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42KB ,
资源ID:982641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264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古诗词阅读汇编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古诗词阅读汇编教师版.docx

1、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古诗词阅读汇编教师版【1】【2】【3】2018 年北京高三语文一模古诗词阅读(东城)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518 题。夜游宫吴文英竹窗听雨,坐久隐几 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 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 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释:【1】隐几:靠着桌案。【2】嚼花:指赏花。【3】绀云:头发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

2、的水仙花。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1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牡丹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17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3、)“雨”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如杜甫写到的春雨:“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 感悟。答案: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15(3 分)D 16(3 分)C17(6 分)答案要点: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意象感情色彩,将意象人格化。 不同点:李白诗没有对意象进行细致描绘,夜游宫对意象描绘细腻。18(6 分)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若夫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西城)三、本大题共 4 小

4、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5-18 题。三登乐范成大路转横塘 ,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 ,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 雾收,故山更好。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注释】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横塘: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B. “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

5、相似。C. “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A.“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16. “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A. 复见花开人又老, 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B. 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C.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D. 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17.同为归乡途中所作,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与范成大三登乐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 分)夹

6、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注:楝:音 lin,落叶乔木。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1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归家途中遇到“风卷地”,岳阳楼记中同样有对洞庭湖上大风浪的 描写“ , ”。2这首词中诗人“恐惊鱼鸟”,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到了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首词中诗人写到秋日“木落”,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则写了花落,“。 ,如今有谁堪摘?”答案:三、(18 分)15(3 分)C 16.(3 分)D17(6 分)【答案示例】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2 分)不同点:范词通过“水肥帆饱”,“旷怀

7、浩渺”,“故山更好”,“喜山林”“醉红未老”等 句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喜悦和对自然山林的热爱之情(2 分);并通过“算年来,识翁者少” 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1 分)。刘词通过“留取城西塔”“要认家”等句表达担心 找不到归家标志的忐忑、紧张。(1 分)【评分参考】“渴望还乡”的共同情感,2 分。范词中的“归家喜悦”“山林热爱”“人 事感慨”,各 1 分;刘词中的“忐忑、紧张”1 分。意思对即可。18(6 分)【参考答案】1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2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3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评分参考】每空 1 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海淀)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8、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16.“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

9、句没有运用这种 手法的 一项是(3 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官二首其一)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绝句)17.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 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 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和作者。(7 分)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

10、。如爱莲说中“予独 爱 , ” (作者)借莲的美丽高洁表达独特的人生志趣;归园田居中“ , ” 陶渊明借鸟和鱼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 思恋之情;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 , ”,庄子借鹏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答案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15(3 分)C16(3 分)A17(6 分)参考答案:燕子来舟中作: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 的生活非常相似。杜甫推己及物,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表现了万物皆 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3 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艰难处境中,杜甫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 “俱欢颜”,为此宁可独自承受

11、苦难与不幸,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爱情怀。(3 分)【评分标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能自圆其说。18(7 分)答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 1 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处不得分。(朝阳)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8 题。答张十一【1】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 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释:【1】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2】踯躅:即羊踯躅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描绘了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B. 颔联“竞”字写出了筼筜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悠然开放。C. “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 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16. 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 分)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A.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D.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戎昱桂州腊夜)17.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

13、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 分)南涧中题(节选)柳宗元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韩愈之文长于针砭时弊,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则曰:彼与彼年 相若也,道相似也,_ ,_。”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四面竹树 环合,寂寥无人,_,_”,表达了他在潭边的所见所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遥想三国时周瑜“_,谈笑间,_”,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

14、语重唧唧。 _,_。” 琵琶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15(3 分)A(“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有误。)16.(3 分)C17.(6 分)答案要点: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忧愁、痛苦。(答思念友人、失路不得志亦可,2 分)不同点:韩诗表达出“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的情感(或:韩诗表达了短暂的欢 愉)(2 分)。柳诗则主要表达了孤寂无人知的痛苦(2 分)(或:柳诗表达了对后人有一点期许的感情)。 18.(8 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丰台)【1】三、本大

15、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8 题。渔家傲苏轼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2】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注:【1】鞚,有嚼口的马笼头。【2】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 迈英武的气势。B. “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 变,若有所悟。C. “秋阴重云凝冻”,秋天阴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衬出词

