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30KB ,
资源ID:97883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8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三年的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三年的总结.docx

1、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三年的总结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三年的总结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三年教学循环的后期阶段了。经历了高一刚步入新课改时的茫然无知、跃跃欲试、挑灯夜战到今天高三即将接受终极评价高考的检验,快三年了,是该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成与败、得与失了。 一进入课改前的必要准备1首先要领会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研渎有关书籍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等;阅读专业杂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上网浏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课程网等。2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变化。三本必修、六本选修,内容体系巨大变化,把学习思路理一下。3注意关注高考,命

2、题趋势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均反映了新课程理念。4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作必要的素材储备。如购买一些历史光盘:百年中国、百年百事、大国崛起、故宫等音像资料,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创设必要的历史情境;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1、2、3(010-58581118)。5开学前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先尝试备好一个单元的课,设计中尽量体现新理念,合理处理新教材,尤其是要改变满堂灌,不要担心讲得少、讲得浅,总怕学生不明白,导致课上不完,学生听得累,老师讲得累,这在以后教学中慢慢体会,渐渐改变,总得要有一个过程。6上好导言课,上好第一单元第一

3、课,开好每节课的头。让学生第一印象就喜欢上你,让第一节成功的导言课能让学生期待着下节历史课的到来。7教材跨度大,要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的关系。如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需增加朝代的更替顺序,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都与朝代更替有关。8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不违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这样既能加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理解,还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选修模块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必修模块。9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0要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

4、。教师协作.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 1因此教师不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会新的教学技能,丰富自己的课程资源,而且更需要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课改之路,教师之间的协作主要有: 首先是同一学科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校让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这样就为困惑中的我们随时切磋、随时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讲每一节课前,我们历史备课组的老师都会在一起讨论本课的地位、教学目标,怎样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新课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些方法、设计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相互探讨中,有时同行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问题,都有可能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刹那间豁然开朗,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就如何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如何将本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设计哪些问题引学生入胜、查阅哪些资料等等问题坐在一起商讨,设计出一套较好的方案,听课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下来再一起修改定夺。其次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所以教师应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心态,加强与其他学科交流与合作,认真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等,从他们的闪光点中启悟自己教学的得失,权衡自己教学的利弊,从中撷取能为己所用的.比

6、如,平时多去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虽然有时可能听不懂教学内容(尤其是理科)。师生协作。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即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协作使教师心情愉快,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乐学的心理倾向,提高学习效果。二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师们的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同时课堂教学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大胆改革合不断实践。课程改革重在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老师们应该不断实践、探索、反思的。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

7、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首先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的教学设计上。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重,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历史课堂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平时的谈话和一些语文的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滔滔不绝。但同样这些人在历史课堂上 2却无精打采,成绩不理想。为什么对历史的兴趣难以转化为历史学科的学 习优势呢?是不是历史教学真的就如他们观念中认为的那样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面对这种情况,怎样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变学生厌学为好学,甚至乐学呢?我们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

8、来”!(一)通过演讲点评历史我在高一阶段要求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及相关报道等。在课前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按照要求,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在讲授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要

9、查找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材料,学生们就讲的拿破仑,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究竟拿破仑是怎样一步步建立其法兰西第一帝国,又是怎样倒台,究竟如何评价他?”法国的民主政治又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

10、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进入新课的任务。(二)通过影视图片感受历史2009年是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我利用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与其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在近代中国龙是如何遭受屈辱”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通过音像资料,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影片,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若入审判现场,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感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

11、筹。又如讲到鸦片战争时,我出示了四张曾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图片,分别是青铜猴头,青铜虎头,青铜牛头,六角套瓶(都已在2000年被中国一家公司重金收回)。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还有记录片圆明园,学生的爱国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既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恨英法联军的野蛮,无人性的破坏。接下来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 3(三)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课标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对于老师有一定约束力,是否认真领会课标精神,贯彻课改理念,应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课标具有指导意义和弹性

