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564.57KB ,
资源ID:978699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69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docx

1、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苏教版2010届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实验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1、化学原理:样品灼烧后,在灰分中加水,碘元素以I-进入溶液,用适量Cl2或H2O2氧化,用淀粉检验I2,用CCl4萃取并分液来分离I2。2、方案设计:称取样品灼烧灰化溶解过滤氧化检验和萃取分液3、实验注意点:(1)实验前用刷子将海带刷干净,不能用水浸泡,要不然碘化物会部分溶解于水而损耗。(2)灼烧的目的:除去海带中的有机物,便于用水浸取海带中的碘化物(3)灰化时,可以加点酒精浸泡。(4)氧化的原理是:Cl2 + 2I = 2Cl + I2 2I + H2O2 +

2、 2H+ = I2 + 2H2O 但氯水不能过量,否则会氧化I2: 5Cl2 + I2 + 6H2O = 2HIO3 + 10HCl(5)不要向所有滤液中直接加淀粉溶液,否则后续实验无法操作(6)实验现象:萃取时,下层紫红色,上层无色。(7)分液漏斗操作要点:检漏;放气;分液时将玻璃漏斗口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下层液体从下面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例 (8)步骤灼烧海带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坩埚钳。(9)步骤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还需经过蒸馏。最后晶态碘在 里

3、聚集在蒸馏烧瓶内。(10)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 + 2I + 4H+ = Mn2+ + I2 + 2H2O(11)步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有如下实验操作步骤:A、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苯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D、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E、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F、静置,分层G、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H、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1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碘水中萃取碘的溶剂的是AC(A)热裂汽油 (B)

4、CCl4 (C)酒精 (D)甲苯课题二:用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1、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纸层析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吸附在滤纸上的样品的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这样,性质不同的组分就分离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2、 将含有Cu2+、Fe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并在这一端用丙酮和盐酸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

5、待分离的物质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由于Cu2+、Fe3+的移动速度不同,一段时间后,Cu2+、Fe3+距起点距离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Cu2+、Fe3+可用氨熏显色。3、 Fe3+、Cu2+的显色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红棕色Cu2+4 NH3.H2O=Cu(NH3)42+4H2O 深蓝色4、层析法的操作方法:(1)配制试样溶液:取一只表面皿,加入1ml饱和FeCl3溶液和1ml饱和CuSO4溶液,混合后作为层析试样。(2)裁纸:取一张滤纸,裁剪成1.5cm20cm 形状。(3)画原点:离滤纸末端约2cm处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4)点样:用毛细管取试

6、样溶液,轻轻点样于原点上,晾干,重复35次。斑点直径需0.5cm(5)取展开剂:此实验的展开剂为丙酮(取一定量)。(6)层析操作: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滤纸不可触及试管的内壁,纸条末端浸入展开剂约0.5cm,不能让试样点浸入展开剂. (7)显色反应:注意观察滤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滤纸条取下后用氨气熏,观察颜色变化;氨熏应在通风橱中进行。5、实验现象和结果氨熏后上层红棕色,下层深蓝色。说明Fe3+移动速度更快一点,所以在滤纸的上方。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a 滤纸吸水性很强,点样操作要求迅速,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35次,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小于0.5cm。b

7、、在层析操作中,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果试样点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c、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1、原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工业上制取硝酸钾就是利用了该原理。2、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液,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随温度改变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明显减小的物质如KNO3。3请填写空白。步

8、骤操作具体操作步骤现象解释结论等溶解取20gNaNO3和17g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NaNO3和KCl溶于水后产生四种离子,这四种离子可能组成四种物质 NaCl 、 KNO3 、 KCl 、 NaNO3 。蒸发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有 NaCl 晶体析出。热过滤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承接滤液的烧杯应预先加2mL蒸馏水,以防降温时NaCl溶液达饱和而析出。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KNO3、NaCl 。冷却将滤液冷却至室温。有 KNO3 晶体析出。减压过滤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1)重结晶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

