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2.65KB ,
资源ID:9789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9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上学期阅读课教案新部编本.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上学期阅读课教案新部编本.docx

1、六年级上学期阅读课教案新部编本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课时墨梅活动内容:学会墨梅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古诗擂台赛 T=7分钟 过程 1、组织学生学习打擂方法及规则。 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记住了许多古诗,可以进行古诗轮背,看谁记住的多,争当小擂主。 2、组织比赛。 3、小结、点评,奖励获奖者。 第二课时过程 1、教师范读古诗。 2、领读古诗,并让学生画出节奏。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

2、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用学习自由读-指名试读-指点示范-再练读-再试读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借助注释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5、小组内讨论,说一说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交流,小结。教师补充。 7、让学生一起说古诗大意。 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8、讨论;本诗写的物是什么?作者描写它的什么特点,从这个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9、引导、分析、小结。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活动三 学习生词 T=7分钟 过程 1、学会生字 砚 乾 坤

3、2、认读词语 墨梅 乾坤 3、指导背诵。 4、小结。 诗人是在借墨梅表达自己做人的理想;即使没有那娇艳的红色,也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凌寒独开的高尚品格。在诗人看来,他画的梅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她的清雅之气就足够了。 这就是墨梅的独特之处。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墨 梅 元 王冕 诗人 画家 特点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赞颂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竹石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导

4、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3、感知古诗。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三、读诗悟情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2、逐

5、句练读。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指名学生诵读全诗。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有感情地齐读古诗。4、练习背诵古诗。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

6、好的背诗方法。四、课后延伸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背诵王冕的墨梅。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

7、么?小结:诗言志。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二、初读竹石。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

8、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抓住“坚劲”,

9、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

10、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以及: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五、布置作业。默写竹石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石灰吟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

1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二)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

12、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13、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6小结并尝试背诵。赞同第六课时一重点引领,品味内涵1.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填空:课件出示:这首诗真实、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从(深山中开凿出来)到(烈火焚烧),又经过(粉碎),最后被使用留下(“清白”)。2激发想象:石灰承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时的情景。3.石灰是怎样面对这些严峻考验的?抓住诗中“若等闲”、“浑不怕”来理解。它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抓住“要留清白在人间”来理解

14、。4通过学习,现在你们对石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学生畅谈石灰的品质。(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有高尚的节操)5.小结:学校的白墙就是用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仿佛一位奋斗者,历尽艰辛终于实现其理想,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背诵,而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感受石灰的高贵品质。)二升华主题,感悟诗情1.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 2.结合资料,小组讨论交流: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诗歌表面上

15、是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自己的影子。石灰如人,人如石灰。于谦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精神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永垂青史。)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呼唤预设下的生成,一句提醒“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学生知道写的不仅仅是石灰,还暗含着诗人自己,明白了他写诗的目的。这样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辨证统一地进行教学,使诗背后的意蕴得以充分地

16、展现。)三揣摩特点,学习方法1.小组讨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汇报交流。3.小结:这首诗表面上是状物,写石灰。实际上是喻人表己,表达诗人的精神追求,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言志”。作者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远大志向,表现自己的精神或品格。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品诗中隐含的意思,并从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默写古诗。(设计意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学古诗的兴趣。)五布置作业根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

17、作方法做一个小练笔。板书设计:石灰吟 (明)于谦石灰 不怕牺牲 永留高洁品格 于谦 (状物) (精神、追求) (喻人)托物言志问刘十九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2、读过故人庄,感受古时候好友相聚对饮,谈心吟诗作画的温馨情调,酒文化和诗文化相映成趣。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个天寒地冻的傍晚,就要下雪了,诗人把刚酿成的美酒,暖在用泥砌得小火炉上。淡绿色的新酒在红红的火上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谗言欲滴。既是傍晚,又是天寒

18、欲雪,不正是朋友欢聚的好时光吗?于是,诗人向朋友刘十九发出了这一真切而又诱人的邀请:“能来喝一杯吗?”)(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三、温馨点击。白居易的诗大部分是反映民生困苦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据说他写完诗后都要给老太太读读听,如果老太太能明白,才肯罢休。这里诗人以小诗代替请帖。是轻声细雨,就想当面和朋友说话一样,多么亲切而自然。假如你接到这样的请帖,你能拒绝吗?四、活动广角。1、背过这首诗。2、读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州(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

19、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名。 二基本解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写酒香袭人。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邀请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结句虽为问句,但给人盛情难却之感。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

20、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参考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鉴赏要点 此诗语浅而情深。酒逢知己千杯少,杜甫对雪有句“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这是有酒无朋之感。诗人此诗本为在雪天邀友人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室外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宜人,生活在一刹那时泛出令人沉醉的温馨,引人浮想联翩。 蜀相第九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

21、,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4、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 公元1128年,70高龄的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国都开封,他上奏折北伐抗金,但宋高宗根本没有北伐的意思,宗泽终因忧愤而成疾,临死时,他无限感慨地吟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高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的蜀相,走进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读懂一首诗,应该先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先回答

22、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听朗读,注意停顿情感。3、学生自读两遍。(对照注释,把握诗意)4、读后,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参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5、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1、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了解的内容,赏析诗句。找出诗句中你认为最能

23、表现作者情感的词。2、再次诵读,体味情感。 小结: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老臣。五、背诵诗歌。第十课时一、诗句赏析 1、提问:诗讲究起承转合。诗的“起”有何特点?那几个字词写得好?为什么? 文章的“起”既点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又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晋末年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内,与刘备合庙

24、而祀。“寻”和“森森”两字写得好。“寻”,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妙衔接,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区寻访过多处诸葛亮的遗迹,留下了多首诗篇。“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古柏行说:“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 2、颔联是怎样“承”的?那些字词写得好? “ 承”上文之景色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自”字,“空”字写得好。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

25、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坎坷相对照,富有哲理。黄鹂:也称黄莺,是一种鸣声动听的小鸟。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3、作者是如何由眼前之景“转”的?那些字词写得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由写景转到叙事。 “三”和“两”对得好,既自然天成,又写出了功勋之卓著。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

26、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两”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危局。 4、什么叫“合”?作者怎样“合”的?作者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称赞诸葛亮吗? “合”就是收束,就是结尾,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

27、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先”、“长”和“满”,一唱三叠,表达了无尽的遗憾、崇敬、怀念和悲痛之情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就是作者的寓意所在。二、写作特色分析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诗中,称颂或提到诸葛亮的,有几十首之多,以这一首名气最大。诗题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是有深意的;意在臧否人物

28、,而非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说的“吟怀古迹”。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不愧是如椽巨笔。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第一折。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第二折。颈联胸臆直泻,以凝练精警之语,概括诸葛武侯的千秋功业,此为第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末句的点睛之笔。全篇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雄浑沉郁之感。 三、指导背诵 六、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的事迹雪梅第十一课时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