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6.25KB ,
资源ID:980740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07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节态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节态度.docx

1、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节态度第十三章 社会行为中的态度JAMES M. OLSON AND GREGORY R. MAIO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一、 态度的内容二、 态度的维度三、 态度的测量方法四、 内隐态度第三节 态度的功能一、 目标评价二、 工具性和符号性态度第四节 态度和高级观念一、 态度的交互结构Interattitude Structure二、 态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第五节 态度的特征一、 极端性Extremity二、 直接-间接经验Direct-Indirect Experience三、 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四、 嵌入性五、 评价一致性六、 正反情感并

2、存/矛盾性Ambivalence七、 强度:整合概念?Strength: An Integrative Concept?第六节 态度的形成一、 认知过程二、 情感过程三、 行为过程四、 生理过程第七节、态度和信息加工一、 选择性注意二、 选择性知觉三、 选择性记忆四、 态度极化第七节 态度和行为一、 态度和行为测量的相容性/一致性Compatibility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 Measures二、 行为的特征Nature of the Behavior三、 态度的特征Nature of the Attitude四、 人格变量Personality Variable

3、s五、 态度行为一致性的合成模型Composite Model of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六、 社会行为中的应用Applications to Social Behavior结论参考文献普遍的文化似乎对态度的概念很困惑。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态度”一词,得到的是“态度的艺术”、“动物和态度”等。态度的重要性总是被宣传媒体所利用,如自助书籍,甚至大型商业会议。所有的这些例子支持了Allport的主张,他认为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我们综述了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态度的研究和理论。本章的第一部分,我们给态度下定义,并将它与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概念进行比较

4、。接下来,我们讨论态度的心理结构的不同理论,集中于这些理论在态度测量中的意义,以及对这些理论的实验验证。第三部分,我们检验态度的心理功能。第四部分,探讨态度和高级观念如意识形态与态度的关系。第五部分,确定态度差异的重要方面。第六,简要说明态度的形成,七、态度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最后,考查态度和行为间的关系。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社会心理学家给态度的定义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或行为的喜爱或厌恶倾向。态度指向我们的环境中确定的对象,包括群体(如种族)、争议事件(法律的废止)和具体对象(披萨)。事实上,态度对象的潜在无限性导致态度和其他社会心理学概念间关系的混淆。例如,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存在概念重叠,价值观

5、是人们生活中作为重要的指导准则的抽象观念。价值观中的重要性成分使之区别于态度,因为积极的态度并不意味着该态度对象是生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态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主观性态度反映个体如何看待某对象,该对象不必真正出现。因此,态度应该认为是主观自我的一部分,它是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来源并管理个人怎样生活。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态度和主观自我的关系提出态度可能与思想(thoughts)、情感和行为相联系。这一假设提出了态度在人脑中是什么样的结构?揭示态度的内在结构可以促进我们对态度形成、加强和改变的理解。这一部分中,我们描述了四种已证实的态度结构观及其对态度测量的意义。两种结构观关注态度的内容。他们检验态度如

6、何表现基本的心理机制,如信念和情感。另外两种关注的是态度的维度这俩理论考查态度怎么针对态度对象形成积极和消极的倾向。随后,介绍一些备选的态度测量方法和内隐态度概念。一、 态度内容1、三元模型假设:三元模型假设,态度表示的是个体关于态度对象的信念(认知)、情感和过去行为。例如,人们对吃意大利面持有积极的态度,因为意大利面味道好(情感成分),他们相信意大利面营养(认知成分)。此外,个体可能认定他们喜爱意大利面,因为他们总能回忆起吃意大利面的情景(行为成分)。因此这一模型认为当人们对某对象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都表现出好感时,人们就会对该对象持有积极态度。反之,便对该对象持消极态度。此外,需要指出的是,

7、信念、情感和行为对态度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态度的各成分构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网络;当遇到态度对象时,人们对其进行评价,并可以将这一态度表述存储在记忆中(如冰淇淋是好东西)。同样,态度对象可以唤起信念、情感和行为成分,这些成分主观呈现在记忆中。但是,这些成分受制于个体的注意。信念在对象及其特征间的联系中被知觉,能自发的进行评价(如冰淇淋让人发胖);情感是愉悦和不快心情的表现,它能被特定对象所唤起(如冰淇淋使人放松);行为是指以某些方式接近或避免态度对象的显著行为(如我经常买冰淇淋)测量:三元模型指出,通过评估态度相关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可以获得总体态度的测量结果。例如,态度量表的使用,即让被试在类似

