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17KB ,
资源ID:969976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997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国学弟子规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国学弟子规教案.docx

1、幼儿国学弟子规教案幼儿国学弟子规教案【篇一:国学 弟子规 教案】 第一课时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序: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悌 :弟弟敬爱哥哥。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

2、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厚德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注释: 承:承担。 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

3、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读: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先探望父母,下午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 苟:如果 解读: 纵然是小事,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擅自作主,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

4、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贻:遗留 具:准备 解读: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身体有所不适,受到伤害,父母亲就会忧虑。品德修养有问题,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耻辱。 思考题: 1、弟子规从几个方面谈做人应有的礼仪规范。 2、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面对父母的教导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人物链接: 故事一: 温家宝总理谈中国传统文化 新华社消息 温家宝总理1月31日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进行了座谈。 院长女

5、士,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与大家见面。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今天的座谈会以文化为主题很有意义。贵国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曾说过:“文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文化交流对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

6、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7、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

8、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故事二: 捐肾救母的田世国 田世国,山东人,38岁,律师,5年来一直在广州工作,难得有空回家。2004年2月26日,田世国的弟弟从老家给他打电话说:母亲查出患尿毒症。突然听到这不幸消息,田世国仿佛天塌了下来。第二天,田世国就匆匆踏上北上的列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消瘦不堪的身躯,田世国心里十分的痛苦。田世国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儿女,一度想放弃治疗。田世国在得知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后,田世国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做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妈妈。 2004年9月27日,田世国把母亲骗到上海来,他说:“如果我

9、妈知道那个肾是我的,她会从楼上跳下去,她绝对做得出来!”田世国说,他永远忘不了母亲听到他说找到肾源时的那个眼神,那是求生的欲望。 田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千百年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名言链接: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曾国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篇二: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弟子规 辅导教案】 一、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弟子规 辅导教案 课 题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10、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难点 : 理解意义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

11、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

12、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篇三:弟子规国学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韵脚。学生能够读准一些生字和难字,如:“规”“训”“弟”“谨”,能够背诵课文和课后诗歌。 2、学生知道

13、“圣人”指谁,他的言行记载在哪本书里,能够知道弟子规全书主要包括“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问”七个方面的内容。 3、简单了解孔子和论语。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其中,熟读成诵,并初步了解弟子规包括“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问”七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我国古代有一个人被称为“圣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他的言行记载在哪本书里? 3、师介绍:你们的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要学的弟子规就是根据孔子训导编写成的。 二、 识读生字: 1、弟子规里有许多生字我们还不认识。(出示生字)先跟着老师来学学这些生

14、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三遍。 3、学生拼读,自由读三遍。 4、认识了生字,谁试着把这首弟子规读一读?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弟子规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内容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2、教师随机指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为学生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训”“信”“仁”“文”这些读音相近的地方是韵脚 “弟”在这里要读第四声,同“悌” 停顿的情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4、同桌对读。赛读,争取当堂背诵。 5、师梳理课文内容: 弟子规中包括七个方面的问题,依次是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谨信说话做事谨慎有信用、爱众热爱他人

15、、亲仁亲近有德行的人、学文学习知识;这些原则的依据是圣人孔子的训导。 6、师领诵,提醒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意思。 师说大致意思,学生说出原文。 四、拓展知识: 神奇的汉字:多媒体演示“弟”的字形变化 日积月累:记住弟子规大致意思,这个故事表现了圣人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诗歌赏读:音频游子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韵脚。能够准确读出一些难字和多音字,如:“缓”“懒”“凊”“藏”“应”“省”,能够体会出课文的韵律。 2、 简单理解文中提到的孝顺父母的主要行为,能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部分。 3、 初步了解“父”字的历史变化,知道诗经这部著作。 【教学重难点】

16、 1、能流利诵读课文,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 2、理解课文所讲的三个方面孝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有没有小朋友知道“黄香温席”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讲?(师讲) 2、这个故事不由得让老师想起了父母呼中的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来孝顺父母。 3、齐读课题父母呼。 二、识读生字: 1、出示生字和难读字:先跟着老师来学学这些字。 如:“藏”“应”“省”等字,还可以给出其他读音。“凊”字可以与“清”进行对比。 2、师范读,学生跟读三遍。 三、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首父母呼,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字一组) 是呀,父母

17、呼三字一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老师还把它分成了三小段。其中第一、二句为第一层,第二、三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2、 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三层分别说了哪些孝敬父母的行为? 3、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 教师随机纠正,课文停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暖,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4、 根据教师指点,学生自由朗读。 5、 师梳理课文内容: 父母呼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讲子女怎样应对父母的要求子女回答父母的呼唤要快、执行父母的命令不能偷

18、懒,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责备。第二层是讲子女如何侍候父母要让父母冬暖夏凉,早晚都要问好,早出晚归要向父母禀报,住所和职业不要随意改变。第三层是讲如何做事才能符合父母心意子女不要擅作主张,否则有违子女的本分,不要私自藏匿东西,否则父母知道了会伤心。 6、师领诵,提醒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意思。师说大致意思,学生说出原文。 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背出来。 四、拓展知识: 神奇的汉字:多媒体演示“父”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同时引入一个父亲的图像 日积月累:简介诗经。诵读蓼莪,读出一个人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悲伤。 动手做一做:回家做几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并背诵全文。【教学目标】 1、 学生能

1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字,如:“恶”“贻”“谏”“挞”等,能读出语言的韵律感,能够背诵已亥杂诗。 2、 学生能够大致复述课文内容,在生活中能做到其中几点。 【教学重难点】 能对课文熟读成诵,以符合现代的方式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两点。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1、课文“说一说”部分:让三位学生来饰演父母和子女。 请同学们选一选你赞成哪种方式? 2、我们一起去看看弟子规会叫我们怎么样去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亲所好 3、齐读课题亲所好。 二、识读生字: 1、出示生字和难读字:先跟着老师来学学这些字。 如:“恶”“贻”“谏”“挞”等字,

20、师拼读示范,学生跟读。其中“恶”是多音字,出示其他两种读音。 2、师范读,学生跟读三遍。 3、学生拼读,自由读三遍。 三、朗读感悟: 1、子女要尽量顺承父母的意思,但如果父母做得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2、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 教师随机纠正,如:“具”和“去”、“忧”和“羞”、“更”和“声”都是韵脚,课文停顿为: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3、 根据教师指点,学生跟读三遍

21、。 4、 师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五句话,总结起来大概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子女要多顺承父母的好恶,比如“身”和“德”是他们所好,“忧”和“羞”是他们所恶,也就是做父母喜欢的事情,不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以免父母挂心,不要让自己的品行有缺陷,以免父母蒙羞;二是和父母相处和谐时,子女孝顺是不难的,就算是不和谐也要孝顺,例如:父母有过错时,我们要反复、恭敬地规劝。 5、师领诵,提醒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意思。师说大致意思,学生说出原文。 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背出来。 四、拓展知识: 诗歌欣赏:简单介绍龚自珍,并对诗歌进行初步讲解,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著名的诗。 日积月累:讲讲孙元觉的故事,探讨他说服父亲的态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