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8.02KB ,
资源ID:97830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30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珠海政府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珠海政府工作报告.docx

1、珠海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珠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12-01-17代理市长何宁卡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抢抓机遇、开创新局的五年,是加速转型、蓄势跨越的五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完成了“十一五”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

2、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速稳中趋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税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继跨过1000亿元、3000亿元、40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预计2011年分别达到1410亿元、3580亿元、459亿元和143.3亿元,年均增长11.3%、11.1%、18.4%和2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万美元,年均增长9.2%,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珠海正从交通末梢向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转变。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新建市内铁路轨道运输线60.1公里,新增公路69.8公里、桥梁34座,新建高速公路34.5公里;新

3、改扩建港口码头泊位25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的7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133万吨、货物吞吐量3596万吨,分别增长144%和101%,亿吨大港即将建成。产业升级进程加速。产业朝着高端、集群、错位、生态的发展方向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五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48亿元,比前五年增加1469亿元,年均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750.3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94%。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42.5%和20.5%。城市格局明显优化。赢得了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定

4、位,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奠定了发展优势。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横琴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高。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确定了“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三区一城、若干组团”的城市格局和组团式紧凑型城市形态。城市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分别提高到87.78%和44%,森林覆盖率达到29%。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事业长足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累计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251.9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61.9%。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6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522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9%。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2.8%以内。

5、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和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0.2岁。五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保增长,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四年大发展”目标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促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拉动效应,全力推进十大重点工程建设,五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54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45%,预计2011年达62

6、0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位居珠三角第一。外贸转型升级,内需持续扩大,消费日益增长,五年累计外贸出口总额达1026亿美元,比前五年增长119%,加工贸易中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所占比重达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2123亿元和935亿元,比前五年分别增长116%和75%。预计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2980亿元和1638亿元,分别是2006年末的2.6倍和3.1倍。(二)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我们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多措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加速转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集聚发展优势高端产业。制定实施先进

7、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高端集聚发展。全市24个工业园(片)区调整为8大特色园区,三灶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家用电气、石油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全市6大主导产业五年累计完成增加值220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1%。加快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实现“上天入海”重大突破,中航通用飞机珠海制造基地、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珠海航空产业园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填补了全省空白,抢占了产业

8、发展制高点。加快发展“两少两有两高”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五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累计达5760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39%,占工业总产值的41%。加快发展商务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银行机构由19家增至26家,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五年累计分别达2357亿元和15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0.5%。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海洋经济,斗门生态农业园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47亿元增加到436亿元,增长了76.5%。协调发展内外源型经济。积极扩大增量,

9、带动存量调整优化,推动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五年累计引进内资326亿元,年均增长5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1亿美元,年均增长6.8%。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0家和大型央企项目46个,投资总额分别达3.3亿美元和1911亿元。已建成投产的重大产业项目6个,实现产值35.1亿元;在建项目29个,总投资达840多亿元,建成后年总产值将达2100多亿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65亿元增加到340亿元,增长1倍多;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四位一体”融资平台累计帮助600余家企业融资45.7亿元,上市公司由13家增至30家。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出台珠

10、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强化“1+N”自主创新政策的集成效应,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科技支出累计达21.9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提高到1.9%。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新增各级公共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160家,总数达222家。质量强市建设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在全国率先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和检察室。累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比前五年分别增长109%和163%,2011年每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第三位,连续六次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三)兴交通,提升发展带动能力。强化交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集中力量推进交通大发展,带动

11、城市格局大转变。加强交通战略规划,规划建设一批总投资达1350多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已动工项目总投资44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6.1亿元,完成的投资额是前五年的7.4倍,跨境交通、城市道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陆域形成工程即将完成,广珠城际轨道和广珠铁路全线、高栏港高速和机场高速将于今年先后建成通车。五年累计投资26亿元新改扩建200条市政道路。珠三角首个15万吨级大型干散货码头1号泊位试运行,珠海港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江海联运态势形成。空港加快发展,珠海机场五年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16.8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7万吨,比前五年分别增

