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师风一师德师风(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职业道德,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比其文化素质更重要。 作为站在高等教育前沿的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实验中心的教师的师德师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1、兢兢业业。态度决定一切,所以,首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我们只有从心底里爱上教师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精通教学业
2、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己,才能教好学生。身不正,影子歪,如果教师自由散漫,学生怎能认真严谨。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
3、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
4、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我将坚持不断地学习,以优秀教师为榜样,视校为家,视生为子,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善于协作;用爱心塑造心灵,用真情感化真情,用人格熏陶人格;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使每个
5、学生都能受益,使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都能学有所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塑造人。教师不仅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教人,而且要用自己的品格、德行、习惯去感化、影响学生,使之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除了学识渊博,同时具备公民必备的基本道德外,还应当具备必需的职业要求(道德)。只有注重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让内在的良好的师风师表相结合,教师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 高校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既是“经”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引导学生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神圣职责;更是“人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校正学生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
6、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因此要提高育人质量,使大学生养成良好品质,成为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师德师风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属于道德的范畴,是职业道德的形式,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师风是教师的精神风貌、风气及作风的表现,是师德外化的主要形式。可见,师德和师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是指,二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师德是其内在要求,师风是其外在表现。相互联系是指,师德决定师风,师风促进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调整自
7、己与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综合的范畴,是由信念、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所构成。师德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阶级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有鉴于我国高校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体力量,所以也可以说,高校师德是全社会成员祟高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中,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崇高理想,充满激情的品质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任何教师要想锤炼自己成为业绩显著、造诣精深和受人尊重的学者,
8、首先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作为高校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之初,就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挑战自我,最终才能有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品质 自信自强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的一种信心和精神。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在客观条件许可下无所不能、无所不成;自强就是要敢为人先,奋进不止。因此,一个有祟高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正确和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潜能、优点和成绩要充分肯定,对自己的缺点、失误要足够重视、认真克服。要勇于面对和驾驭人生与事业,才能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发展自
9、我。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充分发挥出来。自信能使人自强。自强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战胜自我,不断有所创建,有所前进。 (三)善于与人合作,能焕发人格魅力的品质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教师的职业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对象,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而一个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取决于该教师在多大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善于合作的教师,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有很强的与人合作能力。因此高校教师更要重视和善于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四)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品质 衡量一个高校教师成
10、功与否,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有些人,教了1年,然后原样重复5年、10年,甚至一辈子,到头来,其成绩只能算开头的1年,以后的日子,无非是循环反复的机械劳动而已。而有些人,则不断创新地教了5年,其成功则是前者的5倍。所以,一个适应时代潮流的优秀高校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一个教育上的认真用心人。 (五)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品质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个师德高尚,能吸引学生的优秀教师的基础。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高校的教师,要想一辈子都有资格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释惑,就必须随时具备“一桶水”,而绝不能满足于
11、“一碗水”。 (六)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品质 教育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一个高校的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学校的环境和外面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首先要净化我们的校园,净化高校教师的心灵。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中新生力量的不断充实,青年教师的比例迅速加大,这无疑增强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加强了教学和科研力量。但必须看到,由于受一些错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不足。这既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又不利于
12、营造优良教风。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本校学生所做的“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和对教师所做的“现代教师情况调查”,在各抽样调查的50位学生和教师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分别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从收回的问卷结果来看,二种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情况如下: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满意程度调查对象回收总数(份)很满意(份)较满意(份)一般(份)较差(份)很不满意(份)学生评价503211970教师评价494241920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有的教
13、师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以致发生信念危机,意志薄弱,服务精神、协作精神和奋斗精神不足等不良现象。有的教师对改革的价值目标产生怀疑,以致出现价值观的背离、反叛、分散、混乱状况。这是因为利益关系和选择机会的多极化,极易带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2.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有些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渠道,敬业精神不足,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没有充分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备课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案缺乏新东西,有的甚至连
14、教案也没有。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单调,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没有开拓创新意识。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思想和学术浮躁的现象有所抬头。 3.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在教育实践中,有的青年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对学生缺乏爱心,无法胜任给学生“传道”、“解惑”的责任;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育人意识淡薄。 4.部分教师表率作用欠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时不关闭通讯工具;有的
15、教师仪容不整,举止粗俗,上课抽烟,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信口开河,观点偏激;有的教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的言论的导向性;有的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不能身体力行等等。 四、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措施的思考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 以人为本,古已有之。今天,加强师德建设,把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为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并赋予新的内涵与外延,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提出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提升。如何在新时期建设新师德?公民道
16、德建设实施纲要已经明确指出,道德建设要以人为本。这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观念。 在高校师德建设中,以人为本应该理解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它的内涵是鼓励广大教师以自主发展为目标,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基础,让人们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职业特征,折射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但在以往的师德教育中,我们研究道德伦理的理论比较多,而研究教师道德成长的规律则比较少。如很多师德读本都是以道德伦理的学科建设为中心来构建的,只见学科不见人。在当今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构师德的内容,着力研究怎样让教师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从教氛围,
17、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增强教师的师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以及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竞争合作意识、自主意识的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中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等,都应成为今天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为此,我们在继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师德观念,纠正原有的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盲目性等缺点,按照具有人文关怀的思路去构建高校师德,我们就能把当今高校的师德建设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二)真正明确教师育人职责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 大学生固然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18、。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引导和保障,要么根本无法攀登科学高峰,要么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却不去为社会服务,甚至可能用它来危害社会。因此,高校教师在实施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一切工作中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高校教师要真正担当起教会学生做人的职责,就必须身体力行,自己得先学会做人。总之,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因此加强师德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关心和爱护教师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前提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说教,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为此,高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
19、使广大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地发现自身的价值,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内化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渴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让人瞩目的成就。而这种心理需要则是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强大动力。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动广大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咨询与决策,
20、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还应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激励。 (四)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保障加强师德建设,仅仅重视个人修养,仅仅要求教师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制度的建设。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力作用。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实到实处。师德评价是推动师德规范贯彻落实的“杠杆”,要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统一进行。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中,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定。对师德问题较多的教师,也
21、应该在职务职称晋升、评选先进、发放津贴补助等方面,视同违反教学纪律、发生教学事故的责任一样,予以追究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 (五)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搞好高校师德建设也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培养高品位教师道德的沃土。在当前,营造高校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应包括:优良持久的校园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奉献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以及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等。 高校应该结合新形势和教师思想道德的新动向,大力开展“教书育人”和“树、创、献”及其它有效的教育活动,把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融入教育改革和管理各个环节。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师德演讲、新老结对、科技扶贫、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服务和回报社会、弘扬先进模范精神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成败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进程,更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培养更多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