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43KB ,
资源ID:97807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80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docx

1、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自测题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自动控制是在人不直接的情况下,利用外部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个参数按的要求变化。 2被控 和自动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完成一定的自动控制任务,并具有预定性能的动力学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3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不仅有正向控制作用,而且还有控制作用。此种系统高,但稳定性较差。 4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作用,没有反馈控制作用。此种系统低,但稳定性较高。 5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有_和_。 6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 控制系统,一般对系统的 指标要求比较严格。 7对于一个

2、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快速性和_。 8火炮跟踪系统是一种 控制系统,一般对系统的指标要求较高。 9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给定值和_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微分方程、_和状态方程等。 2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_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3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的参数,与外作用无关。 4根据欧拉公式和拉普拉斯变换的线性法则,可以示出的拉氏变换为 ,的拉氏变换为。 5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单位斜坡函数t的拉普拉斯变换为,指数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6二阶振荡环节的标准传递函数是 。

3、 7多个环节的并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_。 8正弦函数sint的拉氏变换为_。函数的拉氏变换为_。 9利用_公式可以根据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总的传递函数。 10比较点从输入端移到输出端,“加倒数”;引出点从输入端移到输出端,“加本身”。 11比较点从输出端移到输入端,“加本身”;引出点从输出端移到输入端,“加倒数”。 12梅逊公式可用来求系统的输入量到系统中任何内部变量的传递函数。 13梅逊公式可用来求系统任意两个内部变量C1(s)到C2(s)之间的传递函数。 13正弦函数sin的拉氏变换是 ?B.?s?22 14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4、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1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 16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 A.终值定理 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 D.方框图变换 17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 B.系统的外部描述 C.系统的内部描述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 18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正弦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脉冲函数 D复变函数 1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

5、条件下 A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20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A乘积 B代数和C加权平均 D平均值 21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A PI控制器 B PD控制器 C PID控制器 D P控制器 22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A5+3sB5+3/s C5+3s+3/sD5+1/(s+1) 23PID控制器中,积分控制的作用是 A克服对象的延迟和惯性 B能使控制过程为无差控制 C减少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 D使过程较快达到稳定 2

6、4终值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x(?x(t)?limX(s)AB )?limt?s?x(?)?limx(t)?limX(s)t?s?0 x(?)?limx(t)?limsX(s)x( ?)?limx(t)?limsX(s)CDt?0x?t?s?0 25梅森公式为 ?pk?kk?1n1?k?1npk?k1?kk?1n1D、?pk?k?A BC 26函数 的拉氏变换是 e?atcos?tD A、(s?a)2?2?a(s?a)2?21(s?a)2?2s?a(s?a)2?2 例1求出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比例系数和时间常数。 解:应用复阻抗法得 Ui(s)Uo(s) ?R1R2?1/sC Uo(s)R2

7、?1/sCG(s)? Ui(s)R1 R11 ?2?K?R1R1CsTs 该系统称为比例积分环节。 其中,K=R2/R1称为比例系数,T=R1C称为积分时间常数。 例2求出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比例系数和时间常数。 解:应用复阻抗法得 Z?sC?R1R1Cs?1R1?1sCR1?1Ui(s)Uo(s)?ZR2G(s)?Uo(s)R2R2(R1Cs?1)R2?R2Cs?K?TsUi(s)ZR1R1 该系统称为比例微分环节。 其中,K=R2/R1称为比例系数,T=R2C称为微分时间常数。 例3求出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分度系数和时间常数。 解:应用复阻抗法得 Uc(s)R2R2?Gc(s)?1

8、R1Ur(s)R2?R2?1/R1?sC1?sR1C? R2(1?R1Cs)R2(1?R1Cs)/(R1?R2)?R2?R1?R1R2Cs(R1?R2?R1R2Cs)/(R1?R2)R1?R2R2R1C1?s11?aTSR2R1?R21? R1?R2RRCa1?TS 1?12sR2R1?R2 R1?R2R1R2Ca?T?其中:分度系数,时间常数 R2R1?R2 例4求出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分度系数和时间常数。 R1?R2R2Cs?1 1?bTsR1?R2? 1?Ts(R1?R2)Cs?1 R2b?其中,分度系数,时间常数 T?(R1?R2)CR1?R2 Uc(s)R2?1/sC?R2Cs?

