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88KB ,
资源ID:98194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194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docx

1、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这是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

2、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假设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

3、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根底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

4、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

5、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乱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

6、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清楚,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清楚,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清楚.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7、.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一线贯之,层次清楚,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即可). (2)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

8、道)新鲜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缺乏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如此 古:像这样 今:这样 延 古:请 今:延长.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舍:舍弃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详细地 志:作标记 所作的标记 遂:终于 于是,就 寻:寻找 随即,不久 (5)同义词 具、悉、咸、皆:都 缘、扶:沿着 云、道:说 乃、遂:于是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 3.课文翻译,讲述桃源

9、故事. 五、本课回忆,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业 ,稳固迁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 2. 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局部,加以想像,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3. 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线索:渔人的行踪 顺序:时间 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发现) 舍船从口入,欣赏桃源景(进入) 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访问) 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离开,再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作者、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

10、、故事内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诵成果,此时的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二、品读课文 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豁然开朗.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

11、雅的环境,假设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学生大胆想像,尽情诉说.) 第二、三段:故事的开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的这些描写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 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 成了鲜明比照.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 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

12、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响?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照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缺

13、乏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开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为世上的动乱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变化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 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不矛盾,这样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

14、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快乐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照应? ( 缺乏为外人道也) 三、鉴赏写作特色、体悟主旨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清楚.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局部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

15、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表现在:渔人迷路了,会怎样?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缺乏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 3.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愿望的

16、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 亲历桃源:假设你亲身到了桃花源,请展开想像,描述一个特定情境,展现桃源之美.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环境良好、生活安定)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爱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17、,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的生活. 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胜境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梦入桃花源,营造气氛.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朗读桃花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 3、归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感悟的句子背诵,并说说理由.5、朗读比赛男生VS女生 四、桃花源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 朗读比赛后大家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对桃花源十分向往,今天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把1600多年前桃花源的村民请到了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的演播室,听他们讲述一下桃花源的故事.学生自愿客串桃花源村民代表走进新闻

18、会客厅 现场采访: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会客厅,一说起世外桃源,大家总会放飞思想的野马,浮想联翩勾画你心中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桃花源中的村民代表,通过当事人之口,揭开桃花源的神秘面纱. 1、各位村民,欢迎你们来到AAAAAA,我们想知道当初你们为什么要远离尘世,建造你们的桃花源村?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自先世避秦时乱. 2、提及桃花源我们都想入非非,那到底什么样?你们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个村子四周的地理环境如何?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画外音:环境美不美?美!怎么美?一个词语形容:

19、神美神秘,美丽 观众活动:想象一片桃树林,花开争妍,微风拂过,片片桃花瓣簌簌飞落,一个静谧的山村依稀出现在树树掩映环抱中,仙境般美丽.齐读感受. 3、村里人日常生活怎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村里人如何相处?是与世隔绝吗?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画外音:这里人们性格是那么善良淳朴. 5、你们村中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比方,来了客人你们怎么招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画外音:村里人是那么好客. 通过村民的介绍,我们大体了解了桃花源中的情形,

20、下面请观众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桃花源. 总结:桃花源中风土人情是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环境优美,人与人,人与自然处处表达一 1 种和谐之美. 感谢桃花源村民代表,本期新闻会客厅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节目结束了,我们的比赛仍在继续,限时背诵比赛 6、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自己的生活感受.结 五、赏读课文 1、刚刚我们收看了桃花源访谈节目.通过所见、所闻,我们知道桃花源实在是令人陶醉.它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 1桃花源美在何处?试以桃花源之美,美在_,不信你看听、闻:_.的句式描绘一下

21、桃花源的美.后一空,可以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学生答复,教师归纳 2小结感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卷?教师归纳 桃花源确实是一幅美丽的画,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情,它风景秀丽,它宁静和谐,它民风淳朴,这里人人劳作、人人平等、关系融洽,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真是一个温暖自足的理想王国啊!板书 二感受桃花源记的美好 过渡语:一篇不过三百来字的桃花源记令桃花源这一景点声名鹊起、著名中外,它跨越千年,仍经久不衰,传诵古今,魅力何在呢?大家可以从语言句式、用词、结构、写法等方面来再次品读这篇美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就近形成学习小组

22、,探讨桃花源记的美.学生答复,教师归纳 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逐一咬文嚼字,无处不让人感到此文美不胜收:叙事简洁, 情节曲折;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韵律美.它既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又是一首动人的曲子. 六、探究考证 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四人一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虚构这样一个社会? 引入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介绍. 士族、地主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

23、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2】存在!桃花源存在于陶公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相信和谐理想的存在,有陶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感悟桃花源 感悟理想,和谐,并为之奋斗! 八、结束语 1、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假设陶公地下有知,他也应该无比欣慰!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的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奋斗不息.古者如墨子、屈原、杜甫今人如鲁迅、方志敏、焦裕禄等等,举不胜举呀.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了人们的理想的化身,衍化成了一种桃源情结.我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2、同时出示

24、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

25、.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假设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根底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

26、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

27、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

28、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乱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

29、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清楚,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清楚,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清楚.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源,到

30、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一线贯之,层次清楚,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即可). (2)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新鲜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缺乏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如此 古:像这样 今:这样 延 古:请 今:延长.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