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9 ,大小:1.70MB ,
资源ID:97885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8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波谱分析法》教学文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波谱分析法》教学文件.docx

1、波谱分析法教学文件教学文件波 谱 分 析徐 加 应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目 录教学大纲. 1考核大纲. 1参考教材. 1教学进度表. 1教学方案. 1习题解答. 1备课笔记. 1教学改革. 1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B应化061本大纲制定者:孙为德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讲授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基本理论与一般解析方法。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波谱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

2、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毕业论文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本章重点: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产生的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 有机波谱分析的作用、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1、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概况2、 四大谱在有机化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新趋势。第一章紫外吸收光谱本章重点:吸收光谱的产生本章难点:吸收光谱的产生、概述 电磁波与辐射能 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轨道与跃迁类型 发色基团、助色基团和吸收带 共轭体系与吸收带波长的关系、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溶剂的影响 分子结

3、构的影响 分子离子化的影响 取代基的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简单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实验技术、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本章重点: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本章难点: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分子的振动能级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 红外吸收光谱中常用术语、红外吸收光谱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的八个重要区段 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 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性能指标 制样技术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本章重点:化

4、学位移及影响因素本章难点: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核的自旋运动和现象 饱和与弛豫、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偶合与分裂 自旋自旋偶合 一级谱 高级谱 其它偶合、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技术、核磁共振谱的应用 结构鉴定 氢谱定量分析 在化学动力学方面的应用第四章质谱法本章重点:质谱中的离子类型,常见有机化合物质谱本章难点:质谱计的一般原理、质谱法基本原理 质谱计的一般原理 质谱基本方程 质谱表示法 质量分离法 质谱计主要性能指标、进样方式及离子源种类、质谱中的离子类型 分子离子及其识别方法 同位素离子及其识别方法及分子式确定 碎片离子 亚稳离子 多

5、电荷离子 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离子的断裂机理、常见有机化合物质谱 烃类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卤化物、质谱解析程序、应用示例第五章四种图谱综合解析本章重点:综合解析程序本章难点:综合解析程序、样品的纯度及分离、综合解析程序 分子式确定 不饱和度计算 分子结构确定、综合解析实例三、本大纲的几点说明及本课程学时安排1、本大纲根据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常用的波谱分析教程教材制定,大纲适当反映了发展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保证课程先进性。 2、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课。在课程讲授和实践安排方面均应考虑与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联系之间的联系,要求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3、本课程建议学时为:理论课32-

6、40,实验课:16-20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波谱分析教程. 刘芹英, 刘岚, 邓慧敏编著, 科学出版社参考书: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Analysis(现代仪器分析)影印版, Kenneth A.Rubinson, Judith F. Rubinson,科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现刊, 汪尔康主编,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附:学 时 分 配 表序号内 容时数学 时 分 配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其它1概论112第一章 紫外光谱5413第二章 红外光谱10914第三章 核磁共振8715第四章 质谱7616第五章 四谱综合解析11合 计32284 波谱分

7、析考试大纲(32学时)一、考核对象应用化学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二、命题范围第一章 绪论:波谱分析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特点。了解有机波谱分析的作用、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第二章 紫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光谱的主要因素、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紫外光谱的应用。第三章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重要光谱区域、影响红外吸收峰位的因素、红外光谱的应用。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氢谱):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偶合与裂分、谱图的简化、谱图的解释。第五章 质谱法:质谱的基本原理、进样的方式和离子源的种类、质谱中的离子类型、离子的断裂机

8、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三、试题类型、题量及分值分配填空题:约10题,约20%;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约4题,约20%;单谱图解析及计算题:约4题,约40%;综合谱图解析:1题,约20%。四、考试用时、满分和合格标准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00分;合格标准:60分。五、考试形式和答题要求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答题要求:独立完成;出题方法:A卷B卷C卷。成绩评定:总成绩70%的卷面成绩3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占10%)合格成绩为60分。盐城工学院课程教学进度表( 08 09 学年度第 1 学期)课程 波谱分析 专 业 及 班 级 B应化051班 授课主讲教师 严金龙 徐加应 职称 副教授

