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28KB ,
资源ID:98624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624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浪花淘尽英雄.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浪花淘尽英雄.docx

1、浪花淘尽英雄浪 花 淘 尽 英 雄罗安东 任锡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题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积累,孕育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石首市大垸镇。勤劳的大垸人民,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的劳作,将人民大垸建成了美丽的家园。在这极其平凡的土壤中,却产生了一种极令人起敬的现象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里短短的几年中,这个拥有五万多人口,版土面积14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涌现出了四位抗洪抢险英雄。这四位英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他的岗位需要他(她)献身时,他(她)们都是同样的选择义不容辞!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奇特之处,他们的献身,都与养育他们的“水”相关。

2、是“水”哺育了他们,然而,当“水”影响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时,为了抵抗“水”的灾祸,他们同“水”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从容淡定地献出了一切,直至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她)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流芳千古。抗洪抢险英雄梁大荣梁大荣,1944年9月初8出生在大垸镇天星堡村4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8岁时在本村读私塾,1954年,因家乡遭遇特大洪灾而辍学,后又断断续续读私塾至小学。13岁时其父送他从师习武练功,15岁就开始在生产队参加劳动。1962年,刚过完18岁生日的梁大荣当上了生产队里的民兵排长。别看他年龄不大,还只算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但是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男子汉的阳刚和骨气,他上进心强,责任感重。

3、他经常带领本小队的基干民兵(本队的青年男女社员),一边积极投身于队里的生产劳动,一边扎扎实实地参加上级组织的民兵训练。1963年,他被评为“人民大垸区优秀民兵排长”。1964年,梁大荣担任生产队水利队长。顾名思义,所谓水利队长,其职责就是带领社员们从事农田水利、堤防加固等建设,是一份很艰辛的工作。汛期一到,他第一个带劳力到长江大堤上去防汛;冬春季节,农田活路少,农民们则要投入到堤防加固、沟渠疏洗、农田改造等水利工程,无论是在本地挖沟修渠,还是在外地挑堤修路,他总是日以继夜带领社员战斗在劳动第一线。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件吃亏不讨好的苦差事,而不愿意担任水利队长。然而,梁大荣不这样想,他总是甘心

4、为群众奉献,吃苦在前,不图享受,这就是他的为人之道和工作风格。1965年12月,梁大荣被群众推选为朝阳大队(天星堡村原名)第4生产队队长。此刻,他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两百多人的吃饭穿衣的大事都落在了他的身上。4生产队是一个以种棉为主,棉稻兼作的地区。平日里忙了水田忙旱地,收成却不太理想。粮食不能自给,经济收入也不太高,朝阳大队在江北地区是有名的后进单位。当时的新厂(大)公社流行一句话:乱团结,死朝阳,合建鬼,葵花大队扯后腿(团结,现大垸镇丁家垸和东堤港村;合建,现大垸镇古长堤村;朝阳,现大垸镇天星堡和潭子拐村;葵花,现新厂镇葵花村)。为了改变社员们缺少粮食的困境,梁大荣带领社员们

5、日夜奋战,用了一个冬季的时间,男女劳动力肩挑车推,将30多亩低产旱地改为水田。第二年,水稻喜获丰收,从此,全队200多号人口的口粮问题有了基本保障。因为他时时刻刻为社员着想,心中始终装着生产队这样一个“大家”,所以深受社员们爱戴,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党支部认为他作为建党积极分子的条件已经成熟,于1966年8月,被吸收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1969年,担任朝阳大队民兵连长的梁大荣,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党支部交办的中心工作。当年,在大垸区组织的民办训练中,他所带的连队以优异的成绩夺得第一名,被区委、区武装部授予“模范民兵连”。1970年,梁大荣以高票当

6、选为任朝阳大队党支部书记。26岁的他成了全大队一千多人口的当家人。怎样让这一千多号人口过上幸福生活,这成了梁大荣日思夜虑的心头大事。时间跨入到1985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贯彻。一直为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而苦苦思索的梁大荣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穷则思变,合作乡(原合作公社,今大垸镇焦家铺办事处辖区)的群众建房需要用砖瓦必须到20多公里外去购买,运费也比较高,我们大队可以建一个轮窑厂啊,既方便群众,又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他的想法一形成,就和几位大队干部和老党员商量,他们各持意见他的工作作风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他兴冲冲地来到乡政府

