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6.30KB ,
资源ID:98528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52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9下人员素质测评.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9下人员素质测评.docx

1、09下人员素质测评第一章 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的概念:(名词解释)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二、素质的特性:(论述题)(单选题)(填空题)素质的第1个特性是它的原有基础作用性。它对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仅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素质的第2个特性是稳定性。在个体活动的全部时间与空间中,素质的表现在时间上虽然偶尔间断,但总体却是持续的; 素质的表现在空间上虽然有时相异,但总体上却是一致的。素质表现的这种持续性与一致性,就总括为素质的稳定性。素质的第3个特性是它

2、的可塑性。个体的素质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素质的第4个特性是它的内在性。素质虽然是任何人体身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素质的第5个特性是它的表出性。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它却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是素质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素质的第6个特性是它的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于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之中。素质的第7个特性是它的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都是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

3、中,它相互联系、难分难割。素质的第8个特性是它的可分解性。任何个体的素质都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逐一的认识单个的素质,然后再去把握整体的素质。素质的第9个特性是它的层次性和相对性。每个人的素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有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与生成素质等不同层次区分。三、素质的构成:素质的构成在这里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填空题)个体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它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单选题)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心理素质中的智能素质,包括知识

4、、智力、技能与才能。(多选题)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创新意识、道德品质与其它个性品质。(单选题)心理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具体人员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在21世纪及未来社会的人员素质测评中居于重要地位。(单选题)四、素质测评的概念:(名词解释)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单选题或多选题)按测评标准划分,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

5、测评。晋升测评一般属常模参照性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也多属这种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效标参照性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则属于无目标测评。按测评范围来分,可分为单项测评与综合测评。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一般需要单项测评; 而人员选拔与绩效考评中的测评,大多是综合测评。按测评技术和手段划分,有定性测评、定量测评以及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在内的中性测评; 按测评主体来划分,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 按测评时间划分,有日常测评、期中测评与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与不定期测评; 按测评结果划分,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6、; 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开发性素质测评。二、选拔性素质测评的概念:(名词解释)(单选题)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素质测评。三、选拔性素质测评与其它类型的测评相比,其特点有五:(简答题)第一,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第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第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第四,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第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四、选拔性素质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多选题)五、配置性素质测评以人事合理配

7、置为目的。(单选题)六、配置性素质测评与其它类型的测评相比,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多选题)七、开发性素质测评的概念:(名词解释)开发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测评。八、开发性素质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相比,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多选题)九、诊断性素质测评的概念:(名词解释或单选)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十、诊断性素质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相比,主要特点有:(简答题)第一、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十分广泛。 第二、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第三、测评结果不分开。 第四、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8、十一、考核性素质测评的概念:(名词解释或单选)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素质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十二、在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简答或多项选择)1、全面性原则;2、充足性原则;3、可信性原则;4、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第三节 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简答)1、评定: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最为显着的特征就是把被测评者的特征行为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素质构成与成熟水平。(单选)2、素质测评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其次,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作用。再次,还表现出导向作用。(单选

9、或多选)3、诊断反馈: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首先表现出咨询的作用。其次,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的制订与选择,对开发工作的计划与改进,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再次,表现出调节与控制的作用。(简答或多选)4、预测:预测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选拔作用。(单选)5、其它功用: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第三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一、“德”为历代人员测评中的重要内容。(单选)二、孔子认为,智、仁、勇、艺、礼、乐是人员的六大优秀素质。(单选)三、“智”与“能”或“才”的测评也是历代人员素质没评中的重要目标。(多选)

10、四、测评目标与测评指针是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两个方面。(填空)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一、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一般都以素质测评为基础,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素以“德”为重。(单选)(填空)2、察举的概念(名词解释、填空)所谓察举,即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察举中首重品德测评,其特点是察言观行,考行究德。荐举与选举都是以察举为基础。3、九品中正的测评思想:(简答)九品中正首先,要求由那些公正无私且富有识人评判经验的专家担任选拔之职,显然其对素质的测评应比一般人或兼任之人更为科学准确。其次,九品中正要综合九品名实,要求各等有一个具体客观的评定标准。再次,中正官必须亲自或派人去察访

