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5 ,大小:116.52KB ,
资源ID:973129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31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docx

1、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2、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

3、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

4、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16、押韵分为三种:A、 句句押韵。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C、 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

6、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25、古书常

7、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

8、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D、 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

9、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E、 代称。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E、隐喻,没有比喻词。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

10、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行。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

11、用集韵的韵目。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二、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

12、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

13、、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

14、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

15、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

16、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

17、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

18、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19、。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

20、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42

21、、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一种

22、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古代汉语复习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

23、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

24、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上 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6.

25、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26、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27、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

28、”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 )就是这样做的,他的 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5.什么是引申义?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

29、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五)词类的活用1. 什么是使动用法?答:所谓使动用法,

30、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3. 什么是意动用法?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6.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3)表示对人的态度;如:(4)表示比喻,如:。(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答案在P284287页。(六)古代汉语的词序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等等。(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