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95KB ,
资源ID:98188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18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胭脂稻的时间轴.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胭脂稻的时间轴.docx

1、胭脂稻的时间轴胭脂稻的时间轴苏亚东1. 辽代(90971125年),占城红稻传到中国,蓟郡地区种植“红稻”,可能是胭脂稻的前身。2.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玉田种植胭脂稻;3. 康熙二十年(1682年)左右,早熟胭脂稻品种“御稻米”培育成功;4.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稻米”在承德避暑山庄“御瓜圃”试种;5.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御稻米”在北京郊区玉泉山、天津、宝坻、丰润试种;6.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御稻米”在江苏小面积试种;7.胭脂稻在红楼梦大放异彩7.乾隆元年(1736年),丰润王兰庄营田种植胭脂稻;8. (1861-1908)慈禧太后早膳专嗜胭脂米粥

2、年,红楼梦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丰南收购王兰庄胭脂稻10万斤送进中南海;年代末,王兰庄营田“御碑”被红卫兵砸碎;年代初,王兰庄营田改种其它作物,胭脂稻“绝种”;12.胭脂稻在国宴上招待尼克松和田中角荣年代末,玉田小泉村泉水断流,最后一块稻田消失;年,玉田县顺新食品总经理赵文广重新于亮甲店二十里铺栽种胭脂稻,胭脂稻重获新生。年,胭脂稻登上CCTV7 每日农经栏目。并参加玉田、唐山、北京多地农展会,知名度不断提高。16. 2013年,苏亚东完善胭脂稻在XX百科的词条。一、辽代(90971125年),占城红稻传到中国,蓟郡地区种植“红稻”,可能是胭脂稻的前身。在位于京东盘山的千像寺(佑唐寺)有这么一块饱

3、经沧桑的石碑,里面的碑文揭开了京东地区种植红稻米的最早记录,石碑是由蓟州判官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李仲宣撰写的,全碑名为佑唐寺创建讲堂碑,李仲宣在这块碑文中写道:“夫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蓟门为上,地方千里,籍冠百城,红稻香粳,实鱼盐之沃壤。” 辽时蓟郡辖地包括今蓟县、三河、宝坻、遵化、玉田、丰润、丰南、唐海在内。很可能,“红稻香粳”指的就是胭脂稻和碧粳,产地以玉田为中心。以上便是胭脂稻在历史上最早的记载。然而,玉田胭脂稻这个品种也不是突然就从天上掉下来的。我推断,玉田地区位于传统稻作区的极北,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在生产力低下的唐代以前,水稻很少种植,粮食以粟和高粱为主。

4、这一现象,自占城稻被引入中国而改变。史载:“真宗深念农事,闻占城稻耐早;西土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稻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西子中印土得绿豆种二石,不知今之绿豆是否。始植于后苑,秋成日宣近臣尝之。”淮河平原作为南方水稻生产和北方小麦生产的分界地区,1012年经皇帝号令在淮北地区引进了占城稻,尔后那里成为宋、金对立的主要疆场,金人征服了北中国,大量汉人被掳走。因此在南北宋之交,占城红稻经由被女真人掳走的汉人传播到华北滨海地区,占城稻分为“红占”和“白占”,红占又名“姑苏红”,既耐寒又耐旱,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选育,玉田地区的占城红稻变异演化成为仍带有较多籼稻特性的新型

5、粳稻品种胭脂稻。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玉田种植胭脂稻据修于清初的遵化州志和玉田县志记载,玉田开始种植胭脂稻始于明末万历年间(15731620年)。据光绪十二年刊印的遵化通志卷十五“舆地.物产篇”是这样记载的:北方土瘠,河多漏沙,水田较少,州境惟沙河铺(亮甲店镇附近)等村有之。所产水稻煮粥、炊饭香软胜于常稻。玉田、丰润怡贤亲王所创营田皆产水稻,有名红莲稻者极佳。又名桃花稻,岁获贡为陵寝祭品,米色红润,味香而性坚,炊饭至三熟犹如新者,以他种植其田,则亦变为红,以其种植他田则仍白,亦可见水土之异也。三、康熙二十年(1682年)左右,早熟胭脂稻品种“御稻米”由康熙大皇帝培育成功 清朝的

6、刘廷玑在几暇格物篇中这样写道:“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种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此后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比玄烨晚出生约140年的吴振棫在其养吉斋丛录中也照搬了这一说法:“康熙二十年前,圣祖与丰泽园稻田中,偶见一穗,与众穗迥异,次年命择膏壤以布此种。其米作微红色。嗣后四十余年,悉炊此米作御膳,外间不可得也。其后种植渐广,内仓存积始多。世宗时河东总督田文镜病初愈,尝以此米赐

