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84KB ,
资源ID:98208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208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歌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歌赏析.docx

1、诗歌赏析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答: 2、诗歌中的“高”字有几重含义?答:(1) (2) 3、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出。答:4、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寓意?答: 5、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诗抒发了何种议论)答: 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答: 7、小诗写“蝉”性情高洁,清音远扬的句子: 孤雁 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

2、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传递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答:2、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答: 3、孤雁不仅写孤雁,还把离乱漂泊中失群者的心情也写进去,这两句是: 4“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联系杜诗言志一书中所说:“此时庸庸碌碌之人,谁知杰士心中之事,彼纷纷鸣噪者,不过野鸦之类耳,有何意绪耶”分别说明“孤雁”“野鸦”各代表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答: 蝉答案:1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2、(1)蝉

3、所居的梧桐树高(2)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4、寓指清高高贵的人。5、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洁者,不需要借助外力 ,自然能够声名远播。6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孤雁答案:1、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2、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

4、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诗中为什么要提到“野鸦”?试作简析。)3、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4(1)野鸦:象征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2)孤雁:诗人自比(3)作者的心情:乱世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鹧 鸪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羁旅乡思

5、之愁,郑谷的鹧鸪中也表现了这种情思的诗句是: 2、 这首诗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 4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陵庙”?答:(1) (2) 5、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6、“乍、才”两个虚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7、诗歌以人之哀情写鸟之哀啼的句子: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毛泽东词里的梅花

6、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答: 2、毛词中诗人巧妙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来咏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答: 3、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答 4、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答: 5、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6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_。_ _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

7、”,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梅花有何特点?鹧鸪答案: 1、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2、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借鹧鸪之鸣声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3、(1)渲染了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2)借助传说渲染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4、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 。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5、极写鹧鸪的啼声之悲,感人之深。“征 袖 湿,翠 眉 低” 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的啼声之悲。6、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卜算子 咏梅答案:1、 寒冷艰险的环

8、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2、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4、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6陆词“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7、毛泽东的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

9、句,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陆游的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也把梅“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根据两首词的描写,可知梅花有众多特点:1不畏严寒; 2不与群芳争春;3虽零落成泥和尘,也要保留原有香气等高尚品格。观刈表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10、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请再写出两句白居易的诗:_,_。2、解释加点词语。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3、翻译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答: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答 :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答 :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 :7.揭示农民艰辛的社会根源的句子: 8.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 9.从侧面揭露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句子: 10.最能

11、体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句子: 11.表达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深感愧疚的句子: 12.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劳动人民总是怀有一份朴素的情感,观刈麦中能表现他这种情感的句子: 13.通过对农民矛盾心理的描写表现农民艰辛的句子: 14.将农民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句子: 15.与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6.与翁卷的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7.描写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句子: 18.对酷热天气的描写的句子: 13.将割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场景,描写得生动

12、真切、历历如画的句子: 19.通过对妇女儿童的描写,表现农民农忙情景的句子: 20.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21.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的句子: 22.本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原句回答)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答:24、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举例分析。答:25、全诗留露出怎样的感情?观刈麦答案: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同“垄”,指麦地担用手握着破旧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5、一幅画是一家

13、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揭示了赋税的繁重。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21、1-3是19.20句4-6是最后两句7-9是11.12句10.前2句11-13是9.10句14.15是5.6句16.倒数3.4句22、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24、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5、诗人通过描写盛夏五月繁忙

14、的情境,表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愧疚之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选择题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

15、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

16、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二、填空题1、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 。2、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 , 。3、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 , 。 4、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5、文中表明词人与士卒亲密无间感情的语句是: , 6、文中表明宏大的阅兵场面的语句是: , , 7、文中表明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是: , 8、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

17、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9、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 ”,能点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 ”字。10、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 ”“ ”。1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12、这词表达了作者 (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 。13、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14、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 、 、 等。15、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三、问答题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答:2

1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答:4“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答:5、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答:6、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7、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答:8、“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答:破阵子答案:一、 CAD二、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19、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9、挑灯、秋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1、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12、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并使自己名垂青史。13、理想与现实14、奏乐 点兵 杀敌。15、可怜白发生。三、1、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

20、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2、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3、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4、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5、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6、收复中原,统一国家。7、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8、作者有心为国家出力,希望收复祖国山河,但却不被朝廷重

21、用,心中非常痛苦(报国无门的失望之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9、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选择题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

22、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

23、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

24、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4、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

25、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二、填空题1、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4、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5.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6.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 。8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_。9、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

26、心情感的句子是: 。三、问答题1、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答: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使至塞上答案:一、A BD B B二、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比喻、对偶3、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4、都护在燕然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9、五律 边塞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三。、1、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2、诗句描绘的图景: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

27、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词语注释:1.本诗的作者( ),( )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 )市蛇山。2.历历:( ) 。3.萋萋:( )。 4乡关( )二、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28、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29、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4. 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答案:三、填空简答题1、这首诗首联写( )景,颔联写( )景,颈联写( )景,尾联写( )景。2、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谈谈你的理解。4、阎伯理的黄鹤楼和本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 答:5崔颢的黄鹤楼和阎伯理的黄鹤楼都以“黄鹤楼”为题,一个是诗,一个是说明文,都谈到了黄鹤楼楼名的来历,试分析引用传说的作用。 答:黄鹤楼答案:一、1、崔颢 唐 武汉 2. 清楚可数 3、 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4、故乡 二、DADA 三、1、近远日晚2、汉阳城里树木葱郁和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的画面。表达诗人登楼时的思乡之情3、“日暮”之时间所见“烟波江上”之景致,优美而迷蒙,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不禁归思难禁。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