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80KB ,
资源ID:96923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923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机制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机制研究.docx

1、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机制研究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机制研究内容摘要:公共安全意识是公民对公共突发事件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警觉的精神状态,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应急急救。合理的公共安全意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基础的公共安全管理,城市公共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增强安全意识的公共管理,同样重视对公民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公民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危机处理能力。我们的公民与公共安全意识是非常薄弱,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安全系统,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关键词:公共安全;

2、管理;意识 1引言 公共安全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状态,是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安全管理是对这种秩序状态的维护与保持,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及时应对,以及事件后果的消除、秩序状态的恢复的全过程。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质是政府公权用于对公共安全的保持、保护和恢复。把对紧急事态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处理应对突发事件转移到对公共安全的保持上,使得西方的紧急事态管理逐步转变成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公共安全管理,而对公共安全的常态化管理,已是近年来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西方公共

3、安全管理中提出的对紧急事态实行系统化管理的内容及其思路,特别是设定紧急事态系统化管理的标准、实施系统化管理中对危险评估与危险的风险易感性分析的重视等举措,使政府能够对减除和预防灾害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这些内容及其举措,对我国目前正在推动的公共安全常态化管理的完善,无疑具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2公共安全概述 2.1公共安全的意义 目前,全国在我们党的号召、领导下,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要让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谐;,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强调要完成繁重的改革任务与发展,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

4、社会的目标,报告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更加和谐;。十七界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和谐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应该是安全,稳定和有序,有很少或根本没有不确定性,无安全事故;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的人应该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但没有恐惧感,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因此,公共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我们可以认为,确保公众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保护公众安全是公共安全管理主体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

5、矛盾突出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挑战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并更好地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2.2公共安全的基本特征 2.2.1公共安全是公共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其目的是保证社会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的基本前提。在这之前,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保持,提高,和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服务)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公共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社会问题,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控制的活动。换句话说,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服务大众,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公共安全不能

6、得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2.2.2公共安全管理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 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社会公众,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公安部门应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全方位的放在首位,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确保了人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大的对社会贡献。尤其是在过渡时期,各种因素影响公众安全,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高,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要实现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社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

7、重要的保证,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是第一原则,公安管理工作。 2.2.3公共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可变性 从管理理论分析,公共安全问题的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健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信息等。影响的各种公共安全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后,使矛盾激化和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完全消除,因此,公共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同样,问题解决在这一领域,在这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公安工作是临时应急工作具有战略意义,它是在长期的工作。同时,它也需要公共安全管理与公共组织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治

8、安形势,在新时期加强研究新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安全。 2.2.4公共安全管理的高难度性 公共安全问题,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话题。当然,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影响公共安全威胁的各种活动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安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政治,民族,宗教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技术和心理原因,有人类对自然界各种行为的报应。公共安全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有的还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即使政府和相关管理主体做出正确的决定,也很难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广

9、泛和复杂,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非常的大。 2.3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转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部分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城市规模数量和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3.1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聚集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的大量聚集是一个基本的特征。在这一聚集过程中,原来分散在农村的人口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城镇集中;小城镇中的居民也逐步向大城市集中,城市的空间规模不断的扩大,城

10、市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聚集的密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成为人口聚集过程一个重要的保障因素。一方面人口向城市聚集生活,是因为城市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好,有较好的公共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人口的聚集又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压力;由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机率增加,程度也会比分散状态下更加严重,因此,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为保证城市的稳定和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康,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公共安全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2.3.2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又一个基本特

11、征。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工业的集散地,工业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的第三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通过参与工业生产、从事第三产业服务获得劳动报酬,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人口的聚集,为城市工业、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工业生产的数量、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日益快速,带动了一个国家文明的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但随着工业生产的进行,由工业生产安全扩大、衍生而来的城市公共安全成为工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城市人口的聚集性特征,突出公共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同时,也由于工业生产的密集性,火灾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

12、故对工业生产的损害也是巨大的。此外,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废物处理、废水排放、空气污染等对工业本身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伤害,因此,从公共安全管理出发的城市综合治理,成为保障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经济健康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护身符。 2.3.3公共安全管理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看这个国家政府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优劣,政府在民众心目的地位、可信度是与政府为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息息相关。公共服务体系的发达与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结构发

13、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理念逐步得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城市生活的特点不仅是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低、环境好,更重要的是城市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较农村多得多,在城市生活,就可以享受到大量的公共服务产品,其中,公共安全服务与保障就较之农村更加完善。因此,公共安全管理的深入,公共安全意识的强化,公共安全预防及处理体系的建立将丰富整个国家公共服务体系。 2.3.4公共安全管理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七界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稳定是硬任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和财产提供安全,可靠的

