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78KB ,
资源ID:9829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29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智慧.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智慧.docx

1、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智慧 第一篇老子的智慧:老子的人生哲理 老子的人生哲理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

3、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篇老子的智慧:老子的道德经全文与译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

5、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1 天下的人都知

6、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

7、,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 :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

8、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9、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

10、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

11、雄呢?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 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

12、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13、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 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第三篇老子的智慧:老子寓言故事 1其思玄远,其人淡淡 文人相轻的愚昧在于其争于义气而疏于义理,乱大伦独善其身。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远的,但也是来自于现实社会并对现实社会有直接意义的。老子本人也是普通的一个人,并非是什么神灵。 长期以来,老子被人戴上了

14、哲学家的礼帽,穿上了文人考究的长衫,吓得那些穿粗衣短袄的普通百姓以之为神,不敢接近;加之历代以咬文嚼字为生的学者文人们,把老子所说的那些一目了然的真理弄得玄而又玄,使一般人更对他敬而远之。保守、死板的社会体制下的文人,大脑也变得僵化死板,失去了人类本有的灵性,加之布满四周的残酷的镇压机器,就更少有灵性了。偶有充满灵性洞察人生世界的人,也被“正人君子”们污为离经叛道,世代遭受唾责,如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地心说”的攻击谩骂一样。多少个充满灵性的布鲁诺,被判以极刑,身死于愚昧的世界。 我们要摘下那老子不应该戴的礼帽和不应该穿的长衫,让他摆脱只会说“之乎者也”的骚人墨客的纠缠,重新走到他本来很乐

15、于接近并从中汲取生活智慧的平民百姓中间,恢复其普通人的原貌。将其博大深远的思想恢复其平实的表达,人们一定会很乐意很容易从中得到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启迪。 人类到目前为止最高境界的智慧无出老子之右的。 真理是最本质的,因而也是最简单的。爱因斯坦的真理,无不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而其内涵,却又是非常博大的。文人骚客的繁冗,只能证明其不明至理。随着中国的进步,思想的逐步开放,老子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仍然有明显的盲目的胎痕。 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人们对老子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曾经说,老子是国际性的。今天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兴起了一股“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

16、些国家一版再版,人们争相抢购。在德国,几乎大小商店都有老子著作的翻译本。据中国青年1986年第5期中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德国青年物理学博士甚至托一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购买中文本老子以便对照原文,求得更深的了解,这位青年博士的一位朋友把老子的章节代替画片挂在墙上,以此表示对老子的尊重和信仰。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青年胸前戴“水”字的胸章,见了中国人,总希望向他们索取一本道德经,有的还手捧道德经,请求给他们解释。 一些政治家也对老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美国的老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法国的一位女政治家还曾把老子的思想作为其参与竞选的指导原则。 可见,现代

17、西方人对老子是充满敬意和向往的,在他们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尽魅力的。尼采曾评论老子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西方许多科学家认为老子的许多学说和观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都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的启示。丹麦科学家玻耳认为,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协调性。许多西方人认为老子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也十分恰当,不必更改便可借用。 老子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也被用于今日管理国家以至企业,并被认为颇具成效。 老子的关于为人处事的准则被西方人看作是令人神往的圣贤遗训。 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也从老子那里汲取了许多营养。

18、由于旧思维体系和现存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人尚没有充分意识到老子的重要性,不能不令人遗憾。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东方人的优势与魅力,要从老子的思想中切入。人类的进一步发展,要以悟透老子为前提。 言“道不可道”者,因为他不明“道”,故道不出“道”,是以认为天下无可道之道。其不知,非常之道却是来自于平实的生活,只有以平实的语言,平实的事理,方能道出非常之道。老子是一个平凡的人,从其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便可以明了其非常之道,感悟出生命的前途与使命。 2老子其人 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晚年入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聃。古人把老师称为“子”,“老子”就是“老先生”的意思。 老子无疑是当时的饱学之

19、士,在周朝出任过国家图书馆馆长,即古人所说的国家藏书室史官。孔子曾与鲁国的南宫敬叔一起到周的都城,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临别时老子告诉孔子说:“富贵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我当然算不上富贵人,只是窃取了有学问的虚名,所以我还是用言辞为你送行吧。”他对孔子说,“孔丘呵,你所要恢复的周礼,当年倡导它的人骨头都烂没了,周礼也失去了它原有的生命力。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吧,这些东西对你没有好处。” 孔子回到鲁国对他的弟子们说:“我知道鸟会飞,我知道兽会跑,我知道鱼会游。会跑的可以挖陷井去捕获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杀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至于龙,我就不

20、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飞上天的。我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老子满腹学问,在社会上见多识广,对统治者腐败、愚蠢、淫乱越来越厌恶,然而当时的社会条件并不能实现老子的理想。无奈何,便辞掉职务,骑青牛向西域大漠走去,远离这个声色犬马尔虞我诈的愚昧天地。 老子的远见卓识,已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认识范畴。高处不胜寒,惟有远走之。这是无奈的事情。人类毕竟有着太多的动物性,只有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人类自身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人才能最终成为非动物性的人。 在西行的路上经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盛情地款待了他,并请求老子将其学问著一本书留给世人。于是老子就坐下来写了一本老子,全书大约五千多字。 写了这本书后就

21、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的说他活了两百多岁,至于道教徒称他长生不死,就更云里雾里、不符现实了。 迷信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迷信造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混乱,也使事物失去了本来面目。老子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必须明确这个基本点,否则便同样坠入传统的窠臼中。 3人生的根基 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发展有一个总的根源,只要了解这个总根源,就能认识天下万物。这个总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源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着生命的根基道。 老子把“道”比喻成雌性的生殖器。老子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去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

