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55.44KB ,
资源ID:98093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09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docx

1、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德国发展理论创新in system, inno vati on in fun dame ntalkey words: Germ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t h e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指出德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在于它根据自己的传统和国情进行了经济生产方面的体制创新和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 所以能始终保持 自 己 经 济 方 面 的 活 力。Abstracts: this thesis analyzed some factors in Germ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

2、ssions, poin ted out that the vigor of Germa n economy based on its inno vati on in moder n product ion s y stem and fun dame ntal a c a d e m i c research.现代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 并两次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灾难。 尽管德国发展模式在方面的失败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但对德国人始终能够在经济方面保持异乎寻常的活力, 学者们普遍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德国人在基础理论,重,化学,精密仪器,以及军事武器制造方面的 成就,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

3、德国人为什么能够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经济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 分析了以下几个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或许能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一, 以 为 依 托 的 发 展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坏的阻碍作用, 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 德国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率在 1850年前后估计只有5%,在1850 I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9 % , 7 0年代则为12.5 % o不过,与英国相比,德国没有因为工业的发展而牺牲其农业。

4、 一旦如美国这样的国家其农产品开始威胁德国农业的基础 一-物时,德国政府便使用关税等方法对农业进行援助。虽然 这种保护是由于物价引起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上涨才使用的, 但它却使德国的农业能够在迅速工业化的时代从新的农业发展中获益, 并能稳步地发展。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谷物和马铃薯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产量的增加部分地来自耕地面积的增加,但主要还是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结果。根据, 1878 79年间的产量与1901 1910年间10年间的平均年产量进行比较, 平均每公顷小麦的产量从 1.35吨提高到1.86吨,黑麦从1.06 吨提高到 1.63 吨,土豆从 7.11 吨提高

5、到 13.51 吨。尽管农业部门在不断地吸收新技术以利于农业部门的现代化, 但工业化过程中的流失问题依然产生了。如同其他工业化社会一样, 农村生活逐渐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一场离开土地的大逃亡开始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这种变化的原因十分简单: 城市需要劳动力,工资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自然向往令人愉快的城市生活。下表显示了这种人口变化的趋势:各部 门就 业人口 变化表;年代18 8 219 0 71 9 2 5 1 9 3 919 5 0 19 6 4就业人口百分比农业和 42.2 3 3.9 3 0.3 2 5.0 2 4.6 1 1.4工业和手工业 3 5.6 3 9.9 4 2

6、.3 4 0.8 4 2.7 4 8.3商业、和服务业 2 2.2 2 6.2 2 7.4 3 4.2 3 2.7 4 0.31 8 5 0 /4总计 9. 6 百万 1 5. 7 百万 4 5. 6 百万 1 5. 1 百万 1 9. 4 百万 3 0. 2 百万德国工业中的传统行会势力强大,真正的职业自由在 1869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德国的传统行会和手工匠的地位并未被替代,结果形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 双重经济”的特点。即便在 1870年,手工匠人与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因此,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农村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 农业人口是逐步地

7、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 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 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 中 。二, 以 铁 路 建 设 为 龙 头 的 工 业 化 进 程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逐渐形成后,从 19世纪中期起,产生了一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尽管德国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极快, 其形成过程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却没有什么不同。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 因为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 毛织业也慢慢采取了现代的模式,但其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轨影响不大, 主要是棉

8、织业和丝织业在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业尽管落后,但也坚持到了 80年代,才被迅速出现的大公司所取代。与英国相比,德国的经济起步有十分明显的不同, 英国在农村中劳动力解放是与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步发生的, 并为工业化所需要的市场购买力作好了准备。 但德国的农业由于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率没有提高,因此农村群众的购买力也没有相应的增加。 结果,在德国推动工业化的动力与英国相比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方向, 即来自铁路建设方面, 也就是来自工业本身。由于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大多数地区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销售区, 鼓舞了国家和私人企业主进行必要的投资, 开发这一地区的交通并将其联结起来, 这

