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4.20KB ,
资源ID:97056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056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docx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提示】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知识清单】知识梳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_,包括_、_,主要是指_。社会意识是指_,包括_、_、_、_、_、_、_等。(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_。第一,_。第二,_。第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_的根本观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一,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不同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_;第二,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方式中,_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_,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_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_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含义:经济基础:_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指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_、_、_、_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_。_。(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_的规律。(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发展的过程是_。(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_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_,_之间的矛盾。同阶级社会不同的是这两类矛盾不再是_。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_的形式来解决。(4)改革改革根本目的,就是_。改革是_,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的人们,其中_是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是_,是_。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_,在社会变革_。(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

5、本内容:_。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_。答案:(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风俗习惯。(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第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社会存在的发展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2)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阶级斗争;直接动力。(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抗性矛盾。改革(4)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推动作用,劳动人民。(2)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决定力量,主力军。(3)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

7、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识经纬【要点精析】(一)、重难点知识聚焦: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领土、河流、土壤、植被)、人口因素等,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风俗习惯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

8、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先进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 第一,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里的社会意识包括各种意识现象,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虚假的,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而发生变化。第三,先于社会存在变化而产生的社会意识并不等于先进的社会意识。第四,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煞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

9、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例题讲解】1: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解析:正确答案为A。材料中心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从社会生活中提取了新词补充到词典里,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B项错误,不是同步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社会意识有可能领先于社会存在。

10、2: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解析:正确答案为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的意思是童孙的意识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社会实践,所以学会了农耕,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错误。C项错误,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D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实践。 3:“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

11、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 B. C. D.解析:正确答案为B。随着社会的发展,荣辱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内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荣辱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价值观的作用荣辱观汲取传统精华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体现了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

12、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注意:必然变化不等于同步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注意:超前和滞后都是不适合生产关系最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例如: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自己占有了全部私田

13、产品,并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其影响是改变了阶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逐渐形成,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后来,一些贵族把公田也居为私田,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含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第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第二,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

14、济基础服务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否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例如: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和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我国原有政府管理制度: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后来为了上层建筑(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市场经济),我们正式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出台行政许可法就是使上层建筑国家管理制度,适合市场经济

15、这一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注意: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机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这些体现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思想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观点、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这些体现着人们的思想关系。【例题讲解】下列事物属于经济基础的有()生产资料所有制 大机器生产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16、A. B. C. D.解析:正确答案为B。为生产力。为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阶级社会不同的是这两类矛盾不再是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

17、展和自我完善改革的形式来解决。(4)改革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注意:解决基本矛盾的方式:阶级社会实现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方式-改革【例题讲解】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ABCD解析:正确答案为B。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起到了解放生

18、产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是不正确的,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劳动人民是其中稳定的部分。(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是主力军。(3) 群众观

19、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不是根本对立的2、群众观点不是群众路线3、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提供源泉、物质条件并且直接创造精神财富。【例题讲解】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A

20、.B. C. D.解析:正确答案为C。共享共建理论是说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正确。错误。项中心思想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干无关。(二)疑点突破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生产方式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人们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说明什么样的劳动者;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作用于什么样的劳动对象来进行生产。 (3)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说明劳动者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 在什么样的人与人的关系; 在什么样的分配关系中来进行生产的。(4)人类社会依次出现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21、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正是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区别: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前者则不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2)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史中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22、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注意: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联系【例题讲解】 1: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解析:正确答案为B。A项与题干不符合。C项错误。D项没有正确揭示。2: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 B. C. D.解析:正确答案为D。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4、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历史唯心主义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例题讲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开放

24、、独立、协作、平等、竞争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化思想观念逐步得以确立。这些观念的确立,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材料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解析:正确答案为C。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现代化思想观念,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观念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和B表述不完整,D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5、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区

25、别: 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机构。其中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社会意识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现象。(2)社会意识形态的范围比社会意识要小,它专指那些与特定生产关系有关的社会意识现象。风俗习惯、科学等社会意识现象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6、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6、。(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例题讲解】 1: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 B C D解析:正确答案为C。认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2: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