7、把他自己的想法向陈新学书记(时任大垸区焦家铺乡党委书记)作了汇报,这位陈书记的答复是:“你要办窑厂,你的资金在哪里?技术在哪里?销路在哪里?”面对这位陈大官人的三个“在哪里”,梁大荣的倔强劲头上来了,他当即向陈书记说:“陈书记你不表态我自有办法。窑厂要是办不起来,我宁愿将自己的人头挂在乡政府大院的门上!”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梁大荣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乡信用社不给贷款。原因很直接:因为乡党委书记不批准。不过,这也难不倒梁大荣。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首先想到的是技术问题。在他儿时的一位好朋友,本村组的村民陈功科就是一位身怀绝技的人物。他不仅会烧窑,还会建窑,并且懂机电技术。他找到

8、陈功科家里说明了他的想法和思路,陈完全同意他的想法,并表态鼎力支持。这就是真是有缘相逢天助我也。有了这样一个技术人才作后盾,更加坚定了他办轮窑厂的信心。说做就做,马上召开村支部会议,征求村干部们的意见。梁大荣声音洪亮地说:“我们村办窑厂,不是为了我梁大炮(因为其人直、性直、说话快人快语)一个人,想当初,为了解决一百多号人吃饭的问题,二十多年前,我就带领我们小队的群众,以旱地改水田,今天,为了让我们村里的群众尽快富起来,我发誓:一定要把窑厂办成。在村干部会议上,大家看到梁大荣这么有决心,充分发表意见、个个出谋划策,最后达成一致并形成决议。村干部带头集资,每人一至三千元;小组长协助筹资,每人不少于

9、一千元;村民们自愿出资,每户千把元。所有集资款项,均作为本人向窑厂交的预订购砖金额,每块砖以三分五的低价销售(当时市面价,每块砖四分八至五分)。这样一来,不仅本村村民主动出资,就是临近村的村民们也纷纷前来要求预订。有群众对外村村民也以同等条件来预订不理解,梁大荣解释说:“外村的老百姓看得起我们,等于是借钱给我们办窑厂,我们以优惠的价格销砖给他们,实际上是间接地支付了他们的存款利息,这是双方得利,何乐而不为呢?”这一下真是不得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集资到十二多万元。前面提到的那位三个“在哪里“的陈书记也实在是坐不下去了,指示乡信用社送来了一万元的贷款。在施工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建窑施工

10、时,涉及到少数村民的祖坟迁移。因为施工进度快,原先预计在86年元月底完成祖坟迁移,现在不行了,显然要提前,而村民们不同意提前迁移(农民们迁移祖坟的时间,一般在大寒后,即元月20日以后)。村民们之所以这样,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梁大荣爷爷的坟墓也在迁移范围之内,他家的祖坟未迁,别人家当然也不会动。梁大荣来给他的父亲做工作,要求带头做好祖坟迁移,结果被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梁大荣的弟弟也说起了风凉话,说什么“人只要当了官,连自己的祖宗都可以忘记了”。他的5个妹妹更是在他家里大哭大闹,坚决不同意他随便迁移祖坟。梁大荣仔细调查了一下,村民们不同意随便迁移祖坟,并不是反对办窑厂,而是因为要尊重地方的风

11、俗习惯。他们认为不到大寒以后迁移祖坟会破坏风水,那样对子孙后代是不利的。梁大荣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就是他们村的道官师傅),仔细询问他,不到大寒时节究竟能不能迁移祖坟。这位风水先生仔细地掐算了一番,解释道:“也不是不能迁,只是要看好黄道吉日。”梁大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他请来了本村有威望的老人们,一起陪风水先生吃了一顿饭。风水先生的讲解为大家消除了疑团。第三天,梁大荣的父亲带头迁走了他家的祖坟。这样,整个工期提前了,不到3个月,一座16门的小轮窑按照设计标准建成。轮窑厂办起来以后,为村民们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村子里的房屋发生了翻天覆

