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94KB ,
资源ID:97569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569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9.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9.docx

1、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9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二、实验目的明确现阶段中国与公共支出中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便确立更好的分配关系史的投入与产出实现最优化。三、实验设备:计算机 图书 网络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1、通过上网搜集与企业偷逃税有关的资料,后查找相关书籍2、利用已有的资料,运用判别分析法进行讨论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摘要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993年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20世纪

2、)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国外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0-2002年分别为1.95%、1.89%和1.98%,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也

3、就是说,实际投入不到应该投入的一半。如果按照4%的比例,江苏省各级政府三年总短缺额达到 592亿元。更为令人吃惊的是,2004年所占比例又下降到1.9%以下,而如果按去年全省GDP达到15000亿元计算,这意味着去年欠下的短缺额已经超过300亿元。从全国来看,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见表1),九年间增长一个百分点都不到。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尚存在着900多亿元的

4、资金投入缺口。表1 1993-200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GDP (亿元)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占GDP1993867.764642.3034634.413.4018.692.5119941174.745792.6246759.412.3920.282.5119951411.526823.7258478.111.6720.692.4119961671.707937.5567884.611.6921.062.4619971862.549233.5674462.612.4020.172.5019982032.4510798.18

5、78345.213.7818.822.5919992287.1813187.6782067.516.0717.342.7920002562.6115886.5089468.117.7616.132.8620013057.0118902.5897314.819.4216.173.1420023573.3622053.15104790.621.0416.20 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

6、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从国内生均教育经费来看,三级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失调,高等教育投入相对偏高,中、小学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小学与中学的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基本稳定在12左右,而小学与大学的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却高达112以上(见表3)。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反映,各国政府教育投入在各教育层次中的分

7、配比重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财力有限,教育投入重点倾向基础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才逐渐加重对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投入,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政府理应在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在高等教育中起辅助、推动、引导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明显少于高等教育,这显然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说明我国三级教学经费配置是不合理的。其实政府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小学生与大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之比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之中,从1991年的132.44下降到2002年的111.84.3.从教育支出投资区域结构来看,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

8、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这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承担起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而全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财政收入存在重大差异造成的。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财政对教育投入比较多,同时经费的其他来源也比较充裕。对于贫困的西部来说,教育经费对财政的依赖性很大,而偏偏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或原本就已处于入不敷出困境,使得经费严重短缺,这样又进一步

9、加大地区间教育投入的差距,加大东西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背道而驰。表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国家和地区19801985199019941995世界平均4.84.84.84.95.2美国6.74.95.25.4 日本5.85.04.73.6 法国5.05.85.45.96.1印度3.03.53.93.63.4巴西3.63.84.61.652中国 2.512.41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

10、P比重为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前者来分析比较。根据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2004年4月对徐州市的调查,在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的半年间,该市农村有8206 名初中生辍学,初中年辍学率

11、在有的县达到6%.而在另外一些辍学更严重的地区,初中阶段三年的辍学率超过20%,远远超过教育部门所公布的数据。辍学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收入而言就学成本过高。基础教育的个人支出比例高低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成反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高等、中等和初等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对基础教育重视的不够,对其投入相对不足,对高等教育投入比重过大,使教育投资内部结构不甚合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0.08个百分点,对大学

12、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表3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13、国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美国0.130.350.21英国0.150.270.42法国0.190.270.41日本0.140.160.49韩国0.120.170.06意大利0.140.230.45巴西0.110.121.10印度0.110.150.83中国0.050.151.93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国家初等中等高等中国33.042.315.4美国38.137.524.4日本32.332.119.0印度41.829.117.0法国23.745.919.8巴西30.834.120.6国家初等中等高等中国33.042.315.4美国38.137.524.4按国际比

14、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

15、东部的 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0.410.26.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开发落后地区、支援落后地区发展,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西部的开发,德国东部的十年建设等。在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中,财政政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这是由我国财政教育投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低效益现象所决定的:现象之一: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从纵向上看,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横向上看

16、,公共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甚大。20 世纪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 8 % ,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 %6 % ,而发展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4 %。显然,这已成为我国国民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 2001 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 4 % ,而美国早在1990 年就达到了6. 9 %。现象之二:教育资源配置及其支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从教育本身看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世界银行高级教育经济学家普萨卡拉波罗斯对61 个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资收益率随教育层次的提高而下降。表一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中高收

17、入国家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14. 3 % ,高于中等教育的10. 6 %和高等教育的9. 5 %;个人收益率初等教育为21. 3 % ,高于中等教育的12. 7 %和高等教育的14. 8 %。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亦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因此,国家财政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外部性更明显、社会收益率更高而社会又缺乏投资动力的初中等教育。根据1998 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1995 年低收入国家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之比为1 :2. 7 :12. 8 ,中等收入国家为:1 :1. 2 :2. 9 ,高收入国家为1 :1. 5 :2. 2 ,世界平均水平为1 :2. 7 :3. 0。在我国财政教

18、育支出则过多倾向高等教育。2000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中高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为33. 15 :38. 65 :21. 99 ,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 :1. 74 :14. 65 ,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财力配置格局,其一造成了义务教育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财政危机。其二以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容易导致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平等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教育投资的地区结构不合理。由于地区间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对教育投资的承受力和承担意愿不同,这样既造成了教育投入的地区间差异,也使各地区间的三级教育结构

19、存在着差异。这种结构的形成,不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结构做出的投入结构调整,而是由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状况、贫富差异造成的。因此,这可以说是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差距且不断拉大的必然反映。现象之三:农村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2000 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然而,必须看到,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一方面,所谓“基本普及”,是指85 %的人口覆盖地区实现这一要求,还有15 %的人口覆盖地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这一目标远未实现;即便在“普九”已经验收的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也是很不巩固、很脆弱的。同时,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

20、不下,再加上初中学龄人口高峰的到来,使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更加尖锐。扫盲教育课程和教学还不能满足农民的学习要求,不能有效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综观前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及国际比较,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提出几条思路(一)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1、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而我国目前3%左右的比重与之差距甚远。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二) 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

22、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其根源主要在于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

23、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

24、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很多国家义务教育都是完全免费的教育,而我国虽然说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只收杂费,但是在我国目前这种情况下,只要开

25、了杂费这道口子,对学生的乱收费就很难避免了,所以很多家长抱怨我国的义务教育只是“名义”上的义务教育。为了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积累,避免社会收入进一步两极分化,国家完全有责任完全负担所有义务教育经费。即使我国目前的财力对于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可能有些困难,起码可以在小学先实行,或者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先实行,然后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再将范围逐渐扩大。育经费。即使我国目前的财力对于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可能有些困难,起码可以在小学先实行,或者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先实行,然后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再将范围逐渐扩大。(四)解决财政教育支出中的地区平衡问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26、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

27、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

28、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