9、1解:应用复阻抗法得 Gc(s)?Ur(s)R2?R1?1/sC(R1?R2)Cs?1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三、自测题 1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仅取决于输入信号的_和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施加的时间无关。 2一阶系统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 3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完全这两个参数来描述。 4二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超调量MP%、调节时间ts和稳态输出C(),其中MP%和ts是系统的 指标,C()是系统的指标。 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6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 7线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_特性,与系统的_无关。 8时

10、域性能指标中所定义的最大超调量Mp的数学表达式是_。 9系统输出响应的稳态值与_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ess。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在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12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1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 14二阶闭环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_。 15引入附加零点,可以改善系统的_性能。 16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相对稳定性将_。 17为了便于求解和研究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输入信

11、号一般采用_输入信号。 18当系统的输入具有突变性质时,可选择阶跃函数为典型输入信号。 19暂态响应是指当时间t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20在欠阻尼01情况下工作时,若过小,则超调量大。 21远离虚轴的极点对系统的影响很小。 22当系统的输入是随时间增长变化时,可选择斜坡函数为典型输入信号。 23稳态响应是指系统从刚加入输入信号后,到系统输出量达到稳定值前 24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所有特征根必须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 25若要求系统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靠近虚轴。 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 ) A.相对稳定性 B.绝对稳定性 C.快速性 D.平稳性 2

12、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脉冲函数 B.斜坡函数 C.阶跃函数 D.正弦函数 3一阶系统G(s)=K/(TS+1)的放大系数K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A.不变 B.不定 C.愈小D.愈大 4一阶系统G(s)= K/(TS+1)的时间常数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越长 B越短C不变D不定 5二阶系统当06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系统的阻尼比为 A7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A0型系统 BI型系统C型系统 D型系统 8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2)2+30,则此系统是 A稳定

13、的 B临界稳定的 C不稳定的 D条件稳定的 9一般讲,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 A.变好 B.变坏C.不变D.不定 10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反映了系统的 A稳态控制精度 B相对稳定性 C快速性 D平稳性 10(s?1)1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s(s?1)(s?5) 该系统闭环系统是 A稳定的 B条件稳定的 C临界稳定的 D不稳定的 1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13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1)(s+2)(s+3)=s+4,

14、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A稳定 B临界稳定C不稳定D无法判断 14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A代数方程 B特征方程 C差分方程 D状态方程 4K15设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0(s)=,要求KV=20,s(s?2)则K=( ) A10B20C30 D40 k(s?10)16设G(s)H(s)=,当k增大时,闭环系统 (s?2)(s?5) A稳定到不稳定 B不稳定到稳定C始终稳定 D始终不稳定 17过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是调整时间ts和( ) A峰值时间tp B最大超调量MpC上升时间tr D衰减比MpMp 1018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15、=,该系统为( ) s(s?1)(s?2) A0型系统 B1型系统C2型系统 D3型系统 例1已知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峰值时间tp=1s。试求: (1)开环传递函数G(s);(2)闭环传递函数(s); R(s)k10s(s+1)sC(s)(3)根据已知性能指标Mp%、 tp确定参数K及;(4)计算等速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0k/s(s?1)10kG(s)?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10?s/s(s?1)s?s?1?10? G(s)10k?(s)?21?G(s)s?1?10?s?10k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2?100%?%解得? :Mp%?e10k

16、10k(1?10?)G(s)? 又:tp?2?1解得?n?s?1?10?s(1s?1)?n1? 1?10? ?10k?n2? ?又得k0?10?2?2?10?n? 又v =1,故当r(t)=Rt=时, 所以e? ?k?得? ? 例2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当b=0时,试确定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的阻尼系数、自然频率、最大超调量,以及单位斜波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 确定系统的阻尼比等于时的速度反馈常数b的值,并确定在单位输入时的最大超调量和单位斜波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 怎样使第问的=保持不变而使其稳态误差等于第问的稳态误差值? R(s)E(s)16C(s)s(s+4)bs解:(1)当b=0

17、时,开环传递函数 16?开环增益K0?416G(s)?2?s?4s?16 0s(s?4)v?1? 根据闭环传递函数得 ? ?1?2?16?4 n0?100%?%?Mp%?e?41 ?0? ?ts?2?2n0?0?n0? r(t)?t时,当ess0?1k0? 16?16?k?( 2)当b?0时,Gs?4?16bs(s?4?16b)? ?v?116 ?(s)?2?n?16?4s?(4?16b)s?16 闭环传递函数 ?0(s)? ? 4?1611?2Mp%?e?100%?%?2b故b? ?2?n2 14?16? r(t)?t时,ess?4 怎样使第问的=保持不变而使其稳态误差等于第问的稳态误差值?

18、 用比例加微分串联校正可以达到目的,如上图所示。第四章 根轨迹法 1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点。 2根轨迹图必对称于根平面的_。 3如果实轴上某一段右边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总个数为_,则这一段就是根轨迹的一部分。 4已知-2+j0点在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的系统的根轨迹上,则该点对应的k值为_。 s(s?4)(s2?4s?20)5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 6计算根轨迹渐近线倾角的公式为 ?(2l?1)?(2l?1)?(2l?1)?(2l?1)?A .

