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61KB ,
资源ID:97441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44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1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1精.docx

1、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1精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1)部分XV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但是,人们完全没有理由因此而对欧洲经济失去信心。内容提2世纪9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欧洲前途取决于它对全球化的全面适应能力,取决于它对一体化的创新吸纳程度,取决于它在新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就。而欧洲联合和欧洲改革正是它达到这些目标的可靠途径。欧洲的

2、联合与改革都在步步前行,尽管困难不少。从屡屡挫折中不断取得成功,这本身就是“欧洲建设”事业的逻辑。同时,对美国经济前途也未必有理由过于乐观。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既起牵引作用,又起破坏作用;而欧盟则主是起稳定与平衡作用。2.强固和开辟有效的经贸合作渠道。首先,恰当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地位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履行义务,放弃原来那些准予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特权以及违规保护;同时,我们应该充分享有权利,其他世贸成员现在有义务来依照世贸法规重新审查其以往对待中国进口产品的政策和做法,那些曾经适用于中国进口产品上的武断的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应依照世贸组织的规定而进行改变。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世贸

3、组织成员理论上仍可能在今后十来年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将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公平和透明度原则来监督并干涉其他成员在实施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时的不合理行为。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中国从此可以参与世贸组织新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实际上是世贸组织成员政府间达成的协议,但受这些规则影响的真正利害关系方是它们那里的工商企业。因此,我国有关工商企业应当学会如何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主通过自身的努力,同时也可合理地借助政府和行业组织等来为自身合法利益服务。中国“入世”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第15条(优惠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仍适用于中国。尽管中国没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也

4、没有自动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个案待遇,我们仍应充分利用普惠制中尚存的部分。最后,中国自己也可以发起合理的反倾销行动。为此,国务院已于2001年12月16日公布了新的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新条例。其次,我们对欧盟的经贸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欧盟一级,它的法律文件、政策决定甚至具体的合作项目都具有定向意义。可以预期,欧盟今后的技术壁垒之类的法规将会变得更加严格、更加复杂。欧盟未来的“共同外交政策”可能也会体现在对外经贸、对外援助等领域。欧盟的官方合作项目与私人企业贸易、投资相比,虽然金额不大(20022006年欧盟对华合作项目资金总额仅为2.5亿欧元),但具有重的导向

5、意义:根据欧委会通过的一系列对华关系“战略文件”安排的这些资金,使用重点突出,50%用来支持中国改革,30%用来帮助中国可持续发展,强调欧中合作的新思路,不只是资金问题,更注重提升“软性”援助的重性;资金与合作项目今后主由欧盟驻北京使团就地管理,不再事事、时时、处处请示布鲁塞尔总部。同时,我们继续重视对欧盟成员国的工作,这是中欧经贸关系的主实际内容所在。在这里,我们只想强调指出,除了重视欧盟上述5个最重的对华贸易投资伙伴国之外,我们还必须从不同角度重视欧洲其他国家地区,例如环波罗的海地区、巴尔干地区等。最后,在“微观”领域,为拓展中欧经贸合作,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做,包括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商

6、品本身(品质、档次、品牌、服务等),大力培养一批真正的中国“欧洲通”人才,积极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分“公”、“私”,不管大、中、小),重视贸易与投资的复合运用,而且应该是双向的。3.及时、准确地了解、把握对方对一些有关重问题的观点认识与政策主张,并恰当予以应对,是拓展中欧经贸合作的关节点。例如,如何评估中国“入世”后中欧双方的行为表现、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反倾销与技术壁垒问题、普惠制“毕业”制度、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某个政治问题等。在上述列举的问题中,内含着一些分歧与摩擦。妥善解决这些分歧摩擦是推动未来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重因素。(三)存在的主问题中欧经贸关系中经

7、常遇到的一些分歧摩擦大多是相互关联的。目前,欧美紧盯着中国“入世”后的履约行为表现(反之,中国也十分关注欧美的相应实际行为),其实质是中欧双方是否真正如约按市场经济原则求办事,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而正因为至今中国尚未取得这种地位,给欧盟增添了一个“方便”,屡屡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加紧对中国实行普惠制“毕业”制度和欧盟对华的贸易逆差,则又给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新的动机。一旦出现个别政治问题,还会加剧上述某些分歧和摩擦。因此,妥善解决分歧摩擦应当始终排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1.目前欧盟担心中国什么?求中国什么?欧盟的主担心是:中国“入世”后,出口将进一步加快增长,而且出口商