9、样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资本雄厚的经济区。 1841年,著名德国家李斯特在反复强调一个好交通网对一个国家富强的意义以后又写到: 关税同盟和铁路系统是联体双胎,同时出生 有相同的精神和意识,它们相互支持。 ”价廉、迅速、可靠、定期的客货运输是把国民财富和文明推向四面八方的最强大所杠杆之一。 ”同这位学者一样,鲁尔区的企业家哈尔科特也认为,铁路是一国财富的源泉, 是一种为整体利益克服局部利益的团结精神的开路先锋。 铁路建设确实是卓有成效的实行工业化的真正的发动机。 1835年7月7日,德国开通了第一条客运铁路,1 8 5 0年,德国的铁路已经有6000公里。德国的工业化大跃进是随着 1840

10、 - 50年代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而开始的。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德国的煤矿从 1820年的1.3百万吨增至1850年的5.1百万吨,到1913年的190百万吨,加上 87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 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在 1826年超过了 10万吨,1867年超过一百万吨,而到1913年超过了 13百万吨。钢产量从 1870年的126000万吨增为1913年的17.6百万吨。 生产组织的规模很大,很现代并具有很高的效率。例如, 1900年时至少有24个鲁尔的煤矿的年产量超过了 500000吨,1902年,德国平均每个钢铁工厂的产量为 75000吨

11、,而英国仅为 4 0 0 0 0 吨。铁路是德国比法国发展得更快的一个部门, 而且这种发展是在全德统一之前就开始的。 所以德国铁路的特点是有很多小的中心,而不是如同法国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规划和基础。德国的这种特点反倒成为它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 因为它的铁路完全是以经济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以的需要而迅速发展。政府规划建设,私人也进行,两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国的铁路建设的速度。德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 19世纪40年代,前后经历了 30年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这种铁路发展对德国革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德国的工业革命看来是随着铁路作为主导部门的不平衡发展。 ”铁路投资作为国民净投资的

12、比例在1851 4年为11.9%, 1855 9年为19.7%,而在1875 9年达到了 25.9%的高峰。起初,对钢铁和的巨大需要超过了德国的生产能力, 不得不从英国和比利时进口, 但随着德国铁路网的形成,德国的钢铁和机械生产能力也随之发展, 这种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860年起,德国作为钢轨进口国的局面开始改变,从 1860 5年,德国每年有 23000吨钢可用于出口, 1 8 6 6 7 1 年,更增为 1 5 0 0 0 0 吨。通过的贷款,德国的铁路建设从未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问题, 德国政府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担保银行的投资收益不致受到侵犯, 并使得那些获利较低的铁

13、路得以修建。 由于政府的参与,至19 14 年时,德国政府已控制了整个铁路网。德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与英国相比,重工业以采矿业为龙头, 而采矿业的起步则是以洛林地区丰富的矿藏开始的。 虽然在采矿业德国并未赶上它的老对手英国, 但却与以美国相等的速度发展着, 所以在欧洲来说仍然是很快的。德国的煤产量从1871 1875年间的年平均3450万吨上升为1913年的19150 万吨。在同一时期,褐煤的产量从 970万吨上升为8750万吨,铁矿石的产量上升为 2870万吨。 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生铁的产量在 1871年估计为160万吨

14、,在1910年已达到1480万吨。1900年,当英国的生铁产量达到 910万吨后,超过了德国的 850万吨时,德国在钢铁产量方面则以 740万吨超过了英国的 600万吨的产量,1910年,德国的生铁产量为1310万吨,而钢产量则为 1300万吨,与欧洲的其他国家远远地拉开了距离。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 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 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 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 1871年的

15、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 1912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 68300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 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 1816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 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

16、使它恢复生产后,在 1826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 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 1834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1831年,其工厂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经增加到683人,至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 1700人。而这时克 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 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 1867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 合作下,拉特瑙在 1

17、883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 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 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 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 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 德国的染料、化学制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 使德国 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 际性的声誉。 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 使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居上, 迅速地赶

18、上并超过了先起步 的 英 法 等 国。三, 银 行 与 卡 特 尔如果不充分考虑到银行的作用,那么任何对德国工业化的思考都是不完整的。 可以这样认为,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德国的银行业形成的独特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与英国、美国和法国相比,德国的银行系统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最有力和最成功的刺激。 在德意志,银行的含义与英国是不同的,在这里,银行是一个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与投资信托的联合体, 而这个联合体只有在中央银行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战以前,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只将其较少部分的资金投入政府的债券, 另一部分则投资于商业票据,这些票据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承认,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流动储蓄。不过

