营长牛振厚在撤退时怎么也不肯离开遍布他的士兵尸体的阵地,最后硬被拖下来。357团团长孟灼华在向上级汇报士兵伤亡时,因痛苦万分而泣不成声。相对而言,美军的伤亡小得多,阵亡仅数百人。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差距。志愿军对砥平里的攻击是失败的。战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为此做了专门的检讨。此战役对志愿军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双方军队指战员的心理和士气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是研究和描写朝鲜战争不可回避的一场战役。让我惊讶不已的是,有个叫解力夫的作者写了本朝鲜战争实

8、录的书,把这场战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让人根本无法看到这场战役。我至今也不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砥平里一战是朝鲜战争的转折,从此后美军不再怕志愿军穿插分割,不再一见志愿军穿插就后撤,而开始敢于建立环形防御进行防御,通常只要捱过夜晚,白天就能在空中掩护下突围了。另外在2月14日当天,攻击砥平里东南约35公里原州的第三十九、四十军部队,有一纵队白天行军在开阔地被美军空中观测机发现,美军第二师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据美方估计约一万多人,造成伤亡估计数字不一,从3,500人到7,000人都有。不过这里说14日联军飞机铺天盖地轰炸稍有出入。美方资料称砥平里附近当天气候状况

9、不佳,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无法用飞机运补或提供轰炸支援,直到下午第23团才得到三次轰炸支援(个人估计一次约四至八架飞机),另有24架C-119来空投补给品。15日白天砥平里得到空援优先权,前后有131架次,但不是空中力量决定当天结果。主要事件发生在下午约四时三十分,美国老兵回忆,当时第一骑兵师第五团前来解围,把约250名志愿军士兵逼入第23团的火力网,大部消灭,然后突然之间,志愿军部队开始溃退,美第23团第2营营长詹姆斯爱德华中校称:“这让整个中国部队开始惊慌失措,他们从散兵坑爬起来逃散。我从来没有看过,也从来没有预期会看到这种景象。防御阵线周遭的山丘上都是逃跑的中国士兵!空军猛炸、炮兵猛轰、防空

10、机炮怒吼、所有的迫炮、无后座力炮、以及步兵都在开火射击!目标数量远超过我们武器的数量。真是难以相信的一天!就这么解围了。”(Coleman J. D.,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 Brassey, Inc: Dulles, Virginia, 2000, page 222.)叶雨蒙汉江血提到39军“116师负责打骊州、原州向砥平里增援之敌,却在运动中与美二师在注岩里遭遇受阻”。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啊。但就是这平淡无奇寥寥数语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惨状!今天Light兄披露的珍贵资料告诉了我们。这支部队“在开阔地被美军空中观测机发现,美军第二

11、师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据美方估计约一万多人,造成伤亡估计数字不一,从3,500人到7,000人都有”。还谈什么阻击呢,整个一被屠杀。志愿军部队类似这样的惨景有许许多多,只要留心阅读,在很多书籍里都有记述,被动挨打,伤亡极重。那是2纵5师啊!一等一的虎师!遭受这样的打击(特别是只挨打无法还手),不仅是对他们自身是重创,对其他部队精神上的打击也极为沉重。40军就是原韩先楚的三纵,号称“旋风部队”,昔日在国内战场是所向披靡,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如今在砥平里也一样的被屠杀。为什么会这样?环境与国内战争相比不同了,对手也不同了。朝鲜半岛的拉锯战,基本是在无人区进行的

12、,完全是纯粹的部队拼部队,双方部队质的差别就出来了。勇敢不怕死不能左右战争;而且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部队士气打击也是很大的。特别是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部队普遍认为再打下去也无法取胜。自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发动“屠夫行动”以后,直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联合国军无论在战略战术上都占据主动。这就是惨痛的让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砥平里之战。横城战役后的形势甚至在横城战役还没有结束时,彭德怀和邓华就下令打砥平里了(注1),但彭与邓想象中的战斗模式决不是攻坚,而是和横城及中方入朝后的其它成功的战役一样,是准备正面施压,侧背截断,再歼敌于逃路。2/12日下午,邓华命令在横城战役中各军和师的预备队即

13、40军119师(缺一个团)和120师359团及42军125师的375团共4个团由119师统一指挥攻砥平里(注2);奇怪的是,邓华似乎没有告诉119师他还安排了另外2路人马,原在砥平里西侧保护38军汉江南岸突出部侧翼的42军126师也奉命截断砥平里南的24A公路及从西面进攻砥平里;而横城战役的总预备队39军115和116师也开始南下,从东侧远远地瞄着另一条路, 砥平里至骊州的24号公路,似乎是在引诱砥平里美军从该路撤退,再来个猛虎扑食,歼逃敌于运动中。美军方面,李奇微早在2/12日与美10军司令阿尔蒙德的见面时就说要坚守砥平里,但是当驻守砥平里的美2师23团的左右友邻都纷纷撤退(西侧是美21团1