14、环境,控制火灾和危情的发生和严重,生活,福利,财产和环境的保护,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严重的刑事案件,遏制遏制大规模事件。公共安全状况,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工作。在农业社会里,人们过着封闭的生活自理,由于居住分散,相互联系不多,所以即使一个村庄的安全受到威胁,通常它的范围是有限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不仅导致该国,而且在对外开放的环境,它是一个地区的窗口形象。如果一个国家的城市公共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它会动摇其国家对整个国家的信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社会内部发展不平衡,社会分裂,

15、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整体风险。因此,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从外国入侵,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 2.4培养公共安全意识的意义 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公共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公众所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社会公众从事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所必须的安全环境,它包括人身安全、卫

16、生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而公共安全体系就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意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确保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它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等内容。 而安全活动的开展能做到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如对事故的处理,通过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安全活动有:生存技能训练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等。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两年有余。08年,我们收获了许多的泪水和感伤,也收获了许多的感动与反思。在无数次地触摸到我们的灵魂,感人至深的抗震救灾的行为,我们

17、永远不会忘记四川县桑枣的报告。桑枣中学在地震中被击中,但由于校长叶志平坚持学生组织,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所以大地震之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只花了1分36秒从不同的教学楼冲到操场上,2300名学生,没有人员伤亡,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在桑枣地震中逃生的过程,模式和通常的模拟演习现场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桑枣学校安全意识和传统的应急演练经验值得所有的富有责任感和危机感的老师学习。由此可见安全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3国外先进的培养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经验 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有较强的破坏性,一旦爆发,常常会出现国民恐慌的局面,并可能由此而造成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为此,在平时加强对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

18、,使他们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公共安全意识培养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常备不懈的防灾意识。 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重视安全教育,从童年通过书籍,电影和电视,网络开始,小册子,模拟练习,他们的孩子参与等方式对安全知识,教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如何保护自己和应对灾害。日本的人总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提高全国防灾意识,日本将每年的九月一日定为防灾日;。每年的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国家组织灾害演习,演习,有所有州、市组织活动。孩子刚上幼儿园,将被带到地震模拟汽车体验大自然的丑恶的一面,门窗,每个和每一个家庭,有矿

19、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和一个急救箱。通过这些举措,日本不仅能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急救知识,和自救逃生方法。 韩国还十分注重宣传教育,防灾,减灾说明书印刷,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效果非常好。韩国政府还规定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在这一天举行,国家综合减灾防灾演习训练,通过对政府官员和百姓熟悉防灾业务,提高防灾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2制度化的教育培训 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抗灾能力,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重视国家安全管理教育,救灾培训和实地练习,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和处理能力。以色列公共安全教育是主要的恐怖事件处理,学者在大学课堂教学恐怖主义范畴和特点方面的课程,并向社会开放。学校还提

20、供了有关在恐怖事件救援课程,教学包扎,人工呼吸急救知识,学校的反恐专家也经常邀请社会各界对恐怖主义的知识。;9.11;事件后,美国也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规则,加强反恐训练。日本中央政府的安全与危机管理和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年度防灾训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加强防灾训练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预防培训。例如,首都地区7当地政府签署了七县农村救灾互助协定;,每年都要实施相互支持钻;神户地区的9地区政府自阪神大地震发生以来每年的联合预防培训。 防灾教育在澳大利亚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政府不仅建立了国家灾害管理培训学院,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士,但也不忘为普通人的危机意识,为千家万户送反恐信息,引导人们在发生恐怖事件如

21、何处理。德国提高国家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利用预防危机信息系统集中提供各类民事保护和紧急状况的自我防护知识。例如,通过互联网,小册子,展览和听众热线,重点是如何应对新的急性瘟疫,化学泄漏和恐怖危机。 3.3广泛参与的民间组织 在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由于政府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来提高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广泛的参与也提高了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社区等民间组织是公民参与的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特别注重建立民间组织灾难联防体系,通过各种措施吸纳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安全管理。

22、政府制定了各级救灾组织、指挥体系、作业标准流程及质量要求与奖惩规定,呼吁民间的专业人士投入第一线的救灾工作,广泛动员民间慈善团体和宗教系统参与救灾防灾工作,调查灾民需求,建立发放物资的渠道等。9•11;事件发生后,民间组织动员人民献血、捐款、捐物;教堂主持各类追悼仪式,这些民间社会力量的参与,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对政府的压力。日本也改变了以行政为中心的救灾体系,提出以行政、居民、民间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团体、自愿者等相互合作的公救;、共救;、自救;体系。各地区还成立了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防灾救灾团体,如消防团、水防团、妇女防火俱乐部、少年防火俱乐部、儿童防火俱乐部等。截止到2010年1

