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短诗五首 教案 龙文教育中外短诗五首 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短诗在行文和构思上的特点。 2感悟五首诗的思想感情。二、能力培养目标: 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2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活动设计: 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几位作者的资料。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整体把握 断章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
2、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
3、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当然,也可以把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这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更能引起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风雨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
4、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
5、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错误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诗人这番话为我们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这首诗的背景是狼烟四
6、起的战争年代,诗的主人公“你”在江南小城里寂寞地等待着亲人从战场归来。“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两句使我们知道了主人公容颜美丽如莲花,随着“我”的来而又去的脚步,这容颜经历了希望和失望,就像莲花绽放又凋零。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无形的,诗人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等意象来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结尾一段,“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以“美丽”为定语修饰“错误”,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具有表现性,更能感动读者。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使用倒装语句,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紧
7、掩”,比起“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这样的表达,显然在意境和语气上都有更加悠长深远的韵味。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解读成情诗,表达闺中怨妇盼望归人的心情。回旋舞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
8、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
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埃兹拉庞德后来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二、问题探究1 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2 错误一诗中意象是怎样运用的?
10、这首诗中的意象新奇而独特。“莲花的开落”,喻指美丽的容颜经历过希望和失望的表情。“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天里柳絮因风起舞,无风则不舞,这个意象与亲人不归、女主人公久久等待的心情暗合。还有,傍晚时分的江南小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清冷、沉闷、没有生机,即如诗中的“跫音不响”。“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衬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心情。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使诗的感情表达得充分、丰满,而且使诗富有美感。3 意象叠加指的是什么?在一个地铁车站一诗中意象叠加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这首诗中的两组意象,被诗人高度个性化的直觉力量吸引、叠加,使诗歌迸射出更加丰富的含义。诗人曾说他在地铁车站里,“突然间,
11、看见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又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努力寻找能表现他这种突发感觉的文字,但是没能成功。后来,他找到了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就是他在诗中使用的意象叠加的方式。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这使得诗产生了无穷的意义。其实意象叠加对我们中国诗人并不新鲜。我们可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关于练习 一、反复朗读、品味这五首诗,研讨下列问题。 1 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
12、诗,你说呢?2 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3 错误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情境?你认为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 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5 你怎样理解在一个地铁车站中,人群中的面孔与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设题意图:从主题、内容、写法和某些关键语句等多方面赏析这五首短诗。参考答案:1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
13、。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2 诗中的“风雨”应该是一个比喻,它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现实人生的经历、磨难甚至挫折。诗人用了“郊原如海”“房舍如舟”两个明喻,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波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3 错误一诗中,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描写了
14、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紧掩的春帷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打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一般说来,诗中的“你”往往被理解为闺中怨妇的形象。4 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5
15、 根据意象派的创作风格,第一行的“面孔”与第二行的“花瓣”是两个不同的孤立的意象,诗人把这两个独立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意象的复合体(在两个意象之间起着沟通作用的是高度个性化的直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有限、具体的意象赋予无限、抽象,甚至神秘的内涵。二、这五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并背诵下来。选择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设题意图:倡导个性化阅读,积累文学名篇,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建议 一、教学这几首短诗,可多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比较的目的,主要在于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比较是一个鉴别、鉴赏的过程,因为诗歌的篇幅一般较短,便于比较,应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信
16、息。如果条件不具备,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但不要提供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1 断章与在一个地铁车站比较。断章一诗,据作者自己说,这四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句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就由此而来。在一个地铁车站一诗,据诗人自己说是这样创作的:一天,他从巴黎协和大街附近的一个地铁站走出时,看到一张张美丽动人的女人面庞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苦苦思索,想用诗的语言把这一美好的印象表达出来,当晚写成一首30行的诗,但不满意;半年之后把它压缩成15行的诗,仍不满意;又过了半年之后,他再次把它凝炼成现在的日本俳句似的两行诗。有趣的是,卞之琳
17、20世纪30年代就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庞德则对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崇仰备至,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了许多灵感。两位诗人国别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经历却有相同之处,他们都热衷学习异域文化,为我所用,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2 把回旋舞与保尔福尔的代表作晓歌(见“有关资料”)以及戴望舒的烦忧比较,体会首尾相接、浑然天成的特点。某一诗人的作品可能有相对统一的风格,不同诗人也可能表现出一致的风格,这就涉及师承和流派的问题。3 把错误与温庭筠的词望江南梳洗罢比较,看看其意境是否有相似之处,从描写思妇这一主题和表现的意境来看,是不是能看出新诗与古典诗词的某种联系。二、这五首
18、诗都属中外短章精品,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构思精巧,建议学生最好能背诵下来。一、作者介绍1 卞之琳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
19、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
20、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对象。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2 芦荻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3 郑愁予郑愁
