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51KB ,
资源ID:9762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62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docx

1、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结题报告大河沿子镇第二小学语文组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每个生命都像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熏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会变得高雅。中

2、国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多诵读一点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璨若星辰,作品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多诵读一点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孩子们通过诵读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过诵读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多诵读一点诗词,还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3、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诗词是我们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诗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词,已是时代对教学的一种要求了。二、课题的界定如何在教学中

4、指导学生背诵诗词教学的内容是“诗词”,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诗词”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诗词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诗词的阅读理解,诗词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诗词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诗词背诵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诗词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诗词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诗词寻求好的方法。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诗词背诵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诗词背诵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近年来,古文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

5、界的重视,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加了古文的数量。因此,让小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通过对小学诗词背诵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诗词,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四、课题研究策略和内容我们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诗词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

6、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介绍方法引导“读”,以读促诵学生有了诵读诗词的兴趣,但是在怎样读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很明确。有的是完成任务式的读两遍了事;有的是完全不求理解,死读硬记;有的则不注意积累,读过几天便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引导他们“爱”读,还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变得“会”读。除了集体诵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1、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读有关的诗词或诗文中

7、的有关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诗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诗词进行诵读。有一次,六(3)班有两学生为了位置大小争得不可开交。这时,班长袁林想起了选读过的一首小诗,就写给他们看:千里修书为何事?原来只为三尺墙。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学生见了都很惭愧。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学以致用了。2、摘读法。即在诵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名言佳句。抄写的经验古已有之。实践证明,摘抄诗词,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并能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前期课题组在实验班了解到学生摘录的一些名句,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

8、老大徒伤悲。这些名句简单、易懂、易记,是开始精学诗词的捷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掌握了不少,有的还能进行简单的应用。3、创作法。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根据所学诗文内容,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写一写,都是一种创作。学生其实是极喜欢创作的,让学生进行创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在掌握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后,我班安排了一次诗歌编写,乃丽格孜同学这样写: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里却充满了童真和幻想。虽然学生没有编写出真正的古体诗,但是,这样的小诗谁会说不是佳作呢?诗词诵读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华千古美文的奇文瑰

9、句,也使他们的思想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仍能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背诵我们自己选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还会“有的放矢”地应用。五、研究成果和体会1、在研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学生对诗词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诗词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

10、享受诗词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们在诗词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古诗教学方面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不少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3、学生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学生受诗词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写诗作品。就拿我班的来说,起先是一两位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课题组老师专门针对这首诗进行讨论,给有志于古体诗创作的同学提出四点建议:1、分析古体诗语言结构形式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和律诗等字数、句数上的特点;2、感悟古体诗的“韵律”,注意学会古诗“平

11、仄”、“对仗”等常识;3、注意积累意思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文言辞汇,如“之、勿”等词。就这样,班上这点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六一佳节乐开怀,大小朋友一起来。人人脸上喜洋洋,我们过节多愉快。虽然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学生把握还是很准确的。4、由于老师们不断地激励,充分调动起同学们读诗、背诗的热情,许多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写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喜一忧都付诸于诗,如王宇宁同学随父亲游玩了临海市的桃渚抗倭古城,回家便写下了七律桃渚旧事:明时倭寇如豺狠,八九人家聚冤魂。忽报飞将今犹在,永保祖国东大门。不仅文辞精炼

12、,而且对仗工整,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不已。再比如周炼同学的兰花诗,有“北风一到草木零,唯有兰花笑严冬。”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兰花精神的领悟。5、为了宣传和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 年 月,我们课题组对全校学生开展“诗海拾贝”诗词朗诵、背诵比赛,活动中,同学们那和着音乐饱含激情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还多次组织“书写比赛”,将所学所背的诗词用自己的笔书写出来。六、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对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态度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兴趣很浓,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

13、在现实的课堂里,实用的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学质量考查的因素,我们还是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往往是给学生总结出大量的词意、句意、诗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甚至死记课文翻译。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诗词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死记老师讲述的诗词知识却很少会灵活运用;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诗词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由于诗词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生们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读懂的,我们在教学

14、中也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也才能成为可能。例如:在疏通文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和现代文不同的字、词、句,对照注释加以理解,并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让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惑,共同探讨学习。对于诗词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也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积累,不断总结,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诗词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很

15、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参考文献:小学教育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薛瑞萍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小学语文教师,2006(4)附件八善用多媒体技术,落实诗词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它文字精炼,句式结构也很特别,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因此许多名句名篇代代吟诵,千古不衰。过去我们在教学诗词时往往会只重视学生对诗文词句的

16、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其实,在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中也包含着意味深远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可教育因素,激发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诗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语

17、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

18、怎样利用好多媒体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在教学中,用优美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

19、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迷人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其次,在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引导学生

20、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而这些,光凭我们教师言传身教那是很苍白无力的。一个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第三,在诗词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

21、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感受诗词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后,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这不是一场唇枪舌战的“战斗”,而是在网络上进行热烈地探讨。没有了面对面的拘谨,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

22、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23、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这些内容,因为有了网络的力量,可以用直观的图象、视频等形式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的眼界,也因此开拓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了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这,就是善用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