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77.71KB ,
资源ID:9757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57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docx

1、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汇编 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1、 心理学的的概念及研究对象(1) 概念: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和外在行为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 研究对象: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性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3、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美)毕生(2)格式塔学派:(德)魏特墨(首创)、考夫卡、苛勒(3)精神分析学派:(奥)弗洛伊德4、心理的本质:(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5、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6、反射的种类

2、:(1)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不学而得的反射。如:食物放在嘴里会引起唾液分泌,强光刺激眼睛是眼睛会自动闭合。(2)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奶头放进乳儿嘴里引起吸允反射(无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奶瓶状态代替了奶头起信号作用,成为条件刺激物,乳儿看见奶瓶就急着要吸奶,这是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把大白鼠放在试验箱中使其自由活动。当它偶然踏动箱内杠杆装置 时便得到食物(强化),如此反复多次,大白鼠便学会踏杆获得食物。7、感觉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3、映。(2)分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8、视觉适应现象:明适应和暗适应(1)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对光的感受性下降)(2)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逐渐能区分出物体。(人眼对光的感受性逐渐增高) 9、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阈限(绝对阈的下限)。刚刚能量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做绝

4、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感觉越灵敏;反之亦然。(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差别感觉阈限: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即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差别感觉阈限越低。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来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韦伯常数/韦伯比率)表示。如:在500g重量的物品上增加50g,你会感觉到差异,但在5000g的重量上增加50g,甚至60g,你就觉察不到。 刺激

5、的增加量 R与R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K= R/R.一般人的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如下: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的一只苍蝇的翅膀10、知觉的概念、种类及基本特征(1)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2)种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等。(3)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分为:大小恒常性、形状

6、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11、注意的概念、分类和品质(1)概念: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2)分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影响因素: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及人自身的状态。如:在嘈杂的背景中听到有人小声地叫自己的名字。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影响因素: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个体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等。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这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3)品质 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

7、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哈密尔顿实验(辨认撒在地上的石弹子数量)感知在时间上分布的刺激物的广度陶布曼的用计时器连续呈现一个短促的音或闪光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人的积极性有关。注意的对象是单调的、静止的,注意就难稳定;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若人对所从事的活动持积极的态度、有浓厚的兴趣,并借助有关动作维持知觉或思维进程,或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那注意就容易稳定;反之则容易分散。注意分散是指注

8、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和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在知觉过程中,听觉受附加刺激而分心的现象比视觉所受的影响更明显。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中)刘昼“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实难两成”(西)波尔哈姆、比纳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一是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最重要的条件);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联系并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是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普拉托诺夫实验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的排

9、列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与注意的强度成反比关系。注意的强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如: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测验或发试卷,然后进入新课,这样做教学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学生对测验或试卷上的分数十分注意,很难转移到新课上来。注意的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与新注意的特点有关。新注意的对象愈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越容易;反之,越困难。12、注意规律与教学:(1)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一方面,要尽力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的干扰,如学校应设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教室内不应过多的装饰和张贴,教师不应奇装异服,不应有过多的口头禅和过度的表情,直观

10、教具的出示不能过早;另一方面,对一些无法消除的干扰,应尽量减弱其影响程度。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第一、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防止单调呆板;第二、对重点内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设计好板书;第三、教师讲课声调的高低与快慢,应随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2)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合理组织活动。组织好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堂实验、课堂自学、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等(3)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一方面,应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有意注

11、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进而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组织严密、系统连贯的有机整体。13、记忆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分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如:打篮球规则和方法是陈述性知识;拦网和远投是程序性知识。情景记忆(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和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概括化知识的记忆):托尔文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和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1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1)感觉记忆的特点: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储存

12、时间为0.25秒2秒(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选择性注意控制和编码;视觉刺激的强度越大,视像消失得越慢。(2)短时记忆的特点: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即听觉编码占主导地位康拉德的经典研究;储存的容量有72个组块(组块是认知单元);储存的持久性(保持时间)有限彼得森的实验;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分为:保持性复述(重复识记材料,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和精确性复述(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进而长期保存)。(3)长时记忆的特点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将24对联系紧密的单词打乱次序 后组成一个48个单词的词表的经典研究;容量大,保持时间长;(借助图示语义网格扩散激活)15

13、、遗忘的过程与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曲线图:横坐标:时间(天); 纵坐标:学习的知识保持量(记忆的数量)16、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原因:(1)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记忆痕迹是指在感知、思维、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是大脑皮质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2) 干扰理论:倒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实验组:学习A 学习B 回忆A 控制组:学习A 休息 回忆A若实验组的保持量低于控制组,说明后学习的材料B对先学习的材料A的回忆

14、产生了干扰。研究表明:先后学习两种材料既相似又不相似,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大;先后学习两种材料很相似或很不相似,倒摄抑制影响较小;先学习的巩固程度愈低,倒摄抑制的影响愈大;先学习的巩固程度愈高,倒摄抑制的影响愈小;后学习材料的难度愈大,倒摄抑制的影响愈大;后学习材料的越容易,倒摄抑制的影响愈小。在回忆A前学习B,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大;学习A后立即学习B,倒摄抑制的影响次之;在学习A 后和回忆A前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然后学习B,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小。、实验组:学习B 学习A 回忆A 控制组:休息 学习A 回忆A若实验组的保持量低于控制组,说明先学习的材料B对后学习的材料A的回忆产生了干扰学习课文时,课文

