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层建筑造型Word第四章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一、第一节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的发展演变 高层建筑是商业世界竞争和相互推进的结果。由于高度是声望和公认的象征,在商业活动的推动下,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结合赋予了高层建筑特殊的建设背景。高层建筑在整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中选择了在美国产生、发展和大量建造,有其特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原因。在欧洲,由于法规不允许商业建筑将阴影投落在住宅和其它公共建筑上,二战以前没有商业高层建筑,整个欧洲地区很长时间内法规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并且,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欧洲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高层建筑是伴随着美国城市的快速增长而成长的,在高层建筑的造型发展演变过程中,美
2、国的高层建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为例,高层建筑的造型发展演变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一、芝加哥时期(18651893,约28年)美国高层建筑设计,始于19世纪芝加哥学派。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芝加哥成为北方产业中心。1830年芝加哥设市以后,人口逐渐增加到30万,房屋建设只有采用应急而又便捷的“编篮式”木屋做法。木屋容易遭受火灾,1873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市区面积8平方公里的几乎所有建筑。1880年起全力进行重建,由于当时商业活动的大力扩展带来城市地价上涨和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师迎合投资人的意愿,采用增加层数的方式以大量增加出租面积。高层结构形式受“编篮式”木构架的启发,使结构依附钢铁框架,铆
3、接梁柱。同时,1853年奥蒂斯(OTS)发明安全载客升降机,解决了垂直方向的交通问题。钢铁框架结构体系和电梯垂直交通方式为高层建筑产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883年1885年间,詹尼设计了家庭保险公司大楼图4-1-1。这栋10层办公楼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的大楼,采用了生铁柱、熟铁梁、钢梁等,被公认为是现代建筑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加上芝加哥学派在高层建筑初期的重要影响,使芝加哥被称为高层建筑的故乡。詹尼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在芝加哥设计了不少高层建筑,突破了古典建筑体型处理手法,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所谓芝加哥学派。曾在詹尼建筑事务所工作的沙利文
4、(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也是芝加哥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率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实践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折衷主义的羁绊,使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其简洁的立面反映了新时代的工业化精神。当时建造高层建筑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率、速度、面积多少,功能是首位,建筑风格退居次要位置。基本不考虑建筑装饰。建筑外观没有凹凸起伏变化,其体型与风格大都是表达高层建筑骨架结构的内涵,强调横向水平的效果,普遍采用扁阔的大窗,即所谓“芝加哥窗”。芝加哥时期的
5、高层建筑处于早期的功能主义时期。早期的高层建筑仍然带有传统砖石墙承重结构的立面处理痕迹,但在外形上已经逐渐摒弃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虚假装饰。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框架大楼在立面处理上仍然较为沉重,还未摆脱古典的外衣。而1891年伯纳姆与鲁特设计的16层高的蒙纳诺克大厦图4-1-2,作为当年最高的砖石结构高层建筑,立面由下而上采用完整统一的构图,突破了古典建筑将墙面分段处理的传统。在立面上既没有壁柱,也没有装饰线脚,其光洁的外表、曲线的檐口和外凸的窗口等,都只是对结构逻辑的合理表现,从而赋予传统砖石建筑新的形式。 图4-1-1 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图4-1-2 蒙纳诺克大厦 图4-1-3 瑞莱
6、斯大厦 图4-1-4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在芝加哥时期的高层建筑中,偶尔也会在建筑的顶部等处出现折衷主义思潮复活的痕迹,但总体的表现趋向是以简洁、纯净为主流。代表作品有荷拉伯特与罗许(Holabird & Roche)设计的马癸特大厦(Marquette Building,18941903)、伯纳姆等设计的瑞莱斯大厦(Reliance Building,18901894)图4-1-3,沙利文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18991904) 图4-1-4等。其中,12层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尽管在两层商场的主入口上方及其周围的嵌板上布满