9、助教 所在院(系、部) 化生学院 辅导教师 徐加应 上课时间 周二第3大节、周四第3大节 上课教室 东区3J2A201、3J2C509 教材(注明主编及出版社) 波谱分析教程 刘芹英 刘岚 邓慧敏编著,科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Analysis(现代仪器分析)影印版, Kenneth A.Rubinson, Judith F. Rubinson,科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现刊, 汪尔康主编,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课周数 3-10周 周学时数 4 总学时数 48 讲授课时数 32 实验、实践课时数 16 其它 制订日期 08 年

10、8 月 31 日 周次/起讫日期讲课时数实验时数讲课章节和题目教学方式、教改措施(习题、课堂讨论、测验、电教手段等)课外作业题号第 3 周9月14日 9月 20日4绪论 波谱分析特点与发展第1章 紫外光谱1.1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1.2 紫外光谱仪1.3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ppt1.名词解释:生色团、红移与蓝移、增色效应2紫外光谱仪组成第 4 周9月21日 9月 27日41.4 紫外光谱应用第2章 红外光谱2.1红外光谱基本原理2.2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ppt1. P29:4(2)、(4)5;2.举例说明酸碱对UV的影响。第 5 周9月28日 10月4日42.3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

11、技术2.4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光谱习题课ppt1. 简述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2P91:3第 6 周10月5日 10月 11日42.5 红外谱图解析2.7 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及应用ppt1.简述红外谱图区域?2.P92:7、12第 7 周10月12日 10月18日4第3章 核磁共振氢谱3.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3.2 核磁共振仪与实验方法ppt习题课1.化学位移含义?2. 标准物TMS的优点?周次/起讫日期讲课时数实验时数讲课章节和题目教学方式、教改措施(习题、课堂讨论、测验、电教手段等)课外作业题号第 8 周10月19日 10月25日43.3 1H化学位移3.4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3.

12、5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pptP150:1;P156:10第 9 周10月26日11月1日43.7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第4章 质谱4.1 质谱的基本知识4.2 离子裂解的机理ppt1同位素离子峰的意义及强度计算?2. 示意离子单分子裂解机理。第 10 周11月 2日11月 8日44.3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4.4 有机质谱中的解析和应用第5章 综合解析ppt习题课P305:综合解析6.2专业系主任(签名): 院(系、部)负责人(签名): 注:本教学进度表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务处教学档案室,一份交院(系、部)档案室,一份授课教师留存。绪 论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下述内容:1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

13、质谱的概况2四大谱在有机化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学时:1学时 波谱分析法是由紫外吸收光谱法(UV: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红外吸收光谱法(I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和质谱分析法(MS: Mass Spectrometry)组成的用于鉴别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定性分析方法。 经典的有机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有机元素分析、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折光指数等)的测定和官能团的特征显色化学反应来

14、判别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其操作繁琐、费时且不易准确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仪器分析方法获得迅速发展,特别在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化学工业和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有机分析的发展;当前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已成为有机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而波谱分析法(UV、IR、NMR、MS)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有效手段。根据发展的趋向,色谱分析法和波谱分析法已成为现代有机分析的两大支柱,是今后发展的主流。由于色谱分析法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可把组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的纯组分,从而为波谱分析法提供纯样品,这就解决了在有机结构分析中需要纯样

15、品的难题。在应用UV、IR、NMR、MS进行结构分析时,由于实现了样品的微量化,测定速度快,谱图解析的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从而使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工作达到了新水平,这也是经典有机定性分析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近30年来由于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广泛使用了UV、IR、NMR、MS各种方法,尤其是把这些方法组合起来应用,可提供相互补充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在使用中的总有效性。对需要掌握波谱分析的化学工作者来讲,必须首先掌握UV、IR、NMR、MS各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谱图解析的方法和特点,进而掌握应用多种谱图综合解析未知物的能力。总之,要想成为精通谱图解析和准确判定分子结构的能手,必须经过

