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1.27KB ,
资源ID:977449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74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二套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二套附答案.docx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二套附答案期中检测卷【一】(150分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根据提示写出

2、相应的名句。(4分)论语述而中,表示善于从正面学习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天净沙秋思中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下榻在澳门渔人码头,急急卸去北京yng肿的冬装,换一身春天装扮,站在观景阳台上举目远眺。皓月当空,水波潋滟,南中国海温润的春意扑面而来,风中似乎有桂树和兰花的香气。远处,一幢高大建筑上几个金色大字在江水里映出几团金块的倒影,另一幢则更像是金色的游轮夜泊于江中。跨江大桥上的一串串橘黄色灯火呈扇面状荡漾开去,勾勒出桥身清晰的轮ku,宛若一道彩红横跨珠海澳门两岸。大地沉寂

3、,万物内敛,夜晚的澳门处处盈满了画意与诗情。这是澳门自己的春江花月夜,它不是怀离人、悼时空,而是歌盛世、咏太平。(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yng(臃)肿一幢(zhung)轮ku(廓)(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彩红”,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彩虹”。(2分)(3)“万物内敛”中,“敛”的意思是收起、收住;“勾勒”在文中的意思是描绘。(2分)(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澳门夜晚的盛景。(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

4、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2分)(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一些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生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冬天里雪地捕鸟活动的回忆;还有一些作品,如藤野先生,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嘲讽。(2分)4.为了激发同学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某校七(1)班将在9月12日下午的班会课上举办一次“青春随想”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12分)(1)班长打算邀请校长

5、来参加此次活动,请你写几句话,帮助他得体地向校长提出请求。(4分)示例:校长您好,我是七(1)班班长,我班将在9月12日下午的班会课上举办“青春随想”主题活动,我们非常期盼您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不知您是否有空?(有称呼、介绍自己身份1分,时间、地点、事件明确2分,表达得体1分,共4分)(2)校长特地写了下面一则寄语,对这段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C)(2分)同学们,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让

6、我们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不是把尽责看作外界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将其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A.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B.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D.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3)活动中,有位同学在发言中引用了习主席的话,但引用过程中出现了几处错误和缺漏,请你帮助他改正。(6分)A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B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C

7、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b、c、a的回忆。A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2分)B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2分)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C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a.无悔b.充实c.持久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19分)从心所欲不逾矩莫言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

8、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是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

9、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

10、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有删改)5.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的两件事。(4分)先祖参加县太爷的社饮受到慢待,后一展书法技艺,令众人刮目相看;先祖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其招待不周只写了三个字,待东家厚礼上门,才在家中写出

11、第四个字,此字与另三个字风韵、气势、大小丝毫无差。(每点2分,共3分)6.文中第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3分)哼,打量我衣衫破旧便如此慢待我,我倒要看看你们腹中是否同身上一样锦绣辉煌,待会儿便叫你们见识我的本事!(3分)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甩、提、挥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将先祖在粉壁上挥毫泼墨的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了先祖书法技艺的精湛。(4分)8.请从先祖写字

12、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4分)写字:通过长期的练习,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不论是在纸上还是墙壁上,抑或是隔着远距离补写,都能够驾轻就熟、举重若轻,是谓“从心所欲”。(2分)做人:身具傲骨,贫贱不移,面对乡绅大户不折节弯腰,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是谓“不逾矩”。(2分)9.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4分)行云流水的毛笔字不仅赏心悦目,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修身养性,锻炼我们的耐心与毅力,磨砺我们的心境,更能使我们品味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4分)二(21分)腊八粥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我们煮

13、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和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上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会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我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

14、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里,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第三代的孩子,围在桌子旁边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

15、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

16、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1979年2月3日凌晨(有删改)10.本文记述了三次煮腊八粥的情形,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6分)“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每年都会煮腊八粥;“我”为了纪念“我”的母亲,也每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我”的几个第三代的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央求“我”煮腊八粥。(每点2分,共6分)11.结合全文,说说腊八粥有哪些用途。(4分)供佛;将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纪念亲人或尊敬的人;象征全国少年和人民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每点1分,共4分)12.从前三段中可以看出,“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友善、孝顺的女子。(3分)13.请从语言运用

17、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孩子们解释想吃腊八粥的原因时欲言又止的情形,又用副词“轻轻地”表现了孩子们说话时的严肃与郑重。(2分)突出了他们对周总理的尊敬和对全国少年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美好祝愿,以及懂事、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行。(2分)14.结尾一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对母亲的思念;为孩子们的懂事感到欣慰。(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三(15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

18、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乙】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选自孔子家语)注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gn

19、g):鲁莽。败:祸乱,祸害。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4)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从:跟随,跟从(5)孔子顾谓弟子曰 顾:回头看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2分)(2)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患,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2分)17.你从乙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

20、;要有忧患意识;要谨慎择友;不仿效年轻人的鲁莽。(答出三点即可,3分)18.下面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A.甲文告诉我们,在面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时候,不愤怒,这也是君子的作为。B.甲文告诉我们,学习中只要能够做到“温故”,就能够学好一切知识。C.乙文中大鸟难以捕捉到,是因为容易受到惊吓;小鸟容易捕捉到,是因为贪吃。D.乙文告诉我们,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解析】“温故而知新”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有新的认识和见解”。【参考译文】【乙】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孔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

21、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患,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三、写作(55分)19.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22、。(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相遇的双方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忧伤的若写自己与现实生活中某个人相遇。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或陌生人。要选取相遇后心与心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美好情感的事情,这样的材料才符合“相遇”的内涵。比如你只身在外,身处困境,遇上了一位好心人,他热心地帮助了你,你感激万分。这样的相遇才值得回味。若写自己与某种事物相遇。这种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你与它相遇时产生了难忘的感

23、情。例如你在忧伤时独自来到野外,发现了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它虽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它给了你启发,让你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种相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还可写自己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遇。在阅读中认识了某个人物,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遭遇所震撼,为他的行为所折服。此话题宜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且主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人物内心的深刻感受。在写作手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揭示主旨;在表达方式上,要使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或感悟。期中检测卷【二】(150分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

24、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为政)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陆游表达自己虽然僵卧孤村,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句子是“尚思为国戍轮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25、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古道西风瘦马”。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许多花木还未醒来,包河的柳枝已泛青了,环城的柳条抽丝了,湖滨的柳浪也起舞了。柳枝、柳条、春姑、倩影,喧染了名城春烟,装点出大湖春色,传递出来的除了春的信息外,不也有新年的盎然生机吗?它们风情万种,娜多姿,缀着璧玉,泛着绿波,高咏绿色理念,编织成无边风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乍暖还寒(zh)湖滨(bn)(婀)娜多姿(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喧染”,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渲染”。(2分)(3)根据句子意思,将“起舞”“抽丝”

26、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2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传递出来的不仅有春的信息,还有新年的盎然生机。(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我国文学家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藤野先生,朋友是范爱农。(2分)(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人名)的金丹,然后逃离了天宫。后来,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最后请来了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山名)下。(2分)4.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

27、)(4)题。(12分)(1)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3分)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C.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2)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

28、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分)【参观记录】时间:2018年12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巅峰之作。【对联】上联:诗坛领袖,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下联: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乃历史剧先锋自创屈原(每空2分,共4分)(3)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加以修改。(5分)A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轻嗅一

29、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B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C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A处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改为“?”。(2分)B处画线句主语判定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应将“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1分)C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平凡”一词改为“非凡”。

30、(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0分)特殊的圣诞礼物赛珍珠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