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1.93KB ,
资源ID:9755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55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虚拟经济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虚拟经济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docx

1、论虚拟经济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海派经济学 2004卷第1辑 Economic Study of Shanghai School Vol.1,2004论虚拟经济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 吴立波 郦菁收稿日期:2003-7-1 作者简介:吴立波(1977-),上海瞭望东方杂志记者;郦菁(1980),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研究生。 内容提要 本文系统论述了虚拟经济的概念,产生的金融制度背景,创造增长机制、现状与本质,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尤其第一次论述了金融体系的货币无限创造机制及虚拟经济的本质。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货币 信用 虚拟资本 资本主义少数人占有制一

2、、概念的引入 要论述虚拟经济必须先解释虚拟经济的相对概念实体经济。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生产可以增加人类使用价值、效用和福利的产品或为其服务的经济活动,其基础是物质生产部门。实体经济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商品生产活动、劳务消费品生产活动、产品交换活动,还包括金融、科技研究与开发和咨询等行业中为这些生产与流通服务的活动。所有这些实体经济的共同特征是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人类的使用价值和效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人类整体福利水平。( 本文吸收了李方在金融泡沫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秦晓在“金融业中的异化和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中的研究成果,特致谢意。) 本文的虚拟经济是指最初产生于实体

3、经济但已脱离实体经济真实需要,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大范围普遍出现的以投机牟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一界定表明:本文的虚拟经济主要指金融领域中以牟取价差为目的的金融投机活动(但不包括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和风险分担等服务的金融服务),还包括以金融业为基础的房地产及文物珍品等的投机活动。 从定义及其解释可以看出,虚拟经济集中在第三产业,但它与实体经济却不可以完全以产业或部门来划分。比如在金融业中既存在为其他实体经济活动服务的实体经济活动,也有为投资业、证券业、期货业等对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等的炒作投机提供服务的虚拟经济活动。同时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界限分明的,我们必须

4、分析其性质而不是根据形式来把握。 虚拟经济活动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以至前资本主义时代,但虚拟经济活动真正达到“大范围普遍”的程度,以至完全可以与实体经济相提并论甚至可以主导实体经济,从而正式形成虚拟经济,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标志性事件是日本80年代后期的所谓“泡沫经济”。 二、虚拟经济产生的金融制度演变背景由于虚拟经济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而且金融领域之外的虚拟经济也是以金融领域为基础的,因而我们的论述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1 经济中的实物流量和货币流量我们首先假定一个没有储蓄没有信用、简单再生产的市场环境。 此种环境下,货币为足值货币;经货币作为交换中介的市场,有以商

5、品要素等形式存在的实物流量和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货币流量两种流量,可称之为完全实体经济。但现实中积累的存在、从而有信用的扩大再生产,使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讨论积累、信用产生后的情况。 2 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量和资本流量 (1)货币制度的演化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积累成为必然,积累使信用的出现成为必然。货币制度的演化历史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条货币日益独立于实物的发展轨迹:足值金属币不足值金属币和有含金量的信用券无任何价值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在这一过程中,信用起了关键的作用。总结货币制度演化的意义在于:日益独立化而脱离于实物流量的无价值货币符号为同样脱离于实物流量的虚拟经济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2)资本流量

6、 资本对社会经济目的的异化 继续把资本引入讨论。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出现,使得生产的目的从“为了人类的福利的增加”异化为“为了资本增殖的实现”。这便暗含了这样一种可能,如果通过作为手段的发展以实物为中心的实体经济已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那么可以采用其他更为有效的手段。这样,资本对经济目的的异化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动机。 扩大再生产 引入储蓄和积累之后的经济为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家庭的所有要素收入转化为消费的过程,厂商以借贷资本、自有资本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并投入生产创造出增值产品并回收货币的过程,都遵循总体上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剩余价值,不会产生虚拟经济。但是,从储

7、蓄到借贷资本的转化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过程。 资本的独立化运动 资本流量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表现为三种职能资本的相互依赖的独立化运动: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货币资本。货币资本通过信用参与吸收储蓄存款转化为生息资本。生息资本是以信用为基础、以获取利息为目的的资本。生息资本所取得的利息是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创造的收入流量的一部分(对现有存量再分配),它因服务于这两种职能资本的经营,保证或者提高其营运效率并承担一定风险而参与分割其收入流量。生息资本的载体首先是银行。3银行资本和信用、虚拟资本 (1)银行信用 现代银行的出现对于考察虚拟经济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而银行信用则是银行得以发挥这一重大作用的关键性因