12、地的变化,原来的泥土房一间一间地推倒,砖砌瓦盖漂亮的房子似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小楼房也相继建成。随后,又办起了塑料厂、自来水厂、运输队,天星堡村的村办企业越办越多,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梁大荣的富民路也越走越宽阔。然而,谁也不曾料想,一场自然灾害,无情地夺走了这位让村民觉得可亲可敬的梁大荣书记的宝贵生命。日历翻到了1991年的7月5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是也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那就是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村子里田野上的水涝越来越厉害。连续20多天的阴雨,堤垸内涝严重,村民们水稻被淹,棉田被淹,道路被淹,梁大荣的心肝宝贝窑厂也将被淹,整个村子只见一片白汪汪的渍水。连续多天组织村民排涝抢险

13、,梁大荣的身子极度虚弱,重感冒折磨着他,体温升到40。镇里召开的抗灾会议,他实在没法参加,只好委托村长周喜章代为出席。他反复告诫周村长一定要如实向领导反映病情,以免他在重灾面前存退缩畏葸之嫌。时值中午,窑厂值班工人钟文泉受厂长的安排来向他报告灾情:水位如果再上涨5厘米,整个砖坯将淹没,后果不堪设想。仍处在重感中的梁大荣一跃而起,跳下病床,连雨靴都没穿,赤着脚,裹着雨衣,随身叫上了3个村民,一同来到了冯家潭二站的排水闸前。排水闸门虽已开启,但是只启到了半开的状态,再也启不动了,渠道内外水差近2米。梁大荣看到灾情严重,他想出了一个启动闸门的办法。他找来了一个能吊起10吨的定滑轮,在闸门立柱上方架好

14、了一根直径约20厘米的大木杠,将定滑轮套在木杠下面,要用土办法强行将闸门吊起。他虽然平日身强力壮,但由于近几天重感的折磨,吃之无味导致体力下降。几个村民非常心疼他而不让他动手。钟文泉和另一位农民拉动定滑轮上的启动链条,随着滑轮的转动,沉重的大闸门在慢慢地提升。他发现了险象,一个大步冲上前去,大吼一声:“这里危险,群众闪开,让我来!他拨开了3名农民,推开了钟文泉,一个人拉动了定滑轮上的链条。定滑轮启动得更快了,约2吨重的大闸门也在逐渐地加快了提升的速度,就在大闸门即将升到顶点的一刹那,人们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梁书记,危险!快上来!”说时迟,那时快,喊声未落,大闸门启动后的一个大水柱冲来,梁大荣

15、急忙返身转向高处,他还未迈开脚步,也许是病魔折磨得他虚弱无力了,也许是脚下太滑站不稳了,总之,我们实在找不出真实原因,只见他倒在了闸前的沟渠里,被奔腾凶猛浪头冲进得无影无踪梁书记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安慰,舍己为民就这样离开了我们。7月10日,梁大荣的追悼会在天星堡村举行,石首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开展向梁大荣同志学习的决定。在追悼会上,有一个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人装束简单,表情凝重,他走到梁大荣遗像前,倒头便拜并长跪不起而号啕痛哭。这是一名张姓男子,40岁左右。1980年6月的一天,他从湖南南县搬家到新厂来,在天星堡村附近船底漏水,正在危险的时刻,被到长江去担水的梁大荣发现