7、奢华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铸铁装饰,但它上面十层办公楼立面上成排大窗户的简洁处理手法,已充分表达了它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无数办公与商业建筑原型的基本要素。二、古典主义复兴时期(1893世界资本主义大萧条前后,约36年)与早期的功能主义体现的简洁外观相比,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试图在新结构、新材料的基础上将新的建筑功能与传统的建筑风格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面貌。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后,高层建筑的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了纽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了纽约,纽约高层建筑象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纽约的第一栋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建于1896年(比1885年芝加哥家庭保险
8、公司大楼晚11年)。这一时期,纽约的高层式样中古典风格占了上风:在高层建筑上提倡古典三段式处理,搬用了古典柱式、浮雕、线脚、檐口等,外观比芝加哥高层要富丽堂皇、壮观。古典风格的流行有两个原因:其一,纽约的建筑师几乎都是巴黎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受传统古典建筑的影响很深。其二,纽约的高层建筑大多是大公司的本部办公楼,高楼成了表现公司实力的象征,都想争取建成世界第一高楼。这时期的高层风格,并不是单纯抄袭古典式样,而是把古典样式加以简化,尽量保持结构的合理性,打破了古典风格的四平八稳构图。建成于1913年的纽约渥尔沃斯大厦(Woolworth Building)图4-1-5是这一折衷主义时期装饰华丽的代
9、表作品之一:这栋美国资本主义全盛时期的象征建筑高238米,拥有54层写字楼,第58层是一个瞭望塔。设计人吉尔伯特(Cass Gilbert)巧妙地将主体设计为20层U形基座上高高耸立的正方形塔楼,外观优雅挺拔。在顶部的外观设计上引入了中世纪的细致风格,设计为哥特式的尖顶,楼顶的各个塔尖和雕塑装饰造型都很华丽。这一特殊的造型与渥尔沃斯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相结合,使得纽约人将其称作“商业大教堂”。图4-1-5渥尔沃斯大厦 图4-1-6克莱斯勒大厦 图4-1-7克莱斯勒大厦 图4-1-8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另一杰出的代表性建筑是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 图4-1-6、4-1-7,
10、 1930年建成。大厦共77层、319.4m,由威廉范艾伦(William Van Alen)设计。这栋大楼在当时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高楼,给人以突出印象的是它那布满齿轮的外形:顶部由5层向上逐层缩小的不锈钢拱门形成针形的尖塔,每层拱门上都设有锯齿形的三角窗,曲线形和锯齿形的结合表现了古代玛雅人和埃及的建筑风格。这栋大楼极富想象力的外观造型不论在近处或远处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成功地塑造了高层建筑的独特形象,受到业主和大众的欢迎。在这一古典主义复兴时期,对历史风格某种程度的尊重也表现在芝加哥的一些建筑上,如1922年在芝加哥论坛报的新楼竞赛中胜出的哥特教堂式摩天大楼方案。这一方案由美国建筑师约翰米
11、德豪厄尔和雷蒙德胡德合作完成,是从包括100名欧洲参赛者在内的260名参赛者中胜出的方案。大楼于1927年建成图4-1-8,皇冠状的楼顶用哥特式的扶壁支柱环绕,立面反映出古典式的精雕细刻,外观高耸挺拔、比例匀称、坚固结实。这次竞赛中汇集了欧洲先进的现代派设计师和美国其他建筑师的复古主义方案,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风格的回顾与尊重。三、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约40年)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影响到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一直持续到第二次大战后期。这段时期,美国的高层建筑几乎停滞,出现了空白。这期间,正好密斯等一批建筑师移居美国,重古典雕饰的折衷主义风格不适合战后恢
12、复时期的建设,先由欧洲普及并深入到美国的“理性主义”带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新形式,“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的理性主义占了上风。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伴随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占据了主导地位,简洁的钢结构国际式玻璃盒子到处盛行;随后,现代建筑以“粗野主义”和“典雅主义”为代表,进入形式上五花八门的发展时期,高层建筑的形式随之打破了一度时髦的单纯玻璃方盒子形象,对多种工业化造型手段都进行了尝试;六十年代末以后,在现代建筑的主流下,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并与反基调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进入并行时期。图4-1-9