16、相当多的亲身实践,培养对图谱外形的敏感,牢记关键数据,不断总结剖析的经验,逐步积累解析谱图技术的关键,最终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法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下述内容: 1. 分子中电子能级及电子跃迁规律,、n轨道及、n、n跃迁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波长及其光谱特征; 2. 分子结构变化及取代基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共轭体系对吸收波长的影响; 3.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共轭二烯、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酰基苯衍生物的K吸收带波长计算方法;4.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学时:5学时第一节 概 述 一、电磁波与辐射能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微粒

17、性两重性质。电磁波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它等于6.62610-34JS。表1-1 电磁波谱注:能量单位也可用eV(电子伏特,leVl.602189210-19J)。二、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也具有吸收一定波长电磁波的特性,并能导致分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而产生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内部运动包括分子内外层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其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分子本身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因此,当不同波长的光辐射作用于分子时,分子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都可能发生改变,并相应地产生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远红外吸收光谱或微波谱。根据量子理论,原

18、子或分子中各种运动状态所对应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能级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只有当电磁波的能量与原子或分子中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时,原子或分子才可能吸收该电磁波的能量,并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如果用E表示两个能级E1和E2之间的能量差,当电磁波的频率与E符合下述关系时,电磁波才能为原子或分子所吸收: E=E2-E1=h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图1 茴香醛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2 分子能级的跃迁n:电子能级;V:振动能级;J:转动能级二、分子轨道与电子跃迁的类型(一)分子轨道 图3 分子轨道示意图 图4 分子轨道示意图(二)电子跃迁的类型图5 、n轨道及电子跃迁

19、表2 某些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跃迁类型三、发色基团、助色基团和吸收带(一)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凡是能导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不论是否显出颜色都称为发色基团。例如,分子中含有键的CC、CC、苯环以及CO、NN一、SO等不饱和基团都是发色基团。表3 典型发色基团的吸收带助色基团是指那些本身不会使化合物分子产生颜色或者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的一些基团,但这些基团与发色基团相连时却能使发色基团的吸收带波长移向长波,同时使吸收强度增加。通常,助色基团是由含有孤对电子的元素所组成,例如一NH2、一NR2、一OH、OR、Cl等。这些基团借助p-共轭使发色基团增加共轭程度,从而使电子跃迁的能

20、量下降。各种助色基团的助色效应,以 O-为最大,F为最小。助色基团的助色效应强弱大致如下列顺序。 FCH3ClBrOHSHOCH3NH2NHRNR2O-(二)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了助色基团或其他发色基团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者由于溶剂的影响使其紫外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与此相反,如果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则称为蓝移。与吸收带波长红移及蓝移相似,由于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引入取代基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带的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增大或减小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三)吸收带1. R吸收带2. K吸收带3. B吸收带4. E吸收带

21、四、共轭体系与吸收带波长的关系 表4 某些共轭烯烃的吸收特征 共轭使吸收带波长红移,可以认为是由于共轭形成了包括共轭碳原子之间的离域键,电子更容易被激发而跃迁到反键轨道上去。图6共轭双键能级图 图7羰基与烯双键共轭能级图第三节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一、溶剂的影响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吸收带波长发生变化。增加溶剂的极性能使跃迁的吸收带波长红移,而n跃迁的吸收带波长蓝移。表5 溶剂对异丙叉丙酮吸收带的影响图8 溶剂极性对轨道能级的影响二、分子结构改变的影响 异构体,max=227nm 异构体,max=299nm三、分子离子化的影响 苯胺盐的吸收带从2

