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37KB ,
资源ID:98008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008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docx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思想文化基础: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伦理道德)语言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2、新青年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陈独秀主张“以欧化为是”、胡适提出“输入学理”、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3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废文言倡白话,提出文学改良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4、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6、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是文学革命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二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3、;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随后有创作了孔乙己、药。除此之外还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许地山的命命鸟、王统照的春雨之夜、郁达夫的沉沦、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汪静之的蕙的风)。三、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其“三大主义”中要求建设“国民文学”、“写实

4、文学”、“社会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胡适的谈新诗、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等,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受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最初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新月社于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成立。语丝社由鲁迅所支持于1924年1月成立。1922年,浅草社成立。 除

5、此之外,还有湖畔诗社。四、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核心是文学的现代化问题):1.最初的理论思考集中在为文学革命(包括白话文运动)寻找根据,证明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刘半农的我之文学革命观、钱玄同的寄陈独秀和寄胡适之等。影响最大的是胡适。他的“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构成了文学革命指导思想的基本架构。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上,胡适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他在谈新诗等著作中提出了“诗体解放”说,认为新诗要摆脱旧诗词曲的束缚,不但要用白话,还应不拘格律,向自由诗发展。2.新文学的思考和探讨的思想建设影响最大的是

6、周作人,他的人的文学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志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要求新文学必须要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1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人的文学”的具体化,他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它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五、文学创作潮流和趋势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917年1月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文学革命的初期;“五四”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阶段思想最解放,创作也最活跃;“三一八”惨案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

7、是“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和创作的最初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趋向: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二是伤感情调的流行;三是个性化的追求;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二章小说一、“五四”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形成原因: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2、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和作品: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低能儿、隔膜、苦菜、一个朋友、火灾、校长、饭、(潘先生灾难中、某城纪事、某镇纪事)-人生派写实小说冰心的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超人、分王统照的沉思、微笑、春雨之夜、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一叶(“爱”与“美”的结合)3、乡土小说特

8、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交织;对故乡的眷恋与某种失落相交织;描写故乡风土人物。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主要作家及作品:王鲁彦的柚子、黄金、菊英的出嫁,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的地之子 4、“自传叙”传情小说:郁达夫的沉沦。第三章 郭沫若(1921.8-女神)一、思想内容:郭沫若坚持泛神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1.破旧立新的思想贯穿始终(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2.包含爱国主义的思想(炉中碳、晨安);3.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天狗);4.对劳动和劳工的敬仰和歌颂(地球,我的

9、母亲);5.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歌颂大自然。二、艺术特色:1.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诗巨浪般的气势;2.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塑造;3.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思想,表现时代精神;4.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5.形式的大胆革新。三、其他创作:星空、瓶、前茅、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1、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1923-反抗封建礼教,冲破封建束缚,歌颂争取幸福和自由的女性,表现个性主义思想。王昭君-1923-反抗封建王权,维护人格尊严,歌颂挑战封建王权的叛逆女性,表现彻底的反封建思想。聂焱-1925-反抗强权政治,忘我牺牲精神,歌颂不为弱小而屈从强权、为伸张正义而牺牲的

10、爱国主义叛逆女性。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时代精神,借着古人来说自己的话。郭沫若提出了“失事求似”,即在尽可能准确的把握和表现历史精神的前提下,“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2、艺术特色:(1)“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原则;(2)不拘泥于陈说的革新道路;(3)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个性。3、4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屈原(1942)、棠隶之花(1942)、虎符(1942)、孔雀胆(1943)、南冠草(1944)、筑、高渐离(1944) 4、艺术成就:(1)现实性与战斗性的主题; (2)壮美的悲剧精神; (3)激越的浪漫主义诗情。第四章 茅盾一、茅盾简介:原名沈德鸿,字颜冰,“茅盾”是他1927

1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来成为他最主要的笔名。他将“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过来,加以发展,建立起了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近年来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二、主要创作:蚀的三部曲:幻灭-女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幻想破灭,即由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之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追求-小说中的难男男女女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见光明和希望 ,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的挣扎而终不免失败。子夜(主题:民族

12、工业为自保加紧剥削工人,引起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斗争,农民经济的破产和农民暴动,加剧了民族工业的恐慌)、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第一阶段的故事、锻炼、白杨礼赞“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三、茅盾的小说成就:(1)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追求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规律;(2)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3)在小说结构上,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4)在小说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第五章 老舍一、老舍及其创作概况:1、老舍,原名舒庆

13、春,字舍予,笔名老舍。2、作品:1926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1929年-二马、 1932年-猫城记 1933年-离婚1936年-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我这一辈子、断魂枪、月牙儿、柳家大院、微神 40年代-四世同堂,1957年-茶馆, 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成) 老舍、茅盾和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二、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关注) 几类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1)“老派市民”-四世同堂 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2)“新派市民” 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含有对西方文