16、人内心的郁闷。D. “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16. “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这里把人比作物去 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3 分)A.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B.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17. 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 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

17、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1 本诗写到“西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山:“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 , 。”2 本诗写到“美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酒:“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本诗中的“旌旆”,是古代旗帜名,曹刿论战中也写到旗:“ , , 故逐之。”(石景山)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8 题。【注】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 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倩:请,央求。15下列对本诗的理

18、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出作者在伤老悲秋的凄凉中,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自我宽慰的心境。B颔联写作者笑请友人代为“正冠”,却难掩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羞愤心情。C颈联写出了水流奔泻、两峰并峙的宏大气势,意境开阔,又给人以萧瑟之感。D这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诗人满腹的忧情却以壮语写出,凄楚悲凉又慷慨旷放。16本诗颔联是“流水对”,即上下句结构相同,意义相承,顺序不能颠倒。下列各联的对仗 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 分)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7本

19、诗尾联有另一个版本:“明年此会知谁在?再把茱萸仔细看。”请结合本诗内容,比较 这两个尾联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6 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中,从来不乏借四时景物抒写情感的佳作。“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暮春时节“崇山峻岭, ”,“天朗气清, ”,友人相聚,“信可乐也”。而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山间春日是“野芳发而幽香”,夏日是“ ”。李清照笔下“ ,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景透露出无法排遣的凄凉愁苦。陆放翁则在书愤中借 “ , ”回顾了自己于严冬寒秋时节 抗敌卫国的峥嵘岁月。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15B 16D17【答案示例】“知谁健”

20、和“知谁在”都包含着对来年重阳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对自身垂暮 的担心,而后者的担心更为复杂伤感。“知谁在”既可理解为“有谁在场”,担心各自漂 泊难以相聚;也可理解为“有谁在世”,担心时不我待生命终结。“醉把茱萸”突出了今 日欢饮尽兴之态,期待来年再相聚;“再把茱萸”强调了手拿茱萸反复观看的情态,对今 日的欢饮尽兴多有回味不舍,也暗含着对年华老去、命途多舛、欢乐难续的无奈。后者更 为冷静,也更为悲凉。【评分标准】围绕“健”“在”所在的句意分析抒情差异 3 分,围绕“再”“醉”所在的句 意分析抒情差异 3 分。18【答案及评分标准】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佳木秀而繁阴梧桐更兼细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

21、(每句 1 分,共 6 分)(顺义)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1620 题。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蜀中九日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他乡共酌金花酒,人今已厌南中苦,万里同悲鸿雁天。鸿雁那 从北地来?【注释】玄武山:蜀地山名。金花酒:菊花酒。那:奈何,为何。 16.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D

22、.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17.请对卢照邻诗中“归心归望积风烟”中“积”字的用字之妙作简要分析。(4 分)18.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 作简要分析。(6 分)19.登高远望,总能令人看到不同寻常的景色,产生特殊的感受。如王勃登上滕王阁这座“天人旧馆”,就看到了“层峦耸翠, ; ,下临无地”的景色。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便发出了“舞榭歌台, ”的感慨(3 分)20.上面王勃诗中“台”“杯”“来”是韵字,杜甫的登高也用到这几个韵字,请写出 其中与王诗韵字相同的两句。(2 分)答案:16.(3 分)答案:

23、D(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看,两人都在蜀地)17.(4 分)参考答案:“积”字用得好,既写出风烟浓重,迷茫一片,是眼前的实景,又 写出诗人心中思乡之情的浓厚,情景紧密交融一起。【评标】景与情各 2 分。意思对即可。18.(6 分)参考答案:相同: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卢诗看到鸿雁 “守信”,在秋季南飞回乡,而自己却客居异地,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王诗是写自 己已经厌恶南方,而质问鸿雁为何非要飞到这里,以此表现思乡之切。【评标】每一点各 3 分。意思对即可。19.(3 分)答案: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评标】每句 1 分。错一 字则此句不得分。20.(2 分)答案: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尽长江滚滚来【评标】答出任意 两句即可,每句 1 分。错一字则此句不得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