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0.29KB ,
资源ID:97408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408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春秋,小件铁农具问世。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

2、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4、评价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1)积极: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生活稳定,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2)局限: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度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二、1、土地制度的变迁: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

3、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随着私有土地制度的发展,大地主通过各种途径兼并国家和自耕农的土地。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3、租佃关系:战国产生宋代日益普遍明清进一步发展。三、1、汉代四大分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黄河流域)长期为经济重心。2、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四、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出现铁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南宋焦炭明朝流行)2、最早的丝汉代称“丝国”;唐代的缂丝技术;元明“松江”为棉纺织中心;明后期棉布成民众的主要衣料。3、东汉青瓷

4、、南北朝白瓷唐代南青北白宋代“景德镇”元代“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4、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各自特点:P1819。 明中期的分期?五、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1)周秦汉唐: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政治中心、军事重镇。(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1)周“工商食官”

5、政策。(2)宋代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成为商品;白银广泛使用;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六、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中期后的江南地区,特征雇佣关系。工场手工业、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

6、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后面。(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

7、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经济的变化主要是: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中国海关税收被洋人控制;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影响: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东南沿海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二、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和自然经济瓦解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一)洋务官办企业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19世纪5060年代,“自强”“求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典型企业:P4748(二)中国民

8、族资本主义1、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2、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9、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背景与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10、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住: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3、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

11、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近代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3、电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4、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车等)5、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外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6、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2、;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报纸:2、电影: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电影诞生。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4、互联网:中国1993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它被称为“第四媒介”。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13、1、 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 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

14、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二、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15、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三、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率先进行)2、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6、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达到小康水平。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初步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17、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百年不动摇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18、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互联网的四大优势:(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一、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主要表现(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1995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的工业国家;到20XX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到2020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2)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四大件”的变化(3)城镇化进程加快:向多样化城市道路发展(4)互联网的广泛应用(5)时尚中国:衣着、住房、语

19、言的个性化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与影响(1)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了中外的联系与交流。(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提高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大大的促进社会主义现货化建设。第五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开辟新航路1、原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描绘成“遍地黄金”的

20、天堂,刺激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通商要道,造成商路不畅;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必要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P33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3、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

21、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1)海上马车夫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2)“日不落帝国”英国: “海盗式”的掠夺,商业战争来掠夺财富,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18世纪下半叶,海上霸主,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

22、、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三、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推动力,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

23、和飞机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就表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认识: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落后的经济体系,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它

24、是建立在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四、1、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特征: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影响:进一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旧的社会结构,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殖民扩张和统治,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缓慢纳入商品经济轨道,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的现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经济表现:(1)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期,英国及欧美大陆许多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获得工业垄断地位。(2)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有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特征:经济状况:受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进入了大企业时代。经济结构:工农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生产取得对农业的绝对优势。经济体系: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影响:(1)在工业时代的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盛行。(2)工业国家

26、加紧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这些地区的近代化。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二、

27、罗斯福新政(19331939)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2、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中心)(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新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28、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5、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三、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管理的新变化:1、国家调控方式变化: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运用经济杠杆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调节税收等2、企业管理方式变化:“人民资本主义”和股票分散化 “经营者革命”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3、新福利制度的出现:社会再分配的调节。英国成为最早的福利国家。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积极方面:国家的宏观

29、调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企业管理方式的调整,提高了管理和生产水平和企业的效益;福利制度的形成,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同时扩大了社会消费,带动了战后经济的复苏,使资本主义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消极方面:国家过度的干预经济,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

30、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

31、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式: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评价:有取得成就的一面: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产业结构发展畸形化;从农民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苏联生产力的发展阻力重重。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受到严重束缚。三、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