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衔接教育家庭指导策略研究审批稿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中小学衔接教育家庭指导策略研究中小学衔接教育家庭指导策略研究论家长在中小学衔接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林慧芳【摘要】中小学衔接教育是现代义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因衔接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弊端已越来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要顺利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应在学校的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并着手:首先要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预备工作;其次要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防止、解决孩子因不适应初中生活所
2、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发生,正确引导孩子即将面临的初中生活。【关键词】中小学衔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中小学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接替,其任务主要是如何导引小学生的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中小学衔接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关键性作用的还是家长。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如今的中小学生都是社会、家庭的宠儿,独生子女居多,在孩子的中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甚至可能更胜前者,因为后者对孩子的影
3、响是延续性的、全方位的,家庭教育在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然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由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种种生理、心理变化,不了解中、小学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忽视了孩子进入初中前的指导,忽视了孩子进入初中后的引导。虽有部分家长也迫切希望能帮助自己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但苦于不知从何做起、能做些什么。实践证明,家长如能及时地了解、分析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主动和学校、老师协调一致地做好中小学衔接的教育工作,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飞跃”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反之,如果家长对中小学的衔接工作重视不够
4、,或者方法不对,必将会使孩子多走弯路,妨碍孩子适应中学生活。因此,从此种角度讲,家长在中小学衔接教育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中小学衔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归纳整理出下面几个主要原因作具体的分析。(一)孩子心理落差的产生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较优秀。但这样的优秀仅局限于本校本年级或本班,进入中学以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而每个学校的教学及德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好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如果这些学生在进初中前没有得到家长及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很有可能会一进入初中后就会产生不良反应。
5、例如,某学生当发现初中老师的注意力没有像小学老师那样关注自己时,当发现班里高手如云而自己的成绩平平时,当发现第一次考试后班里排名不靠前时,当参加优秀初中学校测试被刷下来后再进入初中心理感到委屈时(委屈是指认为自己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的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学习),当发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去了同一所中学而自己因种种原因不能与其同行时,等等这些都会促使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二)孩子作业量负担的不能承受相比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量增加,学科的复杂性和内容深度都大幅增强。小学时期作业动作慢的同学进入初中后,常常会因为作业负担过重,而无法承受初中的学习模式,大量的作业可能致使孩子无法保证正常的睡
6、眠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业完成的晚导致睡觉晚早上必须起早课堂迷糊听课效率下降作业完成起来遇到困难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晚上作业又做得很晚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部分家长一开始可能还会坚持陪孩子完成作业,但等孩子的成绩下降到使家长也彻底丧失信心时,家长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试想,如果孩子能有效的适应作业量递增的变化,其结果必不致如此。(三)孩子思维能力的枯竭小学期间作业比较轻松,量少、简单,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都会比较理想。绝大部分家长不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在看待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问题上常常会以过去的经验帮助孩子,
7、然事实证明这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单一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主动找寻各种类型的题型揣摩,是很难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于思维能力的枯竭,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解读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跟不上初中阶段的学习步伐。(四)孩子出现偏科现象进入初中后最容易也是最怕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压力不大,内容又相对简单,学生基本上是轻松快乐的学完。但到了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内容加深,作业量明显加大,大多孩子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加上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及课程的加重,家长、老师、接触的媒体和书籍的影响等,都将有可能促使他们对某一学科产生偏好或厌恶的心
8、理,进而逐渐形成偏科现象。好比一条项链最脆弱的一环往往决定其韧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往往决定其容量,同样,学习上的“弱科”也往往决定着该学生的整体成绩。众所周知,中学时期的每门学科都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如果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偏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及时配合学校、老师纠偏,将最终导致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二、解决中小学衔接教育问题的对策从上述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成因分析可知,造成中小学脱节即中小学衔接教育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积极配合、协助学校、老师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作为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
9、预备工作1家长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大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在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对孩子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要求上,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虽然已读初中,但心智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使其对孩子的学习标准基本仍处于“低标准”“低要求”状态,采取“无为而治”。但正因如此,所以孩子一旦在刚进入初中阶段时遇到不适应,就很容易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及成长都极为不利。因此,家长要把孩子的中小学衔接教育当成工作之外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对待,认真规划,“有为而治”,用自身的思想来带动孩子思想上的认识,打有准备之仗。2家长要提前了解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
10、合理安排衔接教育对家长来说,要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阶段的任务,了解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调整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前的暑期这个“空白”阶段进行指导,比如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录相和书报、不交不良的朋友、不无所节制地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伤害事故等。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中学熟悉环境,了解中学生活的情况,结交中学生朋友,介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进程状况;如有条件允许,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并在旅游过程中加强亲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适时的
11、对孩子提出进入中学后的希望和要求;部分孩子在小学期间的学习上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家长应该利用暑期进行适当的辅导。总之,家长既要在孩子进入中学前尽可能的了解清楚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衔接教育,又让孩子度过一个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假期。3家长要切实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端,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说,该阶段孩子首先在生理上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三是萌动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其次在心理上变化亦很大:如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日益提高;留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稳定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意义识记能力提高,爱好广泛而有选择