8、温度计的量表中评估对态度对象的喜好和厌恶程度。这能获得对对象的总体评价。然而,这种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态度相关的信念、情感和行为,未能严密的使用三元模型。Breckler (1984)的研究使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指标测量个体对蛇的态度。语言测量使用自我报告量表,让被试评估自己对蛇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非语言测量记录被试面对一条活动的蛇时的心率和行为,以测量态度相关的情感和行为。每一成分的语言和非语言测量最后整合成各态度成分的总体指标。开放式问卷也是态度成分测量的一种方法。让被试列出他们对于态度对象的信念、情感和行为。(Esses & Maio, 2002; Haddock & Zanna, 1998)

9、,然后使用语义分化量表评估每一描述词。这一方法需要由被试报告出他们易得到的描述词,而不是由主试呈现。(Esses & Maio, 2002)论证 与三元模型相一致,研究者发现人们对某态度对象的信念、情感和行为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例如,Breckler (1984)发现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测量评估得出,人们对蛇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相关。他对语言和非语言测量的使用为三元模型提供了很好的测量工具,因为这种技术平衡了仅仅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可能产生的系统测量误差。(事实上,当不呈现蛇进行的语言测量项目显示各成分间具有高度的相关。)使用纸笔测验进行的后续研究检验了认知和情感成分间的差异,并发现面对许

10、多对象的态度在这两者间存在有效的相关(如避孕、献血、微波炉的使用)。此外,Trafimow 和 Sheeran(1998)发现态度相关的情感和信念在记忆中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既然认知和情感成分间存在差异,在不同领域的态度可能仅仅与其中一个成分相联系。与此假设相一致,认知反应对各种争议事件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如,罚款、合法堕胎、核武器Breckler & Wiggins, 1991; Crites et al., 1994),然而情感则对献血(Breckler & Wiggins, 1989)、智力游戏(e.g., literature, math; Crites et al., 1994)、吸烟

11、(Trafimow & Sheeran, 1998)和政治家(Glaser & Salovey, 1998).等事件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2、态度的信念模型Belief-Based Attitudes假设:将态度看做仅受情感影响的对事物的评价反应(e.g., McGuire, 1960; Wyer, 1970)。这种理论认为一项信息指出减少浪费意义重大,因此人们应该循环使用物资。如果信息接收者接受了信息的前提(如减少浪费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和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浪费),那么这一信息是具有说服力的。需要注意的是,假设的评价特征(减少浪费是有意义的)导至了对结论的评价偏向,即人们应该

12、赞成物资循环,因为这对减少浪费有令人满意的意义。照这样,态度能被自然可估价的信念(如前提)所激发。著名的态度期望-效价理论(如理性行为理论Fishbein & Ajzen, 1975)的核心态度反应的是对可估价前提的接受或拒绝。根据这一观点,态度是关于态度对象的评价信念的总和。例如,如果人们相信循环利用是很容易的事,且循环利用有利于环境,那么人们就会对循环利用采取积极态度。当然,信念很少基于绝对的确定性。例如,某个人可能对循环利用物资是容易的只有70%的确定性,但是对循环有利于环境却有100%的确定性。根据期望-效价理论,当信念缺少确定性时,它对态度的影响则比较小。这一推论总结为一个知名的公式

13、:A=biei,A表示对态度对象的总体态度,bi是对对象特征的主观信念(如循环利用物资有利于环境的可能性,ei是对对象特征的评价(如对于环境的积极评价)。测量:期望-效价理论提出了测量态度的一种方法:被试首先列出对态度对象的潜在特征,然后对每一特征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具有这一特征的概率和对这一特征的满意程度即评价。在许多研究中,概率评价使用3(很不可能)到+3(很可能),或从0(一点也不)到1(十分确定)等级评定。评价则使用从3(很差)到+3(很好)。为了得出总体态度,要总计每一特征的概率和评价的乘积得出总体态度。期望-效价理论也适合使用开放式观念清单法(open-ended thought-l

14、isting procedure)来测量态度。这种方法中,被试列出他们对态度目标的信念,并评定对每一特征的需求度。态度的总体指标通过总和需求率而获得。这一程序不要求评估特征概率,因为认为被试呈现的特征都是与态度对象高度相关的(Esses, Haddock, & Zanna,1993; Esses & Zanna, 1995)。论证:研究通过测验个体报告的态度是否与态度相关的期望和价值的乘积存在相关,检验了期望-效价理论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态度和期望-效价乘积之间至少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虽然这些发现受到统计和方法上的质疑。为了直接检验期望-效价理论,有必要对态度的信念和评价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验验