12、长99.2%和66.5%。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关能力大幅提高,五年累计通关人数达4.5亿人次,比前五年增长35.9%。(四)建新区,再创珠海发展优势。国务院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同意横琴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使横琴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开发政策最优、体制机制最活、创新空间最广的开发新区。推动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制订和颁布实施,为横琴锐意创新、快速崛起提供了法律保障。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五年成规模”的开发节奏,高标准创造性地推进横琴各项建设。多联供燃气能源站、横琴总部大厦等一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项目正加快推进,15个累计投资超过830亿元的产业项目正抓紧

13、洽谈,路、水、电、气等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期工程将在今年高标准建成。(五)促协调,统筹城市一体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部署,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利用特区扩容契机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深入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打造“香洲服务”和“西部制造”品牌。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加快,五年累计引进服务业投资20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727亿元增加到1758亿元。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速,市财政投入50多亿元专项资金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启动;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从37.8%和50.

14、1%提高到39.2%和53.8%。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127.3亿元,年均增长35.1%,累计落实农民生产补贴6.1亿元,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新改扩建农村公路87条、里程达117公里,2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改造危桥21座,改造水利工程及围内水利设施536处,解决了17.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防治地质灾害,加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创建全国减灾示范区23个。(六)优生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落实“三严”方针,实施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行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优化了城市环境,

15、增添了城市魅力。加强环境治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五年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改扩建污水管道25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从63.6%和64.1%提高到85%和92.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深入开展“净畅宁美”环境整治行动,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着力建设“数字城管”,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生态工程。提升绿化水平,全市建成区五年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580万平方米,新增人均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3.5平方米,分别比前五年增长34.1%和34.2%。新建扩建公园、小游园20个,建成绿道384公里。创建国家、省、市生态示范区125个、“绿色学校”1

16、09所、“绿色社区”34个,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卓有成效。节约利用资源。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五年累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0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32%和24.26%。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五年累计清理闲置土地5.3万亩,储备土地2.8万亩,实施“三旧”改造0.6万亩,节地率达20%,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值和财政收入年均提高11.1%和18.1%。电力、水资源等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七)共合作,深化区域交流互动。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各项合作协议和优惠措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领域,增强了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能力。珠港澳台紧密合作深入推进,五年新增港澳台企

17、业1369家,对港澳台进出口总额达505.2亿美元,实际利用港澳台资金33亿美元,年均增长9.7%。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挂牌运作,总投资9.56亿元的竹银水源工程建成使用,珠澳跨境工业区等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国务院批准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增加附属功能。设立全省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达8亿元。加强珠中江交流合作,协同打造珠中江经济圈,三市签署合作协议44项,实现公交互通、年票互认和通信资费一体化。深入推进“双转移”工作,累计接收本省转移劳动力3.3万人,揭阳、茂名两个对口产业转移园引进项目113个,总投资376.8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49个,2011年实现产值102亿

18、元。积极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五年累计投入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65亿元,实施扶贫开发“双到”项目495个、实现脱贫9963户;支援汶川绵虒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提前完成,支援重庆三县和四川凉山地区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八)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两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惠民生办实事30项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完成投资39.3亿元,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市一中扩建工程三期、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顺利完成。扎实办好2011年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累计投入15.5亿元,其中

19、镇级福利机构改扩建、社区全科医生培训、公交同城同价等八件实事已基本完成,其他后续工作正加快落实,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06年降低0.6个百分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次增长79.2%,月人均养老金增长7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40万人。城镇职工、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及城镇居民均实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福利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1.3亿元。开展社会救助和扶弱济困活动,累计投入各类扶助资金4.7亿元。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累计改造华侨农场危房

20、5559套,提供保障性住房19872套(间),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70万元,解决了10384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达30.3平方米。发展教卫文体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持续提高。五年新改扩建学校94所,至2011年全市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2.8年。大学园区完成建设目标规模。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市、区、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6所,建设“四位一体”农村卫生服务中心131个,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增强,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加强文化体育工作,规划建设“一院三馆”,不断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每万人

21、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60平方米,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和国际赛车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四级协调联动的综治信访维稳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动态防控能力。全市八类主要犯罪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4.7%,保持为珠三角地区刑事发案最低、社会治安秩序最好的城市之一。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构建“一体系三平台”,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2011年事故宗数、伤亡人数分别比2006年下降70%和32%。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不断

