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12MB ,
资源ID:971397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13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docx

1、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

2、,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明代中期仇英绘画作品。明代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仇英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

3、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东林图卷、捣衣图、千秋绝艳图、修竹仕女图、枫溪垂钓图、四季仕女图、沙汀鸳鸯图、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清明上河图、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图、归汾图、仿李唐山水、春游晚归图、松溪横笛图、春庭行乐图、梧竹消夏图、采芝图等。明代

4、中期仇英汉宫春晓图赏析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长30.9厘米,横57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汉宫春晓图: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人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百态;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画中描绘的绝非汉代宫廷,而是汉人宫廷。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宫殿楼阁,山石卉木,宦侍宫娥,各执其事,描绘宫中嫔妃生活极为生动。画始于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

5、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

6、、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画工精细,色彩雅丽。明代中期仇英桃源仙境图赏析仇英 桃园仙境图 绢本设色 17566.7cm 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

7、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明代中期仇英赤壁图赏析仇英赤壁图绢本、设色,长292.1厘米,宽26.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赤壁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仇英传世佳作赤壁图目前

8、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则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一卷。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等山间夜景。其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仇英赤壁图之一手卷纸本设色此幅赤壁图上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三希堂精鉴玺”等印,笔法俊朗,风神秀雅,气息纯正,款字极精,印章亦佳。加上又是清宫旧藏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清晰可考,珍稀之极。仇英

9、赤壁图之三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3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画以宋代苏东坡后赤壁赋为诗意,描绘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读者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腵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明代中期仇英玉洞仙源图赏析仇英玉洞仙源图纵167厘米,横65.2厘米,绢本。藏台北博物院玉洞仙源图是他传世的大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或隐或现。溪水潺湲的溶洞前,一隐士临流盘膝,停琴静坐,侍童们忙着煮茶、端盘、陈设古玩,

10、俨然人间仙境。这类隐逸题材作品十分多见,而仇英在幽美宁静的意境中表现了一种明快的情调,健康的意趣,在同类作品中颇具特色。作品取景宏阔,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布局有序,景物繁杂而不拥塞,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位置突出,反映出画家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从次序方面精深的造诣。此图用大青绿设色,细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艳的石青石绿渲染山石,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追求色调的和谐,在宗法南宋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代表了仇英青绿山水的典型画风。明代中期仇英桃村草堂图赏析明代 仇英桃村草堂图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

11、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如画,画法精细工整,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明代中期仇英剑阁图赏析明代仇英剑阁图绢本设色295.4乘以101.9上海博物馆剑阁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的栈道,这里又叫剑门关。栈道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时修建的,是从四川通往汉中的要道。仇英剑阁图是一幅巨幅的青绿山水画,笔法全学李唐。整幅作品峰峦重叠,远处是白皑皑的雪

12、崖,近处是重彩辉煌的山峦,陡峭的绝壁如刀削一样,崎岖的栈道上树林成荫,残雪覆盖。栈道上的人马很多,但是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却不相同。有的人骑在马上,艰难地前行着;有的人回头张望,还有的把手放在嘴边呵冻。这些细节的描写和这种丰满壮丽的场面,都是为了突出栈道艰难这个主题。这幅作品色彩浓艳,光彩夺目,是仇英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明代中期仇英松溪论画图赏析明 仇英 松溪论画图,明代,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松溪论画图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

13、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明代中期仇英桃花源图赏析明代仇英桃花源图一幅纸本重彩中国画,尺寸规格:33.0cm x 472cm,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桃花源图卷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花源图卷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桃花源图卷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整个山水都围绕着人物来营造意境,人物在他的画中是整体画面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仇英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精深的艺术力。画面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趣味,让人把桃花源的故事,引起仙乡灵境的联想。桃花源图远处峰峦起伏

14、,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艳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本画将那些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实地展现于世人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真可谓国宝珍品。明代中期仇英仙山楼阁图赏析明代,仇英仙山楼阁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18厘米,横41.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藏仙山楼阁图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

15、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仙山楼阁图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仙山楼阁图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画面上方楷书为陆师道所题,乃明代官员,师承文征明,严整恭谨地概

16、述与仇英的画面配合得相得益彰明代中期仇英莲溪渔隐图轴赏析明代,仇英莲溪渔隐图轴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26.5厘米,横66.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仇英莲溪渔隐图为青绿山水画,描绘莲溪渔家风光。画面清溪水田,绿阴丛树,数栋房舍坐落于岸上疏林之中。对面云山起伏,一高士在侍者陪同下伫立沉思,一罾临岸纲鱼,以点出渔隐的主题。全画布景清远疏旷,用笔工中有写,灵活多变,于严谨中寓潇洒之趣,与常见的仇氏画风不同。画中自题“莲溪渔隐图,仇英实父制”。钤“实父”、“仇英”二印。曾经请梁清标、安岐和吴舜升等鉴藏。此画描绘的是青绿平远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对岸山前村舍,远山连连。在布局上