15、证。幸运的是,对劝说的研究支持了劝说信息会影响评价信念,进而影响态度这一事实,虽然这一效应可能仅在个体有动机的并采取一系列的劝说行为的情况下发生。3、三元模型和信念模型早期的研究得出,情感和过去经验能不依赖于信念来预测态度,这对期望-效价模型的提出了挑战。这一挑战可以被情感反应和过去经验属于关于态度目标的信念的不同类型这一说法所解决。例如,三元论认为人们可能对那些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事物形成积极态度。期望-效价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解释却是人们相信该态度对象能使他们快乐并评估他们的快乐快乐效应是期望和效价的乘积。然而,情感信念和行为信念只在三元模型中突出了其作用。因此,三元模型一定程度上促使期望-效价模

16、式重视了信念的不同形式。另一方面,如果态度的三成分和态度间的关系能更清晰地被以前的理论所解释,那么三元模型将更加引人注目。可得出这一清晰的模式是很困难的,一部分是因为对一些态度对象的研究结论是相互矛盾的。例如Esses et al. (1993)发现情感对两个群体(法裔加拿大人和本土加拿大人)的态度预测具有独特的巨大作用,而外群体价值观则对另外两个群体(巴基斯坦人和同性恋者)的态度预测具有特别可观预测作用。这些研究者也发现情感和认知的预测作用也依赖于个体变量和情境因素。 这些发现表明需要对某种成分在何时会比另一种成分更具影响力进行理论描述。这一理论也需要为情感和认知的作用可能依赖于态度的心理机

17、制作出解释(see Maio & Olson,2000)。例如当态度对象具有享乐主义目的时,比起其具有功利主义目的,感情反应更能预测态度。此外,当个体慢慢变老或被确诊患有绝症时,他们对社会同伴的态度更受情感的控制,因为这些情境可能增加了与他人亲密联系的重要性。认识到情感和认知可能需要不同的加工条件也很重要。例如,情感联系可能更容易,其加工也更简单。或许情感加工的简易性解释了为什么:a、情感和认知间存在冲突时,情感反应对态度更有影响力,b、通常情感对他人的心理表征有较强的影响,c、情感与社会价值观的联系更为密切。二、 态度的维度三元模型和期望-效价模型阐述了态度与信念、情感和行为联系的方式。然而

18、这两个模型都没有确切说明如何在记忆中形成积极和消极的态度。以下两个杰出的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1、一维模型假设:关于态度的传统的理论是一维评价,表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从极度不赞成到极度赞成。换句话说,一维理论假设态度的形式有:a、赞成,b、不赞成,或c、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因此,个体可能对目标采取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而不会同时持有这两种态度。测量:最常用的态度测量是以一维 理论为基础的。这一方法包括两极的语义分化量表,使用一端为一个否定形容词(如bad),另一端为一个积极形容词(如good)的定点测量。被试被给予一些语义分化量表,对不同的形容词组进行定点。最后平均整个量表的项目反

19、应获得态度的总指标。另一个常用的测量方法是Likert-like scale.这一技术使用许多对态度目标从赞成到不赞成的不同程度的描述语句。例如审查机构对信息通道的限制不公正或审查机构应该使淫秽信息远离儿童。个体对每个项目在2(很不同意)到+2(很同意)间进行反应。最后,将不赞成态度反向计分(如+2转化成2),再将所有项目的得分平均以得到态度的总指标。论证:态度的一维测量显示的可靠效标支持了一维模型,即语义分化量表和Likert-like量表得出的态度分数预测了行为。另外,一维模型与Judd 和 Kulik的研究相一致,人们在表达极端的同意或不同意态度比中等强度的态度表达更为迅速。这些研究者认

20、为人们头脑中简便地反应出强烈的积极态度(没有任何消极倾向的态度)和强烈的消极态度(没有任何积极倾向)时,上面的结果就会出现。2、二维模型假设:二维模型反对态度只存在一个单一的从消极到积极的评价维度。相反,二维模型认为态度包含积极评价维度和另一个独立的消极评价维度。因此,态度的形式有(a)赞成/喜欢,(b)不赞成,(c)既不赞成也不反对,(d)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测量:根据二维观,积极和消极反应必须分别测量。Kaplan (1972)提出任何一个语义分化量表都能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积极和消极维度。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一个从3(very bad)到0(中立)的语义分化量表和一个从0(中立)到3(very