23、1月,在全国的4178个市町村中,已有3815个市町村建立了184539个自发防灾组织,组织率(加入防灾组织的户籍数与全国户籍数的比例)达到597。 3.4重视媒体的作用 社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预防系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对社会舆论引导灾难来帮助解决危机的正确方向,促进灾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了灾害知识版,可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层次的人了解相关知识,媒体在美国政府应对9/11;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近年来,俄罗斯飞机坠毁,地下爆炸,市场爆

24、炸事件的频繁发生,俄罗斯警察,紧急情况部和其他官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阻止谣言和社会恐慌的蔓延,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英国重视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合作,要求有关机构通常必须准备,在与媒体的合作,作为应急响应计划的讨论与练习,并任命了特别训练的新闻官员负责媒体事务。 德国政府要求政府公务员自觉遵守回答记者和传媒提出的每一项问题;的原则。日本将媒体视为政府应对危机的最好朋友;。早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就明确规定日本广播协会属于国家指定的防灾公共机构,从法律上确立了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 4中国公民公共安全意识现状及其培养途径 4.1中国公民公共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4.1

25、.1防灾意识欠缺 目前,我国许多灾难,除了自然原因,往往是因为人们的防灾意识和缺乏知识。像往常一样,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很少,有一个缺乏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的潜在威胁,灾难,灾难来临的时候,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国外的大中型学均设有安全教育,急救过程中,政府和社区,家庭,经常做运动的联系。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的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加入安全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近日下发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资源,缺乏时间,缺乏预防运动少。近六成的教师报告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时间累计10课时,教师和学生一半左右从来没有报道灾害预防

26、演习。公共安全教育缺乏成为了许多灾害加重结果。 4.1.2社会参与机制缺位 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仅存在于政府行政管理系统。这种缺乏社会参与的一元应急反应机制是强调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行动,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公众舆论的公民被动员,安排的被动局面,使突发公共事件实际上成为政府的内部事务,这是造成突发事件无法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反应。由于限制政府,组织和指挥不统一,信息渠道不畅通,使灾害防治工作有时陷入被动局面。我们需要讨论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问题,使全社会参与抗灾。 4.1.3未能建立有效的事后学习机制 每一个事件中,政府是一个新的测试和学习,当危机结束后,迅速恢复和重建工作

27、,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和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城市部门在突发事件往往是敷衍去穿越东西不小心,未能吸取事故教训,导致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4.1.4民间组织不完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危机时刻的民间组织往往非常活跃,并表明,及时,高效,灵活,从而对危机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日本神户大地震,第一个到达现场,扮演的角色是民间组织,韩国金融危机,公民社会组织调动,人们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而我国在抗灾斗争,基本看不到民间组织活动。我国民间组织大多数仍然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活性,敏感的行动灵活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一些民间组织的响应灵敏度大大优越于政府机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按照步

28、骤采取行动,被政府忽视的领域,也往往不理会。 4.2中国公民公共安全意识培养途径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公共安全管理的实际水平,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安全管理。 4.2.1强化公共安全意识 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时期的危机,危机和高频率将是正常的。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灾难意识日,一年一度的全国防灾教育,让人们了解各种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减灾对策,不仅可以实现广泛的宣传效果,还可以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各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个人,通过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的

29、能力。应特别注意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灾教育,培养他们建立安全理念,加强安全防灾减灾意识,营造社会氛围,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 4.2.2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 公共安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责任应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公共安全事务必须有广泛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可以及时缓解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和应急预警装置;,当事件发生,并能协助政府社会管理和应急救援。我国民间组织没有足够的实力,社会动员能力还很弱,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仍然是非常小的,所以它加重了政府的负担。这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鼓励发展

30、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的社会氛围,尽快建立支持发展民间社会组织系统和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治理结构。 4.2.3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面对高风险社会,在公共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必须纳入正式课程,为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内容,并随着年级的增长,安全知识应该扩大,深度应深化教学。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方法,广泛宣传有关预防,套期保值,自助,互助救灾,减灾等知识,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媒体宣传的影响,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如电视节目,宣传小册子,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此外,定期举办公民教育的灾害预防和应急反应培训,并形成长效教育机制,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防灾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建立社区防

31、灾组织,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组织社区预防灾害教育,各种灾害模拟训练,社区灾害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促进社区参与预防活动,提高人们的抗风险能力。 4.2.4总结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 在面对如此众多的突发事件,后处理和总结也很重要,消除危机,政府应该迅速找到发生灾害或事故,事故分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教训,有效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紧急情况提供预警和预防。同时,要加强应急反映和宣传,还可以支持,安慰受害者,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提高人们的意识的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论 公共安全管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到其他有益的结果。公共安全管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32、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强化政府责任的公共安全管理,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消除社会脆弱性,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秀雯.公共安全管理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S1) 2夏保成.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概念辨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3) 3王艳.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03) 4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5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理念述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6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