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37.56KB ,
资源ID:973116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311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单元评估检测六.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单元评估检测六.docx

1、单元评估检测六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估检测(六)第七单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湖北百校联考)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2.唐诗有云:“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酒姥溪头桑袅袅”“春巷摘桑喧姹女”。这些诗句反映

2、出(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繁荣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种植C.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3.(2014苏州四市五区调研)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4.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D.瓷器在

3、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5.(2014武汉调研)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6.(2014广东六校模拟)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B.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私营手

4、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7.(2014江西六校模拟)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8.(2013吉林三模)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

5、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专业化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C.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9.“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10.(2014徐州高三期中)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草市发展为镇级行政区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经

6、济区域化趋势凸显11.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但二刻拍案惊奇却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2.(2014北京海淀期中)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民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4绵阳一诊)工商业的发展和政策、市场、经营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桑弘羊等

7、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关于铁的专卖据专家估计“当时役使了不少数量的官奴婢和罪人此外还征用自由身份的民佚”。(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冶铁的技术也有空前提高,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贯,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

8、二材料三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种种迹象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评述两汉盐铁官营政策。(10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3世纪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原因。明清时期,哪些因素阻碍

9、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唐王建材料二“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

10、亡者也。”汉代晁错材料三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材料一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有何共同特征?试分析这种经济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2)材料二反映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8分)(3)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

11、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材料信息“深耕易耨”“多粪肥田”“取上种”等反映了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排除B;自原始时代后期以来中国以农立国,故C不当;D与材料信息不符。【加固训练】(2013济南模拟)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能力。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

12、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勉强自给自足;但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要承受统治者剥削和压榨,D错误。2.【解析】选B。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是农民种桑和麻,还有妇女采桑叶,表明唐朝有些地区已普遍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一方面是发展家庭副业的需要,也有流通的需要,故选B。【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D,误选的原因在于对题干信息没有全面认识,仅从“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获取信息。3.【解析】选A。由题干内容可知,当时的家庭要求在吃饭、穿衣方面要勤俭节约,这是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造成的。【名师指津】小农经济发展脆弱的原因(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

13、分薄弱。(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4.【解析】选A。B中地理位置的说法不正确,不仅在黄河流域,唐代主要有青瓷、白瓷两大系列,说唐朝时欧洲开始生产瓷器不正确,可排除B、C、D,A符合题意。5.【解析】选A。汉武帝时期官营手工业占主导,通过政府的力量将国家财力、人力集中在一起,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发,并通过国家力量来快速推广。故选A。6.【解析】选D。由材料中“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可以看出A正确;由材料中“(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可以看

14、出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正确;D与史实不符。7.【解析】选D。材料描述了“交子”的产生变化过程。由民间私自印造到官方接管,交子的作用日趋重要,即纸币本身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名师指津】交子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1)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2)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8.【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来看,B、D材料没有涉及,而C是城市兴起的一般原因,不是明清时期才有的。【

15、加固训练】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工商业市镇兴起的原因在于经济和交通因素,B指的是唐朝,故应排除;C应该指的是宋朝的交子,故应排除;D出现在明朝也应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9.【解析】选C。本题考查井田制的瓦解。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即说明井田制瓦解,把握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要选择不是孟子要说明

16、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C。10.【解析】选A。“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说明A正确。“镇”不是城市,排除B、C。D与题意无关。11.【解析】选D。材料中对官与商地位变化的论述说明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认识在传统上已经有了改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A,误选的原因在于看到题干中商人地位上升认为与政府政策调整有关,实际上封建社会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12.【解析】选D。概括材料可知,说的是海禁政策。因而选D。A从表述上分析,是目的,不是影响。B错,将边海居民移入内地,实际上使当地农业生产受破坏。C错,此措施是为了孤立郑成功,但不能因此

17、使郑氏投降,最终还是靠武力解决。13.【解析】第(1)题抓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作答要求是“评述”,即依材料一内容对此作完整的介绍。在材料一中,实际可分两部分,从开始至“据专家估计”为第一部分,从“专家估计”开始为第二部分。前一部分为当事人说这项政策的操作,后一部分为专家评价其作用。第(2)题第一问结合地图分析总结出。第二问先依据前一问总结出的海外贸易发达答出一点,然后文字材料中是先讲“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才说到“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符合逻辑上前面是后面的原因,这一点可总结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第(3)题从材料结构来看,第一个省略号前的内容是统一市场形成原

18、因,可总结出手工业发展,以及当地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等因素。答案:(1)述:政府管理煮盐、冶铁;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严禁私自铸铁、煮盐;设置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役使奴婢、罪犯、自由民卖铁。(6分)评:提高了冶铁技术;解决了国家所需的部分经费。(4分)(2)特点:范围广,东至朝鲜日本,西及西亚、东北非沿海地区;沿海港口多,海外贸易发达。(4分)原因:两宋时代,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的兴盛;水稻广泛种植吸引和支撑更多人口。(4分)(3)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等。(

19、4分)因素:自然经济的阻碍;实行海禁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封建制度的阻碍。(4分)14.【解析】第(1)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中的农、桑结合得出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古代抑商政策,结合晁错的观点回答即可;第(3)题理解材料内容,得出“国际贸易”的特点,并从当时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影响: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所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6分)(2)政策:抑商政策。(2分)理由:商人不如农工辛苦,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分)(3)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4分)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以大国自居);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