8、品将从传统部类日益提升到高科技领域,包括机械、汽车、家具、有机化学制品等;欧洲生产基地可能会进一步迁往中国,影响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欧盟贸易逆差日益增长,据欧方统计,其对华贸易逆差已达500多亿欧元。欧盟的主求是:中国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特别是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公司管理中遵守会计法、充分保护财产权和知识产权、公平执行企业破产机制程序、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作、提高透明度、地方当局也必须执行贸易法规等方面;欧盟实际上也赞同美国的主张,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并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但欧盟所持态度比美国更谨慎;求中国不提供扭曲贸易流量的直接或间接补贴。欧盟的上述担心与求,日后究竟如何付诸行动,

9、十分值得关注。2.关于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1998年,欧盟把中国和俄罗斯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剔除。两年后,俄获得了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中国还须等待。欧盟从经济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说俄公司的法律框架已不受政府的影响,它们在其他方面的法律框架,如会计法、贸易法、破产法、外币兑换条例等,已与西欧十分相似。欧洲人往往把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说成是“技术问题”。而中国人常常把它视为政治问题。笔者以为,二者都不尽然。诚然,任何一位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现实的人都会承认,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特别在最近10年中,无论在商品市场化、生产素市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还是在非国有经济的迅猛发

10、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宏观经济“自由度”位次迅速上升。内容提2世纪9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从微观领域来看,中国能将自己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行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勇于并致力于与国际接轨的“排头兵”。但是与此同时,作为还在深入“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欧盟有人提出的中国国家及其企业有的尚不完全符

11、合市场经济待遇的标准,也并非全然无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2004年6月底做出的评估,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暂时说“不”,似应可以理解。自然,欧盟迄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确实还有政治原因,包括欧盟成员国之间意见不一,有人还想借此对中国企业(主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施压以及观察等待20042006年中国履行“入世”协议关键性条款表现,此外还有美国因素。如果再考虑到欧盟已把判定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从过去的行政行为“升格”为正式立法,可以预期,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近期内未必能完全解决。但是,力争尽早取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妥善解决中欧经贸关系中的分歧摩擦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极大努力,一方

12、面固然不宜显得急不可耐,但另一方面争取一二年内解决问题,似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仅涉及局部的商业利益,更关系到整体的国家待遇。3.反倾销与技术壁垒问题。考虑到欧盟近来的动向以及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欧盟15个成员国2004年3月一致通过了一项关于重新修订反倾销贸易提案的条件和标准的决定,引人关注。有人认为,这项决定意味着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为今后欧盟若需动用反倾销措施的话,程序简化了,时间缩短了,总之是“方便了许多”。不过对此也不宜过于渲染,于事无补。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努力早日取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寻求世贸组织有关法律条款的保护;出口商可据理

13、逐例申请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即个案待遇;弄懂对方游戏规则和技术路线,对此国人尚需学习;在反倾销问题上,我国企业不应再不战而溃,政府和行会组织等有关方面应提供合法帮助;中国自己也可以反倾销立法并据此采取必行动,事实上我们也已经这样在做;此外,中国企业也实在需自律自强和进行必的重组。欧盟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和企业的危害并不比反倾销小。这些壁垒主来自四个方面:技术法规、标准繁多,求高,修订频繁;对包装、标签以及劳工保护求严格:“绿色壁垒”;竭力控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欧盟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刻意针对中国的,它们反映了欧盟追求成为国际规则制定者的权力欲望,与美国争夺国际影响的利益需求;体现了欧盟所达到的

14、生产与生活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某些求;同时,也确实隐含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少因子。对此,我们首先致力于保护包括自己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权益,不赞成欧盟有时采取的貌似公正、其实很不公正的把发展水平相去甚远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律平等对待”的做法;同时,更着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标准化的现状是:采标率不高,只有44%,而且水平低。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努力创建自己的技术标准。中国通过创建本国的技术标准,可增加中国的创新技术在世界范围的使用。我们应当利用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来加速本国技术的采用。由于在中国销售的科技产品被求采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希望打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将不得不使用

15、这些技术标准来生产产品。这方面,我们也已经开始在行动,但尚需大大加强、加快,并取得明显实效。4.关于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目前,欧美都有人在利用它们的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做文章,这引起了双方的关注。在欧盟,逆差之所以惹人注目,直接原因是欧洲人计算出它的数据已由1993年的88亿埃居(欧元前身)增加到了2003年的500多亿欧元。在中国,有关方面之所以重视,是因为它们已经了解了欧洲人对此所做的分析以及据此所采取的行动。欧洲人认为,欧中贸易逆差首先同中国充分利用了欧洲人提供的普惠制有关。于是,在已经取消了欧盟对中国生产的化学品、皮革与毛皮制品、服装、鞋、玻璃及陶瓷制品、贱金属、家具、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

