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汇编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集合 (1)、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记作 ,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元素a和集合A之间的关系:aA,或a A; (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整数集:Z ;整数: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2、子集 (1)、定义:A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则A叫B的子集 ;记作:A
2、 B, 注意:A B时,A有两种情况:A与A(2)、性质:、A A, A;、若A B,B C,则A C;、若A B,B A则A=B ; 3、真子集 :(1)、定义:A是B的子集 ,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记作:A B; (2)、性质:、A , A;、若A B,B C,则A C;4、补集:、定义:记作:CUA x|x U,且x A; 、性质:A CUA ,A CUA U,CU(CUA) A; 5、交集与并集(1)、交集:A B x|x A且x B性质:、A A A,A 、若A B B,则B A (2)、并集:A B x|x A或x B性质:、A A A,A A 、若A B B,则A BAB
3、不等式解集的边界值是相应方程的解含参数的不等式axb xc>0恒成立问题 含参不等式axb xc>0的解集是R;其解答分a0(验证bxc>0是否恒成立)、a0(a<0且<0)两种情况。7、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取两边,“”取中间)(1)、当a 0时,|x| a的解集是x|x a,x a,|x| a的解集是x| a x a(2)、当c 0时,|ax b| c ax b c,ax b c, |ax b| c c ax b c(3)、含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零点分段讨论法:例:|x 3| |2x 1| 28、简易逻辑: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逻辑联结词:或、
4、且、非;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判断复合命题真假:(1)、思路:、确定复合命题的结构,、判断构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的真假, 、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2)、真值表: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且q,同真为真;非p,真假相反。(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p则 q; 逆否命题:若 q则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3)、反证法步骤(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 q,则p叫q的充分条件;若p q,则p叫q的必要条件;若p
5、q,则p叫q的充要条件; 22第二章 函数1、映射: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f:AB,若a A,b 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b叫a的象,a叫b的原象。2、函数:(1)、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f(x)的范围叫函数的值域,定义域和值域都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3)、函数的表示法常用:解析法,列
6、表法,图象法(画图象的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4)、区间:满足不等式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闭区间,表示为:a ,b满足不等式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开区间,表示为:(a ,b)满足不等式a x b或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或(a ,b;(5)、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整式:全体实数,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R;、分式:分母 0,0次幂:底数 0,例:y 1 2 |3x|、偶次根式:被开方式 0,例:y 、对数:真数 0,例:y loga(1 25 x2 1) x|x|(6)、求值域的一般方法:、图象观察法:y 0.2、单调函数:代入求值法
7、: y log2(3x 1),x ,3 、二次函数:配方法:y x2 4x,x 1,5), y 13 x2 2x 2x2x 12 sinx、“对称”分式:分离常数法:y 2 sinx、“一次”分式:反函数法:y 、换元法:y x 2x (7)、求f(x)的一般方法:、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f(x),且满足3f(x 1) 2f(x 1) 2x 17,求f(x) 、配凑法:f(x 11) x2 2,求f(x) xx、换元法:f(x 1) x 2x,求f(x)、解方程(方程组):定义在(-1,0)(0,1)的函数f(x)满足2f(x) f(x) 3、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区间D上任意两个值x1,
8、x2,若x1 x2时有f(x1) f(x2),称f(x)为D上增函数; 若x1 x2时有f(x1) f(x2),称f(x)为D上减函数。(一致为增,不同为减) (2)、区间D叫函数f(x)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 定义域;(3)、判断单调性的一般步骤:、设,、作差,、变形,、下结论 (4)、复合函数y fh(x)的单调性:内外一致为增,内外不同为减; 4、反函数:函数y f(x)的反函数为y f反函数的求法:、由y f(x),解出x f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性质:函数y 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 f函数y 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 1 1 11,求f(x) x(
9、x);函数y f(x)和y f 1(x)互为反函数; 1 1 1、x,y互换,写成y f(x),、写出y f(x)(y),(x)的值域、定义域;(x)的图象关于直线y x对称;点(a,b)关于直线y x的对称点为(b,a);5、指数及其运算性质:(1)、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根等于a(n 1,n N),那么这个数叫a的n次方根;* a(a 0)a叫根式,当n为奇数时,an a;当n为偶数时,an |a| a(a 0)mn(2)、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a a;负分数指数幂:am mn 1am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1,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0的负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运算性质:当a 0