9、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2)检验分别取、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滴1mol/l的HNO3和2滴0.1mol/l的AgNO3可观察到、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前者有白色浑浊 后者无白色浑浊或少许浑浊 4、装置如右图 热过滤装置5、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6、影响晶体的生成条件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7、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参照蒸发结晶和减压过滤的注意事项P1

10、4 热过滤 NaCl晶体 加水溶解 减压过滤原料 KNO3晶体 蒸发 冷却结晶 滤液 滤液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探究项目实验方案设计现象、解释及问题铝能与氧气反应将铝片剪成长58cm,宽0.20.3cm铝条,绕成螺旋状,一端缠绕一根火柴,坩埚钳夹住铝条另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装有O2的集气瓶中(瓶内盛少量水),观察现象。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4Al + 3O2 = 2Al2O32、将铝片放到酒精灯火焰上,铝难以燃烧,试分析原因 空气中氧气浓度小,反应温度不够高,铝片反应时接触面积不够大 铝表面氧化膜的保护作用1、取3片铝片,将

11、其中两片铝片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 投入食盐水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砂纸擦去 2、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及其他可能发生的现象。现象有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产生气泡,并逐渐加快,铝片上下翻滚混合液温度升高。2Al + 3Cu2+ = 2Al3+ + 3CuCu2+ + 2H2OCu(OH)2+ 2H+2Al + 6H+ = 2Al3+ +3H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加剧的原因是c(Al3+)增大,Al3+水解使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 反应为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生成的Cu和Al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3、将一

12、片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现象:无明显现象原因:氧化膜阻止了反应4、取步骤(3)中的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NaOH溶液的试管中,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放入20mL0.5mol/L硫酸铜溶液中。现象:同步骤2解释:NaOH溶液除去了氧化膜5、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CuSO4溶液的试管中。现象:铝片表面变暗,与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解释:铝片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浓硝酸可用浓硫酸代替。铝配合物的生成1、取两支试

13、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2、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离子反应方程式:Al3+ + 3OH = Al(OH)3Al(OH)3 + OH =Al(OH)43、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现象:无明显现象解释:Al3+6F =AlF63 或AlCl3+6NH4F=(NH4)3AlF6+3NH4Cl因为Al3+与F形成了配合离子不再与NH3.H2O反应生成沉淀。【交流与讨论】1、 为什么可以用铝质槽车装运浓硝

14、酸?铝被浓硝酸钝化,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2、 家中的铝锅不宜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球清洗,为什么?因为金属球会擦去铝片表面上的氧化膜。3、 工业上如何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为原料制取铝,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NaAlO2 + CO2 + 2H2O = NaHCO3 + Al(OH)3 2Al(OH)3= Al2O3 + 3H2O4、 可溶性铝盐(如氯化铝、明矾等)可以作净水剂,净水的原因:Al3+ + 3H2OAl(OH)3 + 3H+课题五:乙醇与苯酚的性质一、乙醇、

15、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将1ml乙醇溶解到2ml乙醚中配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现象:钠沉底部,有气泡产生。 将1.5g苯酚晶体溶解到2ml乙醚中配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现象: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产生。结论: 苯酚 和钠的的反应较快.说明酚羟基比醇羟基_活泼_。本实验不能直接用苯酚固体,也不能用水来溶解苯酚。二、乙醇的氧化反应1、铜丝在酒精灯中灼烧实验步骤:(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2)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 焰上灼烧,观察现象:铜丝变黑(生成了CuO)(3)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铜丝又变成亮红色

16、CH3CH2OH + CuO CH3CHO + Cu + H2O(4)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外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铜丝又变黑(生成了CuO)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1mL2mol/L H2SO4溶液,再滴加35滴5K2Cr2O7溶液,然后滴入乙醇,振荡,观察实验现象:K2Cr2O7溶液变成绿色, (可用于检验汽车驾驶员是否 酒后 开车) 3CH3CH2OH + 2K2Cr2O7 + 8H2SO4 = 3CH3COOH + 2Cr2(SO4)3 + 4K2SO4 + 11H2O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K2Cr2O7溶液有何现象?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三、乙醇的脱水反应 浓硫酸 CH3CH2OH C

