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汇编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位于美国纽约)renewable adj. 能再生的;可更新的pepper n. 辣椒;辣椒粉claw n. 爪;脚爪demanding adj. 要求很高的;accuseof 因指责或控告shuttle n. 往返汽车;航天飞机Columbus Day 哥伦布日outbreak n. 爆发;发作ingredient n. (烹调用的)材料;原料;成分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
2、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半岛突伸于渤、黄二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 km,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六分之一。全境东西最长约700km,南北最宽约420km,陆地总面积15.71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省行政区划,进入市制建设以来,目前设有青岛、济南两个副省级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莱芜、日照、滨州、聊城、菏泽15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个、市31个、县60个)。第二节 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
3、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 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省内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地区。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均在1000米以上,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m,为省内最高峰。泰山、鲁山、沂山座落于该区北部,山势挺拔陡峻,自西向东形成一断续的略呈北凸的弧形泰沂山脉,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蒙山山脉呈北西向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顶峰海拔1150m。由中山向外围逐渐降为海拔高程800400m的低山及海拔高程低于400m的丘陵,并过渡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内地势北半部高,四周低,排水通畅
4、,水涝和盐碱危害较轻。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质肥沃,土层较深厚,是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山地峰高坡陡,宜林宜牧。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环海,西部与鲁中南山区为邻。分布有山间盆地、滨海平原、低山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胶莱盆地位于其中部,海拔一般50m以下,地面平坦。其西部从属于鲁中南山地,多为海拔高程200500m的低山丘陵;其中五莲山最高,海拔高程为515m;由胶莱河自西向东由大泽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伟德山等组成向北凸的弧形低山带,各山峰海拔高程在500800m,山势陡峻、山峰尖峭,山脊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半岛南部的崂山,孤立于南海岸,峰顶海拔高程1133m,为半岛的最高点。濒
5、临大海分布狭窄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鲁西北平原区自北向南呈弧形环绕于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该区主要包括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山前倾斜平原由潍弥白浪河、汶泗河等河流冲洪积扇群组成,由鲁中南山前地带至黄泛平原叠交处,海拔高程由10050m渐过渡到5010m。黄泛平原为黄河冲积形成,是省内地势最低的地区;该区地域广阔、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m以下,黄河口三角洲海拔高程低于10m。区内微地貌复杂,发育有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泻湖洼地、扇形地、三角洲以及沿海滩涂等地貌。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的河道长,支流少,比降小,排水不畅,淤积严重。多春旱、夏涝,盐碱危害较重。全省总
6、的地貌格局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散布,宽谷平原错列于山地丘陵之间,北及西部平原坦荡低下。第三节 土壤植被全省按土壤类型可分为山丘沙岭地、山麓冲积洪积黄土地、黄泛平原潮土地、涝洼黑土地和盐碱地五大类(水田除外)。(1)山丘沙岭地: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地丘陵的中上部。土壤多为粗屑质褐土和棕性壤土。系由各种岩石风化残积、盐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浅薄,一般仅1050厘米。因水土流失严重,细粒部分大部流失,质地粗糙,多夹砾石,蓄水保肥能力很差。(2)山麓冲积、洪积黄土地: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沿线、湖东山前倾斜平原、山麓阶地、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地带。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土层深厚,耕垦历史悠久,保水保肥能
7、力较好。(3)黄泛平原潮土地: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土壤主要系在潜水控制和作用下形成的潮土。潮土地分布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但土地瘠薄,旱涝碱威胁较大。(4)涝洼黑土地:主要分布在胶莱河谷区及临、郯、苍及南四湖湖积平原。土壤主要为砂浆黑土。土质粘重,通透性不良。(5)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除滨海有成片的大面积分布外,内陆地区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在其他类型土地之中。盐碱地除表层多粉砂土壤外,其他主要为潮盐土、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山东地处暖温带,植被属森林分布区,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内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多具次生性质,或为人工栽培。山丘区荒坡上次生灌草丛分布广、面积大
