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0 ,大小:59.35KB ,
资源ID:97099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099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1、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册一高中历史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2古代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时期。3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左右,苏美尔人首先建国。4国家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修建水利工程)5楔形文字、泥板6史诗吉尔加美什7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第2课 古代埃及1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

2、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4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5公元前3500年以前,象形文字、纸草第3课 古代印度1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2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3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4种姓制度: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5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6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佛

3、教汉代传入中国。7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8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1土著印第安人2玛雅文化: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3阿兹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一带;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4印加文化:南美洲;“印加帝国”;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第5课 古代黑非洲1“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2麦罗埃文明:位于东北非,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库施王国,曾征服埃及)3阿克苏姆文明:位于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混合型文明。4大津巴布韦文明:南部黑非洲,得

4、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特征。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5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6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7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8公元前5

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9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1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2戏剧是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3雅典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4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型为基本特点。神庙(帕特农神庙)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5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柏拉图的理念论。6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

6、实行贵族寡头政治。2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3其次,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4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元首政治。5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6(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7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8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第9课 罗马法体系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成为罗马法体系的

7、渊源。2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时期,“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3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编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产生于公元7世纪,宗教经典为古兰经。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大藏经。 基督教,公元1世纪,基督,西亚,圣经 伊斯兰教,公元7世界,穆罕默德,西亚,古兰经2穆罕默德从麦加迁都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3阿拉伯帝国:661年,穆阿维亚出任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750年,阿拔斯建立阿拔斯王朝

8、,定都巴格达。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4阿拉伯文化: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和印度的数字、十进制,古希腊典籍等都是阿拉伯人传播的。第11课 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西突厥的一支。2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国。3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416世纪后,奥斯曼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第12课 封建制度1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国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家。2罗马

9、帝国的隶农制和日耳曼的氏族制,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 3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4496年,克罗维率领亲兵皈依基督教,基督教会成为了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5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改革,“采邑改革”。趋势:国王仅仅是名义上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6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7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等级君主制。1265年英国议会和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第13课 王权与教权1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2“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3查理大帝加冕,体现了“

10、君权神授”的原则,王权与教权进一步密切。411世纪末,“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斗争)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教权于13世纪达到极盛。(13世纪经院哲学趋于全盛)5“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第14课 庄园与城市1庄园领主: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2庄园的耕地: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314世纪以后,庄园开始衰败。4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5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城市市民不乏逃亡的农奴;市民居留期必须在一年以上;市民必须“照章纳税”;国王在名义上是城市的所有者。6最初的城市居民:一些手工业者和商

11、人。7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采用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两种手段。第15课 中世纪文化1经院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兴起于9世纪,13世纪趋于全盛。2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神学大全。3骑士文学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法国的罗兰之歌是代表作之一。4市民文学有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色彩,代表作: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5最早的大学出现在意大利。 册二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2、中国是

12、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的一大特点。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部落。4、神话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如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5、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经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也即“天下为家”的社会。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2、考古学家发现,时间上与地域上

13、、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期间,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3、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4、二里头遗迹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第3课 商朝和青铜文化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2、商朝国家体制,有“内服”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间接管辖的方外之地的区别。商朝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3、商朝的青

14、铜器主要是礼器,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4、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5、商朝虽然已进入了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还是石器和木器,农业生产技术已有进步。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2、分封制是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是周王成为“天下共主”。3、西周实行井田制。4、周公拥立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制定礼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应掌握的基

15、础知识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迁后的周朝成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使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3、各国相继进行改革以富国强兵,改革范围不断扩大,在战国时达到高潮。4、百家争鸣局面带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5、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发展“礼治”思想,以“仁”为核心观念,主张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法家提倡“法制”,倡导功利主义、君主集权、鼓吹专制独严刑峻法;到家对现实政治绝对否定,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包含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的辨证法思想。第6课 大一