17、H2=CH2+ H2O (消去反应) 1701、圆底烧瓶内的物质有:乙醇、浓硫酸、沸石(加入的先后顺序)2、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本实验常用的催化剂有:石棉绒、P2O54、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浸末在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中 迅速升温到170:防止副反应的发生(140生成乙醚)5、洗气瓶中盛2mol/L的NaOH溶液:吸收反应中产生的CO26、反应较长时间后,烧瓶中液体可能变黑,产生的气体有一股刺激性气味: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使乙醇脱水后生成碳,因而为黑;同时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乙醇或碳生成SO2和CO2。7、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溴水中,观察实验

18、现象:溴水褪色CH2=CH2 + Br2 CH2BrCH2Br(加成反应)8、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 0.01mol/L的KMn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发生了氧化反应。四、苯酚的性质 65oC以上苯酚与水_互溶_,冷却后得到的苯酚浊液,可用_分液_的方法与水分离。【典例分析1】序号实验内容设计意图(或实验现象)结论(或反应式)苯酚的检验与FeCl3溶液反应溶液变成紫色与溴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对比实验1取少量苯酚浊液,滴加NaOH溶液可以说明苯酚浊液变澄清是由于苯酚与NaOH的反应,而不是由于水量导致苯酚溶解。苯酚具有酸性取少量苯酚浊液,滴加与NaOH溶液等体积的水对比实

19、验2用pH试纸0.1mol/l的苯酚溶液的pH值可以定量地观察到苯酚与盐酸pH值的不同用pH试纸0.1mol/l的盐酸的pH值对比实验3取0.1mol/l的苯酚溶液,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苯酚与盐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后,颜色变化的不同,且苯酚溶液几乎没有变色苯酚溶液的酸性很弱取0.1mol/l的盐酸,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4在苯酚浊液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盐酸通过强酸和弱酸的加入,定性确定苯酚的酸性强弱情况出现白色浑浊在苯酚浊液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通入CO2对比实验5在苯酚浊液滴加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可以判断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的产物是N

20、aHCO3还是Na2CO3在苯酚浊液滴加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六: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一、牙膏中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CaCO3存在于摩擦剂中,甘油存在于保湿剂中,牙膏的pH值7CaCO3、甘油的检验化学原理(1)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不同种类的牙膏含有的摩擦剂与盐酸反应的不同现象:摩擦剂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 释SiO2不溶解SiO2不与盐酸反应CaCO3溶解并有气体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Ca3(PO4)2溶解无气体,加NaOH至过量后又产生沉淀Ca3(PO4)2+6HCl=3Ca

21、Cl2+2H3PO4Al(OH)3溶解无气体,加NaOH至过量先产生沉淀后溶解Al(OH)3+3HCl=AlCl3+3H2O(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难溶于水、坚硬、颗粒较大。(3)新制Cu(OH)2的配制:向1mL0.5mol/L 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1mol/LCuSO4溶液。(4)牙膏中含有一定量的甘油,其主要功能是作保湿剂,检验时加入新制Cu(OH)2,产生的现象是 溶液变成绛蓝色 ,化学方程式为 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1、 火柴起火的原理安全火柴的火柴盒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和Sb2S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

22、、MnO2等氧化剂和易燃物如硫等。当两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KClO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生成一定量的SO2。2、 火柴头中的硫元素检验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将火柴点燃,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能否使KMnO4褪色来检验。从燃烧后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推测出是SO2进一步推测出含有S元素。实验一:取两只洁净的小烧杯,标记为甲、乙,在乙烧杯中加入10ml 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将两根火柴伸入甲烧杯里,再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如右图所示),待火柴头燃尽,即将火柴移出,迅速将_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_上,轻轻_振荡_乙烧杯,观察实验现象:紫色溶液褪去 。(利