8、,各种农业植被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菜等类型多样。第四节 气象水文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的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盛行偏北风,偶有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汇合,产生雨雪天气。春季,地面和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蒙古高气压减弱,因而降水比冬季多,天气多变,南北风交替出现,是大风最多的季节,蒸发强烈,经常发生春旱。夏季,经常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炎热,湿润多雨,受南方气漩影响时产生大到暴雨,偶有台风侵袭带来大风暴雨。秋季,蒙古高气压重新建立,经常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天气。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714.5之间,由鲁西南向
9、半岛递减。最高气温出现于7、8月份,平均在2427;最低气温在12月份,平均在41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120,极端最高气温为3643。全省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mm。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气流运动等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在地域上,总的趋势由东南沿海850mm向鲁西北内陆递减为55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十分不均。年际之间丰、平、枯交替出现,全省1964年最丰,降水量达1171.6 mm,1981年最枯,降水量为444.6 mm;单站极值比在2.06.1之间;极差在5501500mm之间。年内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7%
10、;尤其集中于7、8月份,两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3%。 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器)在9001200mm之间,总体变化趋势是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增。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冬季小、春末夏初强烈,最大发生在5月,36月占全年蒸发量50%左右,112月仅占全年蒸发量15%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的19802000年平均年蒸发量均较19561979年略有变小。全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198.26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126.5mm。年径流总的变化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鲁西北平原逐渐减少。其年际、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规律大致与降水相同,但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
11、化比降水变化要大。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在25300mm之间。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丘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100300mm左右,而鲁西北地区年径流深尚不足25mm。高值区的年径流比低值区大10倍以上。第五节 河流湖泊山东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平均0.24kmkm2,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其它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分别划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片。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1552条,河流类型大致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黄河自西南而东北贯穿全省,有大汶河、玉符河等少量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3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7。黄河由于多年淤积,河床抬高,黄河大堤内已为地上
12、河,实际已成为其两岸各河的分水岭。黄河以北的鲁北平原诸河,属海河流域。除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运河、漳卫新河中下游为鲁冀两省界河外,主要有徒骇、马颊、德惠新河等,均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渤海。流域面积为3.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7,海河水系各河发育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非常平缓,河流比降很小,排水不畅,若遇到较大的暴雨,极易发生雨涝,为平原坡水河流。黄河以南的河流除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属黄河水系外,均划属淮河流域片,总流域面积1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71.6。在鲁中南地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辐射状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沂河、沭河,均流经江苏省入黄海,组成沂沭河