21、 good)的语义分化量表,而不是一个从3(very bad)到3(very good)的量表。这样独立的消极和积极维度得分都能获得。这种方法避免了模棱两可的中立回答。也就是,在单一的语义分化和Likert项目中,中立反应可能是因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或可能由于既赞成又反对;分裂量表则能分化这两种中立态度。当态度量表包含评估对态度对象的积极和消极特征的项目时,分裂量表就不必要了。例如,态度开放式问卷要求被试列出他们对态度目标的信念和情感表现。使用传统的语义分化量表,再让被试评估每一个反应的权重/效价。这一方法让被试表现某些积极的信念和情感和一些消极的信念和情感。使用这一技术,积极维度的得分可通过

22、积极评估饿总计或平均化获得,同样,消极维度的得分可由消极评估的总计或平均化而得到。积极和消极维度的分化考虑到了正反情感并存/矛盾性(ambivalence),即对态度对象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态度倾向。正反情感并存的指标需测量积极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上的数值,而不是积极或消极的单一维度上的得分(e.g, Bell et al., 1996; Priester & Petty,1996; M. M Thompson, Zanna, & Griffin, 1995)。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这种二分量表测量得分与主观报告法得分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大约r=.40;Priester& Petty, 199

23、6)。因此,虽然主观和可观测量表现有一定的聚合效度,它们在心理加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论证:如果二维观是正确的,人们对某态度目标的赞成/喜爱倾向至少在某些时候与对其的反对/嫌恶倾向是没有联系的。相反,二维观认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间存在高度负相关。而过去的研究发现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间仅存在中等的负相关。Cacioppo, Gardner, and Berntson (1997)研究发现对某对象的消极和积极态度的改变不是平行的:(a)人们最初对态度目标的积极倾向大于消极倾向,(b)积极态度倾向比消极态度倾向的增强更缓慢。因此,似乎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的心理加工过程是不一样的。同时,如果积极维度和消

24、极维度相互区别,这两者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也应不尽相同。不幸的是,还没有研究者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最后,如果二维观是有效的,正反情感并存应该具有独特的心理结果,这一结果是一维观无法预测的。事实上,研究者发现了正反情感并存的独特结果(本章后面的态度的特征一节会有呈现)。3、一维观和二维观尽管一些经验支持了二维观,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控制了随机和系统测量误差时,大部分研究者没有验证出积极和消极态度间的联系。即使将来的研究支持了二维模型,可能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在不同的心理水平具有效度。例如,二维模型适用于态度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人们从积极到消极维度知觉态度目标;这两个维度随后整合成一个单独的】一维的评价。

25、另外,一维模型则会在态度对象的信息变得更复杂时失去预测效度,因为它难以整合态度对象的积极和消极特征。这两种态度维度观都没能解释人们能对每种态度对象的模型的特征相应保存着许多不同的对象模型。例如,当考虑对奶酪的态度时,人们能想象他们吃过的各种类型的奶酪(如新鲜白乳酪和精制奶酪片)。所报告的态度决定于何种模型被提取,因为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评价。因此,除了模型的各种特征,态度可能还包含许多不同的态度对象模型。三、态度的测量方法过去的研究者总是使用自我报告量表测量态度。自我报告法的一个重要局限性是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例如,人们可能难以回答对种族歧视的态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发展了各种技术。如虚

26、假情报法(the bogus pipeline procedure)使被试相信研究者能检验出他们的真实态度,随后让被试报告他们对目标的态度。这种技术能有效减少自我报告态度测量中的社会程序性偏差。另一种解决办法是测量被试对态度目标的生理反应。不幸的是,许多生理测量都无法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反应。使用面部肌电图记录技术能检测控制微笑和皱眉的肌肉电运动量,这就能区别积极和消极评价。另两种心理生物学技术也能解决该问题。一种技术检测大脑中枢区域的脑电活动(即时正极电振幅),而另一种技术检测对态度目标的眨眼频率和潜伏期。将来的研究应检测这些技术是否与态度的某一种成分(如情感),比起其他成分联系更密切,是否