19、,德国银 行的资金大多是直接投资于企业和用于促进工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或资金的筹集都要通过某一银行来进行,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财团。 银行或财团控制股票或债券以 固定的价格发行,并将其尽量出售给公众。其结果是银行通过自己的职权保留了对工业化商 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潜在所有权,这就使其具有了直接干预工商业运行和的能力。为处理商务或为商人提供短期贷款和交易上的服务,德国从 1835年开始逐渐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银行与系统,但其在 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 模较大的银行。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 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

20、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 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 当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便转变为中央银行, 其任务是维持新建立的金本位制。 与英格兰银行不同的是,它拥有很多分行,并随时准备在遇到麻烦时支援其他银行, 作为回报,其他银行也 必 须 接 收 更 加 先 进 的 管 理 系 统 。不过德国银行的最大特点是其资金的来源, 由于官方的刻意关照, 德国银行家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而不是储户的存款, 所以他们愿意进行较为中长期的工业投资, 并自己承担风险。 这样,他们也就比英法的银行家更有兴趣直接参与工业公司的管理工作。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整个迅速扩张中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 煤矿、电气

21、、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 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 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 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 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结果银行业忽视的那些行业如纺织等, 其发展的速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被扭 曲 了。银行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1913年 德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被 4家大银行所控制。但大银行投资对的发展起着更加有利的作用,如在住房等的建设方面就是如此。此外,各种文献证明德国银行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种贡献不仅在于它为重工业提供了大量的风险资金,而且在于直接参与了企业的和运作,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为了确保在的风险

22、中渡过难关, 各家银行都必须拥有一大笔资金。 但德国银行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了,所以它们的存款大部分也来源于它们投资的企业。 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了,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私人银行,而这些银行也由于德国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地 发展起来。由于这一特点,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 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而建立,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 按德者的看法,德国银行在1848年以后对工业的投资显示了一种革命的精神, 这些私人银行家 在当时是资本市场万能的主人。德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集团在 1848年建立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这种革命性的工业投资思想十分明显地受到了普鲁东

23、思想的影响, 他提出为了工人的利益组织工业银行, 而其特点在法国的信贷J银行中还可以发现。由于这种特点,德国在 1849年就出现第一家矿业股份公司,由银行与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 发展工业。在这种活动中,银行并不总是提供一切贷款,很多资金也是由一些个人提供的, 但银行把所有这些关系联结到一起, 使其在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 随着德国工业的全面发展,银行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领域都参与了开发与发展的活动, 并在每一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 银行的这种权力不仅来自它所持有的这些企业的股票, 而且来自于自己顾客的支持。 银行凭着其公认的权力和作为人的影响力, 积极地参与了工业的决策,并

24、委派自己的职员加入公司的董事会。 而大量的工业业务由银行职员承担, 工业企业也通过银行董事拥有了 自 己的商业顾客。行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一些主要的银行也相互竞争着与这一类的大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种趋势发展到后来,每一家大银行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的大型重工业集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而银行与企业的这种联合的趋势加快了银行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的集中的趋势, 使得德国的垄断财团的规模迅速地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 银行的合并加速了工业的集中, 由于银行的 逐步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集中投资于几个有限的产业, 或是几个行业,但它们在生产技术 上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趋势很自然地有助于垄断集团的形成, 其结果是,银行运

25、用其影响 力 加速了 德国的 工业组 织的规 模化和 卡特尔 的形成。德国同时迅速成为了一个企业和商业机构联合与合并的中心国家。 尽管许多小的公司仍然存在并积极地发展着自己的业务, 但由于德国强调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 加上政府的支持,为新的大公司和卡特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 1870年时,超大型公司如克鲁伯等已经控制着德国金属、 矿产、以及军火和造船等行业。 这些行业巨大的资本需求鼓励了德国的投 资银行与这些大公司结合以保证自己的利润。 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如化工与电气行业, 很快就被两到三家企业所控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支持。 这些大公司如西门子等,不仅在国内发展了若干