8、素之一。 首先,银行通过自己的货币创造使货币数量实现了多倍增长。这一创造机制下文还将详细阐述,这里先不作详解。特别应指出的是,这一货币增长并不导致由国家发行的现实货币的增长,它只是在非现金结算前提下通过银行的信用扩张实现的(如果大家都把现金提出来,银行拆东墙补西墙就不可能了,实际上提着1大堆黄金或者1大堆纸币走来走去是很不方便的,大家更愿意使用记账符号,因此交换媒介是越轻便越好,越来越脱离物质性,也就越来越脱离价值)。我们发现,货币(这个是银行2次创造的货币,并非基础货币)在此被大大虚拟化了:它由原本还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进一步演化为纯粹簿记上的价值符号,完全脱离了经济运动中实物流量的限制,甚至

9、突破了国家发行纸币数量的樊笼。而这正是虚拟经济实现虚拟增长的货币制度前提。当然,如果银行的金融活动是服务于生产资本、流通资本等实体经济资本运动的并且可以取得满意的剩余价值分割(就是说如果银行利息能很高,人民就不用去投资到高利贷了),那么货币制度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虚拟经济的产生。因此,货币制度的变化只是为虚拟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以银行信用为中心,国家、企业信用的广泛运用使货币的范围大大拓展。 第一步,银行的活期存款以至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与现金一起成为广义货币。活期存款成为货币是因为它可以在非现金支付结算制度下随时转账以完成货币的一般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而定期和储蓄

10、存款之所以能充当货币是因为它们的流动性、变现力虽不及现金与活期存款,但在现代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可以迅速转换变现,同样能完成货币的职能并且同样参与银行信用的创造过程。(货币是一个综合功能的虚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的实际载体承担。金本位时代,货币的载体是黄金,黄金是价值和交换的合体,价值由黄金本身来背书。货币流出国门,则价值也同时流出国门了。而且流出是物理性的流出,就是说金币从美国物理搬运到了中国国内。纸币时代,货币的载体是纸币和政府,货币的价值和交换分离,价值由政府说了算,交换有纸币来呈现,纸币即使流出国了,并不代表价值也同时流出。同是美元,美国政府兑现的背书信用等级也不一样,比如美国老百姓

11、手里的美元就可以买日用品东西,而外国手里的外汇,就不能买日用品,也不能买美国的公司,资产,只能买金融证券衍生品。而且流出,打引号的流出,美元纸币是不能在中国直接用的。中国的外汇美元,实际是美国在国内银行为中国开1个账户。一国货币价值的背书:可以是本国政府法律强制力。世界货币的背书:可以是石油物质垄断,黄金物质垄断,战争武力强制等。背书的关键在控制力power,对资源,产品,生产,交换,经济,人的性命等几种控制力的组合。纸币,货币的价值和交换分离,价值由政府说了算,交换有纸币来呈现,完成了价值和交换的第1次分离-基础货币;但是纸币这种交换媒介数量上还是缺乏,如果货币和实物以1:1的比例发放,则局

12、部的冷热不均,还是会导致大生产需要的巨量交换媒介稀缺,为了更多更方便的交换媒介,银行创造了记账借条凭证,承担交换功能,价值由银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和拆东墙补西墙的能力来背书,完成了价值和交换的第2次分离-广义货币M2。显然记账借条凭证没有货币的基础坚硬。但是更交换更灵活,而且交换媒介可以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迅速扩大数量,满足大生产的巨量的交换媒介参与需求。) 第二步,金融市场和信用的高度发展使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单、承兑票据等因为可以迅速变现而被人们接受参与流通,同样起到货币的作用,成为更广义的货币(价值+交换)。此时我们发现,由于整个信用体系的高度发展和相互渗透以及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

13、,货币开始演变为一种代表一定价值(价值背书不强,波动较大,风险高)、变现力较强(交换功能强,数量更大,交换速度快)的资产,而这种资产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只是代表可以取得收入流量的权益凭证。(实际使用)货币范围的日益扩大使这些票证的发行者已参与到货币发行与创造过程中来,此时,银行、国家已丧失了货币数量决定的垄断权了。货币范围扩大的意义还在于整个社会已出现了这样的可能:只要有信用的支撑,一部分经济主体已可以甩开实体经济而凭空创造并不需要产品支撑的价值符号以实现资本增殖了(首先不需要中央银行,也可以自行创造软货币,只需要在现有虚拟货币基础上继续增殖出越来越多的虚拟价值,一样可以变现买到实体经济的商品