27、支持评价维度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四、内隐态度态度自我报告法的另一个局限是它只检测能从记忆中有意识提取的外显态度。正如Peety所著态度改变一章中所述,外显的有意识态度可能与内隐的无意识态度存在许多差异。因此,直接测量无意识态度意义重大。几种测量技术能实现这一目标。一种技术是提取有意识态度的自我报告和态度相关信息。例如,研究者可以从被试在开放式问卷测量中的反应/回答来考查内隐态度,即使问卷并没有直接询问被试的态度。另一种测量法是从行为录像中推论被试的态度。例如,研究者可以隐密地从被试的非言语和言语行为中测量其对他人的喜好。因为人们往往不能有意监控这些行为,这就能揭露被试尚未知觉的一些态度。最常

28、用的内隐态度测量法是启动技术。例如,Fazio 等人的(1995) “bona fide pipeline”给被试呈现一个目标态度对象,然后让被试辨别随后呈现的形容词是褒义还是贬义。理论上说,记忆存储中积极评价应该在观看了一个能唤起积极态度的目标物之后被激活。这一积极情感的启动会导致被试对褒义形容词(e.g., nice,pleasant)比对贬义形容词(e.g., disgusting,repugnant)反应速度更快。相反,观看了唤起消极态度的目标物后,被试应该对褒义形容词的辨别速度更慢。事实上,实验支持了此假设,特别是当被试的态度很强硬时,差异更明显。此外,从对积极和消极启动物呈现后的形

29、容词的反应速度中可以得出态度得分,这一分数对态度行为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Greenwald et al.s (1998)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利用任务活动中评价的促进和抑制效应。有趣的是这些内隐态度测量法是否能检验态度的内容模型和维度模型。第三节、态度的功能虽然态度结构模型对于描述态度在记忆中的呈现方式很有帮助,但这些模型没有阐述态度的功能,即态度形成的心理动机。理解态度的功能应该理清为什么人们为态度的形成和维持所困扰,潜在动机如何影响态度的价值和结构。两种关于态度的早期理论很著名。Smith et al. (1956)提出态度有三种功能:目标评价、社交调节和客观化。目标评价是指态度对环境中目标物

30、的积极和消极特征形成评价;社交调节指态度帮助我们与我们喜欢的人打成一片,与我们嫌恶的人分离;客观化是指态度帮助个体防御内部冲突。D. Katz (1960)指出态度的四种功能,这四种功能与Smith所提议的功能相重叠:认识、功利性、价值表达和自我防御的功能。认识功能指态度能使个体获得对态度目标的信息资源;功利性功能使个体将来自态度目标的利益最大化,将损失最小化;价值表达功能指让个体表达自我概念和重要的价值观;自我防御功能可以保护自尊需要。目标评价功能(与功能性和认识功能相一致)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首先形成对目标的态度,这一功能表示态度以行动为目的区分环境中的事物。此外,这也表明不管对目标的态

31、度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所有强烈的态度都能以这种方式与环境简单地交互作用。基于这两种理论,心理学家对两项关于态度功能的重要主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证据支持了强烈的态度具有目标评价功能。第二,工具态度(即功利性功能的态度)和符号态度(即具价值-表现功能的态度)间的区别颇具意义。接下来,我们叙述这些研究。一、目标/对象评价Object AppraisalSmith假设态度是能量储备器,因为态度使得相关的判断更加迅速和简便,两项研究程序直接支持了这一假设,同时提出了重要的意见。首先,Fazio (1995, 2000)认为目标物出现时,被自动激活的态度的目标评价功能比未被自动激活的态度的目标评价功能更强。

32、这一假设基于激活的态度能引导相关的判断和行为,而静止的态度在判断和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较小的假设。与这些假设一致的是高度可获得性的态度使个体的相关判断更容易。例如,一个具有对抽象的油画的可获得性态度的个体能更快地对呈现的两幅油画作出喜好比较。另一项研究揭示了目标评价动机受到闭合需要程度(the need for closure)的影响,闭合指对某主题的确定答案以及解答混乱和模糊问题的需要。当然,目标评价功能说明了态度能提供这些答案,因为态度帮助个体对目标作出决定。因此,对闭合的高度需要对增加形成和维持态度的需要。Kruglanski (1996)验证了这些假设。他测量了个体的闭合需要差异,并操控了闭合需要的情境(包括施加和缓解解决不确定性的环境压力)。正如预期的假设,闭合需要对态度的影响决定于个体对特定主题是否已经形成态度。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一个态度,其中闭合需要高的个体比起闭合需要低的个体更不易被新的信息说服。相反,如果个体没有形成自己的态度,那些高闭合需要的个体就更易于被新信息说服。因此,闭合需要也是形成和维持态度的一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