12、特征,而教学目标则必须具有确定性和刚性的标准。课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或理解为课标是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主要指操作性目标,是课标的具体呈现与实施。)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如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制瓷业)在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桥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均需要有“过程与方法”的支

13、持与保证,“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并在具体的过程中达成。“过程与方法”就成为实现“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载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的,实际上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完全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案例1 必修2(人民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子目5“制瓷业的成就”教学片段:本课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备课组老

14、师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为此,我们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加“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具体有四个展厅,展厅1“古代手工业简介”;展厅2“高超的冶金技术”;展厅3“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展厅4“异彩纷呈的丝织业”;留言厅。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教学片段: 4教师:“中国”英文是什么?其本意是什么?学生:china。瓷器。教师:把中国称为“瓷国”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历史上中国的制瓷技术享誉世界、说明古代中国制瓷技艺高超。教师:请同学们看书快速归纳古代中国制瓷业发展历程。学生:

15、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 商代,原始瓷器; 东汉,制瓷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系统; 宋代,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种类有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教师:概括很准确。请同学们看“丝绸之路”flash路线图。在这条东西方贸易要道上,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是什么?这说明什么?学生:丝绸、瓷器等商品。说明这些产品远销海外。教师:对,还有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等等,这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那么当时的瓷器有多美呢?同学们搜集许多资料并做成了课件,下面请赵晨同学带领我们去“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展厅去看一下。学生(裴晨)

16、:展示不同时期瓷器精品图片以及故宫藏瓷视频片段,再现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然后拿出几样瓷器仿制品和自己在陶吧的作品,请同学们来当小小鉴赏家。最后,在屏幕上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还有一行字“中国古代的制瓷工艺领先于世界,让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呼吁同学们继承发扬中华文明。(全班同学被精美瓷器图片和视频深深吸引,不时发出赞叹声,也为赵晨同学精彩幽默的解说所感染,不断为他鼓掌,积极参与争当小小鉴赏家。期间教师并未站立一旁,配合赵晨同学,弥补他解说的遗漏和不足,融入全班同学的情绪和活动中来,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教师:感谢裴晨同学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学生:复述。 教师

17、最后做总结评析:“享誉世界的制瓷业”这一问题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本课课标进行。为实现课标,教师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学生看书归纳制瓷业发展历程、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做成课件课堂展示、学生复述制瓷业发展历程、教师展示瓷器图 5片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对制瓷业史实的记忆,又有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方法的培养,又有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的锻炼,在体验中增强了对祖国先进制瓷术的民族自豪感、大力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的升华,其中还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该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学生再结合其他子目的学习,会容易得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

18、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技术高超、部门多、产品远销海外等特征。实现课标要求。此外,我们备课组还对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选修二战争与和平等专题,开展了学生为主体的制作历史课件,上讲台当老师,给全班班同学讲述、表演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时刻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不能照搬教参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情的了解,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更易操作,同时也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四)整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出创新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凡对于实现课程目

19、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并不是新名词,它就存在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很多老师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类型的课程资源。课标竟课程资源涵义拓宽,既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合新的科技成果。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广大历史老师越来越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要体现开发和发掘课程资源并落实到教学中。 1.用好、用足教材。 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学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也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基础。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用

20、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要是教材上有的唯恐有一遗漏,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即使是对学生发展再有利的,都很少关注,这就是常说的“教教材”,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仅仅是这样是难以达到实现课标要求的,因此要大力提倡历史老师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却成了一些老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一些老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索性不研 6究教材,甚至毫无理由地脱离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老师片面地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以至于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过多地补充内容,甚至离开教材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还有的也不分

21、析教材内容,课堂上根本不用教材,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打开过。凡此种种,实际是浪费了教学资源,教材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才能知道怎样用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新课标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是要求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高中历史课标表述简练,教科书编写详略不当,使老师在备课种感到难以把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切实转变观念,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不再让教材牵着走,真正摆脱教材的束缚,实现教学创新,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