11、每个士人的家庭背景与现实表现,作出行状评语。最后,中正官所定的品级,一般三年一清定。在清定调整中,中正或上级有权对所评定的人物,按其言行再给予升降。4、科举:(填空或单选)1、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于隋唐。2、科举即设科举人,开创之始以品德测评为主。3、察举、九品中正、科举和世袭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察举以实际德才表现为依据,世袭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科举以知识知能为依据,九品中正以血缘门第或现实德才表现为依据。九品中正和察举的效度最好,科举的效度最差。第三节 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一、干部测评的标准概括起来说是“德才兼备”。(填空)第四节 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势一、素质测评方法

12、改革的趋势(论述)在测评目的上,是由评价型向开发型方向发展,在测评过程方面,是由主观随意性客观化方向发展;在测评方法方面,是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在测评手段上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1、评价型转向开发开型。2、主观随意性转向客观化:从评定向开发方向发展,可以说是人员素质测评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客观化的趋势体现在如下几方面:a. 测评标准的统一化、明确化与行为化。b. 步骤的程序化、多层化. c. 测评内容的具体化、写实化、等级化与数量化。3、单一型转向综合型,体现在如下方面:a. 测评目的与功用的全面兼顾; b. 日益重视素质结构的整体性测评; c. 内容与标准的综合扩展; d. 主体

13、的扩充与结合; e. 测评方式的综合运用。4、传统型转向现代化。传统型的素质测评主要是雇主依靠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选人用人经验,依靠谈话、观察,因此其测评手段非常简单。现代的素质测评大多借助于量化技术与计算器技术,大大提高了素质测评的效率与效果。第四章 素质测评原理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一、职位阈限原则:(名词解释或填空)所谓职位阈限原则,即指每一个职位,对任职者都有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二、素质消退:(名词解释)所谓素质消退,即指任职者的素质,因为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与刺激条件的作用而逐渐萎缩,得不到发展发挥,以致向相反方向解体。三、地位,是指在同一组织系统或不同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不同职位位置。(单

14、选)四、角色(名词解释):所谓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于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是最先使用“角色”一词。(单选)五、工作角色(名词解释):工作角色,是指由于特定的环境与工作任务不同而形成的特定的工作性质与特征。这种特定的工作性质与特征,要求担任角色的人持有相应的素质条件、态度、心理特征与工作行为模式。六、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是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单选)七、认知的理论与实践是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性的基础。(单选)八、人员素质测评目前主要是用来招聘与选拔人才。人员素质测评应向优化(资源)管理与动态调控的方向发展。(单选)九、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是人

15、员素质测评的目的。(单选)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素质测评的原(简答)原理1: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原理2: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作出一致的反应行为。二、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单选、填空)三、素质测评具有什么特点?(论述)1、抽象性效度:素质是非具体的东西,不象身高、体重那样可以直接测量与观察,因而是抽象的。2、稳定性信度:素质,从其外延形式来看,是一组内部相关的行为,它表现出了一个人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具有稳定性。3、层次

16、差异性区分度:个体素质,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单个方面,其发展水平都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异。4、间接性:素质是一种内在的和抽象的东西,对它的测评是一种间接性的推测,是通过素质表出的特征行为的测评来推断内在的素质。5、主观性:由于素质本身的复杂性与内在性,目前的测评还无法排除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纯由仪器测评。相反只有借助人的主观能动性特点,才能实现素质测评的最终目的。6、互动性:在面试与试用过程中,测评不仅仅是主试对被试单向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反复多次的双向沟通与互动。7、社会性: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标准往往因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表现出历史性、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8、相对性与模糊性