14、个营,东侧是美9团第1营)之后,23团团长Freeman不想自己当“熟透的李子”等着中国人来采摘,也反复地要求撤退,美2师和美10军都同意了,但阿尔蒙德强调需要李奇微最后批准。在等待期间美23团也作了些撤退的准备,储备的弹药太多,带不走的准备无目标地发射掉,Freeman也在考虑撤退路线,“一个选择是到第24师(通过24A公路经梨浦里到利川), 另一个是回到我原来的地方(24号公路到骊州)”(注3),但不久美10军上下等待李奇微改变主意的期望落了空,李奇微重申了守住砥平里的决心。李奇微为什么要守砥平里?这里赘言几句,抗美援朝战争史说是放弃砥平里会致使西侧美9军的侧翼暴露而招致美全线龟裂(注4,

15、 239),错!从地图上看,放弃砥平里实际上拉平了美军防线因而表面上看来有利于美军的防守,这也是为什么美10军上下都要求撤出砥平里的原因之一,但李奇微比美军其他将领棋高一着,他看出砥平里虽然不是美军防守的“急所”(这里用了个围棋术语),但却是中方的“急所”,中方在横城打开了战役缺口,无论是按中方预定计划和美军的预测,中方都是要利用这个缺口继续发展,下个目标肯定是原州及后方的牧溪洞忠州和堤川方向,美军守住砥平里这个突破口的根部从而对突击之中朝方部队的侧翼形成了巨大威胁,使中方不敢放胆进攻,更有可能消中方的突破于无形。但是如果砥平里的美23团守不住被消灭了,那可是舍了孩子又打不了狼的局面了,虽然李

16、奇微好像表现得很有信心,他富有欧战经验,可能二战中的突出部战役中(阿登战役)美空降101师的环形防御给他的印象很深,但笔者认为李奇微实际上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这还是一种赌博,守砥平里的价值如此之大使他认为值得一赌,最后他赌赢了。注1。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p238。注2。李英等,四十军在朝鲜,p240。注3。J. D. Coleman,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 p173。注4。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p239。上面说了砥平里不是美军防守的“急所”,那么美军的“急所”在哪里?答案是原州。2/12日中午当阿尔蒙德见横城不

17、保,便开始准备原州的防御了,横城附近的美军后来也大都退到原州,主力是空降187团,部署在被认为中方最有可能袭来的方向, 29号公路的两侧,187团的东翼是韩3师第18团,西翼依次是美38团3营一部和荷兰营,美9团1营,美38团未受损的第2营作为预备队,美7师17团2营放在原州南以保证后方安全(注5),又说17团大部都位于原州南(注6)。2/12-2/13日原州方面中方没有动静,这是一个失误,没有打出连续组合拳,给了美方宝贵的喘息时间,同时美方突然注意到在原州西侧的美9团1营和砥平里之间有个长达12英里的地段没有防守!而中方的2个师(115和116师)看来正在向缺口挺进,如果这2个师继续前进,遇

18、到的抵抗会很轻微,可以轻松地把美10军防线撕开两半,绕到美10军的后方。美方紧急从美9军转隶英27旅和韩6师填补空缺,眼看是赶不上了,但对于美方幸运的是115和116师另有计划,它们转向了砥平里的后方(注7)。邓华在原州方向当然也有筹划,2/13日下午,他下令42军主力(124师和125师2个团)往原州西南方向穿插截断原州西至骊州的20号和原州南至牧溪洞的29号公路,40军120师(2个团 119师的355团)归42军指挥从原州的西北方进攻,66军主力(196和197师)沿着29号公路东侧向美韩军正面施加压力(注8)。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式打法,和横城及设想的砥平里打法相似,都是正面施压,侧背迂

19、回穿插,穿插要选择弱敌如韩军或绕过强敌如美军。有一点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反击发动前在打横城或砥平里中二选一时强调力量不够不能同时打两处,为什么在横城战役结束后又同时打砥平里和原州?而且从力量的安排看打砥平里似乎放在了首位,这又与打横城的初衷不一致,打完横城再向牧溪洞忠州方向发展是中方事先既定的计划,但现在给打了折扣,用了非主力的42和66军而且延误了一天后才发动。除了因横城的胜利而导致的轻敌外还有什么另外的解释?一个可能原因是中方对于深入到自己身后的砥平里无法容忍,邓华等中共将领长期以来习惯于打侧后迂回包围的歼灭战,老是算计别人的人对于别人的同样算计也特别敏感,习惯于包围对手的也最怕自己的后方受