22、合,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历史课程资源,也是教师教学创新的责任。如:必修1专题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课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课中,(选自历史教学2006、12期)对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的介绍几乎还是原有教材表述的翻版。从我们过去所学、所教的高中教材到现在,仍然把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放在首位,似乎在印证共产党宣言强调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对于这一点,早就有历史学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此类论述,在无产阶级和革命政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年代,很容易被理解为这就

23、是唯物史观和整个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首要的理论原理,以至不知不觉地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还同时反复强调历史归根到底是人们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细读共产党宣言,不难发现其中的核心思想包括了建立和谐社会。这个社会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创新教学,我们的学生就不难体会到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到现在100多年后还理论之树常青,更能感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24、体国情相结合,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7 由此可见,新课标教材不再是以往的“教本”,只能视为教学资源。它只是教师引领学生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载体,是教和学的一个依托,它是被教师和学生“用”的。只有正确认识课标和教材,突破束缚,勇于创新,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2. 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历史教学视课改的大方向。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创设情境、展示材料等),如何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不少老师存在误区,但不能替代常规教

25、学,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提高。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程资源的广博、新奇而忽视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课件的话,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多媒体展示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索时间都被挤掉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只要老师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教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就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一堂好课。 3.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社会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强了书本知识与

26、社会实际的联系,这样的实践调查使学生真切感受历史。 要慎重使用社会调查,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老师的引导作用。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方式要耗时,有些内容也不适合搞调查,也无需实践。 (五)转变教学方式,双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理念。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即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

27、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是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不是对立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要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安排恰当,从而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8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问题,以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习惯。参与教学过程,都要沿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方面展开,既有教师的活动,同时又有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使历史课充满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长进。(举例新文化运动或罗斯福新政)注

28、意以学生发展为本并非迁就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有的老师为了不违背这些理念,常常跟着学生走,教师会放,同时也应会收。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离开老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教师的指导是教师的责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应引之。(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如记忆性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知识,教师可选用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等,但尽量避免教师讲学生听“有教无学”的弊端;在思维性的历史课堂

29、教学中,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内容,教师可选用讨论法、探究法、启发讲授法等,但也要防止“学大于教”的弊端,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学生容易疲倦,对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应该说,每一种教学都有助于出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百家讲坛),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的识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转头议一议”我很反对,这种形式并非探究式学习,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七)注意教学细节。1. 要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教

30、学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但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地综合运用多中教法,要有主见。2. 所提问题要具体,有依据,忌大忌空,尽量避免无效提问。3. 正确运用评价功能。不能只是表扬,而且也要指出其不足。4. 不要只追求形式,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深度。 95. 要善于倾听学生。6. 注重教学反思。(八)组建历史社团 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经过全组同仁决定创办我校历史社团。制定了活动章程,活动内容,活动计划,社团组织机构,指导教师。从高一到现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组织进行的。如:1. 开展了辩论会 仇真负责 2中国古代历史汉唐讲座3. 制作历史课件4. 编排

31、历史剧5. 制作大型历史展板6. 撰写历史小论文-评价你所喜爱的历史人物我们历史社团刚刚被评为回民区优秀社团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好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由于赶进度草草收场,这样的教学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2高一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学生不太适应新课程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初高中衔接困难。 3教师知识、能力储备出现危机。 新课标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应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时学生学习的组织

32、者、促进者、合作者、成长的引导者、教学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尤其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优质课与平时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平时课堂关注对象依然是个别学生,学生也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像优质课一样与教师密切配合。 5课堂教学对双基要求把握程度的疑惑。 6评价体系要求的影响。毕竟高考成绩、升学率高低,成了学校、社会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 10尽管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教改潮流不会因此而停止,广大老师应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踏上教改之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高中老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知易行难,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改进! 呼铁一中历史教研组 2011年12月 1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