16、等的“普惠”待遇之后,欧委会于2003年6月又做出决定: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正式取消对华另外6类产品的普惠制,即乳制品、蛋制品和天然蜂蜜等;塑料及橡胶产品;纸制品;机电产品与光学、照相和电影器材;计量、检验和精密仪器、医疗和手术器械及设备;钟表、乐器及其零件和附件。今后尚能享受欧盟“普惠”待遇的中国产品是活动物;植物产品(油籽、工业及医用植物除外);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制品;农产品;纺织品(服装制品除外);贵金属及首饰;交通工具及其设备。但中国出口纺织品等正面临巨大挑战。欧洲人分析逆差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市场不够开放,对此,他们想同美国人一样,利用中国“入世”谈判加以“纠正”。欧洲人认为,就中国

17、“入世”问题所达成的中美协议至多只能满足欧洲人80%的求,于是在欧中另开的谈判中,最终签署的中欧协议包含了几个实质性的“改进”条款,满足了欧盟的大部分特殊利益。尽管如此,欧洲人还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未必能足以自动达到贸易平衡,因为欧盟贸易逆差的第三个原因“大多是来自持续的结构因素,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在加工工业中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其结果是在中国的外国投资会提高中国的出口能力,扩大欧美未来的进口。惟有中国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才能为远期创造出一个真正再平衡的所有条件”。法HervDejean de la Batie:中欧贸易:欧盟注定有逆差吗?,转引自欧洲一体化研究,2002年第2期。

18、基于这种判断和经验表明,贸易纠纷今后可能还会不时损害中欧关系,特别是在触及失业率很高的欧洲地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两项关键因素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这里只提出两点来进行简短讨论:一是关于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对称性与互补性问题,二是关于如何理性对待国际经济贸易摩擦问题。(一)减轻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扩增和加深双方之间的对称性和互补性1.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主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三个方面。中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对称,首先表现在双方各处的发展阶段高低悬殊这一点上。欧洲特别是欧盟主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而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阶

19、段相对还比较低。其次表现在双方经济规模的巨大差距上。2003年,欧盟15国的GDP 为103750亿美元,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03年9月18日数据库,http:/www.imf.org.中国约为1400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GDP 总量355990亿美元的29%和4%(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普遍认为中国已占全球第二位,按国别计仅次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目前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包括区内外贸易)约占世界的40%,EuropeanCommission: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unionTrade(Monthly Statistics),12/

20、2003,p.17.而中国为5%左右。最后表现在双方发展水平,即经济“质量”明显属于不同档次。2003年,欧盟15国人均GDP 超过27000美元,中国则刚刚达到1000多美元;中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欧盟为2%3%;在200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到的110114件专利申请中,德国占13979件,中国仅1205件,埃菲社日内瓦2004年2月23日电。德国为中国的11.6倍,而中国的人口为德国的大约15倍;至于在社会保障水平方面,显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此等等。内容提2世纪9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 本篇论文是由3COME

21、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对称使中欧优先发展和保护的产业有所不同,发展的方式和策略也有所不同。在中欧经贸关系中,欧洲的很多产业和产品都占据优势地位。这些差别一方面固然有可能提供某些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也不时在引起种种利益分歧。这些分歧反映在知识产权、产业保护、农业政策、社会标准等诸多方面。WTO 坎昆会议无果而终,就是以欧美为一方的农业保护主义等“单边强迫性”损害了巴西、印度、中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结果。欧洲人还在WTO 和亚欧会议等场

22、合竭力主张把包括最低工资标准、人权问题、环保措施、竞争法等内容在内的“社会条款”写入WTO 规则,这将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使它们仅存的一点优势比较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也丧失殆尽,其后果将是剥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机会。中欧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对称,集中体现在中欧双方都一再承认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的不同上。尽管中欧双方领导人都每每声称这不会影响合作关系,但事实上,这些差异和不对称还是可能会不时地对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欧盟近些年发布的历次对华政策文件中,依然一直十分“关切”中国的民主自由。欧盟至今并不承认中国属于民主世界和市场经济,除了实际的物质利益,可以从这里

23、找到政治思想根源。考虑到中国、欧洲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中欧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本不为奇。在这些差异中,重的不是五千年、三千年或者一千年以前谁领先、谁辉煌的问题,而是近、现、当代大约三五百年来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不对称性。“欧洲文化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一直是以一种自我认定的强势文化态势向世界各地扩张,欧洲人更是将他们对于社会和事务的理解带到世界各地。直至二战之后,这种文化强势地位才部分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兴起而转移到了美国。不过,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欧洲认同感的增强,欧洲文化重新树起了自己的旗帜,表现出和美国文化的差别和相对于美国商业文化的优越感。”“比较而言

