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05KB ,
资源ID:981706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17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docx

1、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考试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复习,了解感觉的概念及种类,正确理解感受野与特征侦察;熟悉知觉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具体事例来正确区分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的种类;正确理解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观察的概念及其品质;掌握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感觉适应、对比现象,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运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良好观察力的培养方法。【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2、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二)感觉的分类 划分感觉种类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 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人身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观存在,因此人对自己机体这个客观存在也有感觉。例

3、如,人的肠胃收缩时,人对这种刺激也会产生相应的饥饿觉或内脏痛觉。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2从刺激的性质来分,感觉又可分为电磁的、机械的、热的、化学的四大类。视觉是对电磁波(光波)的反映。听觉是对机械振动(声波)的反映。温度觉是对热(即温度)的反映;味觉、嗅觉是对化学刺激的反映。如气味、味道等。 (三)感受野与特征侦察 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揭示该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

4、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具有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所以亦称为特征侦察器。 现已发现,作为视觉特征侦察器的大脑相应皮层细胞可分为三类:一是简单细胞;二是复杂细胞;三是超复杂细胞。 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客观事物具有各种属性并由各个部分组成。当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对其各种属性或各组成部分的认识,一般不是把单个属性或某个部分孤立地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综合起来,对事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事实上,人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

5、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生活中,由于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如,一朵玫瑰花放在眼前,人们不仅看到花的颜色,还嗅到花香;不仅看到花瓣,还看到花蕊、花托。花的颜色、气味及各部分在人脑中产生的是关于这朵玫瑰花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知觉作为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一方面是由于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就是相互联系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人的实践使人认

6、识到某些刺激是连带发生、连带运动变化或连带消失的,因而就把这些连带着的刺激组织起来,把无连带关系的刺激区别开来。 (二)知觉的分类 、 知觉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知觉中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器活动,可以把它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时间存在形式和运动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符合,可以把它分为正确的知觉与错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 (1)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形状知觉主要是靠

7、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2)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3)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尺寸的反映。 (4)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方位知觉有上下、左右、前后三维。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必须依赖一些媒介,即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许多主客观条件。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8、。 (1)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即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人的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2)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4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各种错觉现象中,视错觉表现得最明显,其中几何图形错觉研究得较多。明显的几何图形错觉有以下几种:(1)大小错觉(2)方向错觉(3)线条弯

9、曲错觉(4)线段长短错觉 除几何图形错觉外,形重错觉、方位错觉表现得也较明显。错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迄今仍未有令人满意的解释。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感受性变化。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感觉阈限又分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太弱的刺激人们常常感

10、觉不到。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它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即绝对感受性低意味着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觉,表现为该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较高。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示为:E=IR 在公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阈限的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且人的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不同的。不同个体的绝对感觉阈限也有差异,而且感觉阈限也会因机体健康状况或机体生理状况及一些其他心理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需要指出

11、的是,处于绝对感觉阈限以下的刺激,虽然未被人感觉到,但并不等于人的机体无反应,一般来说,绝对感觉阈限以下的阈下刺激也能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只是这种生理反应没有被人感觉到。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亦成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反之,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兼物理学家韦伯曾系统地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发现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用公式表示: K=II 公式中,I代表原刺激量,I代表此时的差别阈限,K代表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19世纪60年代初,费希纳根据等距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20世纪60年代初,斯蒂文斯又根据比例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符合幂定律。 这两个定律各有其实验依据,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因此这两个定律都不是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普遍定律变化而变化。 (二)感受性变化规律 1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13、的现象叫适应。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机体的感受性需要调整。这种调整就是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一切感觉领域内,如古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一般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但视觉的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视觉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感受性变化。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的过程。它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我们的眼睛会感到外面的光线太强,不得不眯起眼来以免受强光的照射,此时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稍过一会就能逐

14、渐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明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光越来越不敏感,感受性逐渐降低。 2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分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表现得较为明显。它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包括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如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灰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些。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到红色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绿色。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叫继时对

15、比。如,看过放在一张白纸上的一个小黑方块半分钟后,再看一张灰纸,就会看到在这张灰纸上有一个和原先那个小黑方块大小、形状相同的浅灰色的影子。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明显。如,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酸;吃了苦的东西后,再喝白开水会觉得水也甜 .3 感受性的练习。 感受性可通过练习、训练而提高。这种感受性提高现象在职业训练中是常见的。如染色工人通过练习可从最初分辨几种色调而发展到分辨4060种色调;如商店里卖糖果的售货员用手抓糖,其对糖的重量掂量比较准确。这是因为长期的职业工作训练使他们的重量的差别感受性提高了。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之中,知觉的基本

