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59KB ,
资源ID:97964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964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docx

1、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2017届 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2014江苏)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

2、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答案B2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

3、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型,B正确;图中Z是生殖隔离,C错误;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答案C3(2015德州一模)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突变是生物本身存在的,并非自然选择所导致的,自然选择只起到选择作用,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能改

4、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4关于地球上生物出现的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最先出现的生物一定不是病毒B最先出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C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D好氧生物出现在光合生物之后解析病毒专营寄生,应出现在细胞生物之后,A项正确。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氧气,最先出现的生物应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最先出现的生物应是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C项错误。光合生物可以产生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D项正确。答案C5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

5、河北岸的b物种迁回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物种d是否是不同于物种b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a物种分布在黄河两岸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进入黄河南岸后,与c不存在地理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标志。答案B6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的早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解析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由于最初的地球上没有氧气,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判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生物,当有氧气出现后才有好氧生物,C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之有竞争关系的当地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答案C7(2016淄博模拟)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

7、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 B0.3和0.5C0.2和0.5 D0.3和0.3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遵循遗传平衡公式,基因频率不变,A的基因频率是(2 00022 000)/(2 0002 0006 000)20.3。答案D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A基因频率为30%1/250%55

8、%。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答案B 9(2013海南高考)果蝇长翅(V)和(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由残翅果蝇长期维持在4%可知:v24%,则v20%,V1v80%,因此可知引入前各基因型频率为:vv0.220.04、Vv20.20.80.32、VV0.820.6

9、4,进而可得基因型为vv、Vv、VV的个体分别为:800个、6 400个和12 800个。引入后的基因频率为:v(80026 400)/(40 0002)0.1,V的基因频率为0.9,因此A正确,B错误。杂合子果蝇和残翅果蝇引入前后数量不变,而种群数量增大一倍,其比例均降低了50%,因此C、D正确。答案B1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

1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60%60%36%,Aa:48%,A的基因频率: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48%1/428%,aa:36%48%1/448%,Aa:1/248%24%,A的基因频率:28%1/224%40%。答案C11(2015安徽)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

11、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所以选C。答案C12(2015山东)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

12、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解析根据题干给出信息: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遵循遗传平衡定律。A项,子代H基因频率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p;当亲代种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p,hh基因型频率为(1p)时,则亲代H基因频率为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体。B项,pb时,Hh基因型频率为1/2,hh和HH基因型频率相等,均为1/4,计算出p0.5,则亲代H基因频

13、率也为0.5,在这种情况下,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项,pa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1p)2,即p1/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1/9。D项,pc时,Hh基因型频率一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p2,即p2/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1/9。自交一代后纯合体比例1杂合体比例1(4/91/2)7/9。答案D13(2014北京)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

14、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

15、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14(2015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A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出发。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

16、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答案A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解析A错,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B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C对,由于有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不同,突变是不定向和随机的,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基因也有区别,使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错,基因频率改变是进化的标志,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

17、案C16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由题图信息可知,种群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代交替中,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8、答案A1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答案D18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

19、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每个岛上都有多个鸟类种群,即每个岛上都有多个鸟类种群基因库,并非只有一个种群基因库。答案C19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

20、种1和物种2解析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A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答案B20(2015烟台模拟)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解析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导致A基因频率下降、a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进化,A正确、B错误;产生新物种要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该种群只是基因频率改变,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答案A21在美洲热带雨林中,

21、切叶蚁因为会在蚁巢中“豢养”能产生糖的真菌而闻名。切叶蚁将植物叶片切成小块带回巢穴中,经咀嚼后让它成为一种特殊真菌的养分来源,形成一处“真菌农场”,而切叶蚁会将新生的菌丝喂养其幼虫。切叶蚁的存在,不仅会促进植物新叶生长,也会加速养分循环。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细菌在“切叶蚁植物真菌”间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卡麦隆库瑞博士首先发现在切叶蚁的背上生长着一种链霉菌,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抗生素,抑制其他真菌的生长。若切叶蚁将“真菌农场”弃之不顾,则会生长出各种不同的杂类真菌。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又发现在美洲切叶蚁巢中,还有另一种共生细菌克氏菌,此菌能帮助“真菌农场”固定空气中的氮,这些氮

22、可以为真菌所吸收,进而被切叶蚁所利用。某同学阅读以上文字后,得到下列体会,其中不正确的是A“真菌农场”中,植物、链霉菌、克氏菌和切叶蚁都为真菌提供营养B以上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神奇C以上各种生物形成的复杂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以上各种生物复杂关系的形成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以及与环境的共同进化解析题目中“真菌农场”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也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在“真菌农场”中,链霉菌只抑制了杂类真菌的生长,并没有为“真菌农场”中的真菌提供营养。答案A22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

23、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答案D23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所示是栖息地破碎对白脸猴种群动态的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

24、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故A正确。白脸猴种群越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故B错误。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故C正确。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故D正确。答案B2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抗锈病(T)对易感染(t)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

25、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解析感染锈病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感染锈病后,TT与Tt的比例为20%60%13,因此T的基因频率1/41/23/462.5%。答案B25基因型是AaBb(非等位基因之间只考虑自由组合)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AAB、aB、ab BAB、aB、aBCaB、aB、aB DAb、aB、aB

26、【解析】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如下图所示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复制与分配情况(AA、bb表示一对相同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答案】D26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该是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C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

27、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解析】用线条代表染色体绘制图解再造试题情境(如图),展示试题所述生物学现象的过程。【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8分)27(2015上海)(6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54科39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科115种,南坡有54科326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_(多选)。A面积 B气候C水文 D地貌(2)图1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_。A1.62.5km B2.53.1kmC3.14.0km

28、D4.04.8km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证据。据图推测,M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_。ADP、CE、DW BCE、DW、DPCCE、DP、DW DDP、DW、CE图3显示ALX1基因型(BB、BP和PP)与FM地雀喙形态的关系。(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是_。解析(1)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气候、水质、地貌等,而与面积没有关系。(2)分析图形可知,海拔在2.53

29、.1km时,物种丰富度最高。(3)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根据图2曲线的相似度推测,MG与CE关系最近,DW次之,与DP最远。(4)已知钝喙(BB)、尖喙(BP)和中间型(PP)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1803602)(260180360)245%。答案(1)BCD(2)B(3)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B(4)45%28(3分)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XBXB、XBXb、XbXb和XBY、XbY的个体分别是44、5、1和43、7。则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解析每个雌性个体体

30、内含有2个基因,每个雄性个体体内含有1个基因,则100个个体共含有150个基因,其中雌性个体的基因有2(4451)100个,雄性个体的基因有43750个,基因XB有442543136个,基因Xb有512714个,因此XB的基因频率为136/150100%90.7%,Xb的基因频率为14/150100%9.3%。答案90.7%9.3%29(2015新课标全国)(6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