16、。梁大荣毫不犹豫地跳进滚滚长江之中,经过半个多小时与江水的搏斗,终于救起了这位陌生人。1991年7月16日,荆州地委、荆州行署追认梁大荣为“抗洪英雄,优秀村支部书记”。1991年8月12日,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梁大荣为“抗洪抢险英雄”、“革命烈士”。梁大荣一名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抗洪女英雄周菊英周菊英,1954年5月21日出生在大垸镇黄木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1961年入学读书,1970年初中毕业,回乡担任本村妇幼保健员。1986年9月,当选为村妇联主任,仍兼任村妇幼保健员,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平常工作积极,两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7、先后多次被原大垸区、大垸乡党委和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1995年,她丈夫任本村电工,由于管理不善,至1996年8月累计亏损8000余元。按照惯例,电工承包后赚钱归己,而亏欠部分交由村解决。但周菊英却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不足部分,则向亲友们东挪西借,凑齐了亏欠款项交给了农电站,没让集体经济承受半点损失。1998年盛夏,暴雨肆虐,江水猛涨,百年一遇的洪水不期而至,奔腾咆哮,以强劲凶猛的势头,袭击险中之险的合作垸民堤。黄木山村奉命镇守合作垸鱼尾洲堤段,此段险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正当村支书为选任“粮草官”犯愁时,周菊英主动请缨,承担通讯联络、召集劳

18、力、筹集防汛器材等工作。周菊英深知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她索性住进村部值班室,24小时守在电话机旁(那时普通人还没有使用得上手机),昼夜不停地接通知、传命令、催劳力、送器材,整天忙得团团转。7月2日深夜23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洪水一个劲地疯涨。周菊英接到防汛指挥部的命令:限在7月3日6时前,按户平10条编织袋收齐运送到指挥部。“时间就是生命”,时限仅剩下7个小时。周菊英火速开启村广播,连续数遍向各农户传达指挥部命令,然后,推上三轮车,到地形复杂分散居住的农户中,换户收集编织袋。暴雨如注,狂风刮翻了她手中的雨伞,她浑身湿透,终于收齐了2700多条编织袋。村里的机动车已全部上堤待命,这批编织袋

19、怎么运到指定的地点呢?周菊英叫醒了刚从外地回来的女儿和女婿,连夜用两部板车,拖着沉甸甸的编织袋冒雨赶路。天黑路滑,周菊英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的双腿渐渐不听使唤,她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了又摔倒,雨水、汗水、泥水混在一起,顺着发梢往下淌。事后,周菊英才发现,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受伤达11处之多。7月3日凌晨4时15分,周菊英将编织袋送到了指挥部,她累得趴在指挥部的门槛上,喘息着问道:“我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周菊英刚返回到村部值班室,马上又接到指挥部的命令:紧急组织100名劳动力,火速增援抢险堤段。周菊英顾不得眨一下疲倦已极的眼皮,甚至连浑身湿透的衣服也来不及换,立即冒雨又组织人员上堤增援。接

20、下来的日子里,同样是那么紧急,任务同样是那么突然,要求同样是那样严格。一连20多天,周菊英没吃上一顿安稳饭,没有睡一个安稳觉,连日劳累,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连迈步都感到极度困难。但是,周菊英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出色地完成了指挥部每次下达的任务。所有通讯联络、命达传达、劳力调配、后勤保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她多次受到乡防汛指挥部的表扬和群众的赞许。超历史水位居高不下,洪峰一次又一次紧逼荆江大堤。危急时刻,周菊英从后勤换上了前线,她直奔险境,和村干部一块在防守堤段上立起了“生死牌”。酷暑下,她抢筑子堤,搬运袋土,处处和小伙子争先;夜幕里,她巡堤查险,挖沟导流,事事以身作则;烈日中

21、,她浑身被潮水湿透,衣服没有一根干纱;休班时,她抱着铁锹,搂着稻草,靠在墙角打盹。8月7日凌晨,鱼尾洲堤段发生溃口性特大翻沙鼓水群险情,刚巡堤休班的周菊英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抢险。40多公斤重的袋土,她一趟接一趟跟着小伙子们跑步扛运,一扛就是3个多小时。肩上蹭破了皮,双手满是血泡,她硬是坚持到险情被完全控制,累得趴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仅两小时后,周菊英又拄着木棍顽强地站了起来,带班巡堤查险。她双腿关节剧烈疼痛,只好双膝着地,一步一步地往前爬行。膝盖磨破了,鲜血渗入了养育她的沃土,50余米长的地段留下了一行殷红的血迹。她仍坚持细致地查险,凭着女人特有的细心,周菊英在一口老井旁发现了一处翻沙鼓水险情

