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朱增明鲁屯镇中小学教师“十二五”新时期师德修养教 案第一课时绪论第一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一)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家长与整个社会负责。(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绩效是指教育的效果和业绩。它包括宏观意义的人才质量,微观意义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教育绩效是衡量师徒的重要标准,面师德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
2、的工作态度2、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第二课时第二节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
3、师观念更新。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向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迈进。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1、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三课时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2001年秋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
4、业道德(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2、学习方式的变革(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1、尊重学生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感情投入第四课时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不仅应该对职业的外在要求有充分认识,而且还要从内心深处承认、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一各需要,从而能够自学地表现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2、自我
5、发展进入21世纪后,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自我发展老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4、创新能力5、合作精神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老师的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的积极合作,而且还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第五课时第一章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一、职业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
6、来源的社会活动。(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角色包括三种含义:1、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2、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3、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人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的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的本质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第六课时二、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1、教
7、师角色具有自主性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社会角色教师作为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色;(2)学校角色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和社区的合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3)课堂教学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自我职业角色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和重塑。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第七课时(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
8、殊社会作用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其角色与劳动的特殊性,而且还表现为它在社会上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社会作用的特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虽然不无目的直接参与社会物质生产,但他们却通过为生产部门培养具备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而作用于社会生产。当今的老师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为社会输送数量充足的劳动者,而且在于他们通过培养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作用在今天的终身学习时代
9、,我们仍然强调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没有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和动力。第八课时(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时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老习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长专门的科学的职业。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呼声在我国逐渐强烈,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
10、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的世界范围内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轨道。第九课时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一)道德与职业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道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来划分,道德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
11、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即家庭人伦道德,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个体和群体所应该自觉遵守的特殊道德。第十课时(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教师职业道德为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为道德。一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
12、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上,我们赞成傅维利先生主编的老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所阐述的一些基本观点:1、传统的老师职业道德定义存在着得意华的弊端,即将教师职业道德得意地等同于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2、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3、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行规”,还具有这样的作用:一方面限制涌入教师队伍的人中数量,减小竞争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不至于降低;另一方面,以较高的老师职业道德的
13、规定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使社会自愿地增加对教师职业的报酬,使教师外在利益的获得合理化并得到保证。4、教师职业道德的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即理想人格的实现,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第十一课时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性(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尝试和时间更具深远性(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上述几个方面表明,教师职业街道不仅在内容上最先进、最全面,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着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
14、职业道德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更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人类道德实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总是处在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并受到了历代人的赞扬和歌颂。第十二课时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认识上和实践上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面对着一系列需要个人来思考和抉择的道德两难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个人的道德判
15、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就表现在它明确区分了教育活动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正确和符合人性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第十三课时(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上,即教师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行业保护功能。1、教育功能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16、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其二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重要的陶冶价值;其三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总之,教师那充满人类理想主义神韵的道德人格体系构成了校园隐蔽课程的内核,并以其独特的精灵般的魅力着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作用。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来说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节作用都是不容轻视的。第十四课时3、促进功能在实践领域
17、,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是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4、行业保护功能从教师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还具有行业保护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标准,对教师行业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惩恶扬善的标准之一,对教师行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对于提升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声誉有积极的作用
18、。第十五课时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第十六课时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1、中国近现代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康
19、有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曾在“万木草堂”讲学多年,不仅学术思想影响很大,其为师的品格修养也令学生敬慕。梁启超同康有为一样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并特别重视教师道德。他非常注重“教育家之自觉”,强调教师应对国家、对社会尽道义责任,说教师“抱有一种热诚,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他提倡民主教育,十分重视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认为要实现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民主作风,彻底清除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和十多年法西斯专政所遗留在教师向上的余毒。第十七课时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1、斯巴达教育和
20、雅典教育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职业道德(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第十八课时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西方近代教育运动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品质的工人进入工厂,为资产阶级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二)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的教育家们
21、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和父亲与母亲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是积极的、爱护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被人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依赖于教师适宜的指导,学校全部工作的成功均依赖于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楷模,那么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致力于教育别人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要让学校也成为自己受教育的场所。第十九课时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出版了许多教育伦理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契尔那葛卓娃的教师道德一书,对教师道德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很有特色
22、。该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师道德规范。(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制订出了更加符合各种专业标准和工作特点的教师职业伦理准则。如职业伦理声明、心理学家伦理标准等。(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总之,这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理念在影响着德国对教师职业和服务权利和义务作出规范,左右着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和作出评价。第二十课时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和态度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一、敬业精神的内涵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等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表现为忠诚态度、
23、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隐匿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支持和引导主体行为的方向,形成行为和价值的统一,不自觉地表达出文化定义的内在要求。因而,敬业精神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敬业精神中所蕴涵的信念、信仰赋予特定历史坐标下的主体生活世界以特殊意义的时候,敬业精神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作用会,进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动力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价值和功能。第二十一课时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一)服务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不同的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从而使敬业精神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上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二)竞争与协作意识(三)创新意识(四)奉献意识三、敬业
24、精神的社会价值(一)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二)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三)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第二十二课时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一)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1、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2、坚持活动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第二十三课时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一)教师责任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
25、学生负责2、对学生家长负责3、对教师集体负责4、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第二十四课时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训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一)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的管理应成为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尊重广大教师意愿,讲究民主,采取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艺术性,以此激发教师
26、对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三)改革教师专业教育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应改变在我国教师专业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对教师现代教育观念以及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强化的局面。第二十五课时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一、职业理想及特征(一)职业理想的含义职业理想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二)职业理想的特征1、职
27、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2、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3、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第二十六课时二、职业理想的作用(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二)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三)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四)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一)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热
28、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献身于教育事业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第二十七课时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第一节 爱生意识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一、师爱的内涵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徒的灵魂。二、师爱的意义师爱是良好师生
29、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趆是满怀觉悟地爱学生,就趆能赢得学生的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趆能迅速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进而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是学生生活乃至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恋感、会将上学读书看作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其身心也会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第二十八课时三、师爱的表达(一)尊重学生1、尊重学生的需要2、尊重学生的人性(二)信任学生1、信任学生的能力2、信任学生的人品(三)宽容学生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
30、知基础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四)关心学生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第二十九课时第二节 平等意识一、师生平等的内涵师生平等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学生总是以自己的办公室系统与评判标准探究并改变周围世界,按自己欲望构建世界,具有超越的天性。二、师生平等的意义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所进行的批判与创构往往更具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敢于追寻事实,反思现状,质疑趔,挑战权威,能如实表达自由选择、大胆想像。学生逐渐掌握了与他人共同学习、活动的方式,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进而形成社会性格,表现了学生最高层次的人性即社会性,同时,也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从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鲁屯镇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教案培训人:朱增明2011年8月27日至31日鲁屯镇教育辅导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