23、用了SO2的还原性)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H2SO4实验二:用漏斗、试管、注射器、导管等组成如右图装置,将两 根火柴放在漏斗下面,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燃烧。慢慢拉动_拉动注射器的活塞_进行抽气,让火柴头燃烧产 生的气体通过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紫色溶 液褪去 。注:KMnO4酸性溶液可用品红溶液或溴水代替;但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因为火柴燃烧后产生CO2,影响检测效果。3、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检验的两种化学原理方案一: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AgNO3

24、溶液和稀HNO3,以检验Cl-。(因为燃烧后KClO3分解产生KCl和O2,Cl元素转化成Cl-,通过检验Cl-进一步推测Cl元素。)方案二:将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再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元素。ClO3-+3NO2-+Ag+=AgCl+3NO3-(直接检验,利用ClO3-的氧化性转化成Cl-,接着通过检验Cl-来确定Cl的存在)课题七:亚硝酸盐和食盐的鉴别NaNO2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与食盐相似,易导致误食而中毒,可通过化学实验加以鉴别。1、 NO2-的不稳定性向NaNO2溶液中加酸,生成HNO2。

25、HNO2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NaNO2+H2SO4(稀)=NaHSO4+HNO2 2HNO2=NO+NO2+H2O2、 N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2NO2-+2I-+4H+=2NO+I2+2H2O (I2可用淀粉检验) NO2-+Fe2+2H+=NO+Fe3+H2O (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还原性:5NO2-+2MnO4-+6H+=5NO3-+2Mn2+3H2O (KMnO4紫色褪去)3、 与NaCl的鉴别NO2-和Cl-中加AgNO3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但AgNO2可溶于稀HNO3,AgCl不溶于稀HNO3。 Ag+NO2-=AgNO

26、2(1) 逐一设计鉴别NaNO2和NaCl的实验方案,结合方案1的提示,完成以下填空。(以含有NO2所产生的现象填空,文字简明扼要。)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方案1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H4)2Fe(SO4)2,充分反应后再加入适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 血红色 ,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方案2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KI淀粉溶液。若溶液变 蓝色 ,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方案3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 紫色褪去 ,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方案4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并溶

27、于稀硝酸 ,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方案5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硫酸。若溶液 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证明待鉴溶液中有NO2存在。(2)鉴别NaNO2和NaCl,还可以用pH试纸,其理由是:NaNO2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亚硝酸钠NaNO2易溶于水且显著吸热,其熔点为271,分解温度为320呈中性。NO2 + H2OHNO2+ OH(3)在家里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NaNO2和NaCl?把两种固体分别溶于碗中,用手接触碗,有明显吸热的为NaNO2。(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

28、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D )A 酸性 B 碱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八:Na2S2O3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 S2O32-+2H+=SO2+S+H2O2、 如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记录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3、 实验比较法实验比较法常常通过平行实验或先后的系列实验作观察和对比,分析影响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例1】 结合以下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组号反应温度()参加反应的物质Na2S2O3

29、H2SO4H2OV/mlc/molL-V/mlc/molL-V/mlA1050.150.15B1050.150.110C3050.150.110D3050.250.210 (1)实验比较法是人们研究各类问题常用的方法,但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 上述表中可以比较的组合有 A和B、B和C 。(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O32-+2H+=SO2+S+H2O (3)上述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最慢的是 B 。 (4)判断上述反应速率快慢的实验现象可以是 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记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所用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大 。 课题九 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1、 催化剂的有关知识催化剂通常是参与反应的,只不过反应掉多少,在最后又生成了多少,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注意与中间产物的区别。2、 催化剂是如何改变反应速率的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只要吸收较少的能量就能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占分数增大,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3、 哪些因素会改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外,还与试剂的用量、浓度、状态、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右图是研究催化剂对过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