16、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战国时代,战争加剧,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形成“战国七雄”。2、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蔚然成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有成效。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4、秦朝为有效控制大一统局面,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成为我国后世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掌握秦朝皇帝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秦朝灭亡。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接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3、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

17、,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4、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展开“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汉朝。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汉初统治者继承秦朝中央集权体制。2、汉初继承秦朝郡县制度,同时分封同姓诸侯。封国势力增强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3、汉朝初年形成布衣将相之局。4、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之学适应汉初社会实际,成为汉初统治者实际上的指导思想。第9课 汉武帝时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由皇帝和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8、”,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消除。3、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罢?百家,独尊儒术。4、西汉发达的农业基础为其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5、汉武帝三次对匈奴出兵,大体解除了匈奴在北边的威胁,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第10课 东汉的兴衰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推行“托古改制”。2、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以“柔道”治理天下,并出现“光武中兴”。3、刘秀致力于文教治国,中央(大学)和地方官学(郡国学)得到发展。4、外戚、宦臣、士大夫是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的三支主要政治力量。第11课 割据与分立三国鼎立2

19、08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歼灭孙、刘,平定天下。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隔江对峙。仅5万人马的孙刘联军,运用火攻,大获全胜,迫使曹操北还。随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扩展了东南的辖区。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夏、商、周至秦、汉,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地区。中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与水平始终高于其他地方,东南沿海的闽、粤一带和西南山地的少数

20、民族集聚区,社会经济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仅使南方地旷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各业生产,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北方地区,曹操曾在许县一带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耕作的为民屯,命军队耕战结合的为军屯。后来,曹操又下令在辖区内广泛推行屯田,这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具有不小作用。蜀汉境内,丞相诸葛亮在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

21、,还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他还致力于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想方设法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诸葛亮的各项举措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孙吴占据的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等都有明显发展。滨海枕江、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也使造船技术日益进步。当时,东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众多古越人的后裔,称为“山越”。孙吴政权迫使他们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北朝与南朝鲜卑族拓拔部原为活动于大兴

22、安岭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后向西南迁移,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此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势力日益强盛,陆续攻灭诸国,至439年,统一北方。这一局面持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历史上将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北朝”。南方的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朝”。当时,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仍在继续,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和北方作物的引入等,表明农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长江中下游出

23、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活动于南方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更被推向新的高潮。孝文帝拓跋宏继位时,年仅五岁,朝政大权掌握在临朝听政的祖母冯太后手中。出身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孝文帝自幼受冯太后影响,博学善文,具有良好的汉

24、文化修养,亲政后,决心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为摆脱保守势力影响,他毅然将都城南迁至洛阳,随即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并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此外,还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而且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

25、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隋都长安为都城。 三省六部制

26、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规定,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其后,凡被加以特定官衔而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人数多至一二十人。 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

27、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科举制 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先前的推举制,还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潜在威胁。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626年,

28、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他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欲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关键在于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因而用人不论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术,都委以重任。 唐太宗还能居安思危,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他经常鼓励臣下敢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能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常为后人称道。他既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又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他接受

29、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他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太宗的真诚相待,使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成就了唐文化的繁荣与恢弘,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的治理与整顿大见成效,王朝统治被推向全盛,出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全盛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

30、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西域及大食(唐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的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其中,擅长经商的粟特人尤为活跃,他们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

31、。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当时进入中国文化系统的外域文化以中亚、西亚、南亚为三大支,但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广阔得多,可以说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城内寓居和滞留的各类外域人士,数量众多。长安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西市周围聚居着大批西域胡商,在波斯人开的酒肆中,常见胡姬当垆沽酒、招徕顾客的情景,极为繁华热闹。作为东西方交通的枢纽,长安又是各国人士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呈现出一幅斑斓绚丽的图景。东亚文化圈唐朝与东邻朝鲜、日本的交往尤为密切。新罗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后,常与唐朝互遣使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人数前后总计多达2000。经归国留学生的积极传播,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