17、:素质测评本身是一本抽象模糊的东西,很难对它本身进生精确与绝对的测评,不同个体素质差异与优劣,只有通过对象间的相互比较才能确定。9、整体性:人员素质就单个人进行“孤立”性的测评,往往难以定论,而把被测评者放到整个被测评的人群中去比较,则素质的优劣、高低就一清二楚了。第三节 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论述)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1、定性测评(名词解释、单选):所谓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的方法与观察的方法,测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2、定量测评(名词解释、单选):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素质进行测评。任何事物都有质与量的形式,只有定

18、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才是深入而又完全的。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1、静态测评(单选):即对被测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性。2、动态测评(单选):是从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素质测评中既要看到目前所达到的水平标准,又要看过去的基础与将来发展的潜能。四、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1、模糊测评(名词解释):是指测评信息的收集与素质评判并不要求那么精确,大概觉得具备某种素质就可以人作出印象判断。素质测评如果只求精确不能模糊,那么素质测评可能无法定论,如果模

19、糊不求精确,那么测评结果可能就主观随意。能精确处求精确,不能精确之处则模糊。五、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而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六、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有要素测评没能地为测评,则是空虚的,有行为测评缺乏要素测评,则是琐碎而无意义的。七、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素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系统,对它进行必要的分解、逐步测评,有助于提高测评的准确性,但是素质被分解为一个个要素之后,不少整体特征就可能因此损失,因此要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八、素质测评与指导开发相结合。如果只有对人的素质进行测评,而不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开发,那么就象一个医生只给病人看病不给开药

20、一样。因此要相结合。第六章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第一节 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一、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因此反过来说,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测评目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实体。(单选)二、飞行员选拔标准来自于飞行驾驶工作本身的直接描述,这种选拔标准就是效标参照测评标准;干部选拔标准则是属于常模参照性标准,这里的选拔不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是主观的、相对的,是由参加干部选拔的所有侯选人的“一般”水平决定。高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提拔,而低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淘汰。第二节素

21、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一、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测评目标、测评目标下设测评项目,测评项目下设测评指标。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标之间的区别是,素质测评目标具有实在独立的意义,它是素质测评内容的抽象性概括;素质测评项目是对素质测评目标的具体规定;素质测评指标则是对素质测评项目具体分解。(单选)二、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填空或多项)三、工作分析的概念:(名词解释、单选)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民,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主要因

22、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四、要素是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任务是工作活动中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要素组合,职责是某人提负一项或多项任务集合,职位是某一时间内个体所担负的一个或数个责任的集合,职务是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职业是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同类工作群的统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四、为什么在人员测评标准体系中要进行工作分析?(或制定素质测评目标时进行工作分析的必要性。)(简答)不同的工作职位对任职者具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因而对任职者也就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人员素质测评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人事配置相适宜

23、。在人事配置过程中,事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事是客观固有的,而人的素质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素质测评,往往是因事择人,通过招聘与录用来解决,而不是教育上的因人开发。这就要求在制定素质测评目标时,必须从工作本身的要求出发,进行工作分析。五、工作分析的具体应用程序(简答),如下:1、根据素质测评目的与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的职位范围,制定调查的提纲与计划。2、采用一定方法广泛收集有关某一职位任职者主要素质条件与绩效指标的素材。3、通过一些方法(定性)筛选形成内容全面的素质调查表4、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上的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职位素质

24、测评标准体系。5、对所制定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进行试测并修改。六、工作分析的方法及概念(论述)1、观察法:观察法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方法,记录补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活动。2、工作者自我记录法:由工作者本人按标准格式及时详细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与感觉。这种方法对于高水平与复杂工作的分析特别经济与有效。3、主管人员分析法:主管人员通过日常管理权力来记录所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动、任务、职责。4、访谈法:适用于短时期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的心理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访谈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观察困难的工作。5、关键事例法:关键事

25、例法是一种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来调查与分析工作的一种方法。6、问卷法:问卷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7、文献查阅法:又称职业信息法。第三节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一、胜任特征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二、胜任特征(名词解释):胜任特征又称胜任特质、胜任能力、胜任素质,是指组织人员具有的、与一定职位的良好绩效存在显着关联,可以有效观察、测评和改善的知识、技能、动机、质量、价值观等行为特征。三、胜任特征模型(名词解释)胜任特征模型是指将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胜任特征进行提取的基础上,对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有关人员完