13、水系;北流的有潍河、弥河、白浪河等汇入莱州湾,加上黄河与泰沂山脉之间自西向东流入渤海的小清河、支脉河等,组成小清河水系;向西流的有光府河、泗河、白马河、十字河等,均入南四湖,与鲁西平原注入南四湖的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等组成南四湖水系;南四湖出口的韩庄运河、伊家河以及陶沟河、邳苍分洪道、西加河等属于中运河水系;鲁东南滨海地区主要有傅疃河、两城河、绣针河、白马河、吉利河等流入黄海。在胶东半岛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构成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入黄海、渤海的诸河,主要有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等。除鲁西平原河流为平原坡水河流外,其他均为山溪性河流。在诸河流中
14、发源于境内的河流多为雨源型河流,雨季流量大、枯季流量小为其主要特征。尤其是发源于山丘区的河流,在雨季河水暴涨暴落,在枯季流量骤减甚至干涸。本省湖泊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泛平原交接低洼地带,主要有淮河流域内的南四湖、黄河流域内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等。南四湖是省内最大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湖泊连接而成,呈一北西南东向的狭长状,南北长126km,东西宽525km;周边长311 km ,最大湖面面积1268 km2,总库容47亿m3。承接鲁、苏、豫、皖4省32县(市)来水,入湖河流53条,湖东28条,湖西25条。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湖泊,分新、老湖区,面积627多k
15、m2;现状主要是老湖区接纳大汶河入流和调蓄黄河的中小洪水,面积209 km2;最大容积达11.94亿m3。白云湖经改建后,高程20.5m以上最大容积为4000万m3以上。蜀山湖、马场湖、马踏湖、南旺湖、麻大湖、青沙湖皆已干涸,仅在雨季时少量积水。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第一节 地层 山东省基岩出露面积较广,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及三叠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太古界泰山群,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下、中统)、石灰系(中、上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按
16、照由老至新的顺序简述如下:1 太古界泰山群(Arts):分布于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构成鲁中南山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片岩和变粒岩等。厚度442516837m。2 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ArPt1jd):构成胶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片岩等,厚度7877m。胶南群(ArPt1jn):构成胶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夹大理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厚度4946m。3 元古界粉子山群(Pt1fz):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以胶北隆起区烟台、福山、莱州一
17、带最为发育。岩性为石英岩、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夹大理岩、石英岩夹碎屑岩等。厚度9095m。蓬莱群(Pt3pl):上元古界蓬莱群分布于蓬莱、栖霞等地。岩性为石英岩、钙质板岩、大理岩和结晶灰岩等,其中香夼组灰岩具有一定供水意义。厚度4103m。土门群(Pt3tm):上元古界土门群又分为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及其两侧地区。岩性为石英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等。厚度1200m。4 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覆盖于泰山群变质岩之上。主要岩性下部为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暗紫色页岩等,中部为厚层鲕状灰岩,上部为薄至厚层竹叶状、条带状灰岩夹页岩和泥质灰岩等。厚度3031866
18、m。与下伏泰山群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奥陶系(O):分布范围与寒武系基本相同,广泛出露于鲁中南山区。下统为薄层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厚60250m;中统以中厚层状纯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为主,厚3051207m。石炭系(C):仅发育中、上统,分布不广。局部出露于鲁中南山区单斜断陷盆地边缘,除北部出露较齐全外,其它地区多被第四系覆盖。岩性为页岩、砂岩夹灰岩和煤层。厚度141277m。二叠系(P):零星出露于鲁中南山间盆地。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北部以淄博、章丘盆地出露较好。岩性为砂岩、页岩、泥岩夹煤层。厚201933m。5 中生界侏罗系(J):广泛分布于胶
19、莱盆地和鲁中南山区部分盆地内。岩性以砂岩、页岩、砾岩夹煤层和薄层灰岩为主。厚602088m。白垩系(K):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胶莱盆地边缘,在鲁中南山区各断陷盆地内零星出露。下统青山组(K1)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厚43613355m;上统王氏组(K2)岩性为红色河湖相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及砾岩等,厚7976497m。6 新生界第三系:下第三系(E)分布在鲁西平原及河谷盆地和鲁东局部地区。岩性为泥岩、页岩、砾岩、砾岩夹油页岩、灰岩、石膏层。山区厚24233530m,平原区厚32404200m。上第三系(N)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沂沭断裂带北段等地。鲁西北平原广泛发育馆陶组
