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4 ,大小:146.07KB ,
资源ID:97194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194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毛概教案设计模板多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毛概教案设计模板多篇.docx

1、毛概教案设计模板多篇毛概教案设计模板(多篇)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目的 1掌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2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3正确理解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三难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好”与“快”】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

2、质量和效益“好”。 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解决不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

3、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其他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看,指导学生划出重点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点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一)、何谓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4、化路子 简要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五大特征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 4环境污染少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教师具体阐述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 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任务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经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坚持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四、建设

5、社会主义新农村 【简要介绍“新农村的新模式”】 新农村的概念,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么我国8亿多农民向往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农民朋友:上得起学;治得起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吃得上水;挣得到钱;睡得好觉;观得到景;做得到主;学得到艺;上得到网;看得到戏 5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维护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2)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3)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4)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6、大任务; (5)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动摇地抓好“三农”工作。五、统筹区域发展(一)、统筹区域发展的及意义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二)、如何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介

7、绍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对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缩小东中西间的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国防、促进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与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围包括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8、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二)、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和途径 1关键是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 简要分析“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有人将之称为3R原则: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

9、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课堂: 总结此次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第2篇:毛概课教案 毛概课教案 一 自我介绍(我本人和我的狼族团队) 二 课堂导入(对第十章和第三节的评价简单,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你们 思想特别深刻都博学多才,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的词用在你们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而我则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还不发达的人。现在我们就来

10、看看这第十章第三节是怎么个简单法!) 三 正式讲课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l 职业道德:安院东门处的二十字方针牵涉到职业道德我的周末讲坛经历 l 社会公德:那我们再看一看社会公德,现代礼仪中我的演讲和我与同学 让座的问题,你看我们傻不傻 l 提高道德层次: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层次举例登山、赛跑、 安师院与清华北大 l 所以思想道德建设重不重要重要!要不要加强要!那我们现在的思 想道德有没有问题有!那我们应该怎么加强?那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2) 发展教育和科学 l 大学生犯罪和恋爱问题 l 中美教育对比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l 所以教育问题重不重要重要!要不要发展要!那我们应该怎

11、么发 展?那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用“创业”两字狭隘的概括这个话题,请看视频俞敏洪马云励志演讲,可能我讲 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l 讲俞敏洪的个人经历,谁能想到都说中国教育有问题 的确有问题 谁来解决?我们来解决?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怎么解决? l 我们的梦想也可以实现 教育学家 历史学家 人文与社会学家还有什么 学家?再坐的各位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组成真正的狼族团队第3篇:毛概11教案 复习旧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导入新课: 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材料分析:和谐社会的五只“拦

12、路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过去20年,全国法院接待处理民众来信上访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折射出在基层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在“三农”问题、拆迁问题、失业问题、治安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方面均有表现。“两会” 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什么?腐败少一点,治安好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股市涨一点,物价稳一点,空气净一点,矿难少一点,这里面哪一点也离不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主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讲授新课: 第十一章 构

13、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和:和睦,有和衷共济之意;谐: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 。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关于和谐的思想?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

14、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西方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3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的相关思想 (2)邓小平的有关理论 (3)江泽民的相关论述 (4)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

15、会。2.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3.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四个重要着力点4.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四)构

16、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社会主义和谐

17、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

18、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

19、则(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优化教育结构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二)实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

20、分配格局(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 小结: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

21、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思考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阅读书

22、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4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篇:大学毛概教案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学习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 马克思主义

23、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2)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这是中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4、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结合进而达到融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

25、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

26、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

27、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

28、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2)群众路线,就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

29、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3)邓小平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

30、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1、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若干重大决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