13、芝加哥湖滨公寓 图4-1-10 利华大厦 图4-1-11 西格拉姆大厦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在高层建筑中有许多杰出的范例,如芝加哥湖滨公寓(Lake Shore,Chicago,1951,密斯设计)图4-1-9、利华大厦(1952,SOM设计)图4-1-10、西格拉姆大厦(1958,密斯设计)图4-1-11等。湖滨公寓体现了密斯“皮与骨” 的精神,建筑外观是简单的立方体,为了强化幕墙的钢架(骨)与玻璃(皮)之间的关系,密斯在金属骨架外特意加了工字钢梁。这种纯粹为视觉效果而做的处理方式,成为密斯本人作品的一种构件关系特色,在之后的西格拉姆大厦中也加以了运用。与湖滨公寓28层的敦厚体型相比,38层的西
14、格拉姆大厦在立面附加钢梁的衬托下突出了竖向的挺拔和连续感,造成了高耸入云的气势,以精巧的手法凸现了设计的简练,也随之成为后来的同类高层建筑模仿的样板。利华大厦位于西格拉姆大厦的对面,是利华兄弟公司总部的办公楼,拥有在当时非常时髦的半透明玻璃外墙(深绿色不透明钢丝网玻璃墙裙与淡兰色吸热玻璃带形窗相间)和金属框格。利华公司是个有名的肥皂和清洁剂制造公司,选择有别于传统砖石外墙的易清洁的玻璃材料和垂直向上的建筑造型,主要是出于保持清洁形象的需要。由于利华大厦是首次大胆地在高层外墙如此大面积地采用透光玻璃,这栋建筑被公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的代表作,并以此奠定了纽约市高层建筑和此后大量性商业建筑的基
15、调。这些高层方盒子建筑的共同特点是:规矩、整齐、体型单调,也因此在日后成为后现代主义攻击的主要论点。 图4-1-13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图4-1-12 马赛公寓 图4-1-14、15 世界贸易中心 “粗野主义”在建筑上的特点是毛面混凝土和粗笨构件的质朴组合以及对此类材料质感的充分表现,设计中提倡暴露建筑的内部功能构成。在高层建筑中设计者一反玻璃盒子建筑的精美雕琢,重在表现粗犷的建筑风格。如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图4-1-12:56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型公寓住宅楼,其沉重粗壮的底层柱墩、粗糙的预制构件接头、素混凝土外墙上强烈的色彩装饰等,反映了与轻盈、光洁的玻璃结构不同的形式追求。再如英国莱斯特大
16、学的工程馆(Leicester University,Engineering Building,19591963,斯特林与戈文合作设计)图4-1-13,以直率的形式清晰地表达了功能、结构、材料、设备与交通系统等。而同样是有别于玻璃结构的材料审美价值观念,强调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典雅主义”则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由于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追求的类同,“典雅主义”又被称作“新古典主义”。这一风格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也讲求技术的精美,只不过针对的是更为广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形式而已。雅马萨奇(Minoru Yamasaki & Associ
17、ates)设计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Word Trade Center,1973)图4-1-14、15是典雅主义的代表建筑:两栋相同的110层巨型塔楼(各有45万平方米面积)冲天而起,筒体结构密集的外层包柱构成外观上的金属网格,窄小的通高长窗形成立面上连贯的垂直阴影,与底部精细的尖镟浑然连为一体,给这两栋大体量的建筑穿上了精致、细腻的外衣。这两栋曾经是世界第一高的连体摩天大楼在2001年的一场巨大灾难中转瞬消失,成为了令人遗憾的历史。 六十年代末以后,现代建筑转向多元化发展,单纯讲求“皮与骨”的技术精美或是“粗野主义”已经逐渐消失,新古典主义因其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在后期与现代建筑的批判思潮
18、一起,走向多元化的共同发展时期。四、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70年代初美国高层建筑随经济的发展开始变化,特别是80年代经济出现繁荣,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高层风格变化的指导思想是摆脱密斯的理性主义,主张标新立异,建筑风格出现多元化倾向,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新的流派在理论上批判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这一时期中,与现代主义衍生的诸多思潮流派截然不同的后现代主义在发展中独树一帜。事实上,当时摩天楼的设计
19、发展趋向都在力求摆脱平庸的玻璃盒子形式,设法填补由冷漠和枯燥乏味的现代派方盒子所造成的真空。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Post-Modern architecture)。为了与前一时期现代主义占主流的发展时期相区别,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后现代主义时期。明尼阿波利斯闹市区的林肯中心双塔的设计者、墨菲/扬事务所的威廉佩德森认为:“摩天大楼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其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一种具有生动活泼的天际线的建筑形式,而且在于寻求一种将高层建筑和被我称为街墙的建筑融合起来的可能性”。后现代主义者运用古典的语言使城市的文脉主义具体化,反对以功能来对建筑严格限定,而是将建筑同历史、记忆、