22、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是山谷的简称,这儿用它形容中空的形态。“牝”是指女性的生殖器。“玄”形容一种深远幽暗的样子。“玄牝”是指一种深远幽暗的女性生殖器。老子通过人类的生育来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人类的生育必须经过男女的结合。男性的生殖器叫“牡”。远古每个民族都有很长的生殖器崇拜期。大家都知道,新生命都孕育于女性生殖器中。由于女性生殖器是中空的,形如中空的山谷,是以老子用“谷”来形容它。“玄牝”不是一般的女性生殖器,它永世长存而不衰老,所以又叫它“谷神”,天地万物无不从这儿生出来,所以这“玄牝”就是天地的根源。 以“玄牝”比喻“道”,只是为了形象地说明道是万物的根源,并不是说它是一种感性

23、的存在。相反,“道”不是一种在时空中存在的具体事物,它无形无色无名,不仅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 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说。因为人类的总体意识中尚没有达到“言道”的水平,现有的语言无以表达“道”的内涵。 “德”是“道”在生活中的表现。老子的“道德”不同于孔子的“道德”。孔子的“ 道德”强调人们行为的伦理因素,“仁义”是他的道德的主要内容。 而老子的“道德”与“仁义”是尖锐对立的。因为老子认为“仁义”是违反道德的。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由此可知,“仁义”是老子所说的“道”破坏后的产物。身为精通“礼仪”的史官,老

24、子深知礼之真面目,社会上的虚伪、奸诈、贪婪、荒淫,人类的苦难、哀伤、不幸,都是由于背离了大道的恶果。要想人类和谐安宁,要恢复自身幸福快乐,要想不丧失自我的本性,我们就必须重新回到“大道”上来,重新找回自己生命的根基。 给自己一个坦白的空间,扪心自问,我们曾有过多少的言不由衷,曾有过多少的良心折磨,这一切不正证明我们在愚弄歪曲着自己的本性吗!以此种痛苦伴随一生,我们会有做人的快乐吗生命的根基迷失了,才会导致如此的痛苦,只有找回自然而然的生命根基,我们才会有快乐,人类才能走出误区,走向光明。 有的人认为生命本来就是痛苦的,并唯心地要“以苦为乐”,试问自己能乐起来吧。这恰恰证明了在生命歧途上奔波的因

25、果痛苦。 “道是那样空旷开阔呵,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呵,像混浊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呵,像深湛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呵,好像没有止境。”在天地形成以前,道就存在,它是万物的根源,它广大无边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人生也有它的轮回根源,找到生命的本源,生命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意义。 4人生的境界 道而非常之道,但它并不是不可琢磨的。道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当然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 老子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26、。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的意思为“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无声而又无形呵,它不靠任何外力而永远存在,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算做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向遥远,伸向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的法则是自然的。” 这一章认为人为万物之灵,道、天、地、人成为宇宙中四个伟大存在。可见其中惟独没有“神”的存在。老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神”在老子的思想中是没有地位的。 “

27、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他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那么,什么是“自然”呢老子的“自然”本来很容易理解,后来经过许多文人骚客的多次牵强解释,到现在被搅得越来越难懂了,这不能不说是文人骚客们的“功劳”。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顺事物本性发展而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对于人本身而言,“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又与虚伪做作相对。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为修养的标志。鲁迅的散文立论生

28、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虚伪。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大家还自以为精明、文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相互的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以权谋为天秤,将纯真的人反而淘汰到世外。可怕的扭曲的社会,成为了人性的地狱,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撬开了自己的坟墓之门。

29、“逢人不可露真情,话到嘴边留三分”,“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世故圆滑,成了个人成熟的标志,这样活着不是太累了吗人间还有什么温暖和真情呢这样的活法,并没有什么真正人生的境界。 从儿童的那种无知的天真走向超然物外的自然天真,是一种高而可贵的境界。老子阅尽了人世的沧桑,饱尝过鸡虫的得失,看惯了也看穿了社会的黑暗丑恶和人们的虚伪奸诈,超然物外,跨越了人类的一大曲折。 老子人生的境界是返朴归真,以真去顺应自然,也即适应人的本性,人类才能活得合乎“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 5快乐与享乐 之所以许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丧失了自我,甘愿把自己作为商品推销,失去人的本性,其根源是想以

30、此换得金钱物质,以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 人们莫不由于对外物的贪婪而丧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去求财宝,读书人牺牲自己去求名声,当官的牺牲自己为了家庭,国王牺牲自己去求天下,这几种人事业不同,名声各异,但他们牺牲自己丧失本性却一样。隐士伯夷为了名声好听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金银财宝被打死在东陵山上,这两种人死的原因虽然是一个为名一个为利,却同样残害了生命丧失了本性。 人们在物质上只求安饱,按自己的本性过一种自然的生活,办事只求心安,精神只求舒畅,因此便可享受着适意与快乐。 现代的人们已少有这种快乐了。快乐的精神是精神适意、安宁、自足,享乐则从来没有安宁和自足感。如一次挣了许多钱,有了艳遇、中了彩票

31、、大吃一顿等,只是自己欲望暂时的满足。享乐需要通过不断的刺激才能获得,刺激一停止就感到空虚无聊。 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些东西不属于性命本身的。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自然而然地顺乎人性,是快乐的人格内涵。 有人认为老子是禁欲主义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老子的确主张“少私寡欲”,他要求“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使民无知无欲”。这是因为,老子认为“欲”是造成人身危害的根本原因,是引起社会纷争、动乱的根本原因。 老子对统治者追逐声色犬马之乐尤为愤恨,因此他说:“朝甚除,.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而与此相对照的则是:“田甚芜,仓甚虚。”老子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对这种由一部分人贪得无厌所造成的社会不公,是十分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