12、性;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日益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再有个性方面也有很大变化:小学生在情感上较多依恋教师,到了初中则开始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的能力大大发展,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挣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产生“自我成人感”。另外,孩子在接到中学入学通知时,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与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学时期相对后进的孩子,也有“到一所新的学校,有更好的新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孩子的这种心理无疑是家长教育的良好契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积极保护孩子要求上进的意愿,有意识地激励孩子从现在
13、开始,以中学生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孩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总结小学时的长处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适当期望,引导孩子提前进人中学生的角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改变以往对待小学生那样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忌讳有意无意地“泼冷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在内心已燃起的希望之火。4家长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夕的准备工作进入初中前,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利用合适的环境语重心长的深入的和孩子交流一次,让孩子明白他已经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初中阶段
14、的起跑线上;教会孩子进入中学后一定要学会面对挫折,这是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等等。其次家长还要关心和重视孩子进中学的物质准备工作,比如为孩子增购必需的学习文具用品,创设良好的读书写字做作业的环境条件,训练和培养孩子安全上学的能力等。(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1帮助孩子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1)学习习惯方面小学阶段孩子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等,在进入初中后,应鼓励孩子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对于作业速度较慢的孩子要假以时日的有效训练,还应要求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养
15、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还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样,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和良好习惯,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就容易多了。(2)学习方法方面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弱,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具体表现在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孩子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
16、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极为不利的。鉴此,家长主动协助学校、老师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自觉预习(教师应给出提纲、指明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作业独立思考完成,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2帮助孩子杜绝偏科现象杜绝偏科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小学里一堂课的容量很少,孩子偶尔不听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会太严重,回去只要家长帮助一下就容易解决,但到了中学就不一样了,要求孩子满堂课都必须认真听,同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很重要。现在小学和中学里都在搞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利有
17、弊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的同时,但也容易养成懒于深入思考的不良习惯,这就造成了孩子一旦遇到稍难的问题就会急于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虽然作业是完成了,但并没有提高他的思维能力,所以这样的孩子平时作业看上去完成的认真,但考试成绩很难达到优,100分的试卷只能拿80分左右。另外,有些家长在小学里都是陪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进入初中后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三)注重某些新增学科知识的前期积累。比如英语在小学里是一门小课,容易造成不受重视,进入初中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家长明白英语单词积累的重要性,那么在孩子进入初中前就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扎扎实实地积累小学里所学的英语单词;科学是初中新增
18、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适当地积累一些课外科学知识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的兴趣。3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被置于极其崇高的位置,小学教师既是孩子的授课教师、又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全面性的教育。孩子与教师的联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班主任、授课教师通常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以讲是了如指掌。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智力、能力状况进行补习和有针对性的复习、讲解。由于小学课程单一,分摊到具体科目的时间相对充裕,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帮助孩子安排时间学习,预习,复习和补习,收效比较明显。而在中学教育中,孩子与教师
19、的联系明显不像小学那样紧密,可以说这种联系是相对松散的。中学里班主任不实行、也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包班教育,中学教师们往往按照专长选择授课科目,教师们基本上只管孩子的课内情况,较少或不管课外情况。中学教师也就不能系统、全面地为孩子们进行预习、复习、补习。自然地,中学教师们也就做不到像小学教师那样对孩子们“缺什么,补什么”,他们对孩子的照顾也不像小学教师那样细致周到。因此,家长如不能意识到中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转变这一特点,就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阶段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4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看,据
20、北京市教育系统主编的班主任刊物曾作过统计,90以上的小学生是为争高分、为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夸奖等目的而进行学习,意义非常狭隘。伴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部分学生开始把自己与国家、民族兴衰联系起来考虑,他们的学习行为也就自觉地带上了很强的社会意义。凡能做到这点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刻苦性非常突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在处理成功与挫折方面更容易把握自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未超越学习活动自身的范围,这样的中学生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肯下功夫学,学习中一旦得到表扬,就有学习干劲、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得好,反之他们就易泄气、沮丧。因此,家长的又一任务是帮助孩子把自身的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
2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5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小学生能量代谢小,活动量小,不易接受外界影响,而一旦升入中学,学生心理、生理逐步进人青春时期。这期间,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活动量大,他们神经系统滞后于身体的发展,身体成长过快,思维却并不成熟,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他们开始讲究吃穿、追求美观、希望自己成为异性注目的中心。在此情况下,一些阴暗、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就极有可能对中学生产生侵害,加之中学生自身还缺乏自制,对一些事物还处于似懂非懂中,这就很可能发生某些不良现象。假如家长不注意正确引导或对孩子教育不得法的话,中学生心理、生理上的不足就有可能贻误学习、荒废学业,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
22、们走上歪路、邪路。所以,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加强对中学生有关社会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培养。综上所述,要解决好中小学衔接教育的问题必须注意“综合治理”,从各个方面加以解决,特别是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协助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方能实现中小学顺利衔接的目的。参考文献:1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18.3潘伟明.中小学衔接工作初探西湖教育研究,2008,(1):114邵建洪.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西湖教育研究,2008,(1):13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