20、梦幻、想象、诗意相联系;结构在这里不仅仅是建筑实现的技术手段,也是活动的趣味中心,更被当作实现构图的手段。后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中的表现倾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高楼式样在这一类高层中,外形上可以明显地发现与古典折衷主义风格高层的联系:传统的尖顶与细部划分等,但是所实现的基础已经是现代的技术和材料。美国匹兹堡市的平板玻璃公司大楼(伯吉与约翰逊,1984,44层)是一组建筑群,由1栋40层的主楼、1栋14层的卫星楼以及4栋6层的卫星楼组成。匹兹堡城在20世纪初兴建了一系列哥特式的教堂、学校和商业建筑等,为了在形式上保持匹兹堡城的传统,整个建筑群具有简化了的哥特式风格:顶
21、部和门廊均反复采用哥特式的尖顶,外观上具有高耸挺拔的感觉。建筑外墙是具有凹凸线条的镜面玻璃幕墙,凹凸的墙面形成丰富的反射效果,仿佛粗糙石墙上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石材外墙的错觉,也强化了挺拔向上的古典风格图4-1-16。在美国费城的自由广场建筑群中,墨菲扬事务所设计的双塔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双塔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先后建成,第一栋高达288米,第二栋略低,高258.5米图4-1-17。两栋塔楼都由方形的塔身和收分顶部的多坡尖顶构成,色调一致,相互呼应,但又保持了各自独立的形象。塔楼采用兰色珠光花岗石饰面,兰色铝框幕墙反映着天空和附近许多建筑物的形象,所有的柱子也都具有光亮的表面。双塔顶部由一
22、系列的玻璃山墙渐次上升并逐层内收直到塔顶,其第一栋塔楼的塔身比例和顶部与克莱斯勒大楼极为相似,但却富有时代感。设计者强调他对于克莱斯勒的引用不是直接的,而是抽象的。认为“它的成功,至少应部分归结于直接使用材料和使技术形象化的现代手法与承袭历史传统的灵感相结合的结果”。将现代科技与对传统摩天楼的浪漫追求相结合成为设计者的理想。1991年落成的美国亚特兰大市桃树街191号大厦,是一栋50层的综合塔楼图4-1-18。在平面上将中间部分凹入以形成方形双塔的视觉效果,在顶部则以古典手法加上7层高的“双庙”作为收头,形成典雅的顶冠。图4-1-16匹兹堡平板玻璃 图4-1-17费城自由广场双塔大厦 图4-1
23、-18亚特兰大桃树街公司大楼 191号大厦 (二)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中,P约翰逊与格雷夫斯在高层建筑中的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对文脉的发掘和表达中,他们喜欢把过去有过的一部分表现方法引用过来,以抽象的符号形式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中,如通过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和装饰上的山墙、柱头、色彩等进行隐喻,表达建筑形象中对历史文脉的探寻和延续。而这种方式因其注重抽象的装饰性,往往被人说成是“没有根基的历史的符号性装饰”而加以抨击。并以此认为后现代主义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陷入了符号拼贴的游戏,把当代建筑引入了误区。36层高的纽约AT&T总部新楼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图4-1-19。这
24、栋197米高的大楼采用了传统的基座、墙身、屋顶三段式做法,令人惊异的是它顶部高达30英尺的巨大的断裂山花,仿佛日本木钟或橱柜顶部的装饰物。这栋建筑的出现引起多方的议论,褒贬不一。而它在后现代建筑史中的地位也就此奠定。图4-1-19 纽约AT&T总部新楼 图4-1-20 波特兰市政厅大楼另一栋引起争议的建筑是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大楼图4-1-20。立面上严整的对称构图和传统三段做法,使它带有一些政府大楼的威严性。通过立面的壁柱和拱心石符号、醒目的色彩搭配、琐碎的装饰带,使大楼具有对传统的追思和世俗的趣味。对这一建筑持不理解态度的人认为格雷夫斯缺乏常规的尺度感,甚至把波特兰市政厅比喻为色彩鲜艳的
25、电唱机。认为这种历史的符号性装饰太没有根基,它的价值也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但作为后现代重要的里程碑式建筑,它对于设计思想和手法的探讨是积极的。同时,强烈的可识别性也使它在标志性上获得了成功。 (三)雕塑化造型雕塑化造型体现了高层建筑设计中对单体建筑外观艺术表现的抽象手法。现代派在这一方面主要提倡整块、直角的构图,如利用束筒结构自身的特点进行整体塑造的西尔斯大厦(1974,SOM,110层,443m)图4-1-21;后现代则提倡多体块、锐角构图,如阿利德银行大楼(1986,达拉斯,贝聿铭事务所,60层,220m)图4-1-22。同样是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香港的中银大厦,也可以说是一个利用结构特色,采
26、用雕塑化造型的后现代建筑典例图4-1-23。 香港中银大厦是一个三角形母题组合的玻璃盒子,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形体处理上,设计成由四组向上渐次伸展的三棱柱组合体,突破现代主义矩形方盒子的呆板,用对角线切割的形体,产生生动的外观。从不同角度看,犹如节节升高的云梯,隐喻中国银行的未来发展前程。整个大厦从1层至20层,是一个完整的四棱柱,从20层至70层分为三段,切掉两个等边三角形,余下从52层至70层的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被切断的三棱柱均用与水平面成60倾斜的玻璃顶,一节高于一节,形成下粗上细的稳定结构,在各种色光下有种种变幻的形象,使这一具有原创性的体量显得新奇而夺目。(四)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图4