24、,中国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自我批判的弱势地位,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为用,总是中国向西方学得多,张扬或扬弃自己的文化少,从而形成了中欧之间历史文化的不对称性。”周弘: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2期,第6页。欧洲人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模式来观察、评论中国的事务,中国人也从中国的角度来评论欧洲。但是由于文化力量的不对称,中国人很少会像欧洲人评论台湾、人权、西藏问题那样去评论北爱尔兰问题、极右翼问题和反犹问题。2.探寻更多更大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为了推进中欧关系更好地发展,中欧双方都应从上述诸多的不对称性中探寻更多更大的根本利益的对称性和局部利益的互补性。对此

25、,就中国方面而言,笔者提出下列7点思考:(1)使中国对欧的战略外交取得实质进展。在这方面,通过20032004年中欧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以及中国和欧盟各自和共同发表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建立起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做出了一个极其重的开端,但还需从认识与途径两方面着力予以巩固与发展。在思想认识上,中国和欧盟都应该真正认识到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突出的对称性,即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做现存世界格局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且都是对国际事务发挥重影响的积极力量,认定在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对于世界和平与繁荣有共同的责任,同时在一种合力的国际秩序下,通过合作维护各自的利益诉求。在达标途径上,中欧双方须继续强化

26、高层战略共识,建立并有效运转双方对话、合作机制,把“扩大范围”的思路实际体现到外交行动中,使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延伸到各个具体的领域和项目之中。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国家的合作结构可以有效地抵消中欧之间在社会和政治制度等单个领域中所存在的不对称性。(2)重视开拓欧洲市场,同时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让中国力量在欧洲人心中的分量加重。在这方面,长年来人们总是习惯于认为,欧洲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中国拥有人力和市场优势,这些素根据市场的规律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流动,使双方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而迄今基本上由西方制定的市场规则是保障这种交流的条件。在这些认识下,中欧经贸关系一般都被看成是高中端与中低端

27、之间的交流。这种看法应该开始改变。中欧经贸关系将日益走向建立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为此,中国积极主动地开拓欧洲市场和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这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3)在制度观念问题上的沟通点逐渐增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进程,中国与欧洲在不少思想观念问题上的共同语言在增加,这将为减轻中欧政治文化不对称提供一个新的动机。加之相对于美国文化来说,中国和欧盟都强调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本不对称的中欧文化有了另一个对称的基础。中欧通过对话与合作,在人权、民主、法治等问题上正在日益增进了解与理解。这种了解与理解,相比政治层面上的进一步交往,其根基更为深刻。(4)中国应抓紧时机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28、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中国不断扩大发挥其影响力的主源泉。目前,中国按现行外汇汇率计算的GDP 和进出口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仅及4、5、6,但它对全球经济的实际影响却大得多。例如,从经济增长总量看,过去10年间中国的增长额约占世界的1/4.法回声报经济月刊,2004年第2期。加速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是中国在同欧盟的关系中追求可靠对称性和平等互补性的真正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还应认真关注不少欧洲人对中国迅速崛起、经济可能出现波动、“世界工厂”、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缺乏或执法不力、政策“暗箱”、“入世”履约等问题的担忧,其中有的并非全然无理。(5)中国应积极致

29、力于使自己也拥有一定的地区力量依托,首先是成为东亚的一个重角色。欧盟的重力量源泉之一是它有强大的集团依托,而中国迄今为止基本上还没有这类可靠的借助力量。为此,我们重视朝鲜核问题多方会谈、亚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还冲破“历史牢笼”、推进加强亚洲团结、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在亚洲及其次级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实施货币合作等工作。内容提2世纪9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

30、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6)善于积累和利用不对称力量的工具。例如,在2003年的特定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为购买流入国内的外币而投放市场的人民币总额高达1459亿元,相当于中国GDP 的9.8%,日本经济新闻,2004年3月1618日。由此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这是一笔可资利用的财富。例如,在中美经济货币力量极不对称的大背景下,美国却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来自日本和中国的资本。2003年美国对日、中两国的贸易逆差总计约1900亿美元。通过日、中等国的资本回流,目前有近一半的美国长期国库券掌握在亚洲人手里。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2004年2月9日第1期。在截至2004年

31、1月的最近7个月里,中国央行和香港“央行”购买了总额达96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美今日世界月刊,2004年第1期。其结果是,在美国目前的15000亿美元国债中,中国购买了约1500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额的10。法回声报,2004年5月25日。可以设想,如果时机相宜,中国也可在欧盟和欧元需时,适当运用自己的货币力量和其他政策等工具。(7)逐渐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无意无形之中成为欧美之外的另一种可供参考的社会经济模式,特别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鉴于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许不会接受“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但中国经济的实际巨大成就,认真实施“五个统筹”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重视政府有效调节作用,在强调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保护弱者的利益所有这一切,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公众来说,中国模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建设成功,这将是对人类文明史的一项极其伟大的贡献。同时也将有利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二)在世界经济更加需合作,又有更多矛盾冲突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理性对待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经济贸易摩擦问题首先,我们应对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它们首先来自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它一方面固然给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