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588.05KB ,
资源ID:97494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494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防灾减灾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防灾减灾论文.docx

1、防灾减灾论文浅谈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措施姓 名: 李保汀 班 级: 土木1104 学 号: 13 2013年6月6日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地震定义四、中国地震灾害及构造五、抗震概念设计六、中国防震减灾发展战略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摘要:近40年,中国共发生4次大地震,分别是唐山、澜沧、汶川、雅安。共造成4万人死亡,受伤22万,经济损失超百亿。地震给国家、人民带来不尽的损失和伤痛。所以防震减灾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地震 防震减灾工程 抗震概念设计字典里有个我们十分不想看到的成语,那就是“天灾人祸”。何谓天灾呢?天灾实质就是那些自然界中的灾难。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出现一

2、些异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会作用于我们人类社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构成了所谓的灾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我们要想战胜这些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少,就必须要了解它,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的来监测和预防。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学生,对于自然灾害了解的是必须的,所以防灾减灾工程学是大学任选课程中很重要的学科。地震,是我所认为的最大的灾难。我见过的地震虽然只有汶川和雅安大地震,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那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难以平静。在学过防灾减灾工程学后,我了解到了地震的可怕性,也了解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地震定义: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内部在不停地

3、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及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4、。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中国地震灾害及构造: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最显著特征是西强东弱,有历史记载以来,以东经107度为界,西部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91次,东部只发生27次(台湾省和东北深震除外)。但是由于

5、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地震形成的灾害要远大于西部。地震活动西强东弱的原因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推挤。大陆强震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强震沿地震带集中发生。唐山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我将来会是是一名土木工程师,会了解房屋建造的结构,设计出抗震结构的房屋建筑是我们的责任,在书中的抗震概念设计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抗震概念设计: 目前地震及结构所受地震作用还有许多规律未被认识,人们在总结历次大地震灾害经验中认识到: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而对建筑工程结构做的概念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

6、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及其两者之间的锚拉;材料与施工质量等。抗震概念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点:1、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

7、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参考外国规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么样的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根据 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

8、,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 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

9、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求: 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工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

10、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防震减灾发展战略:(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震减灾2004年中国地震局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即:“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这个指导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减轻地震灾害实际的,也是应该长期坚持下去的。但是,通过对5.12汶川8.0级强震的总结,需要对“预防为主”的内涵进一步明确,重点进一步突出。5.12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防震减灾仅有地

11、震的监测预报是不够的。前面已经讲到,地震预测是一个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即便对一次破坏性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震前预报,地震还是会形成重大的灾害,还是要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还是需要采取措施抗御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必须走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道路,预防应该包括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科学地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等。科学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地震预测(特别是中长期预测)至少能够提供未来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这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美国不进行地震预报工作,而是通过单纯的增加投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实效,这种战略

12、是由他的国情所决定的。美国强震危险区的面积集中在其西海岸,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可以增加投入,把房屋建设得抗震能力很强。但我国的强震危险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而且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必须突出重点,重点针对地震危险区加强重点防御。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研究一方面是确定重点危险区的基础,同时,如果能够对某种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的话,则会起到更大的减灾实效。因而,中国的防震减灾绝不能放弃、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的探索和努力,要在对5.12汶川大地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地震监测预报的战略、重点和思路要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科学问题和主攻方向,在完善现有地震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

13、水平,构建立体监测体系,力争取得更大的进展。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预防为主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科学防灾理念,提高全民防灾意思、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另外,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依靠中国地震局这样的专业部门外,还要发挥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还要依靠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才能够全面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二)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基础研究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科技工作。防震减灾工作所面对的,是一系列世界性的尖端科

14、学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和技术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核心,推进和依靠科技进步,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由之路。当前特别需要的是加强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 与地震科技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例如我国大陆发育400条以上有可能产生强震的活动断层多数没有开展系统的综合研究,只对约20个大中城市下面的隐伏断裂开展过详细探测、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价,这显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对基本资料的需求,迫切需要对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和潜在地震危险区进行深入调查和综合研究。2. 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地震孕育发生物理过程、地震成灾机理等基础研究。综合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是从根本上提高地震预测水平的关键,也是更

15、加科学地进行地震烈度区划、合理提出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而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是提高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这些都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实效,但从长远来看将对防震减灾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3. 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关键技术是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方面,除了利用高新技术对地震进行监测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抗震设防之外,从5.12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的实践来看,发展轻便、有效的救援装备也是当务之急。(三)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减灾1997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防震减灾法,这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开始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要在吸取5.12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认真修正防震减灾法,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将防震减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对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市县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指导,保证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健康开展。参考文献: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张培震著 防灾减灾工程学江见鲸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