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90KB ,
资源ID:97419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419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复习要点.docx

1、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复习要点南华大学医学院2012年生理学期考复习要点 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1.前庭小脑 功能:控制身体平衡和眼球运动 损伤表现:站立不稳, 运动病消失 位置性眼震颤2. 脊髓小脑( 功能:协调随意运动, 调节肌紧张 损伤表现:意向性震颤等 小脑性共济失调, 肌张力3. 皮层小脑 功能: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在精巧运动学习过程中尤其重要 损伤表现:运动起始延缓 和已经形成的快速而熟练的动作的缺失 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一)单向传递(二)中枢延搁(三)兴奋的总和(四)后放(五)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

2、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250m2。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主要有以下五种: 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 外

3、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 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6、试述去大脑僵直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答:表现为:伸肌肌紧张亢进,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趣脊柱挺硬。原因:由于切断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使易化区的活动占有明显的优势,以

4、致主要抗重力肌肌紧张明显增强而出现去人脑僵直。12、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及主要生理作用? 答:来源: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成份: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DPPC(二棕榈酰卵磷脂)。生理作用:维持肺泡大小的正常形态;保持肺泡的干燥;参与肺泡的顺应性的调节。3跨膜物质转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答:跨膜物质转运有四种主要形式,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泵转运(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单纯扩散主要转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类固醇激素、脂溶性维生素等。易化扩散包括通道扩散和载体扩散,主要转运于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如各种无机离子H2O、葡萄糖、各种氨基酸及各

5、种水溶性代谢终产物等。泵转运主要是逆电-化学势转运各种无机离子。入胞和出胞过程主要转运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和物质团块(如细菌、病毒、自身衰老破损组织碎片等)。9、血液有哪些基本功能?答:2、血液的基本功能有:1、运输功能;2、缓冲pH值变化;3、提供反馈信息,参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4、防御和保护功能;5、止血功能;6、调节体温的功能。15、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邮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为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机体是通过对每搏输出量和心率两方面的调来改变心输出量的。而每搏输出量受心脏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后负荷(动脉血压)及心

6、肌收缩能力等三方面的影响。适当增加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增加,搏出量增加可使每分输出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后负荷与搏出量呈反变关系,而心肌收缩能力与搏出量呈正变关系。心率在40180次/分范围内,其他因素不变,则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增加。 去大脑僵直四肢伸直,坚硬如柱 头尾昂起,脊柱坚硬原因:在脑干横断后,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对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联系中断,肌紧张易化区的作用较抑制区更占优势所致。 试述动脉窦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反射过程及生理意义?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和主动脉壁被进一步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增强,经窦神经(吞咽神经)及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冲动增多,从而

7、使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升高,于是心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传出的冲动增多,结果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另一方面,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使血压降低,故称为减压反射(降压反射)。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通过减压反射减弱,使血压回升。故称为稳压反射。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的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

8、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8.0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这一特点:满足机体在高空环境或高原对氧气需要(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8.0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机体对O2的需要。 这一特点:满足机体在安静情况下对氧的需要(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

9、5.32.0kPa(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表明O2分压较高(曲线上段)时,血液能携带足够的O2,O2分压较低(曲线中、下段)时,随着O2分压的降低,血液能释出足够的O2供组织利用。 这一特点:满足机体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气的需要。 简述小脑的功能 。答: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原小脑的功能,因为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有着密切联系。小脑调节躯体各部分肌肉的紧张性,从而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调节肌紧张主要是旧小脑,尤其是小脑前叶的功能,它接受来自肌肉、关节本体

10、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传出冲动分别通过延髓肉状结构和前庭核,转而调节脊髓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调节肌紧张的作用。人类小脑前叶对肌紧张的加强作用占优势。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是新小脑的主要功能。1. 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2. 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3. 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4. 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5. 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6. 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7. 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

11、外液,称为内环境。8. 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9.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10.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11.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12.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13. 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14.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15. 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

12、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16. 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17.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18.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一) 细胞基本功能1. 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2. 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3. 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

13、跨膜电位。4. 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5.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6. 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7. 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8. 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9. 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10. 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4、。11.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12. 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13. 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14.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15. 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16. 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17. 等张收缩:收缩时,肌肉只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18. 单收缩:当骨骼肌复制一次短促刺激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19. 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低,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

15、收缩的舒张期,这个过程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20. 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高,使后一次收缩落在了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这个过程称为完全强直收缩。21. 调定点: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变动。(二) 血液1.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家偶偶血细胞比容。2.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哄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速度。3.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4. 红细胞叠连:在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

16、风湿热等,哄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5.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实质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6.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三) 血液循环1.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3. 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4.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5.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6. 心率:心脏

17、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7. 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8. 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到系统,这类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称为自律细胞。9.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的快慢及其不同产生机制,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前者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后者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10. 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18、。11. 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12.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13. 血压:流动中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14.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流暂停,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即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15.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液指称为收缩压。16.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17. 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

19、称脉压。18.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19. 中央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20. 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21. 有效率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四) 呼吸生理1.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 外呼吸: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 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4. 肺牵张反射:即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5. 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称为呼吸中枢。6.