22、。她自己守在井口,派人火速报告指挥部,经及时抢护,险情被排除,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8月8日上午7时,周菊英又带班巡堤查险,哪知她走出不到30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生死牌”下。“生死牌”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誓死保卫大堤,誓死保卫家园!这二十个鲜红的大字,是对英雄最好的诠释。大垸人民优秀的女儿周菊英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她的44个春秋,在大垸人民并石首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尊基层干部为党的事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人民的利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朽丰碑。周菊英牺牲后,中共石首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开展向周菊英同志学习的活动。荆州市人民政府追授她为“三八”

23、红旗手。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她为烈士。全国妇联追授周菊英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并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抗洪烈士段玉华段玉华,1962年9月23日出生在大垸镇丁家垸村普通农民家里。1969年入学读书,1980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1997年,担任丁家垸村第2生产小组组长。1998年6月28日,长江荆江段石首北门口水位进入设防标准,他带领全组30多名村民,驻守到离家20多公里外的荆江四大险段之首的大垸镇鱼尾洲崩岸堤段。7月下旬,地势低洼的堤段不断出现严重险情。他带领40多名民工,连续抢险8天8夜,在240米长的堤段上,抢筑子堤3次,完成土方220方,参加重大抢险4次,

24、7月31日19时,昏倒在现场。8月7日凌晨1时30分,邻村东堤港连部防守的堤段内36米处发生管涌,情形十分危急,刚刚完成子堤加固任务准备休息的段玉华,又带领24名劳力火速赶往发事地点支援抢险,直至排除险情,控制局势。8月14日17时,他带领民工去背运沙石料上船(运程相距1公里多),连续干到8月15日凌晨1时,他又一次昏倒。村妇联主任尹金莲关心地说:“你明知自己心脏不健康还这般玩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得了!”他淡然一笑:“现在是抗洪的关键时刻,我怎么顾得了自己的身体呀?再说,真正是倒下了,献身于抗洪抢险之中,也值。”8月16日8时,他接受加固子堤任务,刚跨出防汛连部(人称哨棚),准备迎战长江

25、第六次洪峰。突然一个趔趄,段玉华第4次昏倒在堤上。9时许,经过急救的段玉华刚醒过来,立刻跳下病床又跑到防守堤段,一干又是七、八个小时。17日清晨,村党支部书记谭发贵发现段玉华还在值班巡逻,强行命令要他停班治疗休息。下午1时20分,段玉华又出现在加固子堤的工地上。从8月17日下午16时,到18日凌晨,他没有离开防守堤段半步。他带领民工时而堵塞子堤漏缝,时而到大堤上下严密巡查。18日凌晨5时50分,长江第六次洪峰安全通过石首江段,日夜防守在防汛第一线的勇士们都稍微松了一口气。可是,大垸人民的优秀儿子段玉华终因劳累过度,最后一次倒在防守的堤段上,完成了他奋战了52天的防汛抢险任务。段玉华牺牲后,大垸

26、镇党委、镇政府为他隆重地举行追悼大会。石首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他学习。市人民武装部为他追记三等功一次。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抢险英雄陈士发陈士发,1961年11月3日出生在大垸镇大公湖村3组普通农民的家里。1968年入学,1980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1981年9月,在东岳山场当采石工,后当政工员,1982年3月,正式参加工作。先后在东岳山场东升分段、荆州水利职工中专、市长江修防总段工程技术科工作,历任保管员、出纳员、政工员、工程保养员、技术员等职。无论干什么,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长江岸大垸镇向家洲滩涂崩穿,激流

27、直冲城区江岸北门口,造成北门口江岸频繁出现大面积崩塌,险情威胁石首江堤,且危及到石首城区乃至湖北、湖南两省三县市(湖北石首、湖南华容、南县)1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石首市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迅速在北门口崩岸进行护岸抢险。陈士发日日夜夜战斗在抢险工地上。1995年8月29日下午4时,陈士发在工地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随行的其他人员催促他收拾好器材下班,明天再来监测。他说:“今天抛下去枕靶和石块后还没有测量完毕,待到明天再来测,数据就不准确了。”说完,他仍然手持测漂仪,躬身测量水深、流速、平距、漂距。他坚持测完了最后一组数据,当他直起身子转身回过头来查看岸边的定位标杆时,突然一阵猛烈的玄晕,陈士