10、,b 0,r,s Q时:ar as ar s,(ar)s ars,(ab)r arbr,a a; 6、对数及其运算性质:(1)、定义:如果ab N(a 0,a 1),数b叫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 b,其中a叫底数,N叫真数,以10为底叫常用对数:记为lgN,以e=2.7182828为底叫自然对数:记为lnN (2)、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的对数等于0:loga1 0,、底的对数等于1:logaa 1,、积的对数:loga(MN) logaM logaN, 商的对数:loga1rM logaM logaN, N1幂的对数:logaMn nlogaM, 方根的对数:loganM l
11、ogaM,n 第三章 数列 (一)、数列:(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每个数都叫数列的项;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定义域: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值域:数列本身,对应法则:数列的通项公式;(2)、通项公式: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例:数列1,2,n的通项公式an= n 1,-1,1,-1,的通项公式an=( 1)n 1 1 ( 1)n; 0,1,0,1,0,的通项公式an 2(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叫递推公式;例:数列 an :a1 1,an 1 1,求
12、数列 an 的各项。 an 1 a1 S1(n 1) S S(n 2)n 1 n(4)、数列的前n项和:Sn a1 a2 a3 an; 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an (二)、等差数列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通项公式:an a1 (n 1)d (其中首项是a1,公差是d;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n(a1 an)n(n 1)2. Sn na1 d(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22a b(4)、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13、a与b的等差中项。即:A 或2A a b2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于数列 an ,若an 1 an d(常数),则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3)、前n项和:1Sn 、等差中项:对于数列 an ,若2an 1 an an 2,则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6)、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an是等差数列的第n项,am是等差数列的第m项,且m n,公差为d,则有an am (n m)d、等差数列 an ,若
14、n m p q,则an am ap aq。a1 an a,a2,a3, ,an 2,an 1,an ,如图所示:1 a2 an 1*也就是:a1 an a2 an 1 a3 an 2、若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k N,那么Sk,S2k Sk,S3k S2k成等差数列。S3k a1 a2 a3 ak ak 1 a2k a2k 1 a3k如下图所示: SkS2k SkS3k S2k、设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S奇是奇数项的和,S偶是偶数项项的和,Sn是前n项的和, 则有:前n项的和Sn S奇 S偶, 当n为偶数时,S偶 S奇 当n为奇数时,则S奇 S偶 a中,S奇 nd,其中d
15、为公差; 2n 1n 1。 a中,S偶 a中(其中a中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一项)22anS2n 1 、等差数列 an 的前2n 1项的和为S2n 1,等差数列 bn 的前2n 1项的和为S2,则。 n 1bnS2n 1 (三)、等比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 0)。(2)、通项公式:an a1qn 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na1,(q 1) n(3)、前n项和 Sn a1 anqa1(1 q)(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 ,(q 1) 1 q 1 qa
16、 anqa1(1 qn)(q 1) (q 1) 说明:Sn 2Sn 11 q1 q3当q 1时为常数列,Sn na1,非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4)、等比中项:如果在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Gb2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 ,即G ab(或G ab,等比中项有两个) aG(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于数列 an ,若an 1 q(q 0),则数列an an 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对于数列 an ,若anan 2 anan 是等比数列。 1,则数列 (6)、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17、ann项,am是等比数列的第m项,且m n, 公比为q,则有an amqn m 、对于等比数列 an ,若n m u v,则an am au ava1 an a,a2,a3, ,an 2,an 1,an 。如图所示:1 a2 an 1也就是:a1 an a2 an 1 a3 an 2、若数列 an Sn是其前n项的和,k N*,那么Sk,S2k Sk,S3k S2kS3k a1 a2 a3 ak ak 1 a2k a2k 1 a3k 如下图所示: SkS2k SkS3k S2k(7)、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分析通项,寻求解法n(n 1)112 22 32 n2 n(n 1)(2n 1)
18、,1 3 5 (2n 1) n2,26 1 2 n公式法:“差比之和”的数列:(2 3 5) (2 3 5) (2 3 5) 1 2 3 n 、并项法: 1 2 3 4 ( 1)、裂项相消法:1 n 1n 111 26(n 1)n1111 1 22 33 4n n 12n 1、到序相加法: 、错位相减法:“差比之积”的数列:1 2x 3x nx 第四章 三角函数1、角:(1)、正角、负角、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角,顺时针方向旋转负角,不做任何旋转零角;(2)、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 在扇形面积:S lr | |r22r y3、三角函数 (1)、定义:(如图) (2)yyyr+ sin tan
19、 sec rxxxxrcos cot csc _ryy+ _ _y+O_+ _+ tan sin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 ()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sin2 cos2 1 ta n 1 tan2 sec2 co t si nnco t 1 ta co stan cot co sncs c 1 si si n1 cot2 csc2 cos sec 1(4)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形:(活用“1”)sec csc、sin 1 cos , sin cos2 ;cos 1 sin , cos sin2 ;2222cos2 sin2 2cos2 sin2 2cos2 tan cot ,