22、30nm和280nm蓝移到203nm和254nm。苯酚在碱性介质中能形成苯酚阴离子,其吸收带将从 210nm和 270nm红移到 235nm和287nm:四、取代基的影响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简单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一)烷烃、烯径和炔烃(二)羰基化合物 (三)醇、醚、含氮、含硫化合物及卤代物二、含共轭双键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共轭二烯例1 计算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吸收波长。 基本值 217nm 烷基取代 45nm 环状双键 5nm 计算值 242nm 测定值 243nm例2 计算松香酸跃迁的吸收波长。 基本值(异环二烯) 214nm 烷基取代 45nm 环外双键 5nm 计算值

23、239nm 测定值 238nm例3. 计算化合物跃迁的吸收波长。 基本值(同环二烯) 253nm 烷基取代 35nm 环外双键 5nm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nm 酰基取代 0 计算值 303nm 测定值 306nm(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例4 计算胆甾-2,4-二烯-6-酮跃迁的吸收波长。 基本值 215nm 增加一个双键 30nm 同环二烯 39nm 环外双键 5nm 烷基取代 10nm 烷基取代 18nm 计算值 317nm 测定值 314nm例5 计算环庚烯1-羧酸跃迁的吸收波长。 、二烷基取代基本值 217nm 七员环内双键 5 计算值 222nm 测定值 222nm按伍德沃德计算

24、方法计算值为220nm,与尼尔森方法一致。(三)共轭多烯含五个以上共轭双键的多烯烃,其吸收带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可用下述公式计算:m2mol-1式中 A取代基数目; N共轭双键数; R末端含双键的环数; E环外双键数。例6 计算全反式番茄红素(C40H56)的吸收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 全反式番茄红素结构为:该化合物含有11个共轭双键,8个烷基取代,其max和max计算如下: m2mol-1=1.91104 m2mol-1测定值:max=474nm,max =1.86104 m2mol-1。三、芳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苯是最简单的芳族化合物,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三个吸收带,其吸收带波长分别为184n

25、m(E1带)、203nm(E2或K带)和256nm(B带)。B带的吸收强度比较弱,在非极性溶剂中或呈气体状态时出现精细结构。当苯的一个氢原子或两个氢原子被其它基团取代时,吸收带波长将发生变化。除个别取代基外,绝大多数取代基都能使吸收带向长波移动,E1带将移到185220nm、E2带将移到205250nm、B带将移到260290nm。当取代基含有n电子时,则在275330nm范围将出现R吸收带。表 单取代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表 酰基苯衍生物K吸收带波长的计算方法例7 计算4-乙酰氨基苯甲醛的K吸收带波长。 基本值 250nm 对位NHAc取代 45nm 计算值 295nm 测定值 292nm例8

26、 计算6-甲氧基萘满酮的K吸收带波长。 基本值 246nm 对位OR取代 25nm 邻位烷基取代 3nm 计算值 274nm 测定值 276nm(四)稠环化合物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与实验技术 图10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图 第六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一、有机化合物定性鉴定的一般方法如果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220400nm范围内没有吸收带,则可以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饱和的直链烃、脂环烃或其它饱和的脂肪族化合物或只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等。若化合物只在270350nm有弱的吸收带,则该化合物必含有n电子的简单非共轭发色基团,如羰基、硝基等。若化合物在210250nm范围有强吸收带,103m2mol-1,这

27、是K吸收带的特征,则该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如果强吸收带出现在260300nm范围内,则表明该化合物存在3个或3个以上共轭双键。如吸收带进入可见光区,则该化合物是长共扼发色基团的化合物或是稠环化合物。若化合物在250300nm范围内有中等强度吸收带,=102103m2mol-1,这是苯环B吸收带的特征,因此该化合物很可能含有苯环。按上述规律可以初步确定该化合物的归属范围。将该化合物的光谱与标准化合物的谱图进行对照,如果两者吸收光谱的特征完全相同,则可考虑两者可能是同一化合物,或者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骨架和发色基团。也可以与一已知的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相对比后作出判断。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一)共轭体系的判断(二)分子骨架的推定(三)构型、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