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23.29KB ,
资源ID:9745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45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含答案.docx

1、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

2、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内容“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

3、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2)依据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可得出当时经济荒凉落后;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可以知道,宋时江南地区经济已得到发展,变得很富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气候地理原因有:雨量充沛 ,气候较热,土地肥沃。(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

4、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发展经济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点睛:(1)问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问理解材料二的内容与材料一对比得出答案,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确定江南地

5、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问依据课本所学,理解是关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问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6、?(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出科

7、举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给平民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该疆域图所属朝代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2)请将该朝代的都城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3)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答案】(1)A框元。(2)B框大都。(3)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疆域图所属朝代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

8、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是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4阅读下列材料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

9、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实行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答案】(1)表现:物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2)措施:任用贤能(统治者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答出2条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且不得摘抄原文,需要在提炼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材料第

10、一句“天下无贵物”可知物价低廉;第二句“夹路列店肆肆待客,酒馔丰溢”可知商业繁荣;“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说的是交通发达,社会安定。(2)本题考查材料以外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联系所学知识将唐玄宗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答出即可,如任用贤能;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等。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

11、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3)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并说出该事件的影响?【答案】(1)玄奘;长安(2)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3)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1)依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取佛法(2)依据所学可知,

12、玄奘到达天竺后,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那烂陀寺是玄奘“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玄奘回国后,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3)依据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图)。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皮日休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名:_;_;_。(2)隋朝大运河是从哪年起陆续开凿的?(

13、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答案】(1)洛阳。 涿郡。 余杭。(2)605年。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洛阳;是涿郡;是余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14、,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3)根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7材料:“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2)加上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入欧洲的?(3)谈谈这些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答案】(1)印刷

15、术、火药、指南针(2)阿拉伯人(3)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我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

16、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7、答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概括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9明清时期君权得到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明太祖

18、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它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皇权空前加强,其中锦衣卫和东厂成为皇帝监视官民的工具,这两种机构合称为什么制度?(2)明朝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相继采取措施加强皇权,请至少写出其中的2点。【答案】(1)厂卫制度(2)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置三司。【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即厂卫制度。(2)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在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在地方设置三司,削

19、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点睛】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明朝在厂卫制度监察百官,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在地方设置三司,削弱地方权力。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必须先正其身唐太宗材料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令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管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他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0、 (3)材料二说明唐太宗实行统治的关键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他为此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答案】(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隋亡的教训。(2)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答点即可);(3)人才;注意任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答一点即可);(4)贞观之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认为君主和百姓是舟和水的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和他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隋亡的教训有关。(2)根据材料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可知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

21、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根据材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可知唐太宗实行统治的关键是重视人才,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重视人才选拔,完善科举制度,答一点即可。(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点睛】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

22、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镦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请回答:(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4)台湾在元朝称为什么?它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机构是什么?【答案】(1)行省制度;忽必烈。(2)枢密院

23、;御史台。(3)(最高)行政机构;腹里;在历史上影响深远。(4)琉球;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知,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2)依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

24、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元代,御史台是监察事务的机构。(3)材料中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被称为“腹里”的地区(大都及其邻近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就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在历史上影响深远。(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在元朝称为琉球,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是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是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制的开始;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中央

25、机构是宣政院。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12材料论述。材料: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枝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鼎峰。摘编自李约品中国科学技术史(1)材料中的“远航”指的是什么

26、事件?(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1)郑和下西洋。(2)观点:世界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论述: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27、;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和所学知识,可知“远航”指的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

28、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依据材料信息“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枝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鼎峰。”,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论述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可从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概况和影响等方面予以分析回答,如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9、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尽道隋

30、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写出“此河”的中心。(2)小历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隋朝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洛阳(2)同意小历观点。理由:大运河的开凿增加了隋朝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之一,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不同意小历观点。理由: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不同意小历观点。理由:材料不能体现小历的观点。材料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促进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详解】

31、(1)依据材料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选择同意小历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增加了隋朝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之一,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可以选择不同意小历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材料不能体现小历的观点。材料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促进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点睛】解答辨析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材料二:(1)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