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40.75KB ,
资源ID:973564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356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docx

1、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行知!吉林 3学隧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教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药剂0601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06240101指导教师 2008 年 12 月 19 H设计任务书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行知!K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21720. 96吨二氧化硫混合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0C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C清水洗涤洗涤除去其中的S0:。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1000m3/h2000n?/h,其中进塔SO:的摩尔分率为0. 020. 03,要求S0:的排 放含量0. 3%0. 5%o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

2、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 为清水的温度。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 3倍。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 t二20C(3)每年生产时间:7200ho(4)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3.设计任务: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行知!摘要第1章绪论 21. 1吸收技术概况 21.2吸收设备的发展 2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第2章设计方案2. 1吸收剂的选择 52. 2吸收流程的选择 6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62.2.2吸收工艺流

3、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72. 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72.3.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72.3.2填料的选择. 72. 4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825操作参数的选择 92.5.1操作温度的选择. 92.5.2操作压力的选择. 92.5.3吸收因子的选择. 911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 113.1 1 113.1.2气相物性数据. 113.1.3气液平衡数据. 113. 2物料衡算 12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33.3.1塔径的计算. 133.3.2泛点率校核. 133.33填料规格校核: 14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43. 4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 143.4.1

4、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1434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6343填料层高度计算. 163. 5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63. 6液体分布器计算 173.6.1液体分布器 173.6.2布液孔数、 17362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173. 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83.7.1液体分布器. 183.7.2液体再分布器. 183.7.3填料支撑板. 183.7.4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93.7.5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93. 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的计算 193.8.1吸收塔的压力降. 193.&2吸收塔的泛点率. 203.8.3气体动能因子. 203. 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20工艺设计

5、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21主要符号说明 22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24主要参考文献 25附录 26结束语 27摘 要在化工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 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 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 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二氧化硫是化工生产中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 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生产的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工业尾

6、气直接排入 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本次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的U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二氧化硫的工业尾气, 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讣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 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 压降低、填料易用乃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液体分布器及再分布器,除沫装置以及填料支承装置,并对泛点率和液 体喷淋密度进行了校核。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吿第1章绪论1.1吸收技术概况气体吸收

7、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 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 和解吸两部分,因而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作为吸收 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 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 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2) 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3) 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4) 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

8、设备的工艺条件图;(5)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1.2吸收设备的发展在吸收过程中,质量交换是在两相接触面上进行的。因此,吸收设备应具有较大的气液接 触面,按吸收表面的形成方式,吸收设备可分为下列儿类:(1)表面吸收器吸收器中两相间的接触面是静止液面(表面吸收器本身的液面)或流动的液膜表面(膜式 吸收器)。这类设备中的接触表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吸收器构件的儿何表面。这类设备还可分为以下儿种基本类型:a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在这类吸收器中,气体在静止不动或缓慢流动的液面上通过,液 面即为传质表面,由于传质表面不大,所以次种表面吸收器只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场合。通 常将若干个气液逆流运动的吸收器串

9、联起来使用。为了能使液体自流,可将吸收器排列成阶梯 式,即沿流体的流向,后一个吸收器低于前一个吸收器。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的效率极低,现在应用已很有限。只有从体积量不大的气体中吸收 易溶组分,并同时需要散除热量的情况下才采用它们。这类吸收器有时还用于吸收高浓度气体 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h液膜吸收器:在液膜吸收器中,气液两相在流动的液膜表面上接触。液膜是沿着圆管或平 板的纵向表面流动的。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液膜吸收器:列管式吸收器:液膜沿垂直圆管的内壁流动;板状填料吸收器:填料是一些平行的薄板,液膜沿垂直薄板的两测流动;升膜式吸收器:液膜向上(反向)流动。U前,液膜吸收器应用比较少,其中最常见的是列

10、管式吸收器,常用于从高浓度气体混合 物同时取出热量的易溶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吸收。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是装有各种不同形状填料的塔。喷淋液体沿填料表面流下,气液两相主要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接触。设备单位体积内的填料表面积可以相当大,因此,能在较小的 体积内得到很大的传质表面。但在很多情况下,填料的活性接触表面小于其儿何表面。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丸C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一般作成塔状,塔内装有支撑板,板上堆放填料层。喷淋的液体 通过分布器洒向填料。在吸收器内,填料在整个塔内堆成一个整体。有时也将填料装成儿层, 每层的下边都设有单独的支撑板。当填料分层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常装有液体再