20、、明化镇组,岩性为砂岩、泥岩,局部为生油层和储油层,厚9001900m;沂沭断裂带北段等地分布牛山组、山旺组和尧山组,岩性为玄武岩、泥岩、页岩、砂岩、砾岩,厚266475m。第四系(Q):广泛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区。岩性为冲积、洪积、坡积、海积、湖积、残积等各种成因类型所形成的砂砾、砂及粘性土。平原区厚120220m,山区厚度小于50m。另外,山东省在不同地质时代还发生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期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多种类型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岩、正长岩、石英二长岩、辉长岩等。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 山东省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
21、了多次构造运动。区内基底构造复杂,以褶皱为主,遭受了一系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盖层构造较简单,以断裂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一系列断块凸起、断陷盆地和单斜构造。根据基底、地层、构造等特征将山东省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鲁中南台隆、鲁东迭台隆及华北台坳。鲁中南台隆大致位于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鲁中南山地。沂沭断裂带为北北东向展布,由唐吾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四条主干断裂组成。区内断裂主要发育有北西、北东、东西及南北向四组,断裂间相互切割,形成了一系列断块隆起和断块凹陷。其中鲁西南一带为断块凹陷区,整体缓慢下降,与上升的鲁中南台隆分离开来,沉积了较厚的新生代地层;鲁中南
22、一带则持续上升,只在断块凹陷中形成了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鲁东迭台隆位于山东省东部,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该台隆包括胶北台拱、胶莱台陷和胶南台拱,结晶基底为元古太古代胶东群和元古代粉子山群、蓬莱群,基底构造以开阔、平缓、规模较小的正常褶皱为主要特征。元古代之后,本区长期处于整体上升,故缺失古生代地层。中生代以来,开始差异性活动,形成一系列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使胶北和胶南台隆上升、中部胶莱台陷则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并伴随大量岩浆岩侵入和喷发活动。至第三纪以整体上升为主,仅局部有沉降。鲁西北台坳位于鲁北及鲁西南平原地区,为中朝准地台断裂沉降带华北台坳的一部分。该区下伏基岩除局部地区为太古界、
23、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外,大部分地区为下第三系。在中生代燕山期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凹陷与凸起。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次为北北东及北西向。自南向北分布了数条大的断裂,将该区割成了一系列的坳陷和隆起。第三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受气候、地貌、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地质构造又是决定因素。我省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不同构造地貌单元、不同地层岩性组合,造成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赋存运移和富水程度差别很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各异,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比较复杂。全省水文地质分区大致可划分为鲁中南、鲁东、鲁西北
24、三大部分。一、 鲁东水文地质区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东迭台隆。区内基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各类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和少量石灰岩等;第四系仅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沿河两岸和滨海地带。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具有分布广泛但富水性弱的特点,很难形成供水水源地,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在局部裂隙发育带或大理岩、灰岩裂隙溶隙发育带,可形成具有一定供水能力的富水地段,单井出水量可达5001000m3/d,局部大于1000m3/d。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沿地形向河谷汇集后流向下游,补给河流或第四系或直接排泄入海
25、,或者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渗入径流开采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中。滨海地带第四系主要为冲积、洪积和坡积层,胶东北部近海地带为海积层;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或粉细砂,厚度520m不等;除沿海地带海积层外均可构成较好的含水层,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m3/d左右。而一些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如大沽河冲积平原、胶莱河盆地冲积平原及大沽夹河冲积平原等,含水层由砂砾石、中粗砂组成,厚度415m,单井出水量一般10003000 m3/d,往往成为当地主要供水水源地。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基岩裂隙水侧渗及河水渗漏补给,沿地形倾斜方向向河谷下游径流,沿途补给河水或消耗于潜