16、特性是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当做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 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课堂上存在多种莉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如当教

17、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 知觉选择性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利用它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再如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可突出教育内容。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理解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

18、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 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它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具有相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个对象时,对它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例如,一张新产品设计图纸,专业人员既能知觉到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又能理解整张图纸的内容和意义;而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只能说出图纸中的构成成分,不会理解图纸的内容和意义。 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同时,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补充直接知觉经验的不足或缺陷,使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

19、 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此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应,而且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 (三)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它是人们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知觉的整体性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复合刺激物。事物的不同部分或属性,在整体中所处的

20、地位是不相同的,它们对整体性知觉的影响也就不同。强的、关键性的部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视知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 1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人的颜色知觉映像仍然相对稳定。即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我们仍旧把它知觉为原先的颜色。例如,不论在黄光照射下还是蓝光照射下,我们总是会把一面国旗知觉为红色的。 2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是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映像,不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改变。例如,一个人从我们面前走向远处,尽管他在

21、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投射大小有很大变化,但是看到的大小并没有明显改变。当距离逐渐增加时,我们没有把原物看得越来越小。这就是大小恒常性。 3亮度恒常性。亮度恒常性是指物体的照明度虽改变,但人仍倾向于对它的表面亮度知觉不变。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它都是黑的。 4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是指人观察物体的角度虽发生变化,但仍倾向于把它知觉为同一形状。如,平视桌面上的一本书与斜视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书,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形状虽有不同,但人对书的形状知觉却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恒常性不仅表现在视知觉上,还表现在其他知觉中,如方位知觉恒常性、声音听觉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对于人

22、的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它们,从而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第三节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过程实质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复感知的过程。为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 观察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特别是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教育活动都不可缺少。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特殊意义。 二、观察的品质 人的观察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

23、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上。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人的观察力不仅发展水平不同,观察的类型特点也不同。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选择性。观察的目的性不仅表现为知觉始终围绕着总的观察目的的展开,还表现为观察进行过程中总的观察目的的分解与具体化。观察目的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迅速,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知觉。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

24、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要做到客观地观察事物与现象,必须自觉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某些定势的消极影响。 3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与观察精细性相对立的不良观察品质,是观察时的马虎大意、粗枝大叶。精细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应指出观察的精细性与把握事物的全貌是不矛盾的。一个观察力较强的人,既能善于观察事物的全貌,又能觉察到事物的细微特征。 4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一个具备观察敏锐性的人,能够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观察敏锐性与

25、精细性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质。 三、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对于擅长精细把握事物细微处或局部的分析型学生,应注意培养他们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与技能;对于擅长把握事物全貌而对细微、局部易忽略的综合型学生,应努力培养他们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技能。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总结;培养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

26、独立性等;教会他们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考试评价目标】 一、选择题:1皮肤感觉属于 (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2饥饿觉属于 (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3动觉属于 ( ) A.外受感觉 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4从明亮处到黑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是 ( ) A.绝对感受性 &明适应 C暗适应 D对比5吃糖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是感觉中的 ( ) A.适应 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6视觉属于 (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7内脏痛觉属于 ( ) 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8一条

27、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 ) A大小错觉 B方向错觉 C线条弯曲错觉 D线段长短错觉9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 ) 久嗅觉 13-皮肤温度觉 C触压觉 D痛觉lO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11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1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 )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13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28、 (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15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 ) A.形状知觉 B距离知觉 C方位知觉 D空间知觉16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对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是 ( ) A.方位知觉 B-形状知觉 C距离知觉 D大小知觉 17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 ) A.似动知觉 B动景知觉 C真动知觉 D自主知觉18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 )原理制作而成的。 A时间知觉 真动知觉 C似动知觉 D错觉 19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

29、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0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1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 ) A知觉整体性 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2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3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A

30、整体性 R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 l A 2C 3B 4C 5C 6A 7C 8B 9D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A 17C 18C 19A 20C 21D 22D 23B 二、填空题: 1_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2从承受的角度来分,感觉可分为_感觉,内受感觉、_感觉。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中的_现象。 4知觉可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_知觉。 5空间知觉可分为_、_知觉。 6_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7感受性通常是用_来度量。 8绝对感觉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_关系。 参考答案: 1感觉2外受;本受

31、3适应4运动5形状;大小;深度;方位6整体性7感觉阈限8反比 三,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4知觉的恒常性:是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5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7知觉的整体性: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它是知觉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8观察:是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9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10外受感觉:即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内受感觉: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