11、分布装置。在填料吸收器中,气体和液体的运动经常是逆流的。而很少采用并流操作。但近年来对在 高气速条件下操作的并流填料吸收器给予另外很大的关注。在这样高的气速下,不但可以强化 过程和缩小设备尺寸,而且并流的阻力降也要比逆流时显著降低。这样高的气速在逆流时因为 会造成液泛,是不可能达到的。如果两相的运动方向对推动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就可以釆用这 种并流吸收器。填料吸收器的不足之处是难于除去吸收过程中的热量。通常使用外接冷却器的办法循环排 走热量。通常使用外接冷却器的办法循环排走热量。曾有人提出在填料层中间安装冷却元件从 内部除热的设想,但这种结构的吸收器没有得到推广。d机械液膜吸收器:机械液膜吸收器

12、可分为两类。在第一类设备中,机械作用用来生成和保 持液膜。属于这一类的有圆盘式液膜吸收器。当圆盘转到液面上方时,便被生成的液膜所覆盖, 吸收过程就在这一层液膜表面上进行。圆盘的圆周速度为0.20.3米/秒。这种吸收器的传质 系数与填料吸收器相近。笫一类设备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并由于有转动部件的存在而使结构复杂化,同时还增加 了能量消耗。因此这类设备没有得到推广。第二类设备的实用意义较大。在这类设备中,转子的转动用来使两相混合,促使传质过程 得到强化。这种设备称之为“转子液膜塔”,常用于热稳定性较差物质的精懈。显然,这种设 备也可用于吸收操作。(2) 鼓泡吸收器在这种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随气流而

13、扩展。在液体中呈小气泡和喷射状态分布。这样的 气体运动(鼓泡)是以其通过充满液体的设备(连续的鼓泡)或通过具有不同形式塔板的塔来 实现。在充填填料的吸收器中,也可看到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特征。这一类吸收器也包括以 机械搅拌混合液体的鼓泡吸收器。鼓泡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山流体动力状态(气体和液体的 流量)所决定的。(3) 喷洒吸收器喷洒吸收器中的接触表面是在气相介质中喷洒细小液滴的方法而形成的。接触表面取决于 流体动力学状态(液体流量)。这一类的吸收器有:吸收器中液体的喷洒是用喷雾器(喷洒或 空心的吸收器);用高速气体运动流的高速并流喷洒吸收器:或用旋转机械装置的机械喷洒吸 收器。在这些不同形式

14、的设备中,现在最通用的是填料及鼓泡塔板吸收器。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化工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等儿乎都是混合物,而且大部分是均相混合 物,为进一步加工和使用,常需将这些混合物分离为较纯净或儿乎纯态的物质。对于均相物系, 要想进行组分间的分离,必须要造成一两个物系,利用原物系中各组分间某种物性的差异,而 使其中某个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以达到分离的U的。物质在相间的转移 过程称为物质传递过程。吸收单元操作是化学工业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气体的吸收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来达到以下儿种目的(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例如用硫酸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二氧化硫,用气

15、油 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绘,用液态绘处理裂解气以回收其中的乙烯、丙烯等。(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例如用水和碱液脱除合成二氧化硫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丙 酮脱除裂解气中的乙烘等。(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以制造硝酸,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备盐酸, 用水吸收甲醛以制备福尔马林溶液等。(4)保护环境。例如:电厂的锅炉尾气含二氧化硫。硝酸生产尾气含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均 须用吸收方法除去。(5)用液体吸收气体获得半成品或成品。例如: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取盐酸:在硫酸生产中S03 吸收;用水或碱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生产硝酸或硝酸盐。这类吸收,吸收后就不再进行解吸了。(6)从气体混合物中

16、回收有价值的组分。为了防止有价值组分的损失并污染环境,例如:易挥 发性溶剂如醇、酮、離等的回收。在吸收过程中,传质是在两相接触表面上进行的。吸收设备应具有较大的气液接触表面, 按吸收表面的形成方式,吸收设备有表面吸收器(如填料吸收塔)、鼓泡吸收器(如不同形式 的板式塔)、以及喷洒吸收器(如喷洒或空心吸收器)等三类。本设计中釆用填料吸收塔。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吿第2章设计方案吸收过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吸收剂的选择、吸收流程的选择、解吸方法选择、设备类型 选择、操作参数的选择等内容.2.1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 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一)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所选的吸收剂多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 和分离要求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 量消耗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效 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二)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他组分则 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旳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 体的纯度.(三)

18、 不易挥发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 程的经济性.(四) 再生性能好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 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 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注意所选择的吸收剂应具有 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 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 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