17、,清新旷远,前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笔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细谨严的风致,但又有潇洒意趣,前景的工细浓丽与远景的润泽简淡,使这幅莲溪渔隐图景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体现出一代大师的风范,成为了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明代中期仇英桐阴清话轴赏析明仇英桐阴清话轴 279.5x100公分、全幅 12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画石峰嶙嶙,梧桐垂荫。树下两人拱立清谈,一童悄然侍立。前景另绘丛筱沿坡,野水奔流。此等景境,纵或出自画家揣想,然而人语溪声,竟恍若身

18、历其境。岩岩画法,明显受到周臣宁戚饭牛图的直接影响。不过仇英此作较周臣略为谨慎,虽然线条挺拔劲健,强调笔墨的速度美感,但皴法则尽量包藏在轮廓之内,并且让岩石表面布满肌理与明暗变化,不失却形象的精准掌握明代中期仇英秋江待渡图赏析明代,仇英秋江待渡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55.4厘米,横133.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图绘青松红树,崇山环抱。山中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江中轻舟数叶,徐徐缓行。彼岸数人似焦急如焚,等待渡船,以点出主题。图中笔墨精工而富有士气,设色妍丽,山石颇似刘松年画法。构图平中求险,静中寓动,不愧是仇氏画中的精品。本幅无名款,钤有“仇英实父”等印。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

19、清安岐、高宗弘历收藏,石渠宝笈续编着。秋江待渡图刻画精细,无论一砖一瓦,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表情,都描绘得精细入微。更为重要的是这幅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如诗一般的意境:一汪茫茫的秋水,远岸的山峦画得很实,由云端相隔,白云下面的茅舍、树林画得精工细小,所以,将白云上面的山推得很远。同样,近岸的山峦很高,村落画得相当精细,拉大了空间距离。这幅画的画面不大,但是境界开阔,有咫尺千里之妙,同时还画出了秋天无限寥廓的季节特色。这幅画也说明仇英十分注重意境的刻画,他画笔下的山可游,屋可居,生活气息浓郁,有别于某些文人画家中流露出的那种寥寂、孤高、遁世的格调。明代中期仇英东林图卷赏析东林图卷,明代,仇英,

20、绢本青绿设色,纵29.5厘米,横136.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林图卷款署:仇英实父为东林先生制。唐寅题跋:抑抑威仪武肃支,乡吾同举学吾师。百年旧宅黄茅厚,四座诸生绛幙垂。灵出尾箕身独禀,器云瑚琏众咸推期(点去)。佗年抚翼烟霄上,故旧吾当不见遗。年生唐寅。唐寅题跋:抑抑威仪武肃支。乡吾同举学吾师。百年旧宅黄茅厚。四座诸生绛幙垂。灵出尾箕身独禀。器云瑚琏众咸推期(点去)。佗年抚翼烟霄上。故旧吾当不见遗。年生唐寅。高轩时复贲编蓬。肝胆横披国士风。谦德不放过揖让。道心惟在此冲融。抚膺问学饶君富。屈指庚年愧我同。行展经纶佐天子。鹪鹩何日附冥鸿。猥末张灵奉同。明代中期仇英捣衣图赏析捣衣图,明代,仇

21、英,立轴,纸本水墨,纵95.3厘米,横28.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仇英有些作品,比较注意自我意绪的抒发,较自如地运用经过陶铸后的笔墨技法,具有较强的艺术个性。捣衣图中人物的画法,衣纹清劲畅利,简洁明快,脸部线描精细柔和,以中锋运笔,不使偃笔,骨力坚挺,将宋人的精工与元人的放逸融为一体。明代中期仇英千秋绝艳图赏析千秋绝艳图 绢本设色 29.5厘米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包括唐 代女诗人名妓薛涛、南齐时钱塘才女名妓苏小小、明代女书画家金陵名妓薛素素、步

22、非烟、绿珠、罗敷、杨贵妃、王昭君、赵姬、寿昌公主、罗惜惜、华春娘、苏若 兰等,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明代中期仇英修竹仕女图赏析修竹仕女图,立轴,绢本,设色,纵88.3厘米横:6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昉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仇英是明代中期画坛上难得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

23、鸟、界画无所不工,青绿、浅绛、水墨、工笔、写意俱极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图中仕女作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画家的缜密巧思。明代中期仇英枫溪垂钓图轴赏析枫溪垂钓图轴,纸本,设色,纵127厘米,横38.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在图下右边石缝内置有楷书“仇英”二小字款,下钤“实父”小长方形白文印与“仇英之印”方形白文印。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