15、的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影响,最易遗忘。(3)提取失败理论“舌尖现象”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一时就是想不起来,事后正确答案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4)动机性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施行的催眠术实验;对成年人回忆儿童时代的经验的研究;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17、如何利用遗忘规律?(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分布复习(把所要识记的材料分散在若干相间隔的时间复习,且时间间隔该是先密后疏,每次复习的遍数应该是先多后少)(2)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复习要适量;要防止复习材料之间应保

16、持一定的时间间隔(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纠正,使其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4)复习方法的多样性容易激起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复习材料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18、思维的概述和分类(1)概述: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2)分类:直觉动作思维:是指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3岁幼儿利用扳手指来数数)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37岁的学龄前儿童身上)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

17、问题的思维过程。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一直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能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9、表象和想象的概念和特征(1)表象的概念和特征: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2)想象的概念和特征: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具有新颖性和形象性。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的方式(理解问题)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2)呈现刺激的模式(3)思维定势(心向)卢钦斯实验(4)

18、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提出来实验:利用已给工具将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6)酝酿效应(7)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8)专家与新手21、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得结果。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

19、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发散性思维武德沃斯1918年提出来的,后由吉尔福特纳入智力三维结构中,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核心成分。(2)创造力的测量和评定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几方面评分)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盖策尔斯和杰克森编制的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戴维斯和里姆发明创造性才能的集体调查表高夫修饰词检查创造性个性量表尤金方德塞创造力测试题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

20、评定(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自觉主动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济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试图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解释,可能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协助、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分析的内容、药店写在黑板上,跟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和文艺小组等

21、。(4)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不断给学生创造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组织或引导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或考察社会生活,引导其在观察或考察中发现各种问题,强化其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一, 训练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第二, 培养直觉思维。首先,进行直觉思维示范,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次之,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再次,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吧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最后,教会学生捕捉只觉得方法,善于抓住“一闪之念”

22、。第三, 发展形象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表象系统。创造个性的培养。培养独立、勤奋、自信、有恒、谦虚、细致、进取等性格,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头脑风暴法是1939年奥斯本所创,产生“共振效应”应遵循的四原则:一是自由思考原则;二是延迟评判原则;三是以量求质原则;四是结合改善原则。22、智力的含义智力的结构1983年 加德纳斯腾伯格 1997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巴布娜柳纳 1960年提出“情绪智力”智力是人的一种一般性综合认知能力,即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景和解决问题以适应

23、新环境的能力)23、智力的测量(1)智力商数(IQ)是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首先提出来的。【比率智商】IQ(智商)=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 100假定人的智力年龄必然随着实际年龄一起增长。离差智商韦克斯勒(美),是指用一个人他的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来衡量他的智力水平,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其公式: IQ=100+15Z Z=(XX)/SDX为个人原始分数,X为同龄团体的平均分数,SD为团体分数的标准差(2)智力测验的信度测验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智力测验的信度系数一般要达到0.90以上。(3)智力测验的效度测验的有效性,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

24、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效度高的测验信度一定高,而信度高的测验效度不一定高。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一般在0.30.6(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第一,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第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第三,施测过程的标准化;第四,建立常模。24、智力的发展与差异(1)智力发展的特征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直线上升,一般到1825岁,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智力增长最快的个体从出生到四五岁,进入成人期,智力发展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阶段,可持续到60岁,进入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进入衰退阶段。皮亚杰认为17岁所达到的普通水平看作是100%,则从出生到四五岁有5

25、0%,48岁30%,817岁20%。布卢姆的智力发展曲线图:(2)智力发展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第一, 智力发展水平。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第二, 智力结构上。智力并非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综合体,每个人在结构上会有不同。第三, 智力成熟的时间上。个体之间有早有晚。智力的团体差异性别差异第一, 分布差异论男性智力分布范围较广,智力较高和智力较低的人数都多于女性,女性智力分布多集中在中间部分。第二, 阶段差异论普瑞森的研究14岁以前女优于男,16岁以后男优于女。两性之间的差异呈明显的阶段性,与男女两性生理成熟情况不同有关。第三, 局部差异论男性在空间能力

26、、数学能力方面优于女性,女性在言语能力上有优势。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商上也有差异。主要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不同造成的。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不公平性。大多数智力测验是依据某一团体的生活经验而编制的,符合该团体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习惯,用其来测量其他团体的智商,就会不公平。25、动机(1)概述: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也即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2)特性和功能:启动性,激发功能 方向性,定向功能 强度 持久性,维持和调节(强化)功能 (3)分类: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动机与社会(心理)动机生理动机是指它已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

27、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动机。社会(心理)动机是指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有权利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认识性动机等。这些动机推动人们与其他人交往,希望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许等。2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关于需要的结构,其中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68)影响最大。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3)归属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自尊:指个人

28、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等。他尊:指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1)(2)(5)(4)(3)低级高级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以概括为两种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的需要:因获得而减弱。成长需要:非个体生来所必须,但满足后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因获得而增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需

29、要基本需要27、归因理论(1)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人都有探求自己或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 情感反应如,沮丧、灰心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如,下次也不能成功对行动成败的归因如,将竞赛失败归于能力差(2)韦纳(Weiner)系统的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他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

30、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维度 关系因素稳定性内外源可控制性稳 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与可控性将影响情绪反应。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成功 /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28、学习动机的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