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41KB ,
资源ID:96949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94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docx

1、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摘 要: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唯美诗人,他倡导的新诗格律理论对中国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人们对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内涵的简要概括。余光中乡愁的形式十分雅美,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因而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点。关键词: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格律;风格;节奏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01-02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他追求艺术上的严谨,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特质的同时

2、,吸收了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弗莱契诗歌上的艺术特征而提出并倡导新诗创作要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等特点。进而以及综合灵活运用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所营造臻致的思想性、艺术性交汇融合的艺术效果。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是诗人在“三美”诗学理论主张下内容与形式高度结合的成功试验。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它不仅以深刻丰富的意象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渴望海

3、峡两岸统一的强烈精神诉求,而且在诗歌形式上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有效地助成了诗歌内在的哀婉情韵。因此,笔者认为,乡愁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观点。一、余光中乡愁的形式美在乡愁里,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

4、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乡愁的这些意象情感和主题是通过它独特的诗歌结构形式来体现的。乡愁的形式十分雅美。主要表现为结构美与音乐美。结构美,就是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比较和谐对称。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诗人在这对称中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得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音乐美,就是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如“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叠音词在同一位置上的运用,如四段中“

5、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此外,“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因而李元洛先生认为“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此外,鉴于乡愁中叠音词如“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处在每节同一位置上而音韵悠长,因而可以视之为词藻美。如上所述,乡愁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味,它继承并体现了闻一多新诗格律的“三美”诗学理论观点。二、闻一多“三美”诗学观概述新格律诗是相对于以严格声律要求的旧体诗而言的具有诗行匀称、韵律鲜明、有规律可寻的现代新诗体。这种新格律诗以闻一多在诗

6、学论文诗的格律里提出新诗创作要达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为标志而深受人们关注,并蔚然成为时代之风尚。“三美”是人们对闻一多新诗格律理论内涵的简要概括,即指新诗应该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均齐)。“三美”诗学理论观较好地体现了闻一多建立中国新诗的艺术形式的规范的宗旨。“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这里分别简述如下:(一)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它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

7、律的重复所形成的。(二)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三、闻一多新诗格律“三美”诗学观主张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新诗创作日益发展繁荣。但是,当时人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打破旧诗格律的束缚,而且认为打破得越彻底越好,因而导至了新诗形式失范无序的极端散文化的倾向。即使是诗坛名将郭沫若也在诗歌形式上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认为“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为诗”。面对新诗形体散漫、

8、节奏杂乱的散文化状况,一些有志于诗体建设的诗人和诗评家开始了对诗体形式的重新思考、探索与追求。闻一多就是在这方面卓有建树者。他在诗的格律里说:“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为此,他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三美”的新诗格律理论:音乐美音节,或称节奏(rhythm),是指诗歌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语音现象,主要包括语音的长短与强弱等。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核心。他认为,“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没有节奏的诗。”绘画美词藻,是指诗歌色彩与绘画形象。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理论

9、的要素之一。在这点上,闻一多吸收、继承了宗白华的对诗的理论见解:“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底情绪中的意境。”(宗白华新诗略谈)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是指诗歌中诗节布局均匀对称,诗句整齐划一。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的要素之一。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肯定新诗建筑美的诗人,而这种“建筑美”是根据汉语象形文字的特点提出来的,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他指出:“在我们中国的文字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从表面上看来,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是属于视觉方面的,二是属于听觉方面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

10、匀称,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这视觉方面的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就是格律的建筑美。四、闻一多诗歌“三美”诗学观重要代表作品死水闻一多新诗格律的“三美”理论,是在吸收、继承前人和时贤的成果下的高度概括与大力倡导,从而成为当时新诗坛最富有影响的诗歌美学原则。前人的见解主要有清代随园老人(袁枚),闻一多指出,“我以前说诗有四大原素:幻象、感情、音节、绘藻。随园老人所谓其言动心是情感,其色夺目是绘藻,其味适口是幻象,其音悦耳是音节”(闻一多书信选集,致吴景超)时下的观点有宗白华,他认为文字具有两种作用:一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和协和;二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相与色

11、彩。闻一多正是本着保持有中国诗的艺术的精神,认为应讲究“均齐”、“浑括”、“蕴藉”、“圆满”的艺术特质而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新诗创作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同时,他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如死水、你莫怨我、忘掉她、我要回来发现一句话洗衣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等。试以死水为例浅析如下:死水是闻一多“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它体现了“三美”的基本特色而成为中国现代新格律诗的典范之作,广受传诵。作品以一沟死水为喻形象地再现了旧中国粘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黑、聊无生气的社会现实。音乐美(音节)从诗歌的音韵方面看,全诗每个诗节4行,每行4个音尺,都是由3个

12、二字尺和1个三字尺所组成,而且每行都以1个双音词收尾,再加上隔行押韵,念起来音调铿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有鲜明的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的美的感觉存在。因此,闻一多先生自己分析死水认为:“这首诗从第一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起,以后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结果,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诗的格律)绘画美从诗歌的色彩方面看,诗人虽然写的是“死水”,但是词藻丰赡华美,选用了最富色彩的词汇,描写了如“翡翠”、“桃花”、“云霞”、“绿酒”、“白沫”等一系列具有鲜艳、美丽色彩的形象,使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画面形象,而且产生了一种绘画的

13、色彩美。这种美的色彩与恶臭的死水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讽喻使死水显得更加腐烂不堪。建筑美从诗歌的格式方面看,全诗5节,每节4句,每句9字,齐整划一,做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从外在形式上给人们的视觉以和谐、匀称、整齐之感,显示了一种端庄严肃的语言建筑美。总之,死水的格律谨严、整饬,风格深沉、凝重,非常适合用来表现诗人悲愤的深沉感情,它能使人在冷静的表面中深藏着一股意欲毁灭一切的感情力量。因此,沈从文先生在论述死水的艺术追求及其成就时指出,它“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处,那摆脱草莽集(朱湘著)为词所支配的气息,而另外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处,实较之国内任何人皆多。”(论闻一多的,新月

14、3卷2)死水这种尝试性创作的成功,不仅闻一多自己引以为满意而自豪,就连同为当时“新月派”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注,指朱自清、饶孟侃、朱湘、刘梦苇等)多少都受到死水的影响。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自己的野性。”(徐志摩猛虎集序,徐志摩全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这里,我们不妨又以徐志摩的重要诗作再别康桥来略作分析以印证他所受到闻一多死水的深刻影响:(一)音乐的美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这种和谐节奏形成音乐美。它的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

15、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声调的回环复沓,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

16、歌轻盈的节奏。(二)绘画的美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

17、立体的感觉。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三)建筑的美 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此外,曾被闻一多称为“技巧专家”的诗人卞之琳也曾说自己在写诗技巧方面所受闻一多死水的影响最多,“闻先生实验和提

18、出过的每行用一定数目的二字尺三字尺如何适当安排的问题,我认为直到现在还是最先进的考虑。”(卞之琳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五、乡愁的形式美助成其为佳作名篇乡愁是人生厚实、深沉、凝重的情感体验。余光中在乡愁中没有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注意捕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通过人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过去)老年(现在),同时选取生活中的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普通物象,将强烈情感与爱国主义的深刻思想有机渗透交融起来,再以闻一多独特的新诗格律(“三美”诗学学观)形式,把自己的深刻情思艺术地呈现出来,使之成为思想性与艺术性臻于水乳交融的佳作名篇。参考文献:1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3钱谷融,吴宏聪主编.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教材).1999年9月第一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