26、水蒸发、人工开采及潜流入海。地下水动态类型滨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径流蒸发型,河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开采径流型。二、 鲁中南水文地质区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位于沂沭深大断裂带及其以西鲁中南山地。该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的区域,基岩广泛出露,形成中低山及丘陵。该区基底为太古界泰山群古老变质岩系;盖层有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二叠系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陆相沉积或火山相岩类,第四系则多为冲洪积的松散岩类。可溶性碳酸岩盐类广泛分布,是该区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由于受地质构造控制,该区形成一系列断块突起和断块凹陷;以单斜蓄水构造为主,形成若干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各水文
27、地质单元的富水程度,主要取决于可溶性岩类分布面积和间接补给区范围的大小。该区中部由泰山、鲁山、沂山、蒙山、莲花山、凤凰山等断块凸起构成的中低山地带,广泛出露太古界变质岩及各时期的侵入岩,属一般山丘区,多为各水文地质单元的间接补给区。此区间普遍含有微弱的风化裂隙水,且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多小于100m3/d。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地形坡向以潜流或泉水的形式向下游或沟谷排泄。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渗入径流型。在各水文地质单元的中游及下游,广泛分布以奥陶系、寒武系为主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形成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地下水赋存于岩溶裂隙中。奥陶系及上寒武系凤山组灰岩为本区主要含水岩组,岩溶裂隙水丰富,水
28、质优良,具有重要供水意义,但其富水性差异很大。一般在单斜构造上游灰岩裸露的山丘区,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为弱富水,单井出水量多小于500 m3/d,水位埋深可达100m左右;在山前或隐伏灰岩区,岩溶裂隙发育程度高,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一般为10005000 m3/d,甚至大于10000 m3/d。水位埋深小于10m甚至自流,并形成了流量大于10000 m3/d的济南泉群、明水麻湾泉、泗水泉林泉、临朐老龙湾泉等30多处岩溶大泉以及济南长清、泰安莱芜、淄博青州、枣庄羊庄等多处岩溶富水地段,成为我省城市及工农业重要供水水源地。寒武系下统至上统长山组灰岩间夹多层页岩,一般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多小于500
29、 m3/d;但其中馒头组、张夏组灰岩在有利的地形、构造条件下富水性较强,单井出水量可达5001000 m3/d或大于1000 m3/d。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河水渗漏补给以及上游山区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岩溶裂隙水多以泉水或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或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补给径流开采型。该区第四系仅分布于山间河谷或山间盆地,孔隙含水层不甚发育,分布范围不广,厚度多小于10m,一般水文地质意义不大。但分布于变质岩、花岗岩山区河谷地带的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由于砂层颗粒较粗、分选性较好,而且与河水的水力联系密切、补给条件较好,常形成一些具有较强供水能力的小型富水地段。
30、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基岩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侧渗补给以及河水补给,在沿地形向下游径流过程中补给河水或消耗于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补给径流蒸发(开采)型。三、 鲁西北水文地质区因该区处在华北地台的断裂沉降带,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形成孔隙含水层。地貌形态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泰沂山北部和西部山前地带,由众多大小河流冲洪积扇组成,并逐渐过渡为黄泛平原。冲洪积扇由山前至前缘,一般颗粒由粗变细、层次由少变多、厚度由小变大。在洪积扇的首部和轴部,含水层由砾石、粗砂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530m,常形成水量丰富、
31、水质良好的富水区,单井出水量10005000 m3/d、局部大于5000 m3/d;在洪积扇前缘和扇间地带,含水层颗粒变细、厚度变小,富水性变弱,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0 m3/d。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不仅得到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河水的渗漏补给,还可得到山区的侧向补给,具有良好的补给条件和径流条件。地下水沿地面倾斜方向流向下游,在天然状态下流入黄泛平原或潜流入海,或在与黄泛平原交接的低洼地带溢出地表,地下水动态为补给径流蒸发型;在现状条件下主要消耗于开采,地下水动态一般为补给开采型。黄泛平原分布广泛,地面较平坦,富水性差异较大。由于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和泛滥,形成了多条近于平行的古河道带,每条
32、古河道带由多组条带状砂层组成,含水砂层岩性为粉砂、细砂及中砂,砂层厚1030m,富水性较强,单井出水量5001000 m3/d;局部大于1000 m3/d;古河道带间及近滨湖或近滨海地带,含水层岩性以厚度小于10m的粉细砂为主,富水性弱,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0 m3/d。水位埋深14m、局部大于4m。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可得到黄河侧渗及引黄灌溉补给和其它河流的渗漏补给。地下水流向在鲁西北自西南向东北、在鲁西南自西向东缓慢运动,水力坡度为0.10.2。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典型的入渗蒸发型;而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其次为垂直蒸发排泄和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类型多为补给开采型或补给蒸发型。滨海平原主要为鲁北近海平原,与黄泛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并无明显分界线,为海相或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