27、-1-24 纽约3号大街57号办公楼 图4-1-25 伊利诺斯州中心 曲面具有方盒子所难以比拟的的表现力,运用曲面造型也是后现代时期高层建筑造型中一种大胆的风格。如纽约3号大街57号办公楼(1986,约翰逊&伯吉事务所)图4-1-24、伊利诺斯州中心(1986,墨菲/扬事务所)图4-1-25等。纽约3号大街57号办公楼由分为三段的曲面柱体构成,兰色的水平采光带在立面上强化了曲线的效果。伊利诺斯州中心是由政府办公楼、商场组合而成的综合楼,在高度、体量以及商业基层部分都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建筑物面向城市的主要立面呈逐段收进的弧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二节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考虑的因素 在高层建筑
28、造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不论是在什么时期,也不论设计的风格流派如何变化,有一些因素对建筑造型始终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有环境因素、场地因素、功能因素、视觉因素以及结构、材料和技术因素等方面。一、环境因素高层建筑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域,相互组合形成建筑群体。在高层建筑之间,高层与城市环境之间,有着许多互相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城市外部空间的质量构成了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往往促成城市建筑管理法规的改变,也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的体型与风格产生直接影响。其中,高层建筑作为巨大的人工构筑环境,对建设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阳光、阴影、改变高
29、层周围的气流、与环境相协调(指地形、地貌、景观、周围建筑等)等各方面,都迫使城市建设法规和建筑师的设计策略作出响应。(一)阳光与阴影阳光与阴影是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以来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问题。室内环境获取足够日照的需求,使高层建筑所形成的阴影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不利因素。高楼在附近投下大面积的阴影,给近旁的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使周围房屋的住户因缺乏阳光和视线封闭而纷纷迁离,待建的场地也因此难以进行布置。由于业主在其私有土地上有权作任何合理的使用,随着高层的修建,城市中的日照纠纷日益增多,也带来许多相关的技术问题。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在建造过程中就曾遭到邻近居民反对,大厦将造成大片阴影并使数以几十万计的电
30、视接收受到干扰。为了避免不良影响,一些地产商和要求改革的人们联合起来,支持制定相关的城市建筑管理法规,限制高层建筑对附近地段的负面影响。例如纽约市在1916年就制定了一个高层建筑高度与后退管理条例(Heihgt and SetBack)。根据这一条例,房地产开发时,建筑后退用地界限的情况与整个地段允许的建筑覆盖率密切相关:地产开发者可以在一定的高度限制下,整个建筑地段建100%建筑密度;但如果再往上建,就需要根据加高的程度逐步后退。而当建筑后退到一定程度,当主楼的建筑覆盖率不超过25%时,楼塔的高度就不再受到后退条例的限制。著名的帝国州大厦就是适应高度限制要求而采用向上收敛的体型。这一限制条例
31、在当时不仅约束了高层的单体体型,也极大影响了纽约的城市景观。而在日本,也早已形成全国通用的详尽的日照法规,对建筑设计作出限定和指导。我国在历年的城市发展中,根据本国的日照特点、建筑使用性质和建设用地的具体情况,对相邻建筑间的间距有着明确的规定,避免建筑南向的日照被遮挡。这与国外一些地区在用地规划时考虑阳光通道的做法具有共通性。关于高层建筑的日照与阴影,还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土地上空使用权、日照分区等许多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思路。(二)与环境相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指高层建筑与地形、地貌、景观、周围建筑等各方面的联结与相互作用。经历了对高度的无止尽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宣扬,高层建筑作为重要的人工环
32、境,在设计与使用逐渐成熟之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日益被重视。一般高层建筑的面积都在几万平方米以上,大型超高层建筑很多都拥有数十万平方米的塔楼,在单栋建筑内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单一建筑成为一个完备的社会单元。于是,不论在功能组合、建筑体量,还是周围建筑或是内外空间的联系模式等方面,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联结关系都需要被强化。 图4-2-1 福特基金总部大楼(外观、内庭)六十年代的纽约福特基金总部大楼图4-2-1,将城市办公楼的入口广场与大厅组合成高大宽敞的室内庭园,将自然引入室内,造成一片园林景致,是在人与自然联系方面的成功创举。这一内庭在建筑外观上以大片的玻璃幕墙与室外分隔,但又以绿化与外部相呼应,同时,也起到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1995年这栋大厦获“美国建筑师学会二十五周年奖”,评委会特别指出其“建筑与风景非常协调”。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也是考虑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建于纽约市的一栋40层高的花园塔楼(James Stewart Polshek & P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