20、氧容量:在1000ml血液中,Hb所能接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容量,即血氧容量。7. 氧含量:在10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即血氧含量。8. 血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即血饱和度。9.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10. 比顺应性:单位肺容量的顺应顺。11. 用力呼吸量: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吸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12. V/O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13. P50: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五) 消化和吸收1. 消化: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

21、称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2.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3. 基本关节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节律性的缓慢的除极电位。4.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5. 胃粘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屏障。6. 胃排空: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7. 分节运动: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8. 容受性舒张: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肌肉的舒张。9. 跨细胞途径:

22、肠腔内物质由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再由细胞基底侧膜进入细胞外间细胞的过程。10. 细胞房途径:肠腔内物质通过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外间隙的过程。11.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消耗能量。12. 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六) 能量代谢与体温1. 能量代谢:生理学中通常将深谷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2. 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3.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4. 呼吸商:

23、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 量的比值5. 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人体处于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的能量代谢。6. 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7. 体温: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8.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的消耗能量的作用。(七) 尿的生成和排出1.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人的为125ml/min。2.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为19%。3.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的大小,即率小球有效

24、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4. 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改变滤过平衡点。从肾小球滤过率和红细胞比容可计算肾血浆流血。5.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6.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租用:指肾小管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中。7.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8. 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当血糖浓度升至300mg/ml时,令部

25、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到或超过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此时每分钟葡萄糖的滤过已达两肾葡萄糖重吸收极限。9.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液(特别是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大,反之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10.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加的现象。11. 渗透压利尿:由于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尿量增加。12. 浓缩尿:尿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表现为浓缩尿,又称高渗尿。13. 稀释尿:尿液渗透压血

26、液渗透压,表现为低渗尿,又称低渗尿。14. 清除率:两肾在1min之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15. 尿滞留:如果支配膀胱的传出神经(盆N)或骶段脊髓受损,排尿反射也不能发生,膀胱变得松弛扩张,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导致尿滞留。16. 尿失禁:若高位脊髓受损,骶部排尿中枢的活动不能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虽然脊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好,此时可出现尿失禁。(八) 感觉器官生理1.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的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or装置。2. 感受器官:机体内一些机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连同它

27、们的附属结构,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3. 简化眼: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4. 近点: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近点。5. 远点: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6.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故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7. 远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遮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所致,故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因而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8. 视力:眼对物体细分

28、结构的分辨能力或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9. 视野:用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10. 听阈:指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用以衡量听力的好坏,称为听阈。11. 耳蜗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至的电位变化。称为耳蜗微音器电位。12. 感受器电位:在换能过程中,先在感受器细胞或传入神经末梢产生一种过滤性的电位变化,在感受器细胞产生的膜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九) 神经生理1. 突触: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其他神经元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2. 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

29、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 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4. 调质:有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5. 调制作用:调质所发挥的作用称为调制作用。6. 受体上吊:当神经递质释放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将逐量进加,亲和力也逐渐升高,称为受体上调。7. M样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这些作用统称为毒蕈碱作用,简称M样作用。

30、8.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使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减少而导致突触传递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抑制。9. 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与中间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膜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呈现抑制效应。这种抑制过程称为突触后抑制。10. 丘脑投射:丘脑各核团发出纤维与大脑皮层的联系。11. 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性系统。12. 非特异性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3. 上行激动系统:感觉传导通路经脑干网状结构时,发出侧支多次还神经元,经多

31、突触联系形成的上行系统,其上行冲动在丘脑换元后通过非特异性投射,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以维持觉醒。14. 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常伴有情绪反应和防卫反应。15.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16. 脊髓休克: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17.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侧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18.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9. 去大脑僵直:在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亢进,表现为四肢僵直,僵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坚硬,这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一十) 内分泌1. 内分泌系统:由经典的内分泌腺与分布在功能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是发布信息调控机体功能的系统。2. 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3.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