20、cot tan 2cot2 sin cos sin2 sin cos sin2 (sin cos )2 1 2sin cos 1 sin2 , sin2 |sin cos |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一: sin( k 360 ) sin cos( k 360 ) cos tan( k 360 ) tan 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sin(180 ) sin sin(180 ) sin sin( ) sin sin(360 ) sin cos(180 ) cos cos(180 ) cos cos( ) cos cos(360 ) cos tan( ) tan tan(360
21、 ) tan tan(180 ) tan tan(180 ) tan 3 3 ) cos sin( ) cos 22补充:cos( ) sin ) sin 3 ) sin cos(3 ) sin 22223 3 ) cot ) cot ) cot ) cot 2222sin( ) cos 2 sin( ) cos 2 sin(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sin( ) sin cos cos sin S( ):sin( ) sin cos cos sin C( ):cos(a ) cos cos sin sin C( ):cos(a ) cos cos sin sin T( ):
22、tan( ) tan tan tan tan T( ): tan( ) 1 tan tan 1 tan tan ) (1 tan tan ) T( )的整式形式为:tan tan tan(例:若A B 45 ,则(1 tanA)(1 tanB) 2(反之不一定成立)7、辅助角公式:asinx bcosx 2 b2 ab sinx cosx 2222a b a b 2 b2(sinx cos cosx sin ) 2 b2 sin(x )(其中 称为辅助角, 的终边过点(a,b),tan b) (多用于研究性质) a8、二倍角公式:(1)、S2 : sin2 2sin cos (2)、降次公式:
23、(多用于研究性质)22 C2 : cos2 cos sin sin cos 1sin2 21 cos2 11222 cos2 1 2sin 2cos 1sin 2222ta n1 cos2 112n cos cos2 T2 : ta22221 ta2n (3)、二倍角公式的常用变形:、 cos2 |sin |, cos2 |cos |;、1 1cos2 |sin |, 1 1cos2 |cos | 2222422sin22 44、sin cos 1 2sin cos 1 ; cos sin cos2 ; 24半角:sin 2 sin cos 1 cos 1 cos 1 cos ,cos ,ta
24、n sin 1 cos 22221 cos 9、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1)、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对于函数f(x),若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当x取定义域f(x),则称f(x)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 ,0),(,-1),(2 ,0);22 3 ,0),(,-1),(,0),(2 ,1);y sinx图象的五个关键点:(0,0),( 2 y cosx的对称中心为(k ,0);对称轴是直线x k ; y Acos( x )的周期T ;2 y tanx的对称中心为点(k ,0)和点(k ,0) x )的周期T ; ;
25、 y Atan(2 2(4)、函数y Asin( x )(A 0, 0)的相关概念:y sinx的对称中心为(k ,0);对称轴是直线x k ; y Asin( x )的周期T 2 ;y Asin( x )的图象与y sinx的关系:当A 1时,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A倍、振幅变换:y sinx当A时,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A倍y Asinx当 当0 1时,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周期变换:y sinxy sin x 倍 倍 1时,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当 0时,图象上的各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倍 、相位变换:y sinxy sin(x ) 当 0时,图象上的各
26、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倍 个单位倍 、平移变换:y Asin xy Asin( x ) |个单位倍 当 0时,图象上的各点向右平移| 当 0时,图象上的各点向左平移常叙述成: 、把y sinx上的所有点向左( 0时)或向右( 0时)平移| |个单位得到y sin(x );、再把y sin(x )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 1)或伸长(0 1)到原来的1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 sin( x );、再把y sin( x )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 1)或缩短(0 A 1)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得到y Asin( x )的图象。 先平移后伸缩的叙述方向:y Asin( x )先平移后伸缩的叙述方向
27、: y Asin( x ) Asin (x ) (1)一次函数型:y Asinx B,例:y 2sin(3x 用辅助角公式化为:y asinx bcosx 12) 5,y sinxcosxa2 b2 sin(x ),例:y 4sinx 3cosx(2)二次函数型:、二倍角公式的应用:y sinx cos2x 、代数代换:y sinxcosx sinx cosx第五章、平面向量 1、空间向量:(1)、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都可用同一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28、与向量平行的单位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记作a/b;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5)、相等向量:长度相同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以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减法: (2)、实数与向量的积:、定义:实数 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 :它的长度:| a| | | |a|;:它的方向:当 0, 与向量的方向相同;当 0, 与向量的方向相反;当 0时, a=0;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平面内的
29、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 2,使a 1e1 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这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向量,e1,e2 叫基底。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运算性质: , , ()、坐标运算:设a x1,y1 ,b x2,y2 ,则a b x1 x2,y1 y2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AB x2 x1,y2 y1 .(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a x,y ,则a x,y x, y , 00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a b a bcos a 0,b 0,0 180 , 0 a 0.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a的长度|a|与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