7、之,作粥最佳也。”康熙的贡献在于从玉田稻种中选育出了一个早熟品种,从育种科学的角度上说,这个品种可能出于自然变异,康熙通过人工栽培,使得它早熟的特性得以稳定,但并非是通过杂交之类的手段催化出的新物种。因此,“御稻米”只是“胭脂稻”品系中的一个具有早熟特性的新品种,而恰巧这个品种是由康熙爷亲自培育的,因此一出生便被冠与了极高的荣誉,也一改红稻米的粗鄙乡下名字,“胭脂稻”这一高大上的名称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约在康熙20年(公元1681年),胭脂稻被康熙命名为“御稻米”,此后230年间,始终作为爱新觉罗皇室的专属品种。而康熙皇帝玄烨在他余下的四十多年生命历程中,每饭只取胭脂米一种,其中意味令人浮想

8、连翩。康熙时期中层官员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中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浙闽总督范公时崇随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坛,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迥异他禾,及登剖子,粒如朱砂,遂收其种,种于御园。今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只供御膳。”刘廷玑把胭脂稻“品种发明人”的桂冠果断地戴到康熙皇帝的头上:第一,“此本无种”,以前没有这个品种;第二,康熙皇帝发现了与其他稻子大大不同的“一两根苗”;第三,康熙将仅有的原种进行人工扩繁,并进行大田栽培。这个过程完全符合现代育种的流程,谁敢说胭脂稻不姓“康”呢?有清一代,胭脂稻被皇室谨藏,仅朝廷高层人物偶有所闻。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勾起人的欲

9、望。康熙六十一年冬,已经垂垂老矣的玄烨忽然大发童心,得意洋洋地将胭脂稻拿出来炫耀显摆。早就垂涎欲滴的朝廷大员们实在憋不住了,异口同声地要求皇帝给大家都分上一点尝一尝,最好是给点种子自个儿回家种。郁闷的玄烨只好忍痛割爱,每个大臣分了两石(240斤)胭脂稻种子,乐颠颠地背回家了。康雍朝重臣张鹏翮的张文端公全集中这样描述:“集畅春苑,谢赐御稻谷种。公同诸大臣具奏恳恩颁给广种,奏旨每人给二石,赴瀛台领讫,具奏谢恩。”张鹏翮时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几个月后即雍正元年入拜阁相,授文华殿大学士,位高权重。他为官半个世纪,几乎伴随了康熙皇帝的整个政治生涯,以能、贤、廉著称于世。康熙评价他是“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10、”,雍正称他“一代完人”。如此重臣,尚不免为了区区200多斤胭脂稻大动干戈,可见在当时此米的神秘。因其神秘,民间的传说不免趋于荒诞。乾隆时代的永宪录也记录了赐给大臣稻种这件事,但作者显然没有官方身份,资讯来源不确,对胭脂稻的描述相当离谱:“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师西山,颗粒长巨味香,更有一种可长成树,每年结实,其色鲜红,品又在御稻上。是年(按康熙六十一年)冬曾以示大臣,分赠之,则往籍所未闻者,乃种于御苑。一云:树上天生者,白如粘米,与朱红分两种”。树上能长稻谷?真是闻所未闻。笔者曾专门请教过几位水稻育种专家,他们的反应如出一辄:“没听说过!”又150多年后,清朝已经灭亡,关于胭脂稻的离谱传言仍

11、在流传。民国名人景梅九在石头记真谛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种说法:“惟御用胭脂米为玉田县所产。据友人云:共四十八顷,其米长寸许,红色,在前清纯系贡品,庶民不得尝云。”四、胭脂稻的传播康熙帝自培植出早熟胭脂稻品种“御稻米”后,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推广。先是于康熙四十二年,他令在承德避署山庄开辟“御瓜圃”,引种“御稻米”获得成功。次年,康熙批准直隶巡抚赵宏燮、天津总兵蓝理的请求,在京郊玉泉山和天津附近试种“御稻”,均获成功。蓝理 “召募闽中农民二百余人”和“江南等处无业之民”,“给予牛种,限年起科”,在天津、丰润、宝坻等地开辟稻田一百五十顷(15000亩)。起初,“有洼地五十顷,被水浸,不便耕种。又有高

12、地五十顷,不宜种稻。其可作水田种稻者,止五十顷”。康熙闻讯后,亲手绘制水闸、水车图样,指导工匠导河修渠,使得一百五十顷土地全部种上了“御稻”。康熙五十三年,玄烨把一石御稻种子给了江南两织造李煦、曹頫,令他们在江南试种,结果如他所想,一年两熟,改变了江南地区每年“一糯一稻”的种植模式,年亩产量可提高300多斤。直到康熙帝去世,江浙两省官员都在推广“御稻”,虽然最终“种植未广”,但两季稻的种植模式从此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开来。雍正初年,雍正皇帝断然停止了“御稻米”的推广。五、曹雪芹与胭脂稻提起胭脂稻,就不能不说红楼梦,更绕不开它的作者曹雪芹。因为红楼梦,胭脂稻又添几多公案;因为曹雪芹,胭脂稻发生了