19、 B.C. D. n?mn?mn?mn?m 7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 nm nmmnnmPj?Zi?Pj?ZiZi?PjPj?ZiA. B. C.D. ?j?1i?1i?1i?1j?1j?1i?1 j?1m?nn?mn?mn?m K(s?z1)8开环传递函数G(s)H(s)= ,其中p2z1p10,则实轴上的(s?p1)(s?p2)根轨迹为 A. A零 B大于零 C奇数D偶数 10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右半根平面时,系统的阻尼比为 A1 11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为 Ak(?1)(?2)其根轨迹的起点为( ) 12开环传递函数为,G(s)?s(?3) A

20、0,-3 B-1,-2C0,-6 D-2,-4 KG(s)?13开环传递函数为,则根轨迹上的点为( ) s(s?6) A-6+jB-3+jC-j Dj k(s?1)14设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 其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s(s?2)(s?3)交点为 A0B1 C2D3 k(s?5)G(s)H(s)?15开环传递函数为的根轨迹的弯曲部分轨迹是 s(s?2) A半圆 B整圆 C抛物线 D不规则曲线 kG(s)H(s)?16.、开环传递函数为,其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s?1)(s2?6s?10)的交点为 A-5/3B-3/5C3/5 D5/3 k17设开环传递函数为G(s)=,在根轨迹的分离点

21、处,其对应的ks(s?1)值应为 A1/4B1/2 C1 D4 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 1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_。 2积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图为;而微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图为 。 3一阶惯性环节G(s)=1/(1+Ts) 的相频特性为()=_,比例微分环节G(s)=1+Ts的相频特性为()=_ _。 4常用的频率特性图示方法有极坐标图示法和_图示法。 5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又称_图。 6利用代数方法判别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_和赫尔维茨判据两种。 7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则称为 。 8从0变化到+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在_象限,形状

22、为_圆。 9频率特性可以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还可以用_方法测定。 10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_dB/dec,高度为20lgKp。 11型系统极坐标图的奈氏曲线的起点是在相角为_的无限远处。 12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_dBdec。 13惯性环节G(s)1/(Ts+1)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在高频段范围内是一条斜率为20dBdec,且与轴相交于_的渐近线。 14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s,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 A. K/ B . K/2 C. 1/ D. 1/2 15从0变化到+时,迟延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

23、圆 D.双曲线 16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当时 ,其相位移()为( ) A-270 B-180C-90 D0 100s?117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Gc(s)=,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10s?1终点坐标为 A.(0,j0) B.(1,j0) C.(1,j1)D.(10,j0) 18利用奈奎斯特图可以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C.稳态和动态性能 D.抗扰性能 19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K/(Ts+1) ,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R()是 KKKKA B-C D- 1?T1?T1?2T21?2T2 1020设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 ,则其频率特性奈氏(s2?s?10

24、)(s?1)图起点坐标为( ) A(-10,j0)B(-1,j0) C(1,j0) D(10,j0) 21设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 ,当频率从0变化至时,其极坐标平面上的奈氏曲线是 A正虚轴 B负虚轴C正实轴 D负实轴 22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G(s)=10/(s+1),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 10101010?A BCD. 1?21?21?T1?T 23设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10/(j+1) ,当频率从0变化至时,则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个半圆,位于极坐标平面的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020设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频率特性奈氏图(s2?s?1

25、0)(s?1)起点坐标为( ) A(-10,j0)B(-1,j0) C(1,j0) D(10,j0) 21设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 ,当频率从0变化至时,其极坐标平面上的奈氏曲线是 A正虚轴 B负虚轴C正实轴 D负实轴 22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G(s)=10/(s+1),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 101010?ABCD? 101?21?21?T1?T 23设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10/(j+1) ,当频率从0变化至时,则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个半圆,位于极坐标平面的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42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60dBdec B40dBd

26、ec C20dBdec D0dBdec 251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A.-40(dB/dec) B.-20(dB/dec)(dB/dec) D.+20(dB/dec) 4226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则相位裕量s(s?1)的值为 A30 B45 C60 D90 1627设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G=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s2?4s?16渐近线的转角频率为 A2rad/s B4rad/sC8rad/s D16rad/s Y(s)10?28设某闭环传递函数为 ,则其频带宽度为 R(s)?1 A010rads B05radsC01rads D0s 第六章 线性

27、系统的校正 1滞后校正装置最大滞后角的频率= 。 2PI控制器是一种相位_的校正装置。 3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奈氏图的形状为一个_。 4根轨迹与虚轴相交,表明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根中有_。 5从相位考虑,PD调节器是一种_校正装置。 6串联校正装置可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_。 7就相角而言,PI调节器是一种_校正装置。 8超前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中频段产生足够大的_,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 9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会下降a 10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因而当它与系统的不可变部分串联相连时,会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和高频段增益降低和截止频率减小 1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可趋近 A90 B45 C45D90 2在串联校正中,校正装置通常 A串联在前向通道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