26、成特定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的级别,最后形成的一套可用于直接测量的指标的总和,其基本结构包括胜任特征因子及定义、评价等级及相应的行为描述和标志。四、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填空)五、洋葱模型: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库里于1983年提出的。它把胜任特征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面: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向外是自我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处于最外层的是技能和知识。(名词解释或单选)六、全脑模型:全脑模型是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原理建立的一种胜任特征模型。(单选)全脑模型根据“大脑优势”将人的素质分为以下四类:理智的本体、护卫的本体、感觉的本体、实验的本体。

27、(多选)七、通用模型:(常用的胜任模型)八、企业家胜任特征模型(简答)莱尔.M.斯潘塞建立的企业家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六种特征因素:1、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收集、关注效率等。2、思维与问题解决:系统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等3、个人形象:自信、专业知识等4、影响力:说服、运用影响策略等5、指导与控制:指导下属、过程控制等6、体帖他人:关注员工福利、发展员工等第四节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实例一、建立用途特征模型的基本思路(简答)P159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的问题,即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是否

28、具备这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他真正具备了相应的这些素质,这是素质检验的问题;如何防止管理人员相应的这些素质退化或者下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这是培训开发机制的建设问题。二、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特点(论述P163)与其它层级的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中包含的指标较多,同时他们更有能力以复杂的方式整合自己的能力。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1、高层管理者在影响力等级上分数较高,而且拥有某些额外的能力。2、优秀的高层管理者具有高成就导向、组织认知和关系建立等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比大多数管理人员要强烈。3、优秀的高层管理者表现在信息搜集和主

29、动性方面的能力比中层管理者更突出,同时他们的观点与行动更具长远性。4、高层管理者通常用不易让人察觉的策略来影响他人,并且努力建立组织的信用和声誉,同时以此发挥自己的“影响力”。5、“果断”这项胜任特征较常出现在优秀的高层管理者身上,被提及的频率高于一般管理者。6、通常高层管理者会直接告诉他人工作内容、设定期望和极限,直接提出对他人的不满。7、对于关心秩序、自我控制等特征,在优秀高层管理者身上很少被提及,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缺乏这些能力,只是他们具备这些能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第7章心理测验方法第1节心理测验概述一、心理测验起源于实验心理学中个别差异研究的需要。(填空、单选)二、1894年,卡特尔首

30、先用各种测验测量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单选)三、因此,心理测验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昌盛时期与完善发展时期。(单选)18691904,心理测验处于萌芽时期。19051915年,心理测验处于成熟期。19161940年,心理测验处于昌盛期。1941年至今,心理测验处于完善发展时期。四、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单选)五、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认知测验测评的是认知行为,而人格测验测评的是社会行为。(单选或填空)认知测验又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单选)

31、人格测验按其具体的对象可以分成:态度、兴趣与品德(包括性格)测验。(多选)根据测验的质量要求,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心理测验。(单选)第2节品德测评一、简述品德的可测评性:(简答、单选)品德定义为是关于个体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个性、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征与倾向之总和。1、品德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2、品德内外的统一性。3、品德具有稳定性。品德行为在时间上虽然是偶尔的与间断的,但总体却是持续的;品德行为在空间上虽然会偶尔相异,但总体上却是一致的。品德这种行为为特征表现的持续性与一致性就总括为品德的稳定性。4、品德具有差异性。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不同,每个人生活的具体时空不尽相同,造就了人们在品德形成上的差异性。二、品德测评(多选)品德测评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评者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者直接概括与引发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三、论述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论述)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证。纵观各种测评现象不难发现,测评所应满足的3个充分条件是:1、测评对象客观存在,并可以被人认识与把握。2、测评对象的质与量具有大小、强弱与多少上的程度差异、数量差异或存在与否差异。3、测评对象这种质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