20、威胁被包围,所以只要砥平里的美军不跑或来不及跑,横城之后打砥平是个不言而喻的选择。笔者在这里会禁不住设想,假如是隆美尔那样富有冒险性的将领在邓华的位置会如何抉择,说不定是由一部看住砥平里,集中主力突破原州,形成双方相互威胁对方侧翼的势态,最后就看谁先挺不住了,从我们战史爱好者的角度看这个场面更富有戏曲性也更能吸引住眼球。注5。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p176。注6。B. C. Mossman, Ebb and Flow, p282。注7。R. E. Appleman, Ridgway duels for Ko

21、rea, p257。注8。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 第二卷,p239。砥平里是个交通枢纽,汉城至原州的铁路由西北到东南横贯小镇,公路伸向四方,其中2条路即南偏西的24A和东南方向的24号公路是美军撤退或增援的必经之道。从地形上看,砥平里是个盆地,四周是连绵的高地,南有望美山(397峰),东南是379峰,东有506峰,西北是葛芒山(或葛芝山,345峰),西南有 248峰,这些高地是再理想不过的防守阵地了,但是美23团团长Freeman认为他的兵力不足,为了避免较大的间隙,他采用了较小的防御圈(注9),在南东北3个方向依靠砥平里镇周围的小丘分别部署了他的2营3营和1营 ,防御圈内最高峰是3营防区

22、的229峰,西面无险可守,法国营的4个步兵连(包括一个配属的韩兵连)在平坦的水田中挖掘工事,预备队是1营的B连和配属的特种兵连(Ranger Company,又译游骑兵连)。此外还有一个工兵连。团坦克连当时有14辆谢尔曼中型坦克,配属的防空机炮连有半履带4管高射机枪M16六辆和全履带2管高炮M19四辆(注10,11),这些装甲都分配给各个步兵营作为火力支撑力量,在砥平里的防守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榴炮有野炮37营的105mm十八门和野炮503营B连的155mm 六门共24门,远距曲射武器在近战中用途不是很大,不如迫击炮实用;团重迫击炮连(4.2英寸)的火力平分给各个方向,营级有自己的81mm迫击炮

23、(各营的武器连),连级有60mm迫击炮(注12)。各种型号的榴炮和中重型迫击炮的观察员下到连级,更让人惊叹的是连级可以指导空袭,后来对于失守的G连阵地的空袭就是通过F连指示方位的,这点不知现在我们能否做到。美23团从2/3日之进入砥平里,至战斗发起之日2/13日有10天时间准备工事和囤积弹药物资。各连防线设置了铁丝网,阵地前布了地雷和燃烧桶,但工事没有顶盖的,另外,在环形主防御阵地外还伸出到周围各高地和公路上建立了前哨警戒阵地,白天守晚上撤,撤时布上地雷和信号装置,各路口也设置了路障,炮兵射击的诸元也预先计算好。弹药充足,Freeman是这样说的,“自从我们到朝鲜来还没有这么多弹药,如果不经一

24、战而撤退,我要担心如何处理所有的这些弹药”(注12),可是,他在回忆时接着又说,一旦打起来,弹药总是不够。2/13日下午直到傍晚,守军可以看到四周远处的信号弹,这是中方在相互联络,现在,砥平里美法军5400官兵(注13)中的每个人都确信,今晚中国人要进攻了!注9。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p184。注10。K. A. Landry, Leadership in Battle: The Siege at Chipyong-Ni. Army Magazine, Sep 2002.(http:/www.ausa.or

25、g/webpub/DeptArmy.yid/KGRG-6FJHHH.注11。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134。注12。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p186。注13。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

26、yong-ni, p155。邓华计划中参加攻砥平里的部队有6个团,42军126师的2个团由本师首长指挥从西面进攻,其余4个团由119师师长徐国夫指挥由东和北进攻,没有前线总指挥,东西2师统由邓华遥控,而119和126师之间可能都没有联系,119师的徐师长甚至和归他指挥的其它师2个团之间也缺少有效的通信联系,以至战斗开始后不知125师375团的去向(注14)。战斗组织得如此匆忙杂乱是邓华的责任,邓战后也认帐。邓当时基于入朝后对付美军的经验判断砥平里美军要跑,所以当务之急是抓住逃敌要紧。还有“预料以外的问题,炮兵42团在13日下午,因为马匹受惊暴露目标,遭到空袭,陷入瘫痪,当晚未能投入战斗”(注1