28、发一个趔趄,不慎一脚踏空,跌入两艘施工船相间的江水之中。汹涌咆啸的江水瞬间吞没了陈士发的身躯。陈士发牺牲后,石首市委、市人民政府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抢险英雄”,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从以上四位英雄的生平史实,我们不能不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英雄的闪光点是什么?从英雄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英雄”之所以产生,决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成为英雄之前,其实就有了很多的“英雄”之举。当看到社员们吃不饱肚子时,梁大荣会考虑到将冷渍低产地改为水田,增加粮食产量,让群众能够吃饱饭。要让村民们致富,他会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阻力兴办轮窑厂为民造福。当关系到村里的经济利益时,周菊英首先想

29、到的是向亲戚朋友挪借资金,迅速抵上电工丈夫造成的亏损。为了及时将防汛器材运到指定的地点,她会叫醒刚从外地回来的女儿和女婿帮忙连夜赶送。为了抵御洪魔,段玉华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顾自己的身体,昏倒在防汛大堤上。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有其思想基础的。在危险时刻,梁大荣会说:“这里危险,群众闪开,让我来!”这句话,很可能是他的最后遗言。但是,从这句简单朴素的只有十一个字的遗言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的情怀,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担当。在自己累得趴下的时候,周菊英想到的是:“我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一个40多岁的农村妇女,她心里装的只有村民、只有集体、只有工作、只有责任,唯独没有她自己,没有她的丈夫,没有她

30、唯一的女儿和女婿。在明知自己的身体抗不过洪魔时,段玉华给出的答案是:“真是倒下了,献身于抗洪抢险之中,也值。”这是一句多么平凡的语言,这是一种多么淡定的心态,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视为游戏,心里只有抗洪抢险的职责。在超过了下班的时间时,陈士发考虑的是:“待到明天再来测,数据就不准确了。”哪里有8小时内外之分,心里只有责任和事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英雄的产生,是有其根源的,他们共同的闪光之处就是:生命诚可贵,幸福价更高。若为职责故,一切皆可抛。二、英雄事迹与石首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大垸人乃至石首人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办事较真。这种“较真”没有什么不好的。究其义,“较真”就是办事很认真。我们来看四位英雄

31、,无论哪一位,他们平时办事都是特别的认真,甚而至于到了近乎“刻板”的境地。梁大荣为了提前集体建轮窑的工期,不顾父母、弟兄姊妹的强烈反对,带头破了风俗迁移自己祖父的坟墓;周菊英为了准时把防汛器材送到,忍着疼痛几乎是“爬”到了指挥部;段玉华为了抗洪抢险,几次三番倒在防守现场,却没有后退半步。从英雄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就是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试想,如果没有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遇到什么事都没有责任感,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通融一下,变通变通,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哪还会有英雄之举吗?例如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个范跑跑,在大灾之前,她忘掉了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置教室内几十名幼小学生的生命安

32、全于不顾,在生与死的考验前,她选择了自己逃命。象她这种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英雄。当然,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较真”的精神如果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就会变得自私,甚至会死钻牛角尖,就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这种现象在大千世界也确实不乏其人。同样是“较真”,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职责,而去“较”,在关键的时刻,那就有可能成为英雄。是的,英雄就植根于常人之中,英雄就是在我们周围产生出来的。他们与常人的共同点是都有“较真”的一面;而区别在于,在紧要关头,英雄们的思想境界远比常人高,他们与常人是天壤之别。所以说,英雄们是在常人中产生的,然而他又高于常人,是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的。正如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她在滚滚东流时,经不住风浪考验的泥沙就沉寂下来,而勇往无前的浪涛,则任凭风云变幻,始终一往无前。真英雄,也正是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显露出来,传承下去!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