14、,干嘛还要辛辛苦苦的搞生产呢)。虽然这种货币符号没有任何价值也没有任何价值的支撑,但却可以与其数字相等的实体经济所创造的价值相交换,因而使它取得一种财富增加的幻觉,于是虚拟经济便真要粉墨登场了。 (2)虚拟资本 经济发展、金融深化使得借贷资本的规模和利息的影响空前扩大,从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入是不是由资本生出。货币收入首先被转化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产生这个货币收入的资本。同样,有了生息资本,每个价值额只要不作为收入花掉,都会表现为资本,也就是都会表现为本金,而和它能够生出的可能或现实的利息相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

15、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26.) 马克思这里分析的“资本”,便是它首先提出的“虚拟资本”,即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所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资本,如股票、债券等。之所以以“虚拟资本”名之是因为它相对独立于现实资本,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对应(股票虽然名义上是现实资本所有权的凭证,但它的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实际上主要只剩下了收益权,而其他各权是没有或很不完整的),只是一种被看作为利息的收入流量权益的逆推资本。(股票是比银行创造货币更加软的货币,它具有更灵活方便和大数量的交换媒介,价值背书是未来收益权比银行背书更弱)(各种虚拟财富都表现为利息,大家都希望低投入,高利息

16、回报,一层一层的利息最终都会压到实体经济项目的实际盈利上,除非是买军火毒品或房地产或垄断企业能有如此丰厚的盈利。) 虚拟资本对现实资本的独立化运动还表现在它独立的价格决定机制(虚拟资本价格包括2部分,1部分是正常利息价格,1部分是人为炒作价格):虚拟资本=定期收入利率。这一定价机制使虚拟资本的价格可能发生两种原因的变动:一是因定期收入变化引致的价格变动;二是因利率变动引致的价格变动。就第一个原因来讲,定期收入的变动并不完全由现实资本的运动增殖来决定。对股票而言,它除了受企业盈利影响外与受企业所处的行业、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投机因素等影响的投机资产关系很大;对债券而言,它的定期收入是事先约定或随市

17、场行情而随机浮动的,与现实资本增殖相关的只是市场风险而不是定期收入。就第二个原因来讲,决定利率的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和资金供求以及货币当局意志等,只有企业债券等少数虚拟资本与企业现实资本增殖状况造成的风险有关。更为重要的是,虚拟资本尤其是股票的价格受人们对未来经济状况预期的影响非常之大,而预期的影响要素更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复杂组合。这样,虚拟资本形成其独特的价格决定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与现实资本日趋分离。(正是因为证券化,不是用货币马上结清欠债,而是炒作未来收益预期,才产生了炒作的可能。)虚拟资本对现实资本的进一步分离产生于其倍增机制。这一机制产生的前提是投资于虚拟资本市场的

18、专营或兼营投资机构的出现。当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其所拥有的其他企业的证券(虚拟资本)为基础发行自己的债券或股票等证券,也即虚拟资本时,虚拟资本便实现了倍增。如果这一过程被第二重、第三重地反复进行时,虚拟资本便实现了多倍衍生。此时,经过多倍衍生得来的虚拟资本已被多重虚拟化,几乎已看不到它与现实经济现实资本的任何瓜葛,它所直接甚至间接对应的资本都只是一种非现实资本。于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经济活动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的运动增殖便正式出现了。(由于现在货币的价值和交换的载体可以分离,纸币价值基础坚硬,商业银行劵次之,两者可作为法币,虚拟资本其实是价值背书基础更加软的广义货币

19、,可以层层背书,价值越来越软,可交换数量则越来越大。) (3)银行资本的虚拟化、异化 银行资本从来源上讲包括经营银行业投入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它有两种存在形式:货币和有价证券。货币包括银行作为自有资本的货币(纸币现金)、作为储户存款的货币以及银行借款而来的货币。前面我们已提及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从中我们知道,银行所拥有的作为借贷资本的货币实际上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已多倍创造了的货币,如果一部分货币从银行存款中漏出,则银行借贷资本以同样的机制多倍减少。可见,银行资本中的货币部分已通过信用机制和非现金支付结算制度大大虚拟化了。作为银行资本的有价证券我们前面已分析过,它本身