27、5),使得119师各团失去了野炮支援。这决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至4次战役止,除了第3次战役初期,中方炮兵(前4野的炮兵)全无辽沈平津战役的威风,基本上被美战术空军压制,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了。这点并不奇怪,二战中强悍的德国装甲部队和大日本帝国海军后来在美空中优势下都是一败涂地,相对而言,中方部队的轻步兵性质反而使其受的影响要小,如果利用对手的轻视和失误,加上战术的灵活和官兵的精神因素,往往能够在运动战中取得预料之外的战果。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轻步兵稀薄的攻击火力,贫弱的反装甲和防空能力及原始的后勤,如果再加上混乱的指挥和通讯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注定砥平里攻坚战的失利。打个比方,这就有点像

28、轻量级和重量级拳击手比赛,轻量级选手必须要出奇制胜,且不能出错,而重量级选手即使出了几个大错也无妨,只要不致命,端正态度后总能够缓过来的。天黑后,中方各团向砥平里逼近,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在攻砥平里镇前,中方各部的第一个动作是控制周围的各高地:376团-345高地,377团-397 高地,356团-319高地,359团-506高地,357团是沿着公路进攻的,但还特地派出一个连去警戒葛芒山(注14)。攻山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居高临下地发挥重武器(实际上也就是迫击炮,机枪射距似不够)的威力,更主要的是避免进攻砥平里的部队背后受敌。因为各高地最多是美军的白天警戒阵地,晚上无兵防守,所以并无中方预想的战

29、斗发生,除了42军公开战史中关于376团的描述。该书说经战斗攻占了葛芝山和一个叫田谷的村庄(注16),但美23团团长Freeman认为是中方攻击了美军无人警戒阵地后,引发了地雷招来了美军预先校准的炮火,在黑夜中自家人之间产生了误会(注17)。虽然中美双方团的数量比是6:1,但经过几次战役未经补充的中方一个团人数估计有2000-2500人,算来双方人数比约为2.5:1,另外中方进攻部队每个团大致展开2个营,留下1个营为预备队;参与进攻的每个营也要留预备队,如果每营也展开2个步兵连,那么中方真正参战人数的优势可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注14。李英等,四十军在朝鲜,p242。注15。李英等,四十军在

30、朝鲜,p243。注16。郭宝恒等,四十二军在朝鲜,p225。想多说几句,该书的不少细节不仅与美方的一些资料对不上,也经常与中方的其它资料不吻合,宣传成分过大,难以作为信史,而另一本书-42军当时的军长吴瑞林回忆录中的具体细节很少,但这2本书是仅有的有关42军各团在砥平里战斗的公开史料,也只能凑合地参考吧。42军作为首期入朝的部队之一不仅有苦劳也有功劳,但反映在书中常常是真假难辨,其拔高的宣传可能效果是适得其反,也很可能淹没了一些真正的英雄和事迹。注17。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 p186。砥平里13日首先对砥

31、平里四周地形及美军的部署作一个简单的补充。砥平里是个村镇,在原州西北30多公里处,除原州通往汉城的铁路经过该地以外,穿镇而过的两条公路分别是骊州通往杨平和洪州的。2月3日美23团占据砥平里之后,以砥平里村为中心,已经构筑了直径约16公里的环形防御阵地。在该阵地四周,南有望美山(397高地)、西南有248高地(在我军战史中该高地标高为247.8),西北有345高地(即葛芝山我军战史中该高地标高为345.4),北有207高地(应该就是我军战史所称凤尾山或其附近,凤尾山标高216),东北有212高地(大致是我军战史中229高地或附近)(注1)。实战中,美二十三团团长Freeman因兵力不足,将防御圈

32、缩小,除西侧阵地设在稻田间外,其它各方向阵地均修筑在40至100米的丘陵上。以一营控制负责北侧207高地南端,二营负责南端望美山下部棱线,三营负责东侧212高地东南斜面,法国营负责西侧盆地稻田地中间以及通向杨平铁路线周围(注2)。从志愿军角度观察,美军主要阵地设在马山东西地区、229高地、凤尾山、247.8高地东侧南北地区,并设有警戒阵地。主阵地构筑有暗堡、掩体、掩蔽部和交通壕。各阵地之间有可通吉普车的公路。前沿前两道铁丝网间设有梅花形拉雷群网,内外装有照明弹,且在便于志愿军接近的地区造成了冰区(将雪扫除,泼水结冰)。间隙地、谷地和道路均由炮火控制,并以坦克构成游动火力点,掩护阵地侧后(注3)。13日晚志愿军的具体部署可以大致分两个方向:由119师师长徐国夫直接指挥的北线和东线由4个团组成,40军119师356、357团、120师359团、125师375团。119师2月12日晚根据军的指示集结于龙头里以西以南地区,13日16时,40军令119师于当日17时30分发起总攻击。该师在简单准备后,决定:356团进至上高松之后,首先攻占363高地、319高地(在砥平里东南),尔后沿铁路以东向砥平里攻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