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图版 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2018届 中图版 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BC D【解析】营自养生活的微生物是生产者,而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则是消费者,绝大多数植物是生产者,但极少数植物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数腐生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异养型生物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答案】A2下图所示成分可以构成一个()A食物网 B捕食链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解析】图中所示有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是生产者,兔和狐是消
2、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上述四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D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答案】C4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此食物网共有
3、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答案】C5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解析】生产者包括植物、蓝藻和化能自养型细菌,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而原核生物包括各种细菌和蓝藻,据图仔细分析比较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可推知A正确。【答案】A6右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参与构成食物链【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
4、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能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答案】B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解析】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青蛙和蜘蛛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答案】B8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
5、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解析】蛙被大量捕捉后,短期内害虫会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蛇会因缺少一个食物来源,而过多的捕食鼠,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取食量增加而有所下降;由于害虫数量增加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答案】B9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6、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答案】D10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有三条去路: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二是兔自身的生长发育,然后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属于兔的能量,而不是狐的能量;三是未被
7、狐摄入的能量。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的能量。【答案】B11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解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之外,还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生物,D项错误;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项错误;农田生态
8、系统中由于部分能量被固定在植物的有机物中,因此输出量和输入量不相等,C项错误。【答案】A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
9、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13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群落中的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A1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以热能形式散失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解析】若d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答案】D15某同学通过分
10、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定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解析】依题意知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4/5)20%20%(1/5)20%20%20%45 kg。【答案】A16.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
11、环利用,故C项错误。该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答案】C17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解析】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答案】A18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循环的逐级递减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A 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
12、物质循环是指元素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的,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答案】D1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解析】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或小型的动物(蚯蚓)。代表摄食活动,可以代表呼吸作用。【答案】D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13、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则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又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21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
14、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A项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碳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C项错误;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A2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
15、、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E;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A为120%20%25(kg)。【答案】D2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A各种化合物 B各种有机物C各种无机物 D各种化学元素【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是以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形式进行的。各种化学
16、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内的具体存在形式在不断变化,如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转化、不同有机物间的转化,因此物质循环不是以某种具体化合物的形式进行的,而是以元素的形式进行的。【答案】D24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A、和、 B、和、C、和、 D、和、【解析】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B25“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
17、析,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过程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答案】D26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乙丙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
18、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解析】题图中可认为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是流经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该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物质的循环过程,但不能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答案】C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等,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答案】D27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
19、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如本题看到机油、黄油等会马上想到属于化学物质,误答为化学信息。【答案】B28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
20、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答案】D29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解析】当光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说明了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故C错误。【答案】C30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延
21、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解析】A、B、C选项都属于运用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D项的化学信息不是人工施加的,也不能提高产量。【答案】D3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
22、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3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23、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答案】C33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解析】秋水仙素不是信息素,不能在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即不属于信息传递的种类。【答案】C34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
24、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答案】A3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B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C温室效应D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解析】汞、镉等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逐渐在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多。因此,食物链对这些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答案】D3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
25、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37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植物吸收水中的悬浮物植物吸收水中的NO、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A BC D【解析】水中悬浮物可以经过物理沉降沉淀下来,植物不能吸收。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答案】C38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
26、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解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迁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加以保护。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以保护。【答案】D39下列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出现B一些重金属污染
27、物会通过富营养化作用积累到人体内,从而使人患病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田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生活污水及化肥厂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会导致赤潮出现【解析】重金属等物质不易被分解,会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到人体内;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从而导致赤潮或水华出现。【答案】B40造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栖息地环境的破坏【解析】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对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野生动植物资
28、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二是要保护好植被,保护植被等于保护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答案】D41污水处理池运转正常时,水体中占优势的是()A轮虫 B丝状微生物C固着型纤毛虫 D好氧型细菌【解析】考查对探究活动“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的原理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污泥中的絮绒体及其生物组成,分析污水处理池运转是否正常。当水体中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转正常。丝状微生物大量出现时,常常造成污泥膨胀或污泥松散,使污泥池运转失常。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答案】C42如图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实现
29、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矿质等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解析】氧化塘是利用细菌的分解作用和物理沉降法来净化污水的,细菌和藻类不存在寄生关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为好氧细菌提供氧气,细菌分解有机物后为藻类提供无机物;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含氧量减少,生物的呼吸类型变化为: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答案】A 43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解析】题中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