20、就是虚拟资本。(银行卷交换媒介进行数量放大,证券虚拟资本进1步数量放大交换媒介)作为银行资本的虚拟化了的货币和有价证券各自和相互交错的多倍扩张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借贷资本多倍于现实资本并多次参加现实资本增殖后财富的分割使财富向银行及金融业集中;另一方面,符号化财富的多倍扩张使社会财富实际上发生了向金融体系的转移。所有这些导致金融资产、金融财富日益膨胀,成为脱离诸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产品存货、在产品等现实资本和财富的虚拟资产。然而这样虚拟资产的拥有者金融业却由原来实体经济的服务者一跃而异化成为整个世界最大的财东和主宰!(在泡沫上升期,要持有虚拟资产,少许变现以享受现实物质,最终必须及时把

21、虚拟资产变现金以便真正完成现实财富的分割。富豪必须带头持有虚拟财富做出表率但其实是低位建仓,大众不持有虚拟财富,如果不把虚拟资产财富概念灌输到大众脑子里,则富豪怎么把虚拟财富最终高价卖给大众呢?) 4金融体系与金融工具的发展 (1)金融体系的发展 金融深化和金融业的竞争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和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金融管制的放松及自由化的发展以及金融业各主体间的业务竞争交叉使银行成为名符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而以商业银行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现已发展成为包括由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组成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由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

22、融公司等组成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所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信用机构(评级机构作为价值信用的背书)等组成的庞大系统。如同银行资本的存在形式一样,整个金融体系的资本也不外是货币、证券,它的资本虚拟化过程以及与银行是类似的。然而金融体系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却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实物资产、货币、证券各自及其之间虚拟化运动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金融产品本身的虚拟深化。 (2)货币和证券虚拟化多倍创造的深化 货币第一步虚拟化多倍创造是由金融体系的存款或曰贷款创造机制完成的,这在前面已提到过。虚拟资本本身的多倍创造我们也已讲过。我们下面主要来讨论货币的第二步虚拟化多倍创造,即贷款合同的证券化。金融机构以

23、自己和其贷款对象尤其是它自己的信用为基础,以其贷款合同所形成的收入流量为还本付息的保障,将贷款合同按风险等级加以平衡组合形成新的债券向市场出售,从而募集新的货币资金形成增量借贷资本再次参与货币和信用创造,加速资本增殖,这就是贷款合同的证券化。我们知道,具体的贷款合同本身不是现实资本,它能带来定期收入流量的特性使它实际上成为虚拟资本的特殊形态。但是在具体贷款合同中我们至少还可以看到它与现实资本的联系:被贷资金被借款人转化为消费或投资资金的过程从而最后形成已回笼增殖的流通资本或实物资本。然而当贷款合同被组合证券化之后,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合同组合,它与具体现实资本的联系被隔开了。这样,

24、货币创造及这一创造形成的资本进一步远离了实体经济。(虚拟层数越来越多,与实体的实际情况联系越来越弱,越来越看不懂,产生信息严重不透明) 同样,金融体系以它所有的股票、债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等为基础和保证来发行债券时,货币创造与上述过程是一致的。 (3)金融衍生产品的多倍创造和虚拟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管制放松、金融业竞争激化的背景之下,以进一步避开管制、规避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为初衷的国际金融创新蓬勃发展,成为虚拟经济正式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和手段。而这一创新的重要内容便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和迅速增长。所谓金融衍生产品指其价值依赖于一种或多种基

25、础资产或其指数的金融合约,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合约以及把这些合约加以组合的交易工具,如互换期权。 金融衍生产品的保证金制 当人们以实物资产为抵押进行借贷等信用创造时,抵押资产可能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被放款人以资产折价的形式加以规避。人们进一步发现,借款人实际利用的信用资源只是资产被折价的部分,而其余部分的信用资源是被闲置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当人们进行商品或资产的买卖只是为赚取价差而非享用其使用价值或效用时,交易标的的市场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估量的。这时,只要实际上只是作为买卖中介的牟取价差者有抵御买卖期间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最初的卖者便可将交易标的单方面转移给他而勿

26、需物款两清。当这两种情况被引入金融领域以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以交易额的一定比例(通常小于5)为保证金来抵御市场风险的保证金制便出现了。保证金制的出现形成了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交易多倍创造机制或叫资金杠杆,即数十倍于实际投入资金的商品、主要是虚拟资本的交易额。由于杠杆的作用,使得占绝大多数(比如期货的98左右)的、并不实际交割而只是牟取价差的交易者的盈亏风险相对于其交易额几十分之一的真实投资而言被大大放大了。由此,以保值和规避风险为目的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在大多数投资都是投机者的情况下异化成为市场风险的制造者、发源地。从另一方面讲,投机交易额的巨大虚拟膨胀使得其所产生的虚拟经济远远超越了实体经济的