13、更多的故事。现在之所以人们只说“胭脂稻”,不提“御稻米”,红楼梦功莫大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讲道,宁国府门下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赶在过年前将各个庄子生产的农副产品送到府中,其中碧糯、白糯、粉粳三种特种稻米各五十斛(合各3万斤),排在首位的“玉田胭脂米”却仅有两石,区区240斤。第七十五回,荣国府“老祖宗”贾母到宁国府做客,“贾母问有稀饭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儿吃去。”以贾府之豪富,贾母之尊荣,一碗红稻米粥还要分而食之,可见其珍罕。一部煌煌巨著,仅此两处提到胭脂米,却像那只亚马逊的蝴蝶,在遥远的地方引起了一场龙卷风。或许,还不只一场呢。胭脂稻

14、与曹雪芹家族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曹家“天子近臣”、三代四人供职内务府、专任江宁织造要职的家世来说,胭脂稻对曹雪芹是没有任何神秘可言的。在他上一辈,曾奉旨种过胭脂稻。康熙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的曹頫奏请圣安并求赐稻种由折讲到,“再蒙万岁恩赐稻种,奴才向母舅李煦分得稻种一斗,奴才先用种六升,种田一亩有另,于四月内插秧,七月中收割,得谷四石二斗。因恐新稻收迟,不及栽插,故留原种四升,于六月内布出秧苗,头季刈获之后,其田随即耕褥,复插次季秧禾,约十月内可以收割。江宁百姓农夫见此一年两收稻种,莫不欢欣踊跃,求种布种。”折中所讲的“稻种”,正是康熙选育出来的早熟胭脂稻“御稻米”品种,印证了玄烨“曾颁其种与江

15、浙督抚织造,令民间种之”的记载。上这份奏折时,距曹頫受赐内务府主事衔、接任江宁织造一职仅半年的时间。曹頫是曹寅的亲侄子和过继子,曹雪芹的父亲或堂叔。祖籍玉田的北师大教授、历史学者赵光贤于1990年致信社科院历史所教授、丰润籍的杨向奎,透露了这样一条线索:“曹家庄田在玉田县东北十八里之小泉村,小山下有泉水终年不断,山下有稻田数十亩,产一种米上有红线,庄头乌氏所进玉田米即是产于小泉者,弟年幼在家曾从市上买到,熟出饭来,是粉红色,先母谓即红楼梦上所说玉田米,(今本误为御田米,戚本不误)如为御田米则是皇家之米矣。可能宝坻亦有曹家庄田,小泉在玉田县,距丰润甚近,与玉田米之说合,可供参考。”唐山本地文史人

16、员对此进行了调查,称“玉田县的小泉村在玉田县城东北,距丰润县城25公里,是丰润曹家的一处别业。此村出产的稻米粉红色,人称胭脂米。至今该村老人都记得丰润曹家在这里建别业,曹家庄头到这里收租的情形。”自明代起,丰润曹和辽东曹就已成望族。曹端明落户丰润后便入仕途,从一介屡试不第的书生爬到锦衣卫副都指挥使高位,自此仕宦传家,叶茂根深。辽东曹端广一系在明朝时也官宦辈出,明末投降后金,立有军功,入籍正白旗,满清入关后更是地位显要。康熙一朝,丰润、辽东两曹盛极一时,达到家族荣耀的顶点。康熙中期,丰润曹以曹鼎望代表,为官者达60多人;辽东曹以与康熙皇帝总角之交的曹寅为代表,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天子近臣,又掌

17、密折奏事之权,荣宠至极。乌进孝送进宁国府的特种稻米,除了胭脂稻,还有碧糯、白糯、粉粳三种。认真推敲,似乎进一步坐实了“宁国府有庄田在玉田”的推测。白糯产地遍布全国稻区,碧糯、粉粳出处何在呢?玉田除了胭脂稻,还有一种特种稻米“碧粳”,又叫“玉田碧粳米”,据说在清代也是贡品。清代谢墉食味杂咏说:“京米,近京所种统称京米,而以玉田县产者为良,粒细长,微带绿色,炊时有香。其短而大、色白不绿者,非真玉田也。” 他还有诗赞玉田米,将碧粳与胭脂稻并列: “京畿嘉谷万邦崇,玉种先宜首善丰。近纳神仓供玉食,全收地宝冠田功。泉溲色发兰苕绿,饭熟香起莲瓣红。人识昆仑在天上,青精不与下方同。”遍搜红楼梦,“碧糯”不见

