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89.30KB ,
资源ID:98588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588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学设计有趣的浮沉现象科学小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学设计有趣的浮沉现象科学小学.docx

1、教学设计有趣的浮沉现象科学小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浮沉现象-科学-小学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15课有趣的浮沉现象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第二课。是在认识水之后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认识浮沉现象、探究水的浮力、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逐层递进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浮力的认识。本课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的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之中。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所有的活动均采用了导向性

2、语言,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情分析: “浮沉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生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对学生课前了解,学生们对浮沉现象的了解只限于浅层次上的,如:饮料瓶和气球能浮起来是因为它们很轻或他们是空的。它们缺少对浮沉现象深层次的了解,这也是这一课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物体浮沉现象的探究,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测力计、钩码、每个实验组2份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准备:气球、棋子、直尺、橡皮、橡皮筋、芋头

3、、钩码、饮料瓶、图钉、玻璃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呈现“浮沉”1精彩“小魔术”。教师展示“浮沉子”的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邀请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展示。看完表演,学生提出疑问。2激趣引入,并板书。看来大家都很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趣的浮沉现象”,在这里,你会找到魔术背后的秘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魔术表演,展示有趣的浮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这一科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合作探究,认识“浮力”(一)动手实验,感知浮沉现象1.谈话,猜想。(1)请同学们交流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的例子。(2)观察材料,猜想“浮沉”。

4、将实验筐中的物品分成两类,认为会上浮一类,会下沉的一类。有争议的可以把这些物品再分一类。学生分类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单。【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学生创造了与同学交流学习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在简单的猜想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实验操作之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实验,观察。(1)动手实验,验“浮沉”。猜想完成后,学生动手将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浮沉。实验提示:动作要轻,不能将水溅到桌子上,不小心溅到桌子上的要清理干净。猜想中有不能确定的物品,要反复多做几次进行观察。观察时及时做好记录。(2)交流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整理实验仪器。学生展示

5、实验结论,其他小组有补充。 生成处理:如果有的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同,可让他们对全班进行演示。展示科学实验现象的真实性。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实验条件,结论也许会不同。物体的浮沉不是绝对的,当条件发生改变,结论也会发生改变。【设计意图】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之前,要考虑到实验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实验中的不确定物品,进行多次实验,以增加实验的真实性。(二)动手实践,体验浮力: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1.质疑,猜想。(1)问题激疑。学生根据实验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补充:我们发现很多物体放在水中都会浮起来,它们为什么能浮起来呢? (2)自由猜

6、想。让学生自由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进行交流。(物体比较轻、水有浮力)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猜想真是丰富,这些猜想也都需要验证才能知道是不是正确。但同学们刚才的猜想都只注重了物体的本身。而忽略了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材料水。水中会不会也藏着什么秘密?或者:你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水的浮力呢?【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如何引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用鼓励性评价引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2.实践,体验。(1)动手实验,亲自体验。请同学把气球(或)饮料瓶慢慢按入水中,然后松开手,轮流试一试,并和小伙伴说一说你的发现和实验时的感受。(2)交流感受,认知“浮力”

7、。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师生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课件出示,并板书水的浮力 )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来亲自体验一下浮力的方向,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对知识的建构效果比老师讲授要好的多。(三)设计实验,检测浮力: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1.对比,质疑。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让学生进行有理由的质疑,并交流。2.设计方案,动手实验。(1)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教师介绍测力计的特征,并进行演示。与小组同学讨论用测力计进行实验的方案。(2)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8、,其他小组补充。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变量的控制:入水前后进行两次观察。(3)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2。温馨提示:钩码要轻拿轻放,放入水前后进行两次测量,待指针稳定后再记录。钩码浸入水中,不要碰到水槽壁或底。实验完成后可再用芋头试一试。3.分析数据,验证“浮力”。学生带实验记录单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不同的小组进行补充。由实验得出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同样也受到了水的向上的浮力。学生质疑:既然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为什么还会沉下去呢?因为物体虽然受到水的浮力,但它们的重量如果大于受到的浮力,还是要沉入水底。4.总结:物体有浮沉,不管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

9、到水的浮力。【设计意图】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较大难度。所以我采取扶的策略,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实验仪器,给学生以启发。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假设,再到验证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重证据、重逻辑推理及重验证的重要性。三、回归生活,寻找“浮力”1.着眼生活,说“浮力”。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学生广泛交流。(轮船、浮桥、橡皮艇、救生衣、泳圈)2.师生共享,拓展视野。(1)看一看。播放教师搜集的图片资料:竹排、泳圈、养殖浮标、潜水艇等。(2)说一说。图片定格在“淘米”图。“淘米”也是利用了水的浮力,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农业上也在利用浮力选出优良的种子,

10、为农业创收,其道理和淘米是一样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增加了科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四、拓展延伸,续探“浮力”谈话、畅想、探究:师生一起探究魔术背后的秘密。教师介绍: “浮沉子”是利用水的浮力原理做成的,如何改变它的浮沉,这也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内容。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与家长一起做一个玩一玩。【设计意图】课的最后,教师给同学们揭示魔术的秘密,把课堂活动延伸到了课外,给了学生一个思路,可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15.有趣的浮沉现象水的浮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本课是让学生在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的同时,探究水的浮力。因

11、此,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呢?我用一个小魔术拉开了本节授课,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有趣。二、在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课本上呈现的资源是让学生用橡皮筋和直尺来探究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经过课前的试验,我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操作有困难,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于是,我用测力计的数据来验证这个实验。但测力计的学习并不是本节课的内容,于是,我在课堂中先演示了测力计挂上重物及受到向上托起的力后的现象,让学生就利用测力计的这个原理设计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虽然不会用测力计,但都能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测力计放入水中前后的刻度,从而解决

12、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本课的学生活动设计共有三个,一是猜想、验证物体的浮沉,二是用气球感受水的浮力,这两个活动比较简单,老师提前也对活动提出了要求,活动效果较明显。第三个环节用测力计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由于实验较为复杂,而孩子们面对实验仪器时又比较兴奋,所以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玩上,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四、本节课实验材料较多,如何出示这些材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通过多次反复论证,我采用了分层发放的方法,实验开始只给学生准备了研究浮沉的材料。分类后,再让学生倒入水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沉入水中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时,我将测力计发给了学生。这样

13、的出示时间,给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时,又不至于提前发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五、本节课的科学探究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为了让学生们都能获得体验,我以四人为一组,提前进行了小组分工。操作之前我又提示,小组里面的成员都要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间有交流,有合作。但从实验的过程来看,三年级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偶尔有争抢现象。这也是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课后评析:本次教学活动,老师以探究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主线,通过猜想、假设、交流与实验等精彩的科学活动体验,让学生了解了水的浮力。同时又以更为深入的控制变量实验证明了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符合

14、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表现在:一、充分的课前准备保证了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研究水的浮沉,要选取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来验证它们的浮沉,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空心的、实心的、小的、大的、上浮的、下沉的、浮沉都可能出现的,可以说每一种材料都是有代表性的。这样的设计,既尊重了科学,又给了学生更多的操作体验。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所产生的猜想都能够得到验证,所以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二、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浮力到底存在于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能够感受得到,让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它的存在,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每个人都向水中压一压气球与饮料瓶,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后,都能兴奋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三、多向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来设计,活动的开展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也尊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现象。这种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知识的快乐,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飞了个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