24、。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戌子秋月御题”(戌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与“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明代中期仇英四季仕女图赏析四季仕女图,长卷,绢木,水墨,纵:29.6厘米,横:300.9厘米。日本大和文化馆藏。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图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

25、个场景画出。与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现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明代中期仇英沙汀鸳鸯图赏析沙汀鸳鸯图纸本,设色,纵78.9厘米,横2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仇英较少作花鸟,但画必精工典丽。此图画水汀中栖一对鸳鸯,伴以奇花异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浓。鸳鸯的姿态生动,颇费经营,

26、刻画精致。图中大片春水,近处清澈见底,水草挺拔,生机勃勃。作者用笔皴擦柔和,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图上有彭年、袁褧题诗。上书隶书年款“ 庚子(公元一五四年)夏仇英实父制”,约为仇英五十岁时作。钤“实父”白文方印、“仇英”朱文方印,押角钤“十洲”朱文方印、“南阳”白文方印。明代中期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赏析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绢本,设色,纵33、横72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作者临摹南宋“院体”画家萧照的稿本,内容描写南宋初曹勋为迎合高宗赵构的旨意,歌颂中兴而编撰的祥瑞故事。原为六段,现存四段:一、占卜。徽、钦二帝被俘后,显仁皇后在行殿用棋占卜,兆告康王继位,众皆

27、庆贺。二、渡河。一骑陷落冰河,惟赵构得免。三、授衣。萝黄袍加身。四、射兔。高宗戎装骑驰,箭中白兔。全画用笔粗重,设色妍丽,构图平远,既有宋画古拙雄劲的特色,又有文人画的韵致,不愧为仇英摹古精作。卷末署有“吴郡仇英实父谨摹”款,钤“实父”、“十洲”二印。引首有董其昌书“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其昌”。后幅有董其昌、秦松龄、尹绳孙、许之渐、黄家舒、吴伟业六家题记。经项元汴、梁清标、耿信公等鉴藏。明代中期仇英清明上河图赏析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

28、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此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明朝时期苏州城远近郊、城内、宫城等清明佳节的情景。画面人物共两千多个,或动或静,栩栩如生。整篇画卷主要可分为四个大内容:首先是村郊风光,尽是绵绵不绝的群山,风景优美的田园景象。随之伴身左右的就是一望无边的河流,河边还有牧童骑牛的美景。然后是横跨两岸的虹桥,河中船只摩肩接踵,两岸一片繁忙景象。沿着河边一直行走,穿越过虹桥,有小童在草地上嬉戏,市民聚集于戏台观看民间演出。第三段落为市区街道,顺着河道,从城门外进入到市集里面,各色人群、各种店铺、各式车轿映入眼帘,房屋工整,路上的人熙熙攘攘。最后一段为金明池宫殿。画面以宏伟辉煌的宫廷建筑、热闹的龙舟

29、竞技来结束,定格于山间宏伟辉煌的楼阁殿宇。整个画卷内容复杂,整体来看其中出现了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店铺和戏台等,涉及婚娶、宴饮、赶集等生活场景。有人在婚丧嫁娶,有人在田间辛勤劳作,有人在集市上才艺展示,也有人在进行生意买卖等等。除了生活秀,还有风光秀,连绵的山峰,坚硬的城墙以及鲜艳的房屋桥梁瓦片,人群集中的商店戏台等等。仇本清明上河图流传有序,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

30、格。1945年伪满溥仪逃跑时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明代中期仇英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图赏析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明代,仇英,册,绢本设色,纵41.4厘米,横3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竹林品古图写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态一一表出,格调清逸。此图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该图绘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款亦落于屏画边际。右二人坐湘妃

31、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右前一童负挂轴来,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则方启盒,陈瓷器于另一高士前。四周罗列觚、爵、簋、卣、罍等铜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状明人仅从图录中得知,方有此误。二女供手侍之,秀丽端姘。屏后二童,一生炉烹茶,一于竹林空际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对子手谈之用。前二犬相戏,一犬侧地举首之状,与仇氏最擅之画马形态如出一辙,正所谓得意者必常用之。人物故事图册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和诗文寓意,具体为子路问津图、浔阳琵琶图、捉柳花图、南华秋水图、吹箫引凤图、贵妃晓妆图、明妃出塞图、松林六逸图、竹院品古图、高山流水图。这些题材历史上常被画家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此图册运用工笔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文人举止高雅潇洒,仕女容貌端庄娟美。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异。笔致工细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敷色艳丽,又多和色,整体色调和谐、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因篇幅有限我选取一幅图供大家赏析。明代中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