27、规模,金融业尤其是衍生产品市场成为虚拟经济的最大生产基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本身的虚拟化 衍生金融产品按其交易的对象可以分为五种:商品、证券、外汇、利率、指数等的衍生品。由于绝大部分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是投机性的,所以衍生品交易实质上交易的是对象的市场风险,即因市场风险导致的价格涨落。 (重要)我们下面便以名义上的交易对象来分析衍生品本身的虚拟化。指向商品的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名义的交易对象是具体可感知的,这类衍生品只是交易对象的第一步虚拟化,其价格涨落与具体商品市场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而指向证券的衍生品中只有一部分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的证券与实体经济、现实资本有一定联系,虽然其衍生品本身已经

28、是作为虚拟资本的证券的再次虚拟了。而证券衍生品的价格与具体市场具体现实资本的关系已经很微弱了。当交易指向外汇时,虽然已与具体现实资本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尚能见到虽已是无价值的价值符号的外汇纸币。而剩下的利率、指数的衍生品我们根本见不到任何有形的东西,它的交易指向的只是一种概念,一个头脑中的指标,其价格仅与宏观经济状况及心理、政治、文化等非经济因素有关,已失去了独立市场价格决定机制而受到方方面面情况的普遍影响。这些没有特定实体经济支撑没有独立市场价格机制的金融衍生品实际上只是具体实体经济或其组合形成的投影,没有创造一丁点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它却不断衍生出甚至可以主宰实体经济的虚

29、拟经济。 5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及金融自由化 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交相激荡,形成虚拟经济国际发展的前提: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便于美元资金的自由进出),从而为虚拟经济的发展和统治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同时也促成许多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的超前畸形发展。 6小结 将本小结内容加以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1)货币由足值金属币到无价值强制使用价值符号的虚拟化发展为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发展提供了货币上的可能性(价值和交换功能分离)。如果货币的符号化没有实现,则经济发展尤是虚拟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现实货币数量有限(比如黄金数量有限)的硬性约束。 (2)

30、商业、银行、企业、国家信用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体系信用的发展膨胀及其货币创造功能为虚拟经济提供了不断增长的货币支持并为虚拟经济的多倍膨胀提供了可能。 (3)金融深化基础上的金融业竞争激化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外在压力进而变为前进动力。金融深化导致国家经济的金融化和自由化进而使得金融业竞争激化、利润下降,迫使金融业寻找新的盈利出路,虚拟经济应运而生。 (4)股份制及交易所制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微观企业制度基础和良好的交易场所及服务。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股东逐渐脱离现实资本运动而只重视股票虚拟资本的虚拟增殖,为虚拟经济准备了一定的主观条件。而交易所则为虚拟资本、

31、虚拟经济的运动发展提供了规范服务和便利,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 (5)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及金融业的自由化为虚拟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的推动。 7金融业之外的虚拟经济成分 金融业之外的虚拟经济成分主要指以房地产业为主包括珍宝文物等在内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或效用其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的实物市场所创造的虚拟经济成分。这些虚拟经济的交易对象与金融业中绝大多数交易对象的共同特征是其价格不由价值决定而与供求和人们的预期有极大关系,因而可以为其非理性价格上涨提供广阔想象空间,但是,非金融领域的虚拟经济成份大多有金融的参与支持,这里就不再赘述。三、虚拟经济的创造增长机制 前面主要论述金融业本身不断深化发展为虚拟

32、经济提供的可能性与一定程度的必要性,但虚拟经济创造增长的具体机制是怎样的呢?下面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另外,我们首先提出虚拟经济创造过程中一个令人疑惑并值得深思的问题:以现有的货币创造理论,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里当法定准备金率、人们的支付习惯、现金漏出的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从而货币创造乘数也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相对较稳定的条件下虚拟经济的爆炸式增长的货币基础是什么呢?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相对稳定,那么虚拟经济的增长只能限定在这一货币许可的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的交易只可能是“零和博弈”你赢的便是我输的无法产生虚拟经济高速增长,那这与虚拟经济事实上的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释呢?下面我们先进入相关的另一问题。 (一)信息缺陷与人的有限理性 我们知道,一般经济学研究有两大基本假定,即充分信息假定和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如果这两个假定成立,那么市场活动中的每个主体将充分了解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一切信息,并且能够正确地判断当前和今后一切与它相关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并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最优决策。在这样的条件下,整个经济运行将不存在不确定性,即没有风险,经济将处于静态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