19、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 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用廉价易得的溶剂.表2-1物理吸收剂和化学吸收剂的特性物理吸收剂化学吸收剂(1)吸收容量(溶解度)正比于溶质分压(1)吸收容量对溶质分压不太敏感(2)吸收热效应很小(近于等温)(2)吸收热效应显著(3)常用降压闪蒸解吸(3)用低压蒸汽气提解吸(4)适于溶质含量高,而净化度要求不太髙的场合(4)适于溶质含量不高,而净化度要求很髙的场合(5)对设备腐蚀性小,不易变质(5)对设备腐蚀性大,易变质本次设计采用水作为吸收剂。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2. 2吸收流程的选择2. 2.1吸收工艺

20、流程的确定工业上使用的吸收流程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所选用的吸收剂的种类看, 有仅用一种吸收剂的一步吸收流程和使用两种吸收剂的两步吸收流程,从所用的塔设备数 量看,可分为单塔吸收流程和多塔吸收流程,从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向可分为逆流吸收流程、 并流吸收流程等基本流程,此外,还有用于特定条件下的部分洛剂循环流程。(-)一步吸收流程和两步吸收流程一步流程一般用于混合气体溶质浓度较低,同时过程的分离要求不高,选用一种吸收剂即可完 成任务的情况。若混合气体中溶质浓度较高且吸收要求也高,难以用一步吸收达到规定的吸收 要求,但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不够适宜时,可以考虑采用两步吸收

21、流程。(二) 单塔吸收流程和多塔吸收流程单塔吸收流程是吸收过程中最常用的流程,如过程无特别需要,则一般采用单塔吸收流程。若 过程的分离要求较高,使用单塔操作时,所需要的塔体过高,或釆用两步吸收流程时,则需要 采用多塔流程(通常是双塔吸收流程)(三) 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吸收塔或再生塔内气液相可以逆流操作也可以并流操作,山于逆流操作具有传质推动力大,分 离效率高(具有多个理论级的分离能力)的显著优点而广泛应用。工程上,如无特别需要, 一般均釆用逆流吸收流程。(四) 部分溶剂循环吸收流程山于填料塔的分离效率受填料层上的液体喷淋量影响较大,当液相喷淋量过小时,将降低填料 塔的分离效率,因此当塔的液相负

22、荷过小而难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时,可以釆用部分溶剂循环 吸收流程,以提高液相喷淋量,改善踏的操作条件。本次设计流程采用逆流吸收流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行知!2. 2. 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过热蒸汽吸收与解吸流程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2. 3.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对于吸收过程,能够完成其分离任务的塔设备有多种,如何从众多的塔设备中选出合适的 类型是进行工艺设计的首要工作.而进行这一项工作则需对吸收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并经 多方案对比方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一般而言,吸收用塔设备与精憾过程所需要的塔设备具有 相同的原则要求,即用较小直径的塔设备完成规定的处理量,塔板或填料层

23、阻力要小,具有良好 的传质性能,具有合适的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等.但作为吸收过程,一般具有操作液起比大的特点,因而更适用于填料塔.此外,填料塔阻力 小,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填料塔居多但在液体流率很低难 以充分润湿填料,或塔径过大,使用填料塔不经济的情况下,以采用板式塔为宜.2. 3. 2填料的选择各种填料的结构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使用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 塔填料。在选择塔填料时,应该考虑如下儿个问题:(1)选择填料材质选择填料材质应根据吸收系统的介质以及操作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 可以选用塑料,金属,陶瓷等材

24、料。对于腐蚀性介质应采用相应的抗腐蚀性材料,如陶瓷,塑 料,玻璃,石墨,不锈钢等,对于温度较高的情况,应考虑材料的耐温性能。(2)填料类型的选择填料类型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同一类填料塔中,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比表面积大的填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山于在同样的处理量下,所需要的塔径较大, 塔体造价升高。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行知!(3)填料尺寸的选择 实践表明,填料塔的塔径与填料直径的比值应保持不低于某一下限 值,以防止产生较大的壁效应,造成塔的分离效率下降。一般来说,填料尺寸大,成本低,处 理量大,但是效率低,使用大于50mm的填料,其成本的降

