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33KB ,
资源ID:978241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2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学案.docx

1、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学案西门豹治邺翻译及练习西门豹治邺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原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2、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译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有声望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

3、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

4、。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原文】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5、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译文】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

6、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

7、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原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

8、,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译文】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

9、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和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本文中心】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

10、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西门豹治邺练习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即娉取 娉,通“聘”;取,通“取”; 娉取:定婚复使一人趣之 趣,通“促”,催促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民可以乐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好:古义:容貌美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或指喜欢做某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为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且叩头且破(

11、连词,而且)且留待之须臾(副词,暂且)即即娉取(副词,马上)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假如,如果)5、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治新缯绮縠衣。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为”后省略介宾“之”)为治斋宫河上。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宫河”前省略介词“于”)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逃亡)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是、更、后日)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

12、去。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乐、虽、期)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西门豹治邺测试一、重点词语解释:1、会长老 2、是当为河伯妇 3、 即娉取 4、为治新缯绮縠衣 5、为具牛酒饭食 6、行十余日 7、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8、即不为河伯娶妇 9、幸来告语之 10、即将女出帷中 11、弟子趣之 12、不能白事 13、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14、奈之何 15、须臾16、状河伯留客之久 17、 若皆罢去归矣 18、西门豹即发民凿

13、十二渠 19、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20、民人以给足富二、重点句子翻译:1、为治新缯绮縠衣_2、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_3、所从来久远矣。_4、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_5、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_6、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_7、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_8、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_9、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_三、按要求回答问题:请你写出四条关于西门豹治邺的主要事迹,并用几个词归纳西门豹的形象。 伶官传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本文的中心。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一、题解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

14、一居士,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如“三苏”、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欧阳修作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该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关于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二、疏通课文1理解下列句中家点字的含义并翻译全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负而前驱函梁君臣之首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补出

15、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郑穆公使视客馆3分析文章中的古今异义词从事 古义:一般属官今义:做某事/进行某种活动至于 古义:到了结局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引进另一话题前驱 古义:走在前面/向前跑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特殊句式:(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状语后置,应该是“方其以组系燕父子”。方:等到。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译“等到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首级”。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反问句。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为:表示

16、被动,被。译“而自己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的人所耻笑”。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句。夫:发语词,不译。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的,大智大勇的人大多因其所溺爱的人而陷入困境”。三、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1提问: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其立论的历史根据又是什么?明确:文章提出的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立论的根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2提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从“庄宗复仇灭敌”和“庄宗身死国灭”两个方面来对观点加以论证。3提问:“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照应了开头一段的哪个字?明确:“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

17、“成则由人”的道理;它照应了首段中的“得”字。4提问:“庄宗身死国灭” 说明了什么道理?又照应了开头一段的哪个字?明确:“庄宗身死国灭”说明了“败也由人”的道理;照应了首段中的“失”字。5提问: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采用的是什么论证结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明确:文章采用的正反对比论证结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文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6提问:文章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最后一节起强调作用,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导致身死国灭的恶果,这就是本文的论述范围扩大了,已不再就伶人谈伶人,而是由此及彼,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四、文章的中心本文

18、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说明国家盛衰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借以对北宋统治者进行讽谏。五、作业及答案 2、理解并说明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时与衰时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作者通过探究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衰原因,意在“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统治者“以古为鉴”,不要沉溺于腐化享乐的生活中。 3、找出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是事实论据。 尚书名言则是理论论据六:检查预习效果。(一)解释词语: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

19、勇多困于所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二)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三)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G、燕王,吾所立(四)翻译句子:1盛

20、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文本探讨。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2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4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5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事: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为”。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

21、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之所以”,“之所以者”,都是“的原因”的意思,“所以”前的“之”字是结构助词,可有可无,不必解释。原:推究。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受:授,接受。古汉语中“受”“授”同源。庙: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下文的“太庙”。从事:一般的官员。一少牢:用一只羊、一只猪作祭礼。译作:庄宗接受了剑,把剑收藏在宗

22、庙里,从那以后,每当用兵的时候,就派遣手下的官员用一只羊、一只猪的祭礼向祖庙祷告,又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得之”,“失之”中的“之”都是代词,代“天下”。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自于:由于。译作: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忽微: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智勇:有“智”与“勇”的人。所溺:溺爱的人或事。岂独也哉!难道仅仅(单单)吗?也哉:语气助词连用。译作: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仅仅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