14、明和“五四”新潮的反思和批判。(3)“正派”或“理想”市民 体现老舍倾向于传统的道德观。(4)城市底层贫民-骆驼祥子三、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腐败的环境、恶劣的社会让他最终屈服于命运,同时毁灭了他的全部人性,老舍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批判和落后国民性的批判,同时也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与探讨。四、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 (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3)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4)带有北京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第六章 小说一、“左联”(左翼

15、作家联盟)和左翼小说:1、在文学功能上,将文学等同于宣传;2、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强调政治价值对于艺术价值的统治权;3、小说都写革命,一类是正面描写,一类是写革命+恋爱。二、“京派”小说(注重文化选择、文化批判): 1、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2、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述之中,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与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 3、简洁、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特色。三、“海派”小说: 1、世俗化、商业化倾向; 2、写性爱小说; 3、注重小说形式的创新。第七章 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 1、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16、 2、创作特点:(1)及时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揭示富于时代特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 (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即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 (3)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语言通俗,体式自由,强调“诗与诗人的大众化”。3、作家及其代表作 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蒲风茫茫夜、我迎着狂风和暴雨、钢铁的海岸线二、臧克家的创作: 1、代表作烙印(他的第一本诗集)、难民、有的人、老马 2、创作特点:(1)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练、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 (2)擅长比喻,抒情形象生动、丰富、含蓄; (3)重视炼字炼句,尤重动词;

17、 (4)诗风质朴凝练、含蓄深沉。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30年代的现代诗派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 2、创作特点:(1)诗歌内容为自我情绪与感觉; (2)审美原则为朦胧美; (3)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观念的联络; (4)形式体制为散文化的自由体。3、作家及作品: 戴望舒雨巷、我底记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卞之琳汉园集(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远行、古镇的梦、断章第八章 曹禺一、雷雨 1、雷雨主要讲述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全剧交织着“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作为后母的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恋爱的故事)与“现在的戏剧

18、”(繁漪与周朴园的冲撞,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相逢,周朴园与大海的冲突),同时展示着下层妇女(侍萍)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繁漪)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青春幻想(周冲)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鲁大海)反抗失败的悲剧,血缘关系与阶级的矛盾相互纠缠,所有的悲剧最后都归结于作为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家长的象征(代表)周朴园。而戏剧的结尾,无辜的年轻的一代都死了,只留下对悲剧性历史有着牵连的年老一代:这就更加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与命运)的控诉力量。(“人的挣扎”的困境)2、人生与社会方面的解释 (1)“过去的戏剧”;

19、(2)“现在的戏剧”; (3)交织在一起,揭露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4)现实的批判。3、“诗”的视角 (1)郁热:剧本自然环境,暗示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及生存的存在方式; (2)清热:欲望与追求(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力量所压抑着); (3)挣扎: (4)残酷:二、日出 1、陈雨露:高级交际花。她怀着“飞”的欲望,离开农村,独身来到现代大都市,但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而且永远地“卖”给了大都市里的大旅馆,再也“回不去”了;不仅是外在环境的不允许,更是“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方式”“桎梏”了自己,她已经“怠倦”了飞翔。这是人的自由生命的自我剥夺,让我们陷入了“人的被捉

20、弄”的困境。三、原野 1、主要讲述焦家的悲剧,焦母对儿子焦大星的爱强烈而刻骨铭心,这种强烈的独占欲,使得疯狂的爱转化成对媳妇疯狂的恨,而她自身也发生了情感的毒化,性格的扭曲,这种极爱和极恨的感情根源于人的感情欲望本身,因此它几乎不可能解脱,也就带来了永久的困惑。(“生命的蛮性”与“复仇”)四、曹禺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1、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2、共同特点:(1)都受战争环境的影响;(2)共同承接着“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传统。二、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人的理论批评 1、关

21、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1)向林冰:比较重视民间的旧形式,否定“五四”以来新文学借鉴外国文学的经验。 (2)葛一虹:全盘否定民间旧形式,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3)胡风:不能离开内容区独立把握形式,民族形式应该是“从生活里出来的”,是“反映民族现实的形式” 2、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1)胡风的理论:提倡重体验的现实主义,强调“主观战斗精神”。 (2)“主观战斗精神”说的三大支柱:一、“到处都有生活”,主张作家充分自由地选择题材;二、“精神奴役创伤”说,发挥“主观精神”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三、“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第十章 散文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1、报告文学兴起背景:抗战时期,人们渴望文学能够更加贴近现实,迅速反映战况,希望文学担负起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于是报告文学就成为许多作家首选的文体。2、报告文学反映内容:前方战士的英勇献身;后方民众的爱国一心;难民的颠沛流离;政治的腐败堕落;敌后武装的生长。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