18、下文,“碧粳”却两度现身。第八回,宝玉吃了半碗多“碧粳粥”;第六十二回,李纨煮了一道“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联系玉田既产胭脂稻,又产碧粳米的史实,令人不得不怀疑,宁国府就是丰润曹氏的影子,而所谓“碧糯”,极可能为“碧粳”之误。那么“粉粳”有没有呢?在胭脂稻的两个传统产区小泉村和王兰庄,老百姓都说,只有特定的地块产出的高品质红稻才有资格叫做“胭脂稻”,易地而栽者品质大大下降,只能叫“红粳子”。或许,“粉粳”就是这种不挑剔种植环境的“红粳子”,才能一年给宁国府送上3万斤吧。还有一种可能,“粉粳”为“粉糯”之误。在国内各稻区,红色的糯米并不鲜见,色特深者称“血糯”或“鸭血糯”,为常熟名产,但也产量

19、颇丰。 胭脂稻的原产地到底在哪儿在红楼梦的不同版本里,有“玉田胭脂米”和“御田胭脂米”两种写法,应该以哪个为准?红学家们因此争执不下。以康熙帝玄烨自述“御稻米”出自“玉田谷种”为根据,周汝昌在胭脂米传奇中斩钉截铁地说:“玉田指原产地,御田则指后来康熙在承泽园(按:应为丰泽园)亲种之地也指他又曾将原产地区划为特产地段,加以圈护,立了御碑记事,故此这块产地也称御田。都是有来历的,不必多打笔役。”所以, “玉田胭脂米”当然是说此米出产于宁国府在玉田县的庄田了。连老康的“御稻米”原种都出自玉田,玉田出产胭脂米,又有什么可以置疑的呢?确实是“不必多打“笔役”的了。六、建国后的胭脂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毛泽

20、东主席正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当读红楼梦时看到有关“玉田胭脂米”的这段故事,引起了浓厚兴趣,即命农业部、河北省寻找此米。后来河北省委果然寻到了,河北省将收获的胭脂米运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见尼克松时还和美国客人提到过玉田胭脂米,并且让周总理安排在国宴上请客人品尝过。因为此米珍稀味美,有一次前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在贵宾席尝到此米,竟然识得此米,念之于怀,嚎啕大哭,竟向毛主席索要此米。据确知者言,田中角荣侵华时部队曾驻扎在唐山 ,有幸得之,初尝此米便觉美味不可言状。日本人爱吃大米,战争时曾明确的以法律规定过在其统治下的朝鲜人、伪满洲国的中国人均不得食用大米,所种稻米统统供给日本作战部队。后来归国的田中,

21、饱尝日本战败之苦,常常有吃不饱肚子的情况发生,每每于此,咀嚼堪堪可以果腹平淡无奇的饭团,田中便向同僚叹气:“在中国,在中国的唐山,有一种红稻米,是我平生吃过最美味的东西!”可以说,再次吃到胭脂米是田中此生唯一的夙愿了。历史让田中成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第一位首相,为了完成夙愿,访华之余,他硬是用3辆当时日本最好的三菱越野车跟河北省换了胭脂米的种子!胭脂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发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七、胭脂稻的今生当代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压缩了胭脂稻等优质作物的生存空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断流,泉水干涸,过去大批的宜稻度良田改成旱田,京东稻区只剩下约百万亩的规模。玉田小泉村

22、以泉而名,上世纪九十年代泉水断流,胭脂稻也在此绝迹;丰南王兰庄营田如今已经变成了住宅区。然而此米的气运终究是不该绝!有一位叫李明的老先生,祖祖辈辈几代人为皇帝种植胭脂稻,可是到了后来,由于胭脂稻产量太低,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当地政府大量推广高产作物栽培,不允许再栽种胭脂稻。李明老先生祖辈上一直为皇家种植胭脂稻,这种米甚得内宫监的青睐,可见此米绝非一般的凡品。于是老李偷偷的在水塘边,野地里偷偷的撒种,偷偷的收获种子,期待着有一天胭脂稻大放异彩。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玉田县顺新食品的赵文广先生,在去北京参加大白菜节的展销会上,听中国农科院张德纯讲到玉田还有胭脂稻这么个好东西。赶巧的是,赵文广居然是亮甲店人,家距小泉村也不远,跟年纪人一打听,竟然真有胭脂稻的存在。赵文广千方百计的找到了李明,竟然真的在他家的房檐上看到了倒插的胭脂稻,一时间百感交集,恍如隔世, 为了使玉田胭脂米这一独具玉田特色的地方名优特产不至于濒临绝种,2010年,唐山顺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文广引进300斤稻种,并聘请李明为技术顾问,在60亩的培育基地上进行播种,终于使得这一珍惜物种重见天日。同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胭脂稻,胭脂米”商标,注册成立了唐山胭脂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胭脂稻登上CCTV7 每日农经栏目。并参加玉田、唐山、北京多地农展会,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时间古老的稻种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