22、加强,斗门区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探索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人口计生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凭积分入户及其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政策,累计落户1419人、入学3353人。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3.8万人。推动统计、人防、国防教育、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国安、海防、边防、海事、工商、打私、打假、气象、科普、防震减灾、仲裁、档案、地方志、港澳流动渔民、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关工委、

23、老干、慈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九)推改革,增强发展内生活力。坚持先行先试,深入推进“一体两翼”改革。完成大部门制机构改革和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予经济功能区依法行使部分市一级行政审批权,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1/3,市级审批事项减少58%,审批时限平均减少31.6%,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居全省第一,政府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总体满意度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政府网站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累计办结市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件、788件和1707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9项,制定修改市

24、政府规章25项。进一步完善政府系统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促进廉洁从政。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市管国有企业由26家重组为13家,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集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比前五年增加1316亿元,增长189.2%。推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构建财政风险准备金机制,推进部门财政预算公开。全面化解了财政、金融历史遗留风险,妥善解决了政府历史遗留债务。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等改革取得实效,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已向社会组织转移了88项政府职能,政府、社会、公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征程

25、步履坚实,五年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五年的奋斗体会弥足珍贵。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是必须坚持抢抓机遇,增创优势。我们紧紧把握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开发横琴新区、建设港珠澳大桥为珠海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凝聚共识、完善思路、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加速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打造高栏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横琴新区等环港澳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赢得了城市转型发展的先机,强化了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升了城市战略地位,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二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我们紧跟经济特区未来三十年改革发展、横琴实行更加特殊优惠政策、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和珠海大投入大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特区扩容和法规政策全

26、覆盖,促进横琴区域创新,形成了横琴独具优势的发展环境;深化政府大部门制、国有企业和投融资体制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珠海模式,形成了保障新一轮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以改革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保稳定。三是必须坚持统筹互动,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重、“东西互动”与“区域协同”并举、“陆海”开发与城乡建设并进,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深化珠港澳、珠中江、珠深穗等区域互动,较好地促进了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坚持民生共进,和谐共建。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纾民困,实

27、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宁和谐,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发展成果,更有幸福感。五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服务。我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职、强化执行,抓好队伍、转变作风,着力建设效能型机关、服务型政府,营造了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赖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群策群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

28、区、市)驻珠单位、驻珠军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珠海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制约珠海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尚未完全打破,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仍需加快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统筹城市一体化发展仍需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制造业投资和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处在攻坚阶段;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压力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支撑能力偏弱,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人才队

29、伍建设仍需强化;行政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仍需优化。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加大力度予以解决。二、今后五年总体设想今后五年,是珠海打造核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当前国内外形势,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增长在短中期内可能呈低迷状态,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各类风险交织并存,稳增长、促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加强,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自主增长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交通、产业、城市三大建设实

30、现历史性突破,在探索建设生态文明、走不一样发展道路的进程中,积累了做法经验,创新了体制机制,厚积薄发的比较优势不断强化,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经济加速发展、内力增强的上扬趋势更为明显,支撑未来发展的根基更加厚实;人民群众对推动我市振兴崛起、建设宜居城市美好生活所凝聚的共识和新的期待,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总的看来,未来五年有挑战更有机遇,有压力更有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顺应形势变化,加强统筹兼顾,提高驾驭能力,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把握机遇、乘势而为,趋利避害、化解风险,扎实完成好未来五年各项发展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主旋律,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东西互动、区域协同、和谐共享”五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让珠海城市更美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重点建设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宜居城市和人才高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把珠海打造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优美怡人、生活舒适便捷、服务优良健全、文化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想之城、幸福

32、之城。经济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增强城市发展的支撑力。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3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超过48%、60%和10%;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3%。环境优美怡人。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完善城市一体化的布局和形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宜居城市。在全社会树立环保自觉,提高环保责任担当。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优化提升环境质量。大力美化城市,提升城市魅力。倡导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低碳发展示范区,加快规划建设低碳城市。深入推进东西互动战略,提升城市一体化发展水平。统筹镇村协调发展,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宜居村庄。到2016年,森林覆盖率超过31%,建成区绿地率达45%,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位居全省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