25、低往往难以抵偿其效率降低所造成 的成本增加。所以,一般大塔经常使用50mm的填料。表22填料尺寸与塔径的对应关系塔径/枷”填料尺寸DW30020 25300WDW90025 38DM90050 80对于吸收SO?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选用塑料散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鲍尔环应用较广,故选用P“38聚丙烯鲍尔环填料。2.4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依据所用的吸收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再生方法,工业上常用的吸收剂再生方法主要有减 压再生,加热再生及气提再生等。(-)减压再生(闪蒸)吸收剂的减压再生是最简单的吸收剂再生方法之一。在吸收塔内,吸收了大量溶质后的吸 收剂进入再生塔并减压,

26、使得溶如吸收剂中的溶质得以再生。该方法最适用于加压吸收,而且 吸收后的后续工艺处于常压或较低压力的条件,如吸收操作处于常压条件下进行,若釆用减压 再生,那么解吸操作需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则过程可能不够经济。(二) 加热再生加热再生也是吸收剂再生最常用的方法。吸收了大量溶质后的吸收剂进入再生塔内并加热 使其升温,溶入吸收剂中的溶质得以解吸。山于再生温度必须高于解吸温度,因而,该方法最 适用于常温吸收或在接近于于常温的吸收操作,否则,若吸收温度较高,则再生温度必然更高, 从而,需要消耗更高品位的能量。一般采用水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加热方法可以依据具体情况 采用直接蒸汽加热或釆用缉间接蒸汽加热。(三)

27、气提再生气提再生是在再生塔的底部通入惰性气体,使吸收剂表面溶质的分压降低,使吸收剂得以 再生。常用气提气体是空气和水蒸气。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2. 5操作参数的选择 2. 5.1操作温度的选择对于物理吸收而言,降低操作温度,对吸收有利.但低于环境温度的操作温度因其要消耗大 量的制冷动力而一般是不可取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取常温吸收较为有利.对于特殊条件的吸收 操作必须釆用低于环境的温度操作.对于化学吸收,操作温度应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而定,既要考虑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的影响,也要考虑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吸收反应具有适宜的反应速度.对于再生操作,较高的操作温度可以降低溶质的溶解

28、度,因而有利于吸收剂的再生.2. 5. 2操作压力的选择对于物理吸收,加压操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吸收过程的传质推动力而提高过程的传质速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气体的体积流率,减小吸收塔径所以操作十分有利但工程上,专门为吸 收操作而为气体加压,从过程的经济性角度看是不合理的,因而若在前一道工序的压力参数下 可以进行吸收操作的情况下,一般是以前道工序的压力作为吸收单元的操作压力.对于化学吸收,若过程山质量传递过程控制,则提高操作压力有利,若为化学反应过程控制, 则操作压力对过程的影响不大,可以完全根据前后工序的压力参数确定吸收操作压力,但加大 吸收压力依然可以减小气相的体积流率,对减小塔径仍然是有

29、利的.对于减压再生(闪蒸)操作,其操作压力应以吸收剂的再生要求而定,逐次或一次从吸收压 力减至再生操作压力,逐次闪蒸的再生效果一般要优于一次闪蒸效果.2. 5. 3吸收因子的选择吸收因子A是一个关联了气体处理量G ,吸收剂用量厶以及气液相平衡常数加的综合的过 程参数.niG式中 G 气体处理量, kmol/h.m 气体相平衡常数.吸收因子的值的大小对过程的经济性影响很大,选取较大的吸收因子,则过程的设备费用降低 而操作费用升高,在设计上,两者的数值应以过程的总费用最低为IJ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后确 定.从经验上看,吸收操作的口的不同,该值也有所不同.一般若以净化气体或提高溶质的回收 率为tl的,

30、则A值宜在1. 22. 0之间,一般悄况可近似取A二1. 4.而对于以制取液相产品为目的 吸收操作,A值可以取小于1.工程上更常用的确定吸收剂用量(或气提气用量)的方法是利用 求过程的最小液气比(对于再生过程求最小气液比),进而确定适宜的液气比,即厶-厲W)I 小 丿min z x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1.2- - 2.0)()mmm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山于吸收过程中气液相量变化较小,则有L L = (1.2 2.0)()G Gx _ ViXle -Hl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液相物性数据对于低浓度的吸收过程,溶液

31、的物性数据可以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0 C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pL=99S.2(kg/m3)粘度 厶=0.001 (Hz s)=3.6kg/(m -h)表面张力(7L = 72.67(dyn/cm) = 940896 (kg/Ir)SO2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Dl = 1.47x 10-5 (cm2 Is) =5.29 x 10(亦 / 力)3.1.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v,n = 工 = 0.05 x 64.06 + 0.95 x 29 = 30.75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101.3x30.758.314x(273+20)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的20 C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