21、予,1933年生,河北人,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台湾。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大学,曾任职基隆港。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早期诗集包括梦土上窗外的女奴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郑愁予的创作意象多变,音韵温柔华美,自成风格。4 保尔福尔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他在从19051914年这十年间主编诗与散文之前,主要是一个剧场老板、剧作家、象征主义演剧运动者。他很早就活
22、跃于巴黎的戏剧界了。1890年,他创办了一个“艺术剧场”,上演梅特林克和马拉美等象征派的诗戏曲,对抗当时的“自由剧场”的自然主义。在一般人认为此类戏曲不可能上演的议论纷纷之下,他终于获得了可惊异的成功。1912年,他获得了“诗王”的光荣称号。5 庞德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曾先后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和哈密尔顿大学求学。1908年离美赴欧,在伦敦加入了以诗人叶芝为中心的一批作家、诗人的小圈子,成为意象派的一员。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辑。此后,帮助詹姆斯乔伊斯发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又帮助TS艾略特发表长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20年去巴黎,在那里结识帮助了年轻的海明
23、威。1920年去意大利,在拉巴洛一住就是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思想极为混乱,他在罗马电台每周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策进行宣传,抨击美国的战争行动。战后被判犯有叛国罪而遭逮捕,关押在比萨附近的监狱中。后因被认为精神失常而住进医院,直到1958年,在一批诗人和同情者的呼吁下,对他的控告才被撤除。获释后他返回意大利,1972年病逝于威尼斯。庞德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推动了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他对东方文学哲学的翻译介绍引起欧美文学界对东方的兴趣,不少后起作家在他的帮助下成为英美文学大师。(摘自中国小百科全书,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二、断章赏析(吴思敬)此诗之妙,尽在组织。组织者,结构也。结构绝
24、不是仅仅解决一个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条理问题和顺序问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决定系统功能的东西,不仅是系统的要素,更是系统的结构。因而整体不是等于而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把几个单一的镜头、几段简单的描写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织到一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创造,会有一些崭新的东西迸射出来。这些新的东西,既来自于结构的整体效应,同时也是读者在鉴赏中积极思维的结果。因为探求含义是人类意识的一项本能,让欣赏者完全不动脑筋地接受一些文字排列,是不可能的。巧妙的结构可以给读者以启发和暗示,让读者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断章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高超的结构手腕。全诗四行,分成两节,恰
25、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镜头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镜头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个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分别来看各自只是一个肯定性叙述,告诉读者一种状态而已,很难悟出什么深意。现在把这两个镜头并置在一起,构成一组并列蒙太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个镜头中,还是这个“你”却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位置的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事物处于某种状态,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参照物做比较,那么对处于同一种状态中的事物,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对事物相对性的强调,只要不
26、把它推到极端,与事物的绝对性相割裂,导致相对主义,那么对于破除人们孤立地、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还是有所裨益的。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不过细细体味一下,这组镜头与第一组镜头还是略有不同的。第一组并置的两个镜头都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第二组,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还是具体的,至于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则只能是从想像中才得以展开的了。它虚一些,令读者体味的余地就大一些。李健吾先生很看重这“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
27、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卞之琳先生在答辩文章中则称:“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关于鱼目集)对李健吾先生的解释和卞之琳先生的辩白该怎样看呢?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因为凡优秀诗作都不是平面展开的,而具有多个层面,这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正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每个解都是方程自身所具有的,而不是出于解题者纯主观的想像。同时这种不可穷尽性也只有在读者的审美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
28、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从而在诗歌中会有全然不同的发现。这样说来,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们当然应重视,我们把这首诗的主旨解读为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便是充分考虑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的。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否还可以有不同于诗人的见解呢?当然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过诗中的两个“装饰”,悟出了诗中蕴含的“说不尽的悲哀”,也尽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称的:“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答鱼目集作者)(选自冲撞
29、的精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三、风雨赏析(杨景龙)人生多风雨,世事多风波。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诗的第1节两行极有气势。“大地”是稳定和力量的象征,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连“大地”都被“卷来”了,这场“风雨”该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啊!第2节用比喻承接,风雨中“大地”仿佛在翻动颠簸,茫茫“郊原”犹如起伏动荡的大海,“房舍”就像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孤舟。诗的前两节所写,都是抒情主人公“我”对这场暴风雨的感受。既已把郊原比做大海,房舍比做孤舟
30、,那么顺理成章,“房舍”中的“我”自然就像那驾舟的“舵手”。因为“年轻”,所以在这“大地的海上”,“我”不知道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是否有沉沦灭顶之虞,而不免忧心忡忡。看来,“年轻的舵手”还缺乏历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处变不惊的安详气度,“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的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都是“年轻的舵手”有待达到的人生境界。(选自短章小诗百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四、错误赏析(文鹏、姜凌)错误是一首情诗,追忆着大陆时期的旧情。首段是结局的倒叙,说他打江南走过,不入家门,使情人失望,她那期盼已久的容颜如莲花笑盈盈地开了,又心灰意冷地落了。把结局移至开头,避免顺叙
31、的平淡,结构新奇。中段写女子相思、等待的情态。意中人不归,她的心中自然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的飘飞。寂寞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听不到青石的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小小的心灵也如同窗扉紧掩,春帷不揭。最后两句,又用了倒装,先说他的马蹄没停下来,再点出他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最受人称赞的奇语。听到马蹄声,女子笑脸如莲花盛开,所以“美丽”;但人过家门而不入,使莲花愁落,因而又是“错误”。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复杂的情思、意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台湾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纪弦评郑愁予的诗“长于形象的描绘,其表现手法十足的现代化”。大陆诗人流沙河补充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补充得好。此诗的句式、字词搭配虽多洋调,但诸如“江南”“莲花”“容颜”“东风”“飞絮”“向晚”“跫音”“春帷”“归人”“过客”之类的意象或词语,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此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有一种迷离怅惘的抒情氛围,颇似唐人温庭筠的词。(选自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五、晓歌(保尔福尔)我的苦痛在哪里?/我已没有苦痛了。/我的恋人在哪里?/我不去顾虑。在温柔的海滩上,/在晴爽的时辰,/在无邪的清晨,/哦,辽远的海啊!我的苦痛在哪里?/我已没有苦痛了。/我的恋人在哪里?/我不去顾虑。海上的微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