26、小的分公司, 而且在国外也发展起若干分支, 成为国际性的垄断公司,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飞速发展的前景, 使得这些垄断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需求,甚至能够不顾市场力量的左右而自行地设定某类产品的价格。 实际上,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其他的重要的工业资源和产品, 在德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被一些著名的卡特尔所控制,其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 而是由垄断公司所决定的。 这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中生产的一种全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得英国古典式的纯粹自由放任的经济成为了的 陈 迹 。卡特尔是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垄断组织, 与英美不同的是,在德国的这些垄断性组织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在某些行业,卡特尔甚至

27、成为生存的必须方式。 1905年,大约有385家卡特尔,而到1907年,它们已经控制着全国 50%的钢,74%的煤和70%的纸张市场。 到20世纪以后的时间里,德国内部的卡特尔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卡特尔的数目从 1923- 24年间的1500个增加到1930年的2100个;法本公司在1926年以后控制了化学工业; 到1926 -27年时联合钢铁厂已经重新集合了四家最大的钢铁生产商; 并且在1929年德意志银行和贴现会社合并以后,德国的三家银行控制了几乎全部银行系统。 1933年德国政府更通过一项,要求各公司参加各自所属部门的卡特尔,使德国的的组织彻底系统化了。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或许认为竞争对

28、于提高效率是有益的, 但德国的卡特尔式的工业化证明, 这种国家式的集约化竞争手段是其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方面最成功的组织方式, 因为它能够同时考虑 到 横 向 和 纵 向 的 合 理 化 措 施。四, 政 府 与学术界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德国有一个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 很多文献都强调德国政府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普鲁士政府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除了修建道路和运河外,在国家的煤矿和冶金业行业引进了英国的技术, 访问英国并欢迎外国的技术人员来德国工作,以及政府主导的投资政策等,应该说在 19世纪 前 期 都 起 了 很 好 的 作 用 。但实际上,普

29、鲁士政府只作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发展教育。德国是欧洲第一个引 进强制教育制度的国家,其最初的目标是培养恭顺的,敬畏上帝的人,而不是有经济效率的 现代人。但有趣的是,由于与强制性的服兵役结合在一起, 德国的普通民众被训练成了严守 纪律,忠于职守,并能熟练掌握本职技能的人。这种教育与军事的双重训练,使德国人在时机成熟时很快转化为能很好掌握工业化技能、 组织性强、效率很高的产业工人。更有趣的是,工 业 和 电 气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为了在国家的实力方面迅速地超过西欧的强国, 腓特烈大帝大力扶持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并将其视为立国之本,这一行动在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代的眼光

30、看,德国的科学的确博大精深, 但其本身却是较迟的产物。 虽然德国的技术在15世纪已经比欧洲其他国家领先,德意志却因为宗教战争而无法统一,其结果当然是阻碍了德国科技的正常发展,使科学界的人士仅仅局限于关于科学的枯燥的争论, 以及关于炼金术 的 想 入 非 非 的 推 理。所幸的是,腓特烈大帝独具慧眼地预见了科学在未来国家成长方面的作用, 用对待建设军队的态度来建设未来德国的科学。 他的首要措施就是从法国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和科学家, 并尽一切力量来扶持本国的科技力量。德国科学开始被作为宗教一般得到了国人的重视乃至崇拜。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 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 而且

31、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 实验室,研究生制度,研究生 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国科学在19世纪的大发展,应该归功于它同德国科学传统的联系,以及官方的赏识,而 在英法,这种赏识是需要去争取的。德国科学最有利的局面直到 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正好赶上了姗姗来迟的国内工业革命。 1825年德意志的卡尔斯鲁厄建立了第一所工科大学,后来在达姆斯塔特、慕尼黑、德雷斯顿和斯图加特新建的工科大学中培养了许多着重实用学科的技术人员。与此同时,在古典大学里,经验 一 验的自然科学反对唯心主义的自然及其全面的观察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出身于莱因河畔的施万证明,动物与植物一 样是由细胞构成的,而迈尔则计算出热功当量。在波恩、海德堡和柏林大学工作的黑尔姆霍 尔茨成为生理光学和生理声学、 声音和颜色感觉的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电学的创始人。 学家基尔希霍夫和化学家本生在海德堡共同创立光谱分析法, 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开辟了通向未来的新道路。博物